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时期宦官专权是怎么回事

唐朝时期宦官专权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933 更新时间:2024/1/2 10:54:55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因为皇室的特殊需要,所以整个历史进程中始终有那么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特殊的生理结构,所以能够自由穿梭于皇家禁苑,并能够随时服侍在皇帝和众多妃嫔左右,而不用考虑男女大防、授受不亲;他们说话尖细,油头粉面,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在宫廷宦海中沉浮自如。他们因自小便服侍皇帝左右,善于揣摩皇帝心思,对皇帝百依百顺甚至是媚态十足,深得皇帝喜爱;他们对下凭借能够最接近皇帝的特权,狐假虎威、趾高气昂。他们便是充斥在封建后宫中除了皇帝以及他的妃嫔奴婢之外的第三类人,他们有一个至今让人不齿却饶有兴趣的俗称:太监。

据考证,其实宦官也并不是只有古代中国才有,埃及、希腊、罗马、土耳其等国都曾在宫廷中大量使用宦官,亚洲大多数国家也曾使用宦官。但是中国宦官的历史是最早也是最长的,据说早在商朝周朝时,宦官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宦官被称为“寺人”、“奄人”,只是泛指经过特殊处理的服侍王室的奴隶。秦汉以后,开始统称君主身旁的阉人为宦官。不过那时充当宦官的并非都是阉人。凡是得宠于君主,并在君主周围做事的官员,都称宦官。直到东汉,宦官才成为阉人的专有名词。

但要单论起中国的太监历史,又独独不能漏掉这个太监权势最最膨胀的大唐帝国。当历史的脚步跨入到唐朝后期,宦官的权势得到了最高度的膨胀,他们不但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更有甚者,连堂堂大唐王朝继嗣的废立也被他们所掌控,致使皇帝也无可奈何。唐文宗曾经无比伤感的自我调侃到,自己连历史上受制于诸侯和权臣的周赧王、汉献帝也不如,他们毕竟是掌握在还算有些权谋的臣子手中,自己却是受制在家养的奴婢手中,何等悲惨?宦官本该是依附皇帝而存在的奴婢,他们本应老老实实的照顾皇帝的生活起居,服侍后宫的妃嫔佳丽。现在可好,他们不但越权管理王朝的最重要的禁卫部队,甚至还将本该上天钦定的“圣上”即位也要横加插上一脚。据统计,自唐宪宗以后的10个皇帝,有7个是宦官立的。事实上,早在太监出现的那一日开始,皇帝对他们的存在已经早已有所提防。因此对于他们的行动等出台了众多的规章条例,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为皇帝所忌讳的一条便是,禁止太监干预朝政。因此,唐代宦官的嚣张,要搁在别的朝代,本已罪当该诛,况且这泱泱大国的王储废立,其实被这样一群家奴所操纵。可是,实际上,这样的事实,在唐朝却一次次上演。皇帝即位了,这些拥立他的太监便是有功之臣,理应受到皇帝的恩赏眷顾,宦官的特权便在这样的情势下一次次被加强。而在大唐帝国,特别是到了后期之后,由于皇帝即为很多都依赖宦官才得以登基,此外,当时最为困扰皇帝的除了宦官之外,还有藩镇割据,朝臣的朋党之争。无论哪一桩都让皇帝十分头疼。于是万般无奈之下,皇帝只能选择一个利益最优化的方式来解决这几个心头的恶疾。但是,事实上,由于大唐帝国后期积弊已经太深,皇帝们往往被这几桩困境弄的顾此失彼、应接不暇。于是,这样的恶性循环也便如此循环下去。唐代后期,宦官因得以掌控重要的军权,其权力已经达到能够在唐代后期操生杀予夺之大权,玩弄皇帝和其大臣于股掌之中,他们废立皇帝如同儿戏,几乎垄断了唐后期的皇位继承权。这在历史上,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事件。

唐朝,特别是后期史册上,十分详细地记载了几位鼎鼎有名的宦官。第一个当属那如雷贯耳的代表性宦官高力士。高力士从小聪敏乖巧、善于察言观色,他凭借自己特殊的身份以及才能,一步步权倾朝野。皇帝身边有个这样的能人,其实无非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皇帝意识到他的威胁,趁早将其铲除;而另一种结果是,皇帝对其信任有加,逐渐将自己手中的权力下放。高力士不但是个聪明的太监,也是相当幸运的。不久他便宫拜大将军并内侍监(一品),开了自有唐朝以来宦官不过三品的先例。各地进奏的文表,必先呈报高力士阅后才能进呈皇帝,而朝政上一般的小事他就自己做主给批决了,根本无须事先请示皇帝。但高力士最然权倾朝野,但在他那一代毕竟还未有严重的胡乱干政,相对来说,他对于唐明皇的功劳还有有相当大的。下一个便是唐玄宗时期的肃宗时期的李辅国。他小小一名太监,竟然身兼数职,权力横贯朝野,到代宗朝时,他已经能够如此明确无误地这样对皇帝这么说到,皇帝你就安稳的呆在宫中,外面的这些事听我处置就可以了。敬宗时,宦者刘克明是中下级宦官,没有什么实权,但他却无比英勇地发动政变,杀死敬宗,并矫诏立嗣;即使称自己受制于家奴的文宗,其时的宦官仇士良杀戮中书,却反过来诬蔑宰相等人造反,皇帝言,他们这些人是罪有应得的,杀的好。仇士良所坐镇的北衙成为王朝真正的议事机构,而宰相之职,即形同虚设;僖宗时期,先是宦官田令孜,皇帝称其“阿父”,宦官已经嚣张若此。后杨复恭代替田,他竟视皇帝为其“门生”,目无天子,下视群臣。至此,他们甚至已经凌驾在皇帝之上。纵观整个唐朝,宦官的角色已经不单单是个家奴,他们还是王朝的重臣,或者可以被成为是“二皇帝”,他们内外兼修,内可以控制皇帝的决策,外可以左右大臣的言论,权力如此集中,怎能不膨胀?

还有一个相当可笑的事实是,唐朝的宦官甚至还如常人娶妻养子,宦官是刑余之人,本不能娶妻。然而唐代宦官却很特别,象高力士、李辅国、仇士良、焦希望等大宦官均有妻氏,甚至有的还在家中蓄养了几任夫人。此外,他们的养子制度又将其权力进一步扩大,整个宦官群体也有一个等级不断晋深的趋势。据称,宦官仇士良20年间,亲历顺宗、宪宗、文宗、武宗四帝,他竟一点破绽也没有出过。他告老还乡时,可能一方面想要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也为他的徒子徒孙们做点好事,以让宦官权力进一步延伸下去,于是在回家之前,费了好几天,办了个讲座,将如何控制皇帝的诀窍,传授给他的子孙们。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千万不能让皇帝闲下来。因为他们一有空闲,肯定会钻研为帝之道。而一个皇帝有才能有抱负,便相对减少了宦官参政的可能,更别提以后能够参政议政。如此,则他们可以施展才能的舞台就小了。如此悲哀,我们现在很流行的一句励志名言是,“心有多大,舞台便有多大。”而这些宦官长期生活在宫闱之中,不但目光狭窄,而且用心险恶。而这才是更更让人觉得恶毒之所在。

还曾记得几年前看过一部电视剧《金枝欲孽》。千姿百态的秀女来到宫中等待皇帝的钦点,却还得如孙悟空那般经历上八十一难,然后成为那零星的几个幸运儿,侥幸不死,才得以功成名就。当时,在她们这需要过的几关之中,宦官这一关最是不能小觑。当时剧中的其中两位妃嫔,正是某一位当红宦官的养女,从而得以顺利晋级。当然,戏剧毕竟只是虚构,但是仔细思考一下,也在情理之中。相对来说,宦官比妃嫔们更有机会接近皇帝。因此,当时宦官一定程度上都能左右皇帝的喜好。因此,有些妃嫔为了能够得到皇帝的一次眷顾,就得先跟太监打好关系。而也许某一日对宦官无心的忽略或者得罪,更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妃嫔们尚且如此,宫女们更是在他们的欺压之下怨声载道,却又敢怒不敢言。她们见识过很多次反抗的后果,生怕忽然有一天,她们也突然失踪。

如今,大唐的宦官的善恶情仇都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只能透过那些遥远的呐喊和记载来念一念当时的沧桑情事,所有的东西只能靠一些也许并无完全的记录来推测一下当时的情景。所以每一段历史都被演绎出很多的版本,而我们只能根据所有的可能去鉴别一下曾经的真实,但也许还是一无所知,毕竟,人和人,而且还是隔了那么久的人,我们又能知道多少?后来我想,也许,这些宦官他们只是想在自己已经不完整的人生过程中,尽可能的让自己的生活丰富一些,于是,他们费尽心思伺候皇帝,他们自导自演各类宫廷戏剧,让皇帝真正体会到了要其不愿,舍其不得。看见他们觉得厌恶,没有他们却不能过奢华安逸的日子。于是,在这么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他们和皇帝自始自终处在不断斗争以及互相妥协的状态之中,但是他们即使封建最高层的一支并蹄莲,真正是谁离了谁都不可。

对于本应能与皇帝相知相守的内庭妃嫔来说,宦官让自己充分享受奢华,也是他们让自己每日战战兢兢。生怕有一日,自己也成为宦官们的牺牲品,无声息的消失或者被冷落。

而对于皇帝的臣子们来说,这些变态的宦官们每每想起来都让他们咬牙切齿,恨不得千刀万剐还不足以泄恨。这些残缺的宫人凭借可以自由出入皇帝私邸,所以根本不把这些个文臣武将放在眼中,就是这些宦官,成为了皇帝和他的大臣之间的一道无法跨越的阻碍。无论大臣尽忠与否,宦官,都是他们绕不过去的一道槛。

标签: 宦官

更多文章

  • 看古代皇帝教育子女时有何高招,不是我们现在能比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我们现在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都是好奇的,同时也是没有规则的,作为家长有教育他们做人的职责,但谁也没做过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都是边教育边学习。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古人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榜样的力量人都有偶像,尤其是儿童。学习什么样的人,崇拜什么样的人,预示着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京师

  • 高阳公主私通辩机是报复之举?李世民有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之举

    说道高阳公主,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的吧!高阳公主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就冲她敢私通和尚辩机,给老公房遗爱带了绿帽,她就是一个大唐历史上有一号的人物啊!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儿。因为高阳公主从小落的漂亮活泼,所以很受李世民的喜爱。后来被太宗李世民许配给大臣房玄龄儿子房遗爱为妻,因为高阳

  • 【唐朝·松赞干布】杰出的藏族政治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松赞干布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今天,除了汉族以外,还有蒙、回、藏、维吾尔、壮等55个少数民族。历史上,少数民族曾经出现过不少英雄人物,他们为了本民族的富强兴盛,同时也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统一,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其中,生活在公元7世纪的吐蕃英雄松赞干布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公元620年,吐蕃邦的赞普

  • 虎毒也食子——当争权夺利上升到生存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争权夺利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之言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文人墨客静心修养的境界,亦成为某些政客们附庸风雅的装饰之物。但事实上,此类豪言壮语也许只能作为墙上之装饰品,似

  • 李世民最爱的两个女人 得宠原因竟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李世民一生共娶妻十五位,一位长孙皇后,十四位后宫妃嫔。李世民最爱的女人,当属正妻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比李世民小两岁,在她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李世民。长孙皇后共育有三位儿子,四位女儿,长孙皇后生下长子李承乾时,李世民十分欢喜,当他成为皇帝时,毫不犹豫地立李承乾为储君。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一同携手走过战争和

  • 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入藏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各个部落,把都城迁到逻些(今拉萨),制定官制和法律,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日益壮大。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求婚遭拒,于638年发兵攻吐谷浑、党项,至松州(今四川松潘),被击退。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得力的大相(宰相)禄东赞带着五千两黄金和数百件珍宝,到长安求婚。唐太宗向禄东

  • 第四讲 藩镇:唐朝历史的断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藩镇

    放眼唐朝,不能不捕捉这样一个断面藩镇,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唐朝特色的历史现象。然而这个现象的褒贬之论,怎样评述呢?是毒瘤还是抵御外敌的堡垒?要辩证地看,更要客观地解读,功过是非都清晰地刻印在历史的碑石上。“武器”的开发和“武器”的异化世界上的事物都无

  • 唐朝开国名将含冤而死,李世民登基后才为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他

    在我国历史上的众多帝王中,李世民绝对算得上是千古名帝。李世民虽然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他却是通过“玄武门事变”夺得皇位的。不可否认的是,他确确实实是整个唐朝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中最成功的帝王之一。在李渊当政的时候,天下当时还没有获得统一,所以周边各个势力猖獗,不管是边境安全还是统

  • 唐高宗废立皇后之谜: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搏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之谜

    永徽六年(655),唐高宗李治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昭仪武氏(武则天)为皇后。几乎同时,朝廷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均因为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而遭到贬逐或诛戮。对于这一史实,很多人都将矛头指向武则天,认为是由她一手策划和导演的。据《资治通鉴》和《新唐书》的记载,武则天于永徽五年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扼

  • 李世民最爱的女人长孙皇后究竟是因何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长孙

    长孙皇后,生卒于601年—636年,出生于长安,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对贞观之治的出现居功甚伟。她利用自己对李世民的影响力,多次为朝臣、宫人化解危机,平息李世民的怒火。长孙皇后是一位充满智慧、荣宠一生、优雅大气与妩媚活泼并存,且骄傲自负得可爱的贤后。贞观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