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夺位后为啥杀光兄弟后人?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夺位后为啥杀光兄弟后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98 更新时间:2024/1/1 13:47:59

当年,李建成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建成决定入皇宫,和李世民对质。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

玄武门之变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拔马往回跑。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东宫的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敬德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之后,尉迟敬德身披铠甲“保护”唐高祖李渊,将事情经过上奏。3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斩草还须除根

太子和齐王虽然已经被除掉了,但是他们的十个儿子还在。这对于李世民而言,就意味着残存的政治异己势力还在、一种潜在的复仇力量还在!问题倒不是担心这十个年少和年幼的侄子长大后会揭竿而起替他们父亲报仇,而是谁也不敢保证,将来不会有心怀叵测之人利用他们的仇恨、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兴风作浪。所以,既然这场弑兄、杀弟、逼父的流血政变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么李世民只能按照它本身的惯性,把它进一步推向那个无可避免的逻辑终点——屠侄!

所以,一旦历史选择了玄武门之变,一旦命运之神钟情于李世民,那么太子和齐王的十个儿子就注定在劫难逃!

六月四日这一天午后,秦王府的两队飞骑奉命冲进东宫和齐王府,这时,李唐皇族的这些金枝玉叶立刻发出了恐惧而绝望的哭嚎。那十个年轻和年幼的亲王还未及从丧父的巨大哀痛中摆脱出来,死神便已伸出冰冷的白爪轻而易举地攫住了他们。杀完太子和齐王的儿子们,秦王的部将还想杀光他们左右亲信百余人、籍没他们的财产。尉迟敬德竭力反对,他说:“一切罪恶,只在两个元凶!既然已经诛杀,就不能再扩大打击面,这样无法使人心安定。”李世民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屠杀行动才宣告中止。

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是: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五个儿子是: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

这就是他们留在历史上的全部信息。虽然他们的年龄不详,可我们知道,李建成死时三十八岁,李元吉死时二十四岁,所以,他们的儿子能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最大的估计也不过弱冠之年,最小的很可能仅仅在蹒跚学步。

他以无与伦比的胆识魄力,扭转了乾坤,取得了政变的成功,而且以高明的政治手腕和安抚人心的宽大政策,消除了暴力夺权后可能产生的政局动荡,从而顺利坐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储君之位!

虽然李世民弑兄、杀弟、逼父、屠侄的手段极其残暴,但他还是为世人缔造了一个朗朗乾坤。玄武门之变为他带来的罪恶感有多深,他开创贞观的动力就有多强大!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揭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为是最能打仗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被称为

    唐朝开国君主是高祖李渊,不过打天下的头号功臣是他的次子唐太宗李世民。毛泽东点评历代兵家时,曾对他盛赞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隋末时李渊贵为太原留守(驻守军事重镇的高级官员),且是隋炀帝表亲,李世民从小却无纨绔子弟习气而志于习武从军,18岁便促其父举兵反隋并自任前线指挥。在扫平群雄时,年轻的

  • 李世民儿子竟然是基佬?太子李承乾和称心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称心

    最近热播的《武媚娘传奇》有提到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为了太子之位而明争暗斗,最为明显的就是太子李承乾、濮王李泰、吴王李恪等人,不过剧中在暗斗的同时还提到太子李承乾与称心之间的关系,令人好奇的就是就是太子李承乾与称心之间是否真的有断袖之癖,还是仅仅只是知己而已?李承乾的太子妃是苏氏,贞观九年正月甲申,李承

  • 残唐而亡:我花开时百花杀,朱温篡唐,山河裂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百花

    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唐末农民战争,经过流寇黄巢的叛乱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柷禅位,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建都开封,改元开平。朱全忠建立后梁,标志着统治中国二百九十年的大唐王朝的正式终结。自此,中国历史又

  • 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

    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之间,就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本来,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劳最大,他又网罗了尉迟敬德、秦叔宝、李靖等这些着名将领,广泛结交知名人士。所以,他的势力无人能比。李建成在太原起兵之后,也统领一支军队,打过一些胜仗,虽然没有李世民那样雄厚的实力,但是,他有太子

  • 李世民一生的败笔 三征高句丽为何屡败屡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屡败屡战

    在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征战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未能使高句丽臣服,甚至在其临死之前,还在计划如何征服高句丽。史学界很多人认为,李世民出征高句丽是其人生中的一大败笔,有穷兵黩武之嫌,犯了与隋炀帝同样的错误。实际上,高句丽不同于突厥、吐谷浑、高昌、焉耆、薛延陀等国,虽然表面上向唐朝称臣,但一直对唐朝有敌视态

  • 历史上不止大唐一个盛世,为何只有大唐让万国称臣纳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唐

    在隋唐时期,在中国北部有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国家—突厥。后来在隋文帝的计谋下被分裂成为了两个国家,分别是东、西突厥。虽然突厥已经被隋文帝给分裂了,但是当时的东突厥依然是中原王朝的主要威胁。在唐朝初年,东突厥曾多次进犯大唐北方边境,每次都是抢劫大量财物才肯退回草原。等到唐太宗李世民继位的时候,东突厥的颉利

  • 文成公主的嫁妆都有啥?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吐蕃

    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的嫁妆“和亲”政策一直备受争议,认为是男人打不过了,便叫女人出马,说到底是政治是“示弱”的表现。当然,从秦汉开始,“和亲政策”贯穿中国历史,游牧民族和中原文化始终在较量。到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和亲就边县出一

  • 《别样晚唐史》序_长安——为故事搭建起一个舞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晚唐

    《世说新语》讲述过一个故事,当时偏安东南的晋元帝问他的孩子,也就是后来的晋明帝:日远还是长安远?坐在他膝头的孩子伶俐地回答:日远,因为有人从长安来,却从未听说有人从日边来。晋元帝听后非常惊讶。在第二天的宴会上,他当着群臣的面把同样的问题又问了一遍。不曾想,这一次孩子告诉他:日近。父亲诧异地问:你的回

  • 生为李世民手下的一大将秦叔宝,为什么获得的赏赐却是最差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却是

    所谓乱世出英雄,这似乎是个很奇怪的定律,在中国的历史上,每逢战争年代,都会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隋唐时期自然也不例外,在那个群雄争霸,烽烟四起的年代,一批改变历史的英雄豪强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中就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秦琼敬德,如今他们俩也被当做中国的门神,受到时代人民的称赞。李世民在当上皇帝之后,对当初

  • 女皇武则天的处女之身究竟给了谁?是李世民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女皇

    武则天第一次究竟给了谁?这虽然是千古之谜,但了解李世民的好色猎艳的秉性和武则天工于心计的性格,就不难知道这个千古之谜的谜底。唐太宗李世民与历朝历代的皇帝一样,是一个好色之徒,猎艳的行家里手,他不仅拥有美貌端庄的长孙皇后和后宫的三千佳丽,而且前朝隋炀帝的女儿、外邦突厥的公主都是他的囊中之物,因而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