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三节 征服高丽,和亲往来

第三节 征服高丽,和亲往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427 更新时间:2024/1/16 7:22:49

高丽是918年由王建建立的政权,都城开京(今朝鲜开城)。高丽政权建立以后,先后灭掉新罗和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当蒙古军队进入中原时,高丽处于高宗王统治时期(1214年一1259年)。

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攻占了金朝首都中都(今北京),十一年,一部分反蒙契丹武装逃至高丽,攻取江东城而接使。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成吉思汗为了消灭这支反蒙武装,派遣哈只吉、札剿等率领军队进入高丽,哈只吉请求高丽出粮出兵援助,于是,蒙古和高丽联合镇压了这支契丹武装。事后,哈只吉曾表示,愿意和高丽结为兄弟之邦。但成吉思汗不愿意高丽与他们平起平坐,令高丽为臣下之国,并派遣使者催督高丽向蒙古缴纳岁贡,因此,引起蒙古和高丽的连年战争。

高丽哪里是蒙古的对手,高丽国王王燕只好将世子即王储王倎派到蒙古做人质,以换取暂时的和平。

中统元年(1260年)三月,刚刚建立新政权的忽必烈还没有立足脚跟,就有了征服高丽的雄心,他曾经对高丽派过来的信使说过,将高丽与顽强抵抗的南宋混为一谈,其深意不言自明。高丽自然不敢与蒙古的铁骑进行较量,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在忽必烈苛刻的条件中妥协。

中统元年(1260年),正值高丽国王王燕亡。陕西宣抚使廉希宪向忽必烈建议说,高丽国王曾遣其世子王倎入觐以为人质,如今已经三年了。现在王倎已死,如果乘机礼送王倎归国,帮助他继承王位,王倎“必怀德于我,是不烦兵而得一国也”。忽必烈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改变此前对高丽的征讨政策,实行扶植驯顺国王的招抚政策。忽必烈盛礼款待王倎,派兵护送归国,帮助王倎继承了高丽国王之位,是为高丽元宗。

忽必烈扶植王倎(后改名王植)即位以后,发布诏书,表示“解仇释憾,布德施恩”,答应王植可以恢复高丽往日疆土,保证王氏家族安全等,但高丽必须“永为东藩”。王植高兴地答应了。从此,蒙古和高丽结束了几十年的战争,两国进入宗主和藩邦的和平相处时期。

王植当上高丽国王以后,除自己亲自向忽必烈朝觐以外,还遣世子王愖等人入元朝觐。中统元年(1260年)六月,王愖遣世子王倎以自己更名王植之事奉表告知忽必烈,这是王倎第一次使元。至元六年(1269年)四月,王愖又一次入元朝觐。六月,高丽权臣林衍由于不满意王植附元,起兵逼迫王植退位,拥立王植弟弟安庆公王淐为国王。林衍害怕元朝不满意,谎称王植病危不得不传位给王淐,并上书元朝,企图骗取忽必烈批准。这时,王愖已离开元朝首都(今北京)返国,当王愖走到婆娑府(今辽宁丹东一带)时,听说国内发生政变,并了解到实情,立即返回元朝首都向忽必烈报告。忽必烈听后,大怒,立即派遣斡朵思乔花、李谔等赴高丽了解情况,接着,敕令王愖率兵二千,与大将蒙哥都等人前往征讨高丽,解决高丽政变问题。同时,忽必烈又派遣中宪大夫、兵部侍郎黑的等人持诏前往高丽,令王植、王淐、林衍同时入朝“面陈情实,听其是非”,又遣头辇哥国王等率领大兵压境,如果三人不按时来朝,即用武力解决。林衍心虚,不敢来朝,不得不废弃王淐,重新拥立王植复位。林衍不久病死,其子侄和同党不是被处死,就是被流放,政变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接着,忽必烈令忻都、史枢为风州(黄海风山道)等处经略使,领军五千屯田于金州;又令洪茶丘领民二千屯田,而以阿剌帖术儿为副经略司,总辖之,从政治、军事方面加强对高丽的控制。

忽必烈帮助王植恢复了王位,王植感激涕零,至元七年(1270年)初,亲赴大都(今北京)拜见世祖皇帝忽必烈,表示感谢,同时上书中书省为世子王愖请婚,恳请世祖皇帝把公主嫁给自己的儿子。忽必烈见离丽王请求和亲,也有意通过这种政治联姻将高丽对元朝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巩固下来,因此,他没有拒绝,只是说通婚是件大事,不能因为来京办其他事而顺便求婚,显得很不郑重,如果确实想联姻的话,就请国王回国后再派使者专程前来求婚。

至元八年(1271年)正月,王植再次遣使向元朝上表请婚。七月,王植又派王愖等28人入侍元朝。由于高丽一再请婚,忽必烈终于答应了这桩婚事。这样,入侍元朝的高丽世子王倎就成了元王朝的未来驸马。王愖为了讨取忽必烈的欢心,主动改穿蒙古服装,学习蒙古族的一些风俗习惯等等。王愖在元朝居住接近一年,至元九年(1272年)初返回高丽。十二月,王愖再次入元。到至元了一年(1274年)五月,忽必烈把自己的女儿忽都鲁揭里迷失(为阿速真妃子所生)嫁给王愖。两国通过和亲,关系更加密切了。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六月,王愖在大都完婚不到一个月,王愖的父亲王植就病死了。王植明确指出由王愖继位,在给元朝上奏的遗表中也说王愖“孝谨,可付后事”,请求元朝尽快批准他为高丽国王。七月,忽必烈下诏,正式册封王愖为高丽国王。八月,举行盛大典礼,正式即位,成为高丽史上的忠烈王。

忽必烈从派兵卫送王愖回国即位到将驸马扶上高丽王的宝座,把元朝和高丽的关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可以说,忽必烈时期,是元朝和高丽两国最为友好时期。

然而,忽必烈时期的两国友好却是不平等的,一个是宗主国,一个是臣下的藩国,忽必烈决不允许一个藩国的国王与他平起平坐,因此,在政治制度以及风俗爿惯等方面都做了不同规定。高丽国王过去模仿中国帝王,自称“朕”,对下面的指示命令称“宣旨”,国王宣布的减罪免罪令称“赦”,百官向国王的报告和建议也称“奏”。忽必烈认为高丽国王作为藩国不应该使用这些字眼,令其改正。高丽国王只好把自称的“朕”改为“孤”,把对下的命令“宣旨”改为“旨”,把减免罪行的“赦”改为“宥”,百官向国王报告和建议的“奏”改为“呈”。

在政治制度方面,忽必烈虽然允许高丽保留原有的政权机构和制度,但“遣使谕旨,凡省、院、台、部官名爵号,与朝廷相类者改正之”,高丽于是将政府官称改为金议府、密直司、监察司等。元朝又在高丽首都及其重要地区派驻达鲁花赤,以监视高丽国王和各级官吏,干涉高丽军国大事。后来,忽必烈为了进行远征日本的准备和军事部署,特设征东行中陪省,以高丽国王为丞相,高丽成为元朝的一个特殊行省。忽必烈还规定,高丽必须向元朝送纳质子,赞助军役,输送靛饷,定期向元朝朝贡等等,为此,忽必烈将驿站制度推广到高丽,大大方便了交通。忽必烈还规定,高丽必须使用元朝历法,每年都向高丽赐国历。由于高丽为臣下之国,所以,高丽国王在接见元朝诏使或达昏花赤时,都是面西相对而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分庭抗礼”。高丽国王与元朝大臣分庭抗礼,说明高丽国王已经降到与元朝大臣相等的地位,后来,由于忠烈王成了天子忽必烈的驸马,身价倍增,接见元朝使者和达鲁花赤,坐北向南,元朝诏使和达鲁花赤则分别东西相向而坐,虽然改变了以前高丽国王的屈辱地位,但仍然不能和元朝皇帝等同。

标签: 第三节

更多文章

  • 元朝名将史天泽简介:伐宋有功,出将入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出将入相

    史天泽继兄任帅史天泽(1202-1275),字润甫,永清(今河北永清)人。元朝名将。23岁时接替阵亡之兄职位,任蒙古军都元帅,因作战功绩卓着,才能过人。授五路万户。在灭金战斗中立功,升任中书右丞相。他在军中50多年,足智多谋,征战勇敢,治军有方,谋政有德。是蒙军中威望极高将帅,也是元朝中惟一一位官至

  • 元朝为什么短命?中国历代大一统帝国中最为短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元朝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在统一后百年不到的时间里大元帝国会积聚成这股能量无比的地火?或言在中国历代大一统帝国之林中元朝为什么这么短寿?“地火”的制造自掘坟墓的元朝统治者读者朋友可能都知道蒙元帝国,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疆域最大的大一统帝国,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常常引以为傲的一段历史。但大

  • 元朝惨遭灭亡后,朱元璋竟是这样对待蒙古女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古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一个朝代的更迭替换都将是封建王朝兴亡史。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元朝曾昙花一现,元朝是一个英勇善战的蒙古人建立的。也许是他们不善于治理国家,使得元朝在建立了还没到一百年便被明朝所取代。可以说这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在元朝末期,蒙古统治者非常残暴,平民百姓受到残酷的压迫,所以爆发了很多农

  • 金宣宗完颜珣的简介:金宣宗为什么要南迁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宣宗

    金宣宗完颜珣是南宋时期金国的一位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的的孙子,金朝的第八任皇帝,在位时间十一年,由于他对外措施的错误,导致金朝灭亡。完颜珣是金国的一代昏君,他在任期间国家的国土不断沦丧,在贞祐二年三月,金国和蒙古议和成功,但是金国没有遵循议和的条件,随后金宣宗就南迁到了汴京,这个举动激怒到了蒙古,战

  • 历史上第一个汉奸,他的卖国理论成为后世汉奸卖国的理论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奸

    谈及中国汉奸,相信大家都能如数家珍,说出一大堆,比如中行说、张弘范、吴三桂、洪承畴、范文程等。在网络上,对谁是中国第一汉奸争论不休,各持证据。然而,中国第一汉奸并非他们,而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此人名字叫许衡,出生于金国控制下的河南,后来成了元朝忽必烈的重臣,政治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另外,此人还是元代

  • 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和初期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一、韩山童、刘福通颖上首举义旗至正十一年(1351午),元朝政府任命贾鲁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征发十五万民工修治黄河时,北方的白莲教徒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动,韩山童、刘福通等看到十几万民工聚到一起,这是发动起义的一个有利时机,于是便决定起义。韩山童暗地里让白莲教徒到黄河工地上服役,以合法的形式将起义的

  • 黄公望简介 元代时期着名画家元四家黄公望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代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苏常熟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带卖卜。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道,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

  • 蒙古西征之三——旭烈兀征木 战前一般形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蒙古

    刺夷、报达诸战役及后期四大汗国宋淳佑十一年(公元1251年)蒙哥即汗位,遵奉成吉思汗之遗训,拓展疆域,乃发动两大远征:一为进军西南,作灭宋之准备,一为西征波斯。因蒙哥即位之际,波斯境内,尚有木剌夷,报达两国独立,故遣旭烈兀征讨之,史称此次西征为蒙古人第三次西征。旭烈兀大军的先锋部队,于元宪宗二年(公

  • 文天祥英勇就义:留取丹心照汗青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汗青

    公元1271年,蒙古迁都燕京(即今北京)。忽必烈自封皇帝,建国号为元,模仿汉人建立封建君主制。公元1273年,一切准备就绪,忽必烈下令,大举侵宋。度宗是个无能之辈,整日沉迷于酒色,不理政务。宋军无力应战,一溃千里。又有奸臣贾似道弄权,大宋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第二年度宗纵欲而死,4岁的赵,即恭帝即位

  • 元朝败退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汉人为元朝自杀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元朝

    1368年,在朱元璋军队的猛攻下,元顺帝选择败退漠北,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汉人的大一统王朝明朝建立。在元顺帝偏安一隅,思念中原的繁华时,可能连他都没有想到,当年在他治下的汉人竟然有很多为蒙元自杀。元末明初,这样的人还不算少。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都是汉人,不仅包括元代仅用于指称北中国汉语人群的“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