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宋为什么苟且偷安抱残守缺 背离大一统的历史基因

南宋为什么苟且偷安抱残守缺 背离大一统的历史基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95 更新时间:2023/12/15 9:04:36

南宋风情图

赵匡胤统一的大宋王朝,无论北宋还是南宋,都曾经农业生产力相当发达,商业经济超过前代,经济实力雄厚,文化繁荣鼎盛,人才辈出,本应成为继汉唐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幅员广阔多民族共赢的辉煌朝代。然而,由于大宋历代君王违背大一统历史惯性和基因,抱残守缺,致使中国原有的版图支离破碎,造成在中国北方辽、金、西夏和蒙古邅替鼎足的局面,最终被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国所取代。

大宋王朝历经319年,在中国大一统王朝经历的时间里,居于第二的领先地位,仅次于大汉的立朝426年,第三位和依次下推的是:清295年,唐289年,明276年,元162年,隋37年,秦15年,其余分裂割据的朝代不算。应该说,历经319年的大宋王朝的历史不算短了。如果宋朝历代皇帝有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或明太祖那样的雄心壮志和文治武功,以及跟北方少数民族或议和或征战的高超策略,大宋朝完全可能是另一副辉煌壮丽的帝国模样,完全可能在各个方面全方位超越汉唐。然而,大宋朝的君王开局便有先天不足,尔后,仿佛有某种与大一统基因变异的遗传因子作怪,十几代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地抱残守缺,弄得自己与自己过不去。

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中国,浅尝辄止,满足于中原和南方的统一。汉唐以来北方的大片草原,东方的高丽,西域的无数蕃国,都未与朝廷建立稳固的臣属关系。也就是说,从大宋立国之日开始,就没有守住汉唐以来的边境线。宋朝与边区少数民族所立政权的周旋,经常站在被动地位,朝廷重文轻武,轻忽国防,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难能邀得少数民族政权的臣服与议和。宋辽的冲突就很能说明问题:宋太宗远征辽国三度失败,最后不得不订立“澶渊之盟”。1041年契丹又准备南犯,富弼的交涉总算不辱使命,但最后还是以增岁币了事,到头仍是军事力量不够。

北宋不仅对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及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如此,他们对以西羌为主体组成的西夏人也不能采取主动。西北甘肃、宁夏一带在唐、宋以来,就是朝廷直辖的领土,到公元1038年(宋仁宗宝元元年),党项人部族中能文能武、足智多谋、且精明强干的李元昊在银川称帝,国号大夏。他不再接受唐、宋赐给他们的李、赵之姓,改王室拓跋姓为嵬名氏。当时东方正当宋、辽征战不休,宋仁宗自顾不暇无力应对西夏的反叛,也许还想借西夏国力量牵制打击辽国。这是大宋抱残守缺、养虎为患的典型事例。于是西夏在宋、辽夹缝中左右逢源,拓展领土,自立门户,与宋朝廷分庭抗礼。其鼎盛时期,侵吞大宋领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疆域包括今天宁夏、甘肃,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的广大地区。西夏历10代皇帝,成为大宋朝西北地区军事强国,达189年。大宋大一统帝国在宋仁宗时就破坏了。

利用西夏牵制打击辽国显然是一厢情愿。到宋神宗时代,宋朝廷对辽的战争绵延14年,旷日废功,败兵折将,竟留下一段“官军、羯羌、义保死者六十万人”的纪录。神宗皇帝赵顼一闻前线受挫的战报,终夜绕榻而旋,其痛心疾首之状可知。不得已只好与辽国议和,宋廷仍承认岁“赐”银绮绢茶。

宋、金对峙之时,蒙古崛起于蒙古草原。在其首领成吉思汗的带领下,东征西讨,所向披靡。金国也是其目标之一。金朝在蒙古的压力下,不得不南渡黄河,从中都(今北京)迁都南京(今开封)。北宋因此覆灭,南宋偏安一隅迁都到了临安(杭州),河北等地区遂落入蒙军之手。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窝阔台继位,其后,兵分三路大举攻金,并在三峰山战役中一举击溃金军主力,进而攻入金国首都南京(开封)。

国内公开出版的很多历史书在说到金国灭亡时,基本上都认为是蒙古军队攻克金国首都,金哀宗(完颜守绪)逃往蔡州后自缢身死而灭国的。可是在阅读拉施特主编的《史集·第二卷》(商务印书馆版),我却发现在灭金战争中宋军起了关键的作用:“因为在蒙古人称为南家思(蒙古人称南宋人为‘南家思)的摩至那(伊斯兰教历史学家称南宋人为‘摩至那)君主与出身女真的乞台(即金国)君主之间自古以来就是敌对的,所以合罕发出诏书,要他们从彼方来援,蒙古军队则从此方与他们一起围攻南京城。按照诏书,从南家思开来了很多军队;朵豁勒忽扯儿必(《元史》称塔察儿)便率领蒙古军队,与他们南家思军队一起向乞台人出动;双方摆开了队伍。乞台人被击溃,躲进了南京城里。据说该城周长四十里,它有三道城墙。蒙古和南家思的军队一起从哈刺沐涟两岸围攻该城,在城墙旁边架起了很多射石机和梯子,在城墙脚下安设了带有撞城槌的纳卡卜,开始了鏖战。乞台的异密和军队眼看着城将陷落,他们便这样地考虑道:‘我们的君主性格脆弱,如果我们对他讲了,他就会想得太可怕而吓死,那就什么都完了。他们便把情况对他隐瞒起来,他仍按照他们的习俗在宫堡中与后妃们寻欢作乐。当后妃们得知城将陷落时,她们哭泣起来,阿勒坛汗(即金哀宗)问道:‘是何缘故?她们禀告了城将陷落的情况。他不相信,便登上城头,亲眼看到了这种情况。因为他无疑已失败了,便想逃跑。他同自己的一些近臣与后妃们登上船,顺着从哈刺沐涟引入城中并通往另一地方的一条运河,进到另一座城中(即归德)。当蒙古人与南家思人获悉这一情况以后,他们派出军队来追他,围攻了该城。他又从该处坐船前往另一城(即蔡州)。他们也跟上来围攻了该城。因为他的逃路已被隔断,蒙古与南家思的军队便放火焚城。阿勒坛汗相信城就要陷落了,他对异密和近臣们说道:‘我享受了这么些年的荣华之后,我不愿当蒙古人的俘虏受辱而死!他把自己的衣服穿到自己的一个武士身上,把王冠戴到他的头上,并让他坐上宝座以代替自己,独自走出去自缢而死了。”

《史集》的主编者拉施特曾任蒙古伊利汗国的宰相,这部蒙古人编写的史书也是奉伊利汗国的第七个汗合赞汗之命编纂的,应当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无独有偶,在元朝的丞相脱脱撰修的《宋史·理宗本纪》中,记载在绍定五年十一月己巳时,亦称:“宋与大元兵合围汴京,金主奔归德府,寻奔蔡州,大元再遣使议攻金,史嵩之以邹伸之报谢。”这与《史集》中的记载完全吻合。

不仅南宋的军队应蒙古之约,参加了灭金的汴京(南京)之役,而且在决定蒙、金命运的三峰山最后一次大决战中,南宋朝廷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峰山之战金军之所以败于蒙军,是因为后勤供应出了问题。在此前的禹山之战结束时,金军就已经缺粮,准备“入邓就粮”(见《金史·移剌蒲阿》),途中被蒙军劫去了辎重。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来看,弱军之所以能战胜强军,劫粮或切断粮道就是制胜手段,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之所以能够战胜袁绍,就使用了这一着棋。这次蒙军故技重施,而金军则重蹈覆辙。之后,十五万金军尾随蒙军至三峰山地区,又开始缺粮,而通往钧州就食之路被蒙军堵死了,同时退回邓州之路也被蒙军堵住。不仅是金军缺粮,蒙军也缺粮。《史集》记载:“窝阔台至其弟拖雷营。拖雷为言自凤翔进兵南下所经种种险阻,士卒饥困,至以草及人肉为食。可汗奖其能,谓非吾弟不能竟此功。拖雷谢曰:‘此虽士卒之坚忍勇敢有以致之,然亦托可汗之福也。'”金军蒙军都一样缺粮,但蒙军人数比金军少,在战区筹集给养也比金军容易一些。三峰山战役金军投入兵力为十五万,而蒙军仅五万人左右。《元史·睿宗传》载:“时拖雷兵不满四万……遣亲王口温不花等将万余骑来会。天大雨雪,金人僵冻无人色,几不能军。拖雷即欲击之,诸将请俟太宗至破之未晚,拖雷曰:‘机不可失,彼脱入城,未易图也。”五万左右的蒙古军要想全歼十五万金军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蒙军兵力少,所以没有办法对金军形成严密的包围圈,只能击溃。事实也是如此,三峰山之战金军失败后,金将武仙率残部逃跑,沿密县、御寨、嵩山、南阳、留山等地,以三峰山战场为圆心绕了大半个圈,“收溃军得十万人,屯留山及威远寨。立官府,聚粮食,修器仗,兵势稍振。”

因此,三峰山之战蒙古军最多只歼灭了金军三四万人左右,其余的全逃跑了。逃走的金军将领除了武仙,还有完颜哈达、完颜陈和尚、杨沃衍等,不过完颜哈达、完颜陈和尚、杨沃衍都在蒙古军攻陷钧州之战中战死。

蒙古军在三峰山之战后没多久,便围攻金国汴梁(南京),但围攻十六昼夜后便与金议和撤围。这说明蒙古军队暂时还不能迅速消灭残金。蒙古人采取了两手政策,在与金国议和的同时,另一方面则要求宋朝出兵合击金国。金国这时候仍然能够击败蒙古军,《宋史纪事本未·会蒙古兵灭金》篇称:“金蒲察官奴袭败蒙古军于毫州。”《续资治通鉴》也有几个金军击败蒙军的战例,一个是记载金哀宗出汴京都城之后:“甲辰,进次黄陵岗。时拜甡击蒙古,降其两砦,得河朔降将,金主赦之,授以印符。郡臣遂固清以河朔诸将为导,鼓行入开州,取大名、东平,豪杰当有响应者。”还有一个例子是在归德之战中:“(金)忠孝军却而复进,官努以小船分军五七十出栅外,腹背攻之,持火枪入蒙古军。特穆尔岱不能支,大溃,溺死三千五百余人。”即使到蔡州之战,开始蒙军亦打了败仗,还发生了蒙古高级将领、都元帅国用安投降金国的事。

可以说,促成金国最终灭亡的不是蒙古,而是南宋的出兵和运来的大量军需物资。《金史·哀宗本纪》承认:“乙酉,大元召宋兵攻唐州,元帅右监军乌古论黑汉死于战,主帅蒲察某为部曲兵所食。城破,宋人求食人者尽戮之,余无所犯。宋人驻兵息州南。”在这场大战乱中,金军和蒙军都以人肉为食,可见其饥饿程度。金、蒙在河南的这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丑陋的战争之一。

守襄、樊的南宋大将孟珙,于宋理宗绍定元年(1233年),起兵征讨金将武仙军,将武仙收集的十万金兵歼灭。与战绩辉煌的宋军相比较,这一时期的蒙古军并没有太多出色的表现,甚至在蔡州之战刚开始时便打了败仗:“(金军)逻骑驰报敌兵数百突至城下,将士踊跃,咸请一战,金主许之。是日,分防守四面及子城众出战,蒙古兵溃奔。塔齐尔以数百骑复驻城东,金主遣兵接战,又败之。自是蒙古不复薄城,分筑长垒围之。”(《续资治通鉴·绍定六年)宋军的参战,使战局立马发生变化。

《续资治通鉴·绍定六年》载:“(绍定六年)十月,孟珙、江海帅师二万,运米三十万石,赴蒙古之约。”三十万石米足够十万大军吃十个月。围城的蒙古军假如没有宋军粮食的支持,能否坚持下去尚属疑问。而这个时候,蔡州城内的金国军民已走投无路。“城中绝粮已三月,鞍靴败鼓皆糜煮,且听以老弱互食,诸军日以人畜骨和芹泥食之,又往往斩败军全队,拘其肉以食,故欲降者众。”孟珙遂下令:“诸军衔枚,分运云梯布城下。”(《宋史·孟珙传》)宋理宗端平元年(1254年)元月,孟珙率宋军攻入蔡州城南门,他打开西门,得到孟珙粮食补给的蒙古军这才攻入进来。已是四面楚歌的金哀宗,匆忙传位于东面元帅承麟,而后金蝉脱壳自缢而死。

《续资治通鉴·绍定六年》记载:“珙乃与(蒙古将领)塔齐尔分金主骨及宝玉、法物。承麟亦为乱兵所杀。金亡。”综上所述,宋将孟珙在绍定六年期间成功地全歼了数十万金军,而蒙古军在同一年中没有一场战役有这样的辉煌的战绩。《史集》载宋、蒙联军攻克蔡州之后,双方马上对金哀宗的头颅展开了争夺:“蒙古人认出他们所杀的并非阿勒坛汗,便搜索他本人。乞台人断言他已经烧死了。蒙古人不相信,便索取他的头颅。因为南家思的军队知道这件事的情况,所以尽管他们也是阿勒坛的敌人,但他们却支持了拒绝蒙古人从坟墓中把他挖出来、交出他的头颅的要求,他们和乞台人一起证明他是烧死了。为了确定真相,蒙古人索取他的头,但他们知道,如果把另外某个人的头交给蒙古人,他们会认出来这不是他阿勒坛汗的头。最后,他们把某个人的手交给了他们。为此,蒙古人对南家思人不满,但当时却难以同他们争执。”

宋军把金哀宗一条胳膊交给了蒙古军,而将金哀宗头颅和其余遗骸带着,班师凯旋而归。如何处置金哀宗的遗骸?《宋史·洪咨夔列传》记载,宋臣洪咨夔向理宗上表说:“‘此朽骨耳,函之以葬大理寺可也。第当以金亡告九庙,归诸祖宗德泽,况与大敌为邻,抱虎枕蛟,事变叵测,顾可侈因人之获,使边臣论功,朝臣颂德。且陛下知慕崇政受俘之元佑,独不鉴端门受降之崇宁乎?然不果悉从。”

于是,宋廷接受了洪咨夔的建议,拿金哀宗的头颅祭告列祖列宗,也算是报了金灭北宋一百多年来的一箭之仇。正是: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从金灭北宋,南宋灭金的事实可以看出,如果大宋王朝历代帝王能够像宋理宗振作精神,是完全可以打败金国统一大宋国土的。早在南宋开国之君宋高宗时代,凭岳飞的“岳家军”和韩世忠刘光世、张浚等四大抗金名将,完全有军事势力和财力物力,挺进中原实现国家的大一统。然而,宋高宗赵构出于害怕他的父兄宋徽宗、钦宗被释放回来争皇位,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致使功败垂成。这造成南宋小朝廷偏安自保,置国家隔江而治152年而不顾的可悲局面。

抱残守缺违背大一统历史惯性和基因。大宋朝的这一致命硬伤,最终导致了大宋王朝的覆灭。他们不是亡于金,而是亡于曾经出兵帮助过的蒙古。正是他们的姑息养奸,造就了蒙元在北方如日中天的兴起。

标签: 南宋抱残守缺苟且偷安

更多文章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临终悔恨未能杀民族败类阿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临终,太祖,败类

    天辅七年(公元1123年)八月,金国的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由燕京班师回上京的途中,突然得了重病。这年他五十六岁,事业如日行中天,不想竟要被死神驱赶着急奔黄泉,真是感慨万千。不足十年以前,他的部族女真还完全在契丹人建立的辽国铁蹄之下。辽国对女真族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将

  • 秦桧到底是不是金兵的内奸,他为什么要对岳飞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内奸,岳飞,秦桧

    秦桧,它是大宋的第一名相,独政19年,在宋朝一直是一位评价最高的忠臣,秦桧死之后高宗皇帝亲笔提赐“决策元功,精忠全德”,封申王,赐谥号为“忠献”。实情是,建炎三年,金兵南侵时,秦桧作为挞懒的随军转运使同行。临行前,秦桧不想把老婆丢下,又怕挞懒不同意,于

  • 金军将士为什么称宗泽为“宗爷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将士,爷爷,金军

    北宋灭亡,当时在相州的康王赵构逃到南京。于公元1127年五月在南京即位,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即宋高宗。历史上将这个偏安的宋王朝称为南宋。宋高宗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起用李纲为宰相。而实际上,他所信任的却是黄潜善和汪伯彦。李纲提出了许多抗金的主张,并极力向宋高宗推荐宗泽。宗泽是一位坚决抗金的将

  • 宋朝京畿路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京畿,宋朝,行政区划

    郡县沿革起止时间:建隆元年至绍兴十一年京畿路:皇佑五年(1053)置京畿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使,以朝廷直辖的开封府,并析京东路曹州、京西路陈州、许州、郑州、滑州来属,治开封府陈留县;至和二年(1055)废京畿路,开封府仍由朝廷直辖,曹州仍属京东路,陈州、许州、郑州、滑州仍属京西路;崇宁四年(110

  • 张炎是怎样一个词人:无家可归的孤独心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无家可归,是怎样,词人

    张炎(1248-1322?),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先世凤翔府成纪人,后寓居临安。为循王张俊六世孙。曾祖张滋,是姜夔同时代的词人,与姜夔交往不少,时相唱和。他的父亲张枢精于音律,与当时词人结成吟社。张炎年轻时候过着漫游山水的生活,二十七岁时,即遭国变,他的词风也发生变化。四十三岁时被元朝征召入

  • 唐宋八大家包揽六位,四大发明里占三个,宋仁宗到底干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宋,干了,明里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宋仁宗赵祯绝对是位值得“大写加粗划重点”的皇帝。但或许因为宋朝的宣传做得不到位,今天提起宋仁宗,很多人都没什么印象,即便有,也多是野史“狸猫换**”、“包青天系列”中那个没太多存在感的配角…&he

  • 神宗赵顼大事记:立志图新推行新法,壮志未酬遗恨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壮志未酬,神宗,遗恨

    神宗赵顼(公元1048年~公元1085年)在位时间:公元1067年~公元1085年曾用年号:熙宁、元丰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常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庙号:神宗安葬地:永裕陵公元1048年,朱英宗长子赵顼出生。公元1067年,赵项即位,是为宋神宗。公元1069年,赵顼任命王安石为副相参政知事,开始

  • 天子高僧宋恭帝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之谜,天子,高僧

    宋恭帝名叫赵显,是宋度宗之次子,为全皇后所生,生于1271年,正处于南宋风雨飘摇之际。蒙古元朝的强大军事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威胁南宋的社稷存亡,而朝廷里却是一个昏庸的宰相当道,他就是皇帝国舅爷贾似道。他为着自己的乌纱帽,秘密封锁元军的进攻消息,以至于襄阳城被围困六年,朝廷却不知晓。直到1273年襄阳城破

  • 她出身名门世家,16岁封王妃,一辈子无子无女,谥号却和皇帝相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名门,王妃,谥号

    潘氏,宋真宗赵恒的第一任老婆。大名(今河北大名)人。父亲为潘美(真宗章怀潘皇后,《宋史·真宗章怀潘皇后》记载是潘美之女,而《宋史·潘美传》记载是潘美之孙女。《潘氏族谱》也同样存有这两种说法)。潘美,官拜忠武节度使,在宋代节度使这个官职还是很大的。从这一点来说,潘氏也算是出

  • 东汉顺帝“八使出巡”的反腐戏:张纲拒绝作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汉,作秀

    自东汉中期起,外戚、宦官与清流官僚构成左右朝政的三大集团。吕思勉指出:“汉朝时候的社会,本不及后世的平等。它的原因,是由于(一)政治上阶级的不平,(二)经济上分配的不平。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倘使政治清明,也还可以敷衍目前,为‘非根本的救济’;却是后汉时代,掌握权柄的不是宦官就是外戚。”我们不能将三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