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有哪些藏书家?宋朝藏书为什么十分丰富?

宋朝有哪些藏书家?宋朝藏书为什么十分丰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4 更新时间:2024/1/18 14:24:40

典籍收藏的丰盛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时代文化的盛衰,藏书状况是一面镜子,反映着这个时代的文化水准和社会风尚。

文化的宋朝是一个注重藏书的时代,且不说朝廷和官府的藏书,最能反映出宋代人文化态度的是私家藏书的兴盛。当然这也得益于印刷术的改进和普及,所有的藏书家都应该感谢毕昇,感谢那些辛勤印刷的书籍工人。

在宋一代藏书家甚多,据统计两宋藏书家有700多人,而私家藏书超过20000卷以上的就有200多人。南宋的叶梦得魏了翁是藏书最多的人,有100000卷之多,比当时国家图书馆的书还要多。藏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有品位的文化人以藏书多为荣。当然这其中也不乏附庸风雅之辈,像被称为奸贼遭人痛骂的南宋权相贾似道也是一个藏书家。

宋代有很多藏书世家,比如山东的晁氏家族。晁家世代藏书,到北宋末年已经是数一数二的藏书大家了。而且丰富的图书孕育出一代代晁家才子,使得晁氏家族成为宋代着名的文化世家之一,有“生聚百年推甲族”之说。

只可惜,靖康之变的战火使得藏书全部散失,兵戈之后尺素不存!

然而上苍似乎特别偏爱这个有文化的家族,南渡之后这个家族中又出了一位大藏书家晁公武。

晁公武不光是大藏书家,还是大学问家。他写出了中国第1部私家藏书目录,也是中国目录学上的经典之作《郡斋读书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晁公武生于1105年,靖康之变后迁到了四川。他天资聪颖,酷爱图书。绍兴2年(1132年)中了进士,当了四川转运使井度的属官,跟井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这个井度就是位大藏书家,等到井度年老的时候,他给晁公武写了一封信说:

某老且死,有平生所藏书,甚秘惜之。顾子孙稚弱,不自树立。若其心爱名,则为贵者所夺;若其心好利,则为富者所售,恐不能保也。今举以付子,他日,其间有好学者,归焉。不然,则子自取之。

原来老藏书家对自己的藏书十分的珍惜,而子孙又太小。怕他们贪名好利,将书卖给了富贵人家,所以思来想去将书交给晁公武保管。如果子孙成器,热爱学习,那就将书返还;不然就自己留着。这段话,简直就像刘备托孤一样,可见他对藏书的珍视!

晁公武欣然从命,井度的书一共有50箧,再加之他自己家的旧藏,除去重复的,一共有24500卷之多。于是他根据这些书,为每一部书写了提要。最后会聚成了《郡斋读书志》,被后人誉为“宋以来着录家之首”。

南宋对书表现得最为痴迷的是尤袤,他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藏书之富且嗜书之笃在当时有口皆碑,受人称颂。他仕宦显达,官至礼部尚书。在家乡无锡见了藏书楼,取名“遂初堂”。宋光宗还亲自题写了匾额赐给他,楼中藏书有30000多卷。

他的好朋友大诗人陆游在诗中赞叹他家藏书之多:

遂初筑堂今几时,年年说归今将归。

异书名刻堆满屋,欠身欲起遭书围。

而另一位大诗人杨万里把《西归集》和《朝天集》赠送给他,他非常高兴,写诗答谢:

西归累岁却朝天,添得囊中六百篇,

垂棘连城三倍价,夜光明月十分圆。

尤袤尤其喜好抄书,据杨万里说他是“于书靡不现,观书靡不记。每公退则闭户谢客,日记手钞若干古书。其子弟及诸女亦钞书。”就是说他无书不看,看了就抄。下班之后就闭门谢客,不坐茶馆,不打麻将,而是抄上几本古书。而且不光他自己抄,他的儿子女儿也抄,可以称得上是“抄书家族”了。

他的爱书宣言是: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衣,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然而很不幸,尤袤一家耗尽心力辛苦收集的数万藏书,仅仅在他逝世30余年之后,就在一次意外失火中和藏书楼一块儿化为了灰烬!

晚清学者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感叹道:

饥当肉兮寒当裘,足消孤寂遣幽忧。

此尤无恙公书烬,万柳溪边怅旧游。

不过不幸中的万幸是,尤袤根据他的藏书编写了《遂初堂书目》,为后世留下了一部重要的目录学着作。这部书的特色在于他将着录的书的版本详细记录,我们从中可以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朱墨两色本可以看出当时发达的印刷技术,高丽本可以看出宋朝与高丽之间的文化交流,因此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南宋还有一位很值得一提的藏书家陈振孙,他生活的时代较晚。生于1183年,卒于1162年,浙江湖州人。他是一个极为勤奋的藏书家,他当过江西、福建和浙江等地的地方官。每到一地,都不遗余力地访书、买书和抄书。就连那些触犯时忌不能公开出版的书,他也尽量搜求私刻本。他还当过国子监司业,利用职务之便得以阅读很多官府秘藏,并开始了《直斋书目解题》的编写工作。

《直斋书目解题》是仿照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编写的,但是有很多创造,在着录的书籍数量上就有很大的突破。《直斋书录解题》共着录图书3096种,51180卷,超过了当时南宋政府的藏书目录。当时的国家图书馆数目,即《中兴馆阁书目》共着录图书44486卷,加上《续书目》14943卷,才仅比《直斋书录解题》多出8000多卷。可见,陈振孙藏书从数量上讲差不多抵上政府藏书了。从质量上讲,陈氏藏书也超过了官方藏书,《直斋书录解题》中着录的许多珍本和善本书是国家书目中所没有的。

陈振孙把“解题”运用到书目中,形成了解题目录一大流派。尽管解题目录的编写方法并非陈振孙所创,但正式运用“解题”作为目录名称,以至后人称此类目录为“解题目录”,则起自陈振孙。可以说《直斋书录解题》成了后来解题目录的典型。

陈振孙对其藏书非常熟悉,那些书的内容特征,以及作者情况,还有版本等都用很简练的文字说得清清楚楚。对书的评价也很有水准,几乎每一篇都可以看成是精彩的书评,因此学术价值很高。“考镜源流,辨章学术”是目录学的最高追求,陈振孙其庶几乎!

《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和《直斋书目解题》这3部书也被称为南宋三大目录学着作。南宋诸家目录都涉及版本,但比较而言,各有特点。若言着录版本之始,可推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若论开版本目录学之先河,则为尤袤之《遂初堂书目》;若论把目录学和版本学结合起来,则是陈氏《直斋书目解题》之功。

南宋的那些藏书楼早已消逝在历史之中,那些宋版书现在也是屈指可数。但是透过这3部目录学的伟大着述,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文化发达的程度,看到了一个文明的宋朝。

标签: 丰富宋朝藏书

更多文章

  • 活佛济公的身世揭秘:济公到底是什么罗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活佛,济公,罗汉

    中国人没有不知道济公的,他是民间一个非常有名的活佛,深受百姓爱戴,都知道他是十八罗汉的降龙罗汉。可是如果细问济公是什么佛的话,答案居然有很多,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济公是什么佛。图为济公的铜像有人多济公是活佛的说法持不同意见,因为在印度只有16个罗汉,并没有18罗汉之说,更加没有降龙罗汉。从这里可以看

  • 宋真宗赵恒简介与“澶渊之盟”和“天书神降”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天书,澶渊,真宗

    帝王档案赵恒:998年-1022年在位,初名赵德昌,又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性格懦弱。在位25年,守成之君,创新不够。前期注意节俭,勤于政事,社会安定;“澶渊之盟”后,罢贤任奸,迷信宗教,劳民伤财,政治渐趋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病死,终年55岁,死后葬于永定

  • 抗击金军的着名将领牛皋是大笑而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将领,而死,著名

    牛皋简介牛皋是南宋时期抗击金军的着名将领,一生堪称戎马倥偬,多次重创金军,在抗金斗争中声名显赫,一开始的时候牛皋在自己的家乡组织抗金力量保卫自己的家乡,后来牛皋因为抗击金军而声名远播,走上了抗金的全国战争,成为了岳家军中的一员,得到了岳飞的重用,一直担任岳家军的副帅。下面就做一下牛皋简介。牛皋塑像牛

  • 宋时宰相吕端:诸葛一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端大事不糊涂,宰相,谨慎

    我们从小被大人灌输的思想便是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即所谓的“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但仔细想来,这句话并不十分可靠,否则,大书生司马迁也不会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说的就是做大事不必拘于小的

  • 宋代有多少人?宋代的人口规模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人口,宋代,有多少人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一个朝代,农业方面,由于实行了轻徭薄赋、招抚流亡、发放农贷、奖励农桑、兴修水利、推广新农具和优良品种等政策,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手工业方面,生铁年产达800多万斤,煤炭开采量也极为巨大,纺织、造船也有很大的进步;商业方面,10万户口以上的城市达到50多个,是唐朝的5倍

  • 北宋时期秦陇地区的经济:秦陇地区的屯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北宋,地区,时期

    北宋时期,陇山东西地区的经济有所恢复与发展。自立国之初至晚期,这里成为北宋西北屯田的重要区域之一;农业、畜牧、商业、手工业等均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开发利用。甘肃经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区域经济特色。“屯田实边”,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经营、开拓西北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北宋统治者自立国之

  • 宋朝政府对矿冶业的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政府

    宋政府对矿冶业的管理,虽然不能称之为完善,但是从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际执行内容上看,比宋以前的各个王朝都更为缜密。在矿产地的开采阶段,除一部分矿场由承买者自主进行采炼生产外,其余的官营矿场和重要的私人承买场地都在宋政府的管理与监督之中。政府推行了以奖励为手段的矿产地告发政策和私人承买者可预借本钱的政策

  • 宋哲宗赵煦:哲宗屡立废孟皇后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之谜,宋哲,皇后

    帝王档案赵煦:1086年-1100年在位,原名赵佣,神宗第六子,性格具有两面性。在位15年,重用变法派,但改革并无实效。病死,终年25岁,死后葬于永泰陵(今河南巩县)。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庙号哲宗。哲宗屡立废孟皇后之谜宋哲宗赵煦是神宗之子,1086-1100年在位。元祐年间(1

  • 李南公明察断案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公明,故事

    智慧能让你变得更加有魅力;智慧能让你遇到问题后迎刃而解;智慧能在你遇到危险的时候让你轻松脱身。但是,正确的、为人称颂的智慧才算得上大智慧,骗人的,投机取巧的坏点子不叫智慧,因此,一个人的品质好坏直接影响你智慧的发挥,看下面的故事:宋朝的李南公尚书,出任长沙县令时,一天,有甲乙两个汉子来告状。李南公见

  • 承大统宋孝宗嗣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孝宗嗣位

    高宗赵构虽然后宫妃嫔如云,但儿子只有元懿太子赵旉一人。建炎三年(1129)秋天,年刚三岁的赵旉突然薨逝,使高宗悲痛不已。赵旉生于建炎元年六月,母亲是潘贤妃。赵旉体质孱弱,自幼多病,高宗戎马倥偬,自顾不暇,没有过多照料他,他的病也就一直没有痊愈。到了建康以后有一次在行宫中碰倒了一只金香炉,香炉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