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虞允文是个怎样的人?毛泽东评价“壮哉虞公,千载一人”

虞允文是个怎样的人?毛泽东评价“壮哉虞公,千载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71 更新时间:2024/1/15 22:49:29

千载一人允文

绍兴和议之后,宋高宗以为宋金两国自此之后就会相安无事。于是做起了天下太平的美梦。而金主海陵王完颜亮的南侵将他的梦击得粉碎。

完颜亮在金史上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他靠篡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金国的第4位皇帝。在他篡位之前,他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了3个目标,一是“国家大事皆自我出”,就是说要当皇帝;二是“帅师伐远,执其君长问罪于前”,即灭掉南宋;三是“得天下绝色而妻之”,可见他是个十足的好色之徒。

正隆4年(1159年),完颜亮阅览使节带回的临安山水图,就题诗画屏道: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首诗表现出他意欲追踪秦始皇的豪迈气概,他要一统天下,成为全天下之主。他为此而积极准备,先是将都城迁到中都,就是今天的北京。然后又营建汴京,意图将政治重心南移,为南征做准备。

而此时的宋高宗依然优哉游哉,宋使向他报告说金人正在营建汴京。准备南侵,他自欺欺人地说那是在营建行宫吧。

绍兴30年(1160年)正月的时候,金使施宜生赴宋贺正。他原是福建士人,以暗喻向宋使传达情报道:“今日北风甚劲。”唯恐对方不解,取笔扣案说:“笔来,笔来!”以谐“必来”之音。施宜生北返,因此被烹死,为故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宋使一再密奏,宋高宗终于同意让宰相陈康伯备战。

很快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宋廷仓促应战。

金军分3路进发,其中直逼淮南的是由完颜亮亲自统帅的主力军。而南宋负责这一带军事的是刘锜和王权,刘锜措置淮东;王权措置淮西。王权一听完颜亮大军渡淮,就望风而逃。放弃庐州,由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渡过长江。由于王权不战而退,刘锜虽是名将,但是在淮东难以孤军撑持。只得退师渡江,驻守镇江。金军实际上已控制两淮,饮马长江。

逃跑皇帝宋高宗听到王权败退江南的军报,第1个念头就是逃跑,他想再次航海避敌。他给陈康伯下了“如敌未退,放散百官”的手诏,陈康伯断然焚烧了御批。理由是既不能执行,又不能私留,并苦口劝谏道:“百官一散,主势即孤。”高宗这才与陈康伯考虑对策。

11月的时候,完颜亮率大军到达了长江北岸,准备从采石矶渡江。采石矶在今天安徽马鞍山市西南边,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而金军一旦渡江,则南宋危亡。

宋朝廷命令成闵代替刘锜,李显忠代替王权,刘锜和王权都被召回。中书舍人虞允文以参谋军事的身份前往芜湖迎接李显忠,并犒劳军队。当时王权的军队还在采石,虞允文到了采石之后王权已去,李显忠未来,敌骑充斥。南宋军队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在道旁。都是王权的败兵残将,毫无斗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位绍兴24年(1154年)的进士,一个以文学入仕的文臣,一个从未领兵打仗的儒生,在此危急情况下迅速决断。他认为坐待李显忠就会误了国事,于是立即招来诸将,勉以忠义。

虞允文对将士们说:“金帛和告命都在这里,只待有功之人来领取。”那些将士本来都是热血男儿,只是因为主将王权的畏缩而群龙无首,失去斗志。此刻既然有人号召,纷纷表示:“今既有主,请死战。”

有人对虞允文说:“公受命犒师,不受命督战。他人坏之,公任其咎乎?”虞允文怒叱:“危及社稷,吾将安避?”豪言壮语激起将士们的战斗豪情,军心大振。

果不其然,虞允文刚刚部署好军队,完颜亮的大军就乘着百艘战船浩浩荡荡地驶过江来。并很快登陆,宋军往后稍稍退却。

白马书生虞允文驰入阵中,抚着将领时俊的背说:“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时俊深受激励,立刻挥双刀出战,其他士兵也是与金军殊死搏斗。中流的宋军用海鳅船冲击敌人,敌人半死半战,到了日暮时分还没有退却。

恰好在这个时候,有一支溃军从光州过来。虞允文授以旗鼓,让他们从山后转出。金军怀疑宋军的援兵到了,于是开始逃跑。虞允文趁机命劲弓尾击追射,大败金军。未死在江上的敌兵都被暴戾的完颜亮给敲死了,不然其怒气无处宣泄。

此战告捷,虞允文犒劳将士。对他们说敌人今天败了,明天一定会再来。夜半时分,虞允文命部分将士在杨林口设伏。第2天金军果然来了,宋军两面夹击,烧了金军300艘战船。金军逃回,宋军再次告捷。

不久之后金军拿着诏书来宣谕王权,好像他们之前有约定。虞允文明白这是敌人的反间计,于是回信一封:

权已置典宪,新将李世辅也,愿一战以决雌雄。

完颜亮得到回信后大怒,斩了梁汉臣和两个造船的人。然后就直驱瓜洲,梁汉臣是之前让完颜亮渡江的人。

采石大战之后李显忠才赶来,虞允文料定完颜亮会到瓜洲。他从李显忠那里分兵16000,前往镇江。

镇江原来是由老将刘锜防守,那时候,刘锜已经病得不能起床了。虞允文到了镇江,先去探望刘锜。刘锜躺在床上,紧紧拉着虞允文的手,心情沉重地说:“国家养兵30年,没有立过一点战功。想不到立大功的还得靠您这位书生,我们当将军的实在太惭愧了。”虞允文安慰他一阵,就回到军营之中。

他命令水军在江边演习,宋军制造了一批车船,由兵士驾驶在江边的金山周围巡逻。金兵打了几次败仗都害怕作战,于是有些将士暗地里商量逃走。

完颜亮在进退无路的条件下,孤注一掷,命令金军3天内全部渡江南侵;否则一律处死。隔岸的宋军刚打了胜仗,士气高涨,严阵以待。金军强渡无望,而完颜亮一贯用法苛严,使金军将士进退两难。他们得知完颜雍已在辽阳称帝,并废完颜亮为庶人。便也思变,完颜元宜率军杀死了完颜亮。

12月初,金军退走,宋军乘机收复两淮地区。之后金世宗为了稳定内部,派人到南宋议和,宋金战争又暂时停了下来。

一世枭雄完颜亮,最后竟败在一位书生手中。

采石之战,使得宋朝度过了危急时刻。毛泽东读到这段历史,评论虞允文说:

壮哉虞公,千载一人。

标签: 一人是个的人

更多文章

  • 宋夏金元时期的甘肃文化:民风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习俗,民风,甘肃

    宋夏金元时期,居住在甘肃地区的民族众多,其民风习俗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一、居所与饮食(一)居所党项族内迁之前,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其居室构造比较简陋,以牦牛毛和羊毛为构筑居所的主要材料,且要不断更换,这种居所实际上就是用毛毡覆盖木支架的帐篷。当游牧流动时,这种帐篷便于搬迁,定居时则成为“

  • 《宋史论稿》自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史,自序

    说起来,我对历史兴趣的种子,大致栽种于中学时代。当时“文革”的高潮有所消退,学校里开始教一些课本上的东西。我所在的学校,是西安一所着名工科大学的附属中学,这所学校有着重视理科的传统,学生及家长大都将注意力放在数理化上,而我的班主任又是一位极为严厉的数学老师。但种种因素却使我进入中学不久,便厌烦、抵触

  • 蔡京之贪:“奸臣”之奸不在包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包子,奸臣,蔡京

    脱脱的《宋史》中有蔡京传。不过,这位元朝的都总裁官,毫不客气地将蔡京打入“奸臣”之列。称蔡京为奸臣是否合理,不容易用一句话讲清楚。好在本文所关注的焦点是蔡京之贪,而不涉及蔡京之“奸”,可以不必顾及怎样是奸,奸与环境的关系,等等。提起蔡京之贪,人们在感情

  • 宋朝有哪些藏书家?宋朝藏书为什么十分丰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丰富,宋朝,藏书

    典籍收藏的丰盛与否直接关系着一个时代文化的盛衰,藏书状况是一面镜子,反映着这个时代的文化水准和社会风尚。文化的宋朝是一个注重藏书的时代,且不说朝廷和官府的藏书,最能反映出宋代人文化态度的是私家藏书的兴盛。当然这也得益于印刷术的改进和普及,所有的藏书家都应该感谢毕昇,感谢那些辛勤印刷的书籍工人。在宋一

  • 活佛济公的身世揭秘:济公到底是什么罗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活佛,济公,罗汉

    中国人没有不知道济公的,他是民间一个非常有名的活佛,深受百姓爱戴,都知道他是十八罗汉的降龙罗汉。可是如果细问济公是什么佛的话,答案居然有很多,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济公是什么佛。图为济公的铜像有人多济公是活佛的说法持不同意见,因为在印度只有16个罗汉,并没有18罗汉之说,更加没有降龙罗汉。从这里可以看

  • 宋真宗赵恒简介与“澶渊之盟”和“天书神降”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天书,澶渊,真宗

    帝王档案赵恒:998年-1022年在位,初名赵德昌,又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性格懦弱。在位25年,守成之君,创新不够。前期注意节俭,勤于政事,社会安定;“澶渊之盟”后,罢贤任奸,迷信宗教,劳民伤财,政治渐趋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病死,终年55岁,死后葬于永定

  • 抗击金军的着名将领牛皋是大笑而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将领,而死,著名

    牛皋简介牛皋是南宋时期抗击金军的着名将领,一生堪称戎马倥偬,多次重创金军,在抗金斗争中声名显赫,一开始的时候牛皋在自己的家乡组织抗金力量保卫自己的家乡,后来牛皋因为抗击金军而声名远播,走上了抗金的全国战争,成为了岳家军中的一员,得到了岳飞的重用,一直担任岳家军的副帅。下面就做一下牛皋简介。牛皋塑像牛

  • 宋时宰相吕端:诸葛一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端大事不糊涂,宰相,谨慎

    我们从小被大人灌输的思想便是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即所谓的“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但仔细想来,这句话并不十分可靠,否则,大书生司马迁也不会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说的就是做大事不必拘于小的

  • 宋代有多少人?宋代的人口规模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人口,宋代,有多少人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一个朝代,农业方面,由于实行了轻徭薄赋、招抚流亡、发放农贷、奖励农桑、兴修水利、推广新农具和优良品种等政策,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手工业方面,生铁年产达800多万斤,煤炭开采量也极为巨大,纺织、造船也有很大的进步;商业方面,10万户口以上的城市达到50多个,是唐朝的5倍

  • 北宋时期秦陇地区的经济:秦陇地区的屯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北宋,地区,时期

    北宋时期,陇山东西地区的经济有所恢复与发展。自立国之初至晚期,这里成为北宋西北屯田的重要区域之一;农业、畜牧、商业、手工业等均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开发利用。甘肃经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区域经济特色。“屯田实边”,是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经营、开拓西北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北宋统治者自立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