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宗赵光义临终忏悔守内虚外政策实在误国

宋太宗赵光义临终忏悔守内虚外政策实在误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852 更新时间:2023/12/19 22:29:32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三月,宋太宗赵光义腿疾恶性发作,危及生命了。他这腿疾几乎是年年发作的,但他讳疾忌医,不愿意说明真相。直到后来他的重孙子宋神宗赵顼才说出了真相那是当年兵溃燕京,辽皇追赶,中了两箭留下的后遗症。

此刻,五十九岁的宋太宗仍旧心有余悸,临死之际他无可奈何地想:“五代以来,我是第一个非武将出身的‘文人皇帝。《战国策·赵策》上有段名言:‘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尊也。我以皇弟的身份继承神器,本欲建武功以塞天下之口,殊不知武运不昌,只能转而经营‘文治,实在可悲可叹!”

他面对死神深感“无武功”之耻辱,反省导致这个结果的“守内虚外”政策,闭目深思产生这个“守内虚外”国策的过程。

那是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他亲自征辽的事,他本想乘平定北汉的余威,一举夺回被石敬瑭出卖给契丹的燕幽十六少,ı。

却在小胜之后遭到高梁河大败。两员辽国大将:左翼耶律斜轸、右翼耶律休哥率大军分左右冲杀过来,直扑太宗坐骑。他宋太宗忙命左右护驾,可怎敌辽国铁骑在善于用兵的大将指挥之下的左冲右突?因此顷刻之间便被分割得乱七八糟。人数虽然众多,但是兵找不到将,将也找不到兵。迭床架屋的指挥机构,临战时却只能将众多的兵马变成一群“乌合之众”。他宋太宗这时算尝到了苦头,仓皇失措,眼看就要葬身在辽将铁蹄之下,幸亏有辅超、呼延赞两个勇士奋力掩护,他这才南奔至涿州。这时,宋将也都陆续逃回。检点死卒,损缺达万余,天色已晚,只好人涿州。然而,马刚卸鞍,耶律休哥派的大军就又追到了。这时,宋军的指挥完全失灵带兵的没有发兵之权;发兵的人又不知部将在哪里,云集的部队少来自州郡,更是编制不明,所以二临大敌,只有各自逃散,顷刻1句土崩瓦解,他来太宗也只得单人匹马地拼命往南狂逃。由于天色昏暗,不明路径,马陷人了泥淖之中。这时真是喊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他宋太宗完全陷人了绝望之中,只好准备当辽国的俘虏了。正在这危难之际,遇上了从太原押运军需粮草赶到的杨业,扬业将他救起,命部卒腾出装载饷械的一乘驴车,请他坐上,杨业及其子杨延朗杀退辽军追兵,这才颠颠簸簸地返回了京城。

以后仍常常有“征辽”之举但总是屡战屡败。有人便趁机陷害主战的将领。宋太宗只好说:“恢复旧疆,不是别人的主张,是朕的一贯志向。伐辽失败只是由于将帅军事指挥上的失误所致。”其实他心里明白,每次临阵都是他亲自拟定的“阵图”,所谓“失误”,实际上就是他的“失误”。连续失败已使他完全失去了北伐的信心,只有此时,他才思索,自己没有功底,这种硬撑门面的征伐不行。

他对大臣说道:“朕向来用兵,是为民除暴,若是好兵黩武,那就把天下老百姓害苦了。”

想来想去,就变了国策,由外而内,从此,他就定下了“守内虚外”的基本国策。对于辽军的人侵:“但令坚壁清野,不许出兵,继不得已出兵,只许披城布阵,又临阵不许相杀。”遇敌则惟以闭垒塞门为上计。

对于这个国策,宋太宗可能还意识不到这是一种完全保守的国防思想。这种思想是十分被动、十分有害的,甚至会亡国。做“太平天子”的梦想是实现不了的。在“守内虚外”的基本国策指导下,宋太守大谈什么“朕每读《老子》,至‘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时,以为规戒。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

于是便弃武修文,而且颇有建树。他建立了国立图书馆崇文院,精美壮观,不亚皇宫。他又派人到全国各地,广为搜求图书,数年之后,藏书已十分丰富。他宣称:“朕即位之后,多方收拾,抄写购求,今方乃数万卷。千古治乱之道,并在其中矣!”他自己还是个经常的读者,不断率大臣光顾崇文院,颇为自得地对大臣说:“人君当淡然无欲,勿使嗜好形见于外,则奸佞无自人。朕无他好,惟喜读书,多观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如此而已。”真中国历史上极为难得的一位“读书皇帝”:“朕每退朝,总是忘不了读书,意欲参酌前世成败而行之,以尽损益。”

宋太宗还十分重视文化积累,为后代留下了几部珍贵的大型图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

可是当死神降临时,在难以忍受的腿疾的剧痛中,他却意识到了一个国家仅有“文治”是不行的。他想:“不要武功,只会文治,只能给后代留下一个‘积弱的王朝。我不能收回幽燕十六州,我的子孙就更不行。这样辽国必成后患,而且后患无穷。一个‘积弱的大宋王朝是再也不会涌现出像杨业那样的战将的。靠谁来保卫国家,保卫朝廷呢?”

他就怀着这样的忏悔离开了人间。

标签: 临终太宗政策

更多文章

  • 宋元襄樊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背景,宋元,襄樊

    襄阳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阳失

  • “两情若是久长时”写给谁的七夕情诗?文人秦观的爱情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久长,情诗,谁的

    “两情若是久长时”写给谁的七夕情诗?文人秦观的爱情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鹊桥仙·七夕》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七月初七,49岁的秦观,挥笔写下了这首《鹊桥

  • 宋朝为何又称为“天水一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一朝,天水,宋朝

    北宋(公元930年~公元1127年)“天水一朝”,常常用作宋之代称。为什么把宋朝称作“天水一朝”呢?因为宋朝的国姓为赵,而天水是赵氏郡望。天水是嬴秦发源之地,也是赵姓族人的郡望之地,历来有“秦赵一家”、“秦兄赵弟&r

  • 第四节 经济繁荣,人文鼎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第四节,繁荣,鼎盛

    当时的汴京城常住人口150万,比唐朝首都长安更加繁华,《东京梦华录》描述汴梁:“东华门外,市井最盛,举凡南北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服饰,无非天下之奇。”真乃一副繁荣景象。由于宋朝强力推进对外开放政策,来华的外国人无论是国别还是数量都超过唐朝,开封成

  • 杨无敌高梁河救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梁河

    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宋太宗灭掉北汉,要继续北伐时,潘美等大将认为部队应该休整,补充粮饷,然后再派兵攻辽,收复幽云16州。但总侍卫崔翰却说:“乘胜北伐,机不可失,取胜不难”。太宗急于求成,采纳了崔翰的意见,连续北进。宋军进攻幽州时,遇到耶律学古的顽强抵抗,一时难以取胜。宋太宗正在

  • 杨万里写了两万多首诗歌却只流传下两千多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写了,却只,多首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汉族人,吉州吉水人,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他生于1127年,死于1206年,享年79岁。杨万里是我国南宋伟大的文学家,诗人,也是一代官员。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杨万里石像杨万里是一个着名的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但被留传下来的却不多。杨万里

  • 宋代铁矿的开采冶炼技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代,技术,铁矿

    (一)胡升对宋代铁矿采炼过程的记载现存宋人资料中,对当时铁矿开采冶炼技术进行描述的文字比较少,而且大都不完整。但是明代弘治十五年(1502)编写的《弘治徽州府志》卷三中保留了一段简练的文字,叙述的正是宋代的铁矿采炼情况。现将这段文字照录于下:按元胡编校《星源志》:铁矿产于浇岭,其山与浮梁县界连接。凡

  • 光宗赵惇大事记,赵惇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光宗赵惇,大事记,生平简介

    光宗赵惇(公元1147年~公元1200年)在位时间:公元1189年~公元1194年曾用年号:绍熙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庙号:光宗安葬地:崇陵宋光宗在位期间只是为做皇帝而做皇帝,并没有做出什么业绩来,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惧怕“河东狮吼”而又听信皇后的谗言,

  • 宋朝秦凤路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秦凤,行政区划

    秦凤路郡县沿革起止时间:建隆元年至绍兴十二年秦凤路:雍熙二年(985)废会州;至道三年(997)定天下为15路,为陕西路,治京洮府,以京兆府、凤翔府、蒲州、陕州、商州、解州、同州、华州、耀州、虢州、鄜州、延州、丹州、坊州、环州、庆州、邠州、宁州、乾州、灵州、秦州、阶州、陇州、凤州、成州、泾州、原州、

  • 黄天荡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之战,历史意义,简介

    黄天荡之战(南宋)完颜宗弼将宋高宗赵构追到了海上,归途险些命丧黄天荡战争概述:公元1129年,金发动入侵南宋的战争,分东、西两路大举南侵,由名将完颜宗弼率领的东路军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占领了和州、建康、杭州、越州。宋高宗赵构被完颜宗弼从建康追至杭州,又从杭州逃至越州,再从越州逃至明州,最后入海三百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