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四节 集聚图书,编地方志

第四节 集聚图书,编地方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851 更新时间:2023/12/30 3:59:54

为了说明宋真宗爱作诗,我们将史书上记载的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他在祀汾阴归途中写诗的情况复述如下:在河中府,他游览开元寺、紫极宫、逍遥楼,赋诗赐给随行大臣。随后他举行宴会庆祝大典完成,作了《祀汾阴礼成诗》赐予参加宴会者。他拜谒西岳庙、巨灵真君观后,在宣泽亭设宴,他又即兴作了《仙掌诗》。他召见当地隐士郑隐、李宁,又赋诗赐给他们。归途中渡黄河,他看到河边镇水的铁牛,写了《铁牛诗》。登上霈泽惠民北楼,眺望黄河水滚滚东去,山川苍莽,河上运船工人辛苦劳作,不禁有感,题诗在楼柱。当天下了雨,将军石普请求暂住一日,宋真宗同意,又赐诗给石普。途经洛阳,他看到旧都宫殿壮丽,夜雨初晴,农民忙于耕作,又作《喜雨述怀歌》,让大臣们应和。又因人们讲知河南府(即洛阳)薛映治理有方,很高兴,赋诗一首赐他表示嘉奖。这样,他还没回到京城,已作了至少9首诗。

关于宋真宗写诗,还有这样一段颇有趣的故事。一次天下瑞雪,宋真宗便作了一首《喜雪诗》,其中有一句用错了韵。宰相王旦发现了,就对枢密使王钦若说了这个情况,并且说自己准备给皇上指出。王钦若却说:“天子作的诗,哪能用礼部规定的韵来判定是否适当!”王旦听了便打消了报告皇上的念头。王钦若却背着王旦,自己去告诉宋真宗,说他发现皇上的《喜雪诗》有一处韵用错了。宋真宗次日便当着众执政大臣的面表扬王饮若说:“朕写的《喜雪诗》有一处用韵用错了,幸亏王钦若发现了,不然,让外人看到了,岂不让朕难堪!”王旦唯唯诺诺不敢说出实情,知枢密院事马知节恰好听到了那天王旦与王钦若关于《喜雪诗》的对话,这时便向宋真宗讲明了事情的真相。宋真宗却只当是笑话,全然没有责备王钦若。这段趣事把宋真宗、王旦、王钦若、马知节四个人的性格特点全都表现了出来。

宋真宗写了诗,很喜欢让别人看,还常常让大臣们应和,其中让资政殿、龙图阁的学士应和的情况尤多,如果是宴会,往往就让所有与会者各应一首。有时还让不在场的人应和,即派人把自己的诗通过驿站递送给某人,让此人将应和的诗再通过驿站递回京城。到他晚年,让龙图阁待制李虚己把臣下应和的诗编辑起来,竟有500卷,被命名为《明良集》。

除了做诗以外,宋真宗也经常写文章,他听说有人批评他“崇奉祥瑞,躬亲细务”,就写了《祥瑞论》《勤政论》《俗吏论》为自己辩解,并反驳批评者。孙奭批评他效法唐明皇,他就写《解疑论》等为自己开脱。每兴建一处宏大建筑,他就要为之撰《记》写《赞》等。他还喜欢为书籍作序,不管是佛经、道经还是其他着作,他都曾为之作序。他认为《青宫要纪》这部书不完备,就在其基础上加以扩充,撰成《承华要略》10卷,并在每篇加了赞语赐给皇太子。

着书立说是中国文人所向往的,宋真宗似乎在这方面也有较强的愿望。他把他父亲宋太宗的着作令人编成文集,又专门建了龙图阁来收藏,然而他却等不及在自己死后让他的儿子为他编文集、建藏书楼,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令人为他编文集、建藏书楼了。早在1011年,宰相向敏中就看出宋真宗想让自己的着作流传千古的心思,建议令人有意识地收集宋真宗的着作,宋真宗欣然同意,很快就交出自己的一部分文稿让人编类。天禧元年(1017年)龙图阁待制李虚己等献上编辑的宋真宗“御集”120卷。到1020年,宋真宗的“御集”已有722卷。有大臣又提议:要将“御集”雕版印刷,不但官方收藏,还要分散藏于全国各名胜宝地,另外要在宋真宗健在时就建专门的藏书阁,收藏宋真宗的着作。这些建议又一次迎合了宋真宗的心,很快得到批准和实施。新建起的藏书阁就是天章阁。

中国古代的文人多爱饮酒,文人聚会少小,以酒助兴。宋真宗似乎也有这方面的雅兴,他自然没有曹孟德横槊赋诗的豪气,但却也常常召集文臣们一齐喝酒赋诗,由此引出一些颇有意思的故事。

宋真宗常在太清楼举行酒宴。一次,君臣喝酒赋诗闲谈,兴致正高,宋真宗忽然问:“以前总喝宫内酒,朕想换换口味,你们说市上的酒哪家的最好?”有宦官答:“听说南仁和酒店的酒最好。”宋真宗说:“马上叫人去买来。”不一会儿酒买来了,众人都称赞酒好,宋真宗问:“这酒价钱怎样?”接着又问:“爱卿们谁知道唐朝酒的价钱如何?”这一问,把众人都难住了,只有丁谓答道:“唐朝酒每升30文钱。”宋真宗问:“你有什么根据?”丁谓答:“我记得杜甫诗中说:‘速须相聚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这不是一升30文吗?”宋真宗很高兴,说:“杜甫的作品真是诗史啊!”宋真宗对丁谓的印象更好了。

有时宋真宗在宫内举行诗酒宴,一些有文才的官员因品阶低不能参加,宋真宗还在席上派人去找这些人要他们即时赋诗献上助兴。有一次他派人向夏竦索诗,夏竦喜逢迎,就问宦官宴会在哪里举行等,宦官回答说,宴会在拱宸殿举行,眼下正欣赏舞蹈,夏竦挥笔写下《喜迁莺》词:“霞散绮,月沉钩,廉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新秋。瑶阶曙,金茎露,凤髓香和云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梁州。”宦官交给宋真宗,宋真宗看了不禁得意起来,夏竦从此受到重视。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把丁谓、李宗谔召来赴宴,宋真宗即席赋诗赐给二人,然后亲自劝酒。几巡过后,李宗谔怕酒后失态,坚决推辞不肯再喝。宋真宗让宦官就着李宗谔耳边传话说:“不喝就不喝,在这里不必从大门底下溜走啊。”原来,这“从大门底下溜走”是当时文人间流行的一个笑话:当初寇准做宰相时,喜欢在自家召集翰林学士、知制诰等文官举行酒宴。寇准喝得多了,往往邪劲也就上来了,就把自家大门一锁,强迫与会者通宵畅饮、醉倒方休。李宗谔一次赴宴,被关在里面,他急于回家,就从寇准家的大门底下的空隙爬出,从此成为人们酒宴上的话柄。想不到今天宋真宗也以此向李宗谔开了个玩笑。宋真宗于是对李宗谔说:“听说你治家有方,长幼和睦,家业兴旺,其实朕治国也如同你治家一样,也要使上下和睦、国家兴盛。”宋真宗又说:“爱卿父子二人都做过翰林学士,想必知道翰林院中前贤许多雅事,将来给朕讲讲。”李宗谔便于次日将早先写的《翰林杂记》献给了宋真宗。

标签: 图书地方志第四节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宋辽的澶渊之盟只怎么谈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澶渊,谈成

    宋太宗时,辽朝从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此后,辽、宋两朝打打停停,战事不断。至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时,两朝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辽朝大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相继去世,韩德让已升任大丞相,萧挞凛为南京(幽州)统军使;宋朝太宗皇帝已死,其次子赵恒继承皇位,史称宋真宗,寇准、毕士安为宰相。这年秋天,

  • 黄天荡大捷:韩世忠以8000兵士重创金兀术1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兵士,大捷,韩世忠

    宋高宗和黄潜善、王伯彦军投降派不仅不让李纲、宗泽等人领导南宋官军抗击金军,他们也不让各地的起义军和金军打仗。并强迫他们解散。这样,由于南宋投降派的破坏,起义军一个个地失败了。宋高宗军投降派的这些行为,使金军很高兴。公元1129年,金国军队在兀术的带领下大举向南宋袭来。高宗听到金国已大兵压境的消息,急

  • 古代一味毒药叫的好听“鹤顶红”,一听俗名原来是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俗名,好听,毒药

    明争暗斗一直存在,而下毒就是明争暗斗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段。历史上暗杀的手段主要就是下毒,他们那个年代没有很好的验毒工具,所以用毒来刺杀或者害人非常容易成功。而他们常用的毒就是鹤顶红。那么历史中的“鹤顶红”究竟是啥药?毒性多大?它的别名你听说过。其实鹤顶红就是砒霜,也就是鹤顶红的

  • 宋真宗赵恒临终懊悔不该听信王钦若祈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临终,懊悔,真宗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正月,宋代的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强撑着病体,挣扎着在东华门看灯。这一折腾,那本已十分严重的疾病就越发加重了。他回到了景灵宫的万寿殿,那些为他祈祷的道尼、僧徒仍旧在日夜不停地诵经吟典,这只能使他烦躁。这万寿殿还是在前年,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他病重时修建的。那一年他命皇

  • 《宋史论稿》十、宋初名将郭进事迹述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名将,宋史,述评

    摘要:郭进是宋初守卫北疆的名将,以善于用兵,从严治军而享誉一时。在宋太祖一朝,郭进长期镇守西山一带,有力地抗击了北汉、契丹军队的进攻,确保了防区的安全,因此得到宋太祖的高度评价。在宋太宗即位后,由于对统军将帅采取了极端猜忌、压制的态度,郭进虽仍然在守边及北伐北汉的战场上屡立战功,但最终却被逼自杀。其

  • 揭秘着名词人柳永为什么又叫柳三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又叫,著名,词人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着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宋朝的时间是960年至1279年间,在世五代十国和元朝之间的朝代。960年的时候,后周的将领发动了陈桥兵变,将赵匡胤拥立为帝,从而建立了宋朝。1125年的时候,金国

  • 才华出众的大诗人柳永竟是死在赵香香床上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出众,死在,香香

    很多人都听说过柳永的大名,他曾经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大诗人,而且还在朝廷中担任过职位,为人放荡不羁、风流洒脱,有着非常卓越的才华,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敬佩和赞赏。而赵香香则是宋朝时期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妓女,可以说柳永与赵香香本是毫不相干的两种人,可是二人之间却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那么柳永和赵香香之间曾经发

  • 《宋史论稿》二十一、宋代漕运管理机构述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二十一,宋史,漕运

    摘要:漕运虽在秦代就已产生,而且成为历代中央集权统治的“大政”,但就其组织管理而言,只有到了宋代,才出现了独立、完整的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对宋代漕运的稳定和进一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漕运管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漕运自秦代形成以来,即成为历代中央集权统治的“大政”,意义十分重大。但就其组织管理

  • 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皇帝,倘若多活十年,或将改写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惋惜,或将,最令人

    我国在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是无法想象的黑喑时期,世风日下,礼崩乐坏,社会道德信念皆被肆无忌惮踩踏。天下大势乱久必治,俩位后周王朝全力一拼,这些荒诞的时光也该结束。周世宗柴荣继承了太祖郭威的大业,只用了短短五年,改革便初见成效,国家实力稳步增强。中原百姓似乎将要看到强盛的曙光。只是南北尚未统一,国内结束

  • 《宋史论稿》二十八、略论清代的漕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二十八,宋史,清代

    中国历史上,在封建王朝向农民征收漕粮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官吏百般贪污勒索的“漕弊”现象,为害极大。有清一代,漕政中积弊问题又尤其突出,管运管粮的官吏、承运的运弁运丁以及纳漕地方的土豪劣绅无不侵漕蠹漕,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这一现象的存在,在当世不仅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清政府的漕政制度,更重要的是严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