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虎毒也食子——当争权夺利上升到生存高度

虎毒也食子——当争权夺利上升到生存高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365 更新时间:2024/1/16 7:02:26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其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之言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文人墨客静心修养的境界,亦成为某些政客们附庸风雅的装饰之物。

但事实上,此类豪言壮语也许只能作为墙上之装饰品,似乎没有几人能达此超然境界。试看实际生活中,送礼者一边把“信封”私下塞进抽屉里,一边望着墙上的字幅大赞两袖清风、高风亮节,此类现象不亦多乎?

此种现象,要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知道了,只怕也只能自愧弗如。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我不为五斗米折腰,清贫一生,才弄了个隐居桃花源、淡泊名利的好名声。谁曾想到,你们这些家伙竟然“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一面纸醉金迷,挥金如土,一面还“谦逊”地接受别人馈赠的高帽子,似乎更要立个贞节牌坊就好。难怪有人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了。

确实,这个世界很复杂,这个世界很现实,真要做到“淡泊名利”确实很难,要做到超然于物外确实很难。

传说乾隆皇帝民间私访,见市肆街巷人流熙攘,不知其所为,遂问随行刘墉:

“这些人如此忙碌,究竟所为何事?”

“无外‘名利二字。”

刘墉一代名相,应答皇帝无懈可击又言简意赅,真是一语中的。

确实,追逐名利似乎乃人之本性。古人云:“食色,性也。”名利其实是人“食色”的引申和升华,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名利的本质是利,没有利,人就不能很好地实现“食性”的要求。

鲁迅在谈到人的本性时说:“人的本性一要吃饱,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因此,人们追逐名利乃正当要求,正所谓:“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人如果连一般的名利都不需要了,也就没有什么追求了,那么他的心也就死了。古语云:“哀莫大于心死。”这种人还活在这个世上有何追求、有何意义呢?可以说,不追求名利的人是难以想像的。故此,追求一定名利还是可以理解并应该肯定的。

但是,问题常常出在追求名利的度上,一些人往往难以把持住自己追求名利的尺寸,把握不住那度,所谓欲壑难填,以至于越陷越深,损人利己不说,甚至危害国家、危害社会,那就另当别论了。

也正是缘于把握不住这种追求名利的度,有些人为了某个支配权不惜动用任何可能的手段,以达到其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而至于,得益于人的进化和高智商,所想出的损招比动物更残忍、更巧妙、更隐蔽、更高级。人一旦发展到这种地步,那也完全深陷于名利的漩涡了,估计最终也没有什么好下场的,因为他已经失去了他自己,利欲熏心,失去了他人之为人的起码道德。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这是说,老虎这种看似凶狠无比的猛兽,也有做老虎的底线,也有温柔的一面。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老虎也可能吃小虎崽。据报道,2006年8月2日,漳州动物园母老虎妞妞产下3只小老虎。8月5日,母虎吃掉了其中一只小老虎。2007年3月28日,在宜昌市动物园,两只小老虎死在了母老虎的口下,其中较大的一只连尸骨都不剩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动物园把它饿成这样,按理,这老虎无论怎样也不会吃自己的幼崽,除非是影响到了其生存。

对于人而言,当争权夺利上升到生存的高度,影响到个人的成功与否,“虎毒也食子”之类的行为那就不会是少见了,纵使发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哀鸣也唤不醒半点良知。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基本上就体现了这一点

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之间,就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本来,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劳最大,他又网罗了尉迟敬德、秦叔宝、李靖等这些着名将领,广泛结交知名人士。所以,他的势力无人能比。李建成在太原起兵之后,也统领一支军队,打过一些胜仗,虽然没有李世民那样雄厚的实力,但是,他有太子这个合法的身份,使得一大批皇亲国戚聚集在他的周围;他长期留守在关中,在京城长安一带有坚固的基础,甚至宫廷的守军(玄武门的卫队),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还把齐王李元吉拉拢过去。总的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是旗鼓相当。

唐高祖武德九年的一天,李世民上朝去控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揭发他们在后宫胡作非为。高祖大吃一惊,说:“竟有这样的事?”

李世民说:“不但如此,他们还几次想谋害我。如果他们得逞,儿就永远见不到父皇了!”

高祖说:“你讲的事情,关系重大,明天我要亲自审问!”

当天夜里,李世民就调兵遣将,准备为了自己的生存权利而大开杀戒了。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亲自率领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附近。守卫玄武门的将领叫常何,原来是李建成的心腹,但已经被李世民收买过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发现情况异常,立即掉转马头往东宫跑,只听有人喊:“太子、齐王,为什么不去上朝?”李元吉回头一看,正是对头李世民,他急忙取弓搭箭,一连向李世民发了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对准李建成回射一箭,李建成从马上摔下来,断了气,李元吉急忙向西逃去,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死。

三弟兄火拼的时候,唐高祖正带着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忽然看见尉迟敬德匆匆赶来,高祖就问:“你来这里干什么?”

尉迟敬德说:“太子、齐王叛乱,秦王恐怕惊动陛下,特派臣来护驾”。

高祖大吃一惊,忙问:“太子、齐王现在何处?”

尉迟敬德说:“已经被秦王杀死了”。

高祖十分难过,吩咐游船靠岸,回头对裴寂等人说:“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事发生,你们看怎么办?”

萧和陈说:“建成、元吉本来就没有大功,秦王功德盖世,深得人心,理该立为太子”。

高祖说:“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

尉迟敬德忙说:“外面还没有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都接受秦王指挥。”高祖立即派人传旨才结束了这场政变。

三天之后,唐高祖宣布立秦王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这年八月,唐高祖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当了皇帝,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历史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

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宫廷政治斗争中,兄弟相残,骨肉反目,兵刃相见,血流成河的现象那是不绝如缕,司空见惯。

所以,历史上这些名利场上的人们,当把争权夺利上升到生存高度,他们基本上连人之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也不复存在了。不过,其下场我们也都有目共睹,身前身后之名,背负的那是历代唾弃,万世骂名,倘若其在九泉之下有知,只怕也会想不通清代巨贪和坤,富可敌国,最终是抄家被杀;三国曹操,被人称为奸臣,终究无法消散他的英雄本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历史上,此类名利中人都在名利的诱惑下,失去自我,失去良知,跌入名利的深渊不能自拔,往往是失去自由,失去生命,与愿望的初衷背道而驰。

鉴此,对于名利这个身外之物,我们还是多份淡定的好。只要淡泊名利,心如明镜,方能坐的正,行的端,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淡泊名利了,就无须粉饰自己,恭维他人,巴结上司,笼络帮伙,能言他人不敢之言,做他人不敢做之事;淡泊名利了,就无须为蜗角功名、蝇头小利去煞费苦心,辛苦奔波,上窜下跳,苟且钻营;淡泊名利了,就不为尘事所扰,不会脸厚心黑,猥琐自私;淡泊名利了,就会有“为一大事来”的胸襟,“不带半根草去”的气魄。

正所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此言可谓精当,自当勉之。

标签: 争权夺利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最爱的两个女人 得宠原因竟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李世民一生共娶妻十五位,一位长孙皇后,十四位后宫妃嫔。李世民最爱的女人,当属正妻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比李世民小两岁,在她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李世民。长孙皇后共育有三位儿子,四位女儿,长孙皇后生下长子李承乾时,李世民十分欢喜,当他成为皇帝时,毫不犹豫地立李承乾为储君。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一同携手走过战争和

  • 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入藏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各个部落,把都城迁到逻些(今拉萨),制定官制和法律,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日益壮大。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求婚遭拒,于638年发兵攻吐谷浑、党项,至松州(今四川松潘),被击退。公元640年,松赞干布派得力的大相(宰相)禄东赞带着五千两黄金和数百件珍宝,到长安求婚。唐太宗向禄东

  • 第四讲 藩镇:唐朝历史的断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藩镇

    放眼唐朝,不能不捕捉这样一个断面藩镇,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唐朝特色的历史现象。然而这个现象的褒贬之论,怎样评述呢?是毒瘤还是抵御外敌的堡垒?要辩证地看,更要客观地解读,功过是非都清晰地刻印在历史的碑石上。“武器”的开发和“武器”的异化世界上的事物都无

  • 唐朝开国名将含冤而死,李世民登基后才为他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为他

    在我国历史上的众多帝王中,李世民绝对算得上是千古名帝。李世民虽然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他却是通过“玄武门事变”夺得皇位的。不可否认的是,他确确实实是整个唐朝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中最成功的帝王之一。在李渊当政的时候,天下当时还没有获得统一,所以周边各个势力猖獗,不管是边境安全还是统

  • 唐高宗废立皇后之谜: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搏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之谜

    永徽六年(655),唐高宗李治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昭仪武氏(武则天)为皇后。几乎同时,朝廷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均因为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而遭到贬逐或诛戮。对于这一史实,很多人都将矛头指向武则天,认为是由她一手策划和导演的。据《资治通鉴》和《新唐书》的记载,武则天于永徽五年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扼

  • 李世民最爱的女人长孙皇后究竟是因何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长孙

    长孙皇后,生卒于601年—636年,出生于长安,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对贞观之治的出现居功甚伟。她利用自己对李世民的影响力,多次为朝臣、宫人化解危机,平息李世民的怒火。长孙皇后是一位充满智慧、荣宠一生、优雅大气与妩媚活泼并存,且骄傲自负得可爱的贤后。贞观八年(

  • 李光弼是谁?唐朝名将李光弼怎么死的?墓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名将

    李光弼画像李光弼是谁?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为宦官所

  • 李世民登基后如何对他爸的?开国皇帝晚年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对他

    打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起,李世民安插好亲信,掌握了军政,坐稳了江山,开始才惦记被冷落软禁了多时的老爸。毕竟那是生身之父嘛,毕竟老家伙很识相地让出了位子嘛,毕竟……善待老爸、亲行孝道不正好又可赢得民心吗?“自是,上以军国无事,每日视膳于西宫。”(《旧唐书》)这时候,李世民闲暇无事时,几乎天天要来

  • 唐太宗李世民被戴上绿帽子 他的处理方法很特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他的

    no1,隋炀帝。隋炀帝虽然不是唐朝的,可是却跟唐朝有直接关系。由于他在晋阳行宫的两位后备嫔妃在李世民和刘文静的安排下被李渊睡了,李渊怕隋炀帝收拾他,只好带着三个儿子仓促起兵,结果成就了李唐三百年宏图大业。当然这都是扯,风月君已经考证过没有这回事。但是这个事正史都记着,姑妄言之吧。no2,李渊。据演义

  • 唐太宗李世民是用了什么计谋套牢父亲夺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位

    红潮导语:当天夜里,在两位美人的服侍下,李渊左拥右抱,醉卧晋阳宫。这一觉,直睡到日上三竿,方才醒来。恍惚之间,李渊鼻中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异香,似兰非兰,似麝非麝。不由得揉开双眼,左右一瞧,竟有两个冰肌玉肤的裸体美人躺在身边,李渊顿时吓得脸色煞白,急忙穿上衣服,夺门而逃。隋朝义宁元年,即公元6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