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秉忠简介:刘秉忠的传说故事 集儒、佛、道于一身的学术领袖

刘秉忠简介:刘秉忠的传说故事 集儒、佛、道于一身的学术领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639 更新时间:2023/12/22 20:43:50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期,也是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

从1271年元代建立起,到1368年明朝的建立,它虽不过百年时间,然而剽悍、质朴的草原文化,与成熟、丰富的中原文化的交融具有独特的魅力,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增添了许多新鲜的内容。

刘秉忠(12161274),字种晦,初名侃,为僧时法名子聪,自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元朝大臣,科学家、文学家,草定元初典章礼乐规模制作,官至中书参知政事。着有《藏春集》十卷,仅传诗作六卷。

隐居人道

刘秉忠出生在金王朝统治下的邢州(今河北邢台市)。刘秉忠的祖先本是瑞州(今江西高安县)刘李村人,由于世代仕于辽王朝,遂为官宦之家。金灭辽以后,刘秉忠的祖先效命于金王朝,由于其曾祖父被任命为邢州节度副使,刘氏便定居于邢州,从此刘氏一家便成了邢州人。

刘秉忠虽然生于战乱的年代,可是他生而风骨异秀,志气英爽不霸。八岁那年始入学,由于其天资颖悟、卓尔不凡,小小年纪便能日诵数百言。十三岁之时,由于其父刘润为蒙古国录事,便被作为质子送往元帅府。在为质子时期,刘秉忠立志为学,诗文字画,与日俱进,同辈之人,莫可望其项背。十七岁那年,刘秉忠由于家贫,更为了奉养其亲,便不得不去充当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在担任令史时,刘秉忠精明干练,诸老吏皆服其能。但对刘秉忠来说,一个小小的节度使府令史,难以满足他那颗高傲的心,囚此刘秉忠常常郁郁寡欢,唉声叹气。终于有一天,刘秉忠提笔叹道:“我家累世官宦,而今我却汩没于刀笔之间。大丈夫才不遇世,当隐居以求其志耳!”于是,刘秉忠即弃官而去,隐居于武安山(今河北有邢台市西南太行山的一部分),与全真道士一同居住。

全真道,是当时的北方地区道教的三派之一,另两派为真大道、太一道,其中以全真道最盛,在北方的势力也最强。全真道是咸阳人王重阳于公元1153年所创,光大于金末元初。公元1222年,成吉思汗西征到达阿姆河畔,在那里安营扎帐,会见了来自远方的莱州(今山东掖县)全真道道土,这个道士便是长春真人丘处机。这次会见是成吉思汗预先安排好的,他于公元1219年在西征途中就派遣工匠出身的汉族官员刘仲禄去莱州,邀请丘处机来讲授长生之术。丘处机作为全真道的领袖,也作为金朝汉人地主的代表,于公元1221年跋涉来到了蒙古军刚刚占领的撒马尔罕城(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下,与成吉思汗会见。公元1222年3月,成吉思汗与丘处机第一次在阿姆河畔的营帐相见。10月,成吉思汗又一次召见丘处机,论道三日,由契丹人耶律阿海作翻译。当成吉思汗向丘处机寻问长生不老之术时,丘处机诚恳地告诉成吉思汗:“世上本无什么长生不老之术,只有养生之法。”丘处机还针对当时蒙古军队的屠杀和掠夺政策,一再阐述自己的封建政治观点,要求成吉思汗治应以敬天爱民为本,长生之道以清心寡欲为要。这次会见之后,成吉思汗指令耶律阿海把丘处机的谈话记录下来,说是要传给他的子孙,并赐给丘处机一纸诏书,下令免除道士的赋税、差发。这次会见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使全真道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在佛、道两教并重的蒙古贵族统治初期,道教的地位开始高于佛教。

刘秉忠隐居武安山之时,正值全真道的盛期,他与全真道道士居于一处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与全真道道士相处的这段日子,极大地影响了刘秉忠的生活,以至于他后来自号藏春散人,甚至连他自己的文集也名之为《藏春集》。这一切无不深刻地打下了道教的烙印。

公元1238年,有名的大法师虚照禅师主持天宁寺,当他听闻刘秉忠行高节端、才高于世,便派遣弟子颜仲夏招其为僧。因为刘秉忠擅长文词,虚照禅师便让其作了书记一职,刘秉忠本人也取法号子聪,后人称他为僧子聪。后来,刘秉忠跟随虚照禅师云游,来到云中(今山西大同市),留在南堂寺修行。在这段时间里,刘秉忠尽其所能,博览群书,特别精通《易经》及邵氏《经世书》,对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奇门遁甲之类,也无不精通。除潜心读书之外,刘秉忠的诗赋、书法、音乐等方面的天赋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刘秉忠所作的诗章乐府,都是脍炙人口,他的书法效法颜真卿的正楷、二王的草书,有口皆碑,当时人把他的音乐才能誉为“得琴阮徽外之遗音”,声声皆妙。刘秉忠在出家隐居期间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成为当时群儒为之翘首的学者。

刘秉忠在出家隐居期间对于道教有一定的研究;后又入寺为僧,对于佛教更是精通;加之他原有的儒家文化功底。使得他年纪轻轻便成为学兼儒、佛、道三家的学者。由于他也多才多艺也自然而然将他推上了学术领袖的位置。

一言心语

年纪轻轻便集儒、佛、道于一身,真可谓全才。刘秉忠不愧是当时学术领袖。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八思巴传:藏族灵魂 萨迦精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藏族

    八思巴,又译作帕克思巴、八合思巴、拔思发等,本名罗追坚赞。藏族政治家、佛学大师,藏传佛教萨迦派第5代祖师,元代着名帝师。少年教主天生异禀八思巴于藏历第四饶迥阴木羊年(公元1235年)三月六日生于后藏昂仁的鲁孔地方,他因此而有一个小名叫类吉(意为羊年生人)。关于他的出生有着各种离奇的传说。他的家世与佛

  • 大元帝国疆域史无前例:鞭长莫及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鞭长莫及

    这真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中国的大一统惯性和基因,仿佛是一块巨大的磁铁,在其磁场引力之内的版图,怎么甩也甩不出去,即使暂时破碎了,也要被磁场的强大引力重新聚合拢来。相反,不是在磁场引力范围内的大元帝国的中亚、东欧、中东的土地最辽阔,因为鞭长莫及,一时聚合在超级帝国的旗帜下,但终究是风吹云散,只不过是

  • 第一个来自异国的太监朴不花与《葵花宝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第一个

    朴不花,来自高丽,是元顺帝时期备受宠幸的一名太监,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来自异国的太监。他曾因与元顺帝的奇洛皇后关系亲密而得到官职的一再提升,后期甚至达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朴不花出生时期正处于元文宗年代,他在七岁就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送进元朝皇宫成为了一名小太监。在皇宫中,与日后成为元顺帝皇后的奇洛相识

  • 此人灭南宋写颂歌,一书生又加一字,让其自取其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自取其辱

    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多带兵作战的将领在取得巨大战功后,为了展现自己的功绩,都会做一些特殊事情来记录自己的荣誉。比如汉朝名将霍去病多次深入漠北,犁庭扫穴,匈奴闻其风而丧胆,霍去病一直打到匈奴的狼居胥山,在这里霍去病稍做停顿,举行了盛大的祭天地仪式,来歌颂大汉的威德,随后他马不停蹄接着追击匈奴,一直追到今

  • 四、奸臣铁木迭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奸臣

    元朝复杂的宫廷斗争,给一些奸佞小人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奸臣铁木迭儿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弄潮儿。铁木迭儿是成吉思汗时的功臣者该的玄孙,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仁宗和英宗五朝。在世祖和成宗时期,他还算老实,可到了武宗时期他的种种劣迹就显现了出来。武宗时铁木迭儿做过同知宣尉院事兼通政院使、中书平章政事

  • 蒙古大军为什么能横扫亚欧?称霸的八个制胜法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蒙古

    从一统大漠南北、创建帝国以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依仗20万蒙古骑兵,纵横驰骋亚欧大陆数十载,占领了俄罗斯、波兰、匈牙利、德国等,灭掉了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有几千万人口,拥有几十万、几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花刺子模。其铁蹄践踏之处,无不望风披靡。蒙古人为何如此热衷侵略呢?首先,蒙古人把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

  • 元代少数民族在文化科学上的贡献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代

    元代版图辽阔,国家统一,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文化、科学技术的广泛交流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少数民族在文化科学上的贡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珍贵的一部分。在元代出现了不少用本民族文字从事着作的少数民族文学家、翻译家、科学家。在文化艺术方面,元代少数民族有许多自己的创造。以少数民族的作品来说,当然首推

  • 一、踏破欧亚大陆的大蒙古国铁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欧亚大陆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立即开始了南侵西征,他后半生的20余年(12061227)都是在无休无止的征战中度过的。在他病逝后,又经过窝阔台和蒙哥两位大汗的不懈扩张,最终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大陆,旷古绝今的庞大帝国,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变化。1.有仇必报的成吉思汗在历史上,金人为维护其北部边疆的安定,对草

  • 居庸关之战等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之战

    一、居庸关之战金至宁元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复行南进,继续伐金,先攻取前所弃而为金兵复据之长城边堡。秋7月,蒙古军南下入宣德府(今察哈尔省宣化县),进薄德兴府(今察哈尔省涿鹿)由成吉思汗四子拖雷与驸马赤苦(亦作赤穴屋)会攻拔之,成吉思汗进军至宣德东南之怀来县。金主派完颜纲、术虎高琪

  • 五、赛典赤治大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理

    赛典赤,一名乌马儿,本名赡思丁,回人。他出生于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代。“赛典赤”就是“圣裔”的意思。成吉思汗西征时,他只有十几岁。他主动率部归降,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赞赏,以后就以宿卫的身份跟随成吉思汗左右。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