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代的儒学概说

宋代的儒学概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740 更新时间:2023/12/22 2:50:05

唐以后,中国陷入了五代十国君不君、臣不臣,“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在这种混乱局面中,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政权,并一统天下,建立宋朝。新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急需新的理论来恢复五代以来受到严重破坏的等级秩序。讲求君臣父子之道,看重等级名分的儒学,自然有利于统治。

然而,唐末藩镇割据以来长期君臣不分、不讲三纲五常的分裂战乱局面,已经使忽略主体道德自觉性的汉唐外王之学失去存在的依据,这决定了儒学要向内在化的道德主体自觉发展,使伦理建设不仅表现在外在规范上,更植根于人们的自觉追求上。从而,宋代一心要治国平天下的儒生们继承了韩愈、李翱重振儒学的努力方向。

当时儒学的流派众多政治主张,新学、蜀学、濂学、关学和洛学是当时的重要代表。他们主张用讲究和谐统一、注重纲常伦理的儒家思想来指导现实的社会政治。其中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是北宋年间儒学发展的主流。

宋神宗熙宁年间,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主张用“内圣”治国,一方面通过变化君臣们的“气质”,造就正心诚意、治国平天下的人才;另一方面着眼于收拾人心以杜绝人欲横流。由于它以天理为本体和至善,所以在儒学发展史上他们的思想主张被称为“理学”,也有称之为“宋学”,西方人为了将这些思想区别于以前的儒学,直接称为“新儒家”(Neo-Confucianism),北宋时期,理学的理论的体系基本形成,主要概念已基本提出。

然而真正将理学构造成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并真正使儒学发生重大转折的,是南宋朱熹开创的“闽学”。他以儒学为主体,大胆地吸取佛道,融摄三教,建构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完整的理学体系,朱子集北宋五子(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之大成,建构了系统完整的理学体系,增加了儒家哲学的思辨性。朱熹的基本思路是,把儒家道德规范上升为天理,确认天理是万物的规律,是人的价值目标,要求人们去人欲,存天理。

与汉唐相比,儒学的理论内容和特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儒家经典的推崇上,宋代儒家从汉唐儒者注重“五经”转而强调“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宋代理学家无不重视对“四书”的注释,朱熹更是一生用功,精心结撰了《四书集注》。宋儒注经,不同于汉唐儒者之讲求家法师法,过分追求名物训诂,而主张以理解经,充分发挥《大学》、《中庸》的心性义理。

2.在治民观上,宋儒由汉唐强调外在“礼”的强制性命令,转而将势的威慑内化为人心的臣服。汉代以“天”作为要求人们服从统治的依据和强制力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形而上学思维的发展,粗陋的天人感应说已经不能为人们接受,“天”的神圣性和权威性产生了动摇,统治者借天发布的强制性命令也就越来越难以实施。对人身的强制失去了效力,征服人心便被提上日程。社会需要更为精致的思想理论来收拾人心。为了适应这个需要,宋代理学家发展了传统儒学中的心性学说,把汉儒推崇的强制命令内化为人的道德自觉,从而使儒学由外王之学转化为内圣之学。他们创造了一个客观的、绝对精神的本体“理”,来代替汉唐儒学里人格化的“天”,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一套较为精致的伦理哲学。

在这里,“理”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普遍规律,又是人类社会的必然法则和最高道德准则,更重要的,“理”在当时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规范。这样,三纲五常的伦理与宇宙万物的规律合为一体,儒家的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就上升到宇宙之理的本体地位,从而获得了形而上学的普遍性与至上性。由此,理学家们不再需要像汉儒那样去寻求外在的权威来支持统治者对人民进行强制性管理,而是通过论证“性与天道合一”,“性即理”,肯定宇宙之理、伦理纲常是人的本性中所固有的,人们只要向内挖掘,“反求诸身”、“反躬自省”,就能恢复那被“气质之性”所遮盖了的“天地之性”,宋儒肯定了人的伦理自觉,为人们设计了一条从内在心性上下功夫以实现其至善本性的道路,从而将封建伦理规范内化到人心,使人们自觉服从国家统治。这种重视人的伦理自觉,通过征服人心来稳定社会、实现国家治理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收拾人心的积极作用。

3.宋代理学家们将天理内化为人性,肯定了人的伦理自觉,十分强调自我修养功夫。把格物致知的道德认知活动作为自我修养功夫的首要之点。朱熹强调格物致知以“穷理”,意思是针对一事一物讲明、探究其中的天理,人心本身是存在着“知”,但是“知”在开始是肤浅的,需要不断格物而深化。由于朱熹的修养论中涉及了认识的问题,因而,也引出了儒学思想上的“知”与“行”之间的关系,就朱熹的认为,是:知先于行,行重于知,知行依存。

从宋儒建立的理论体系来看,到朱熹为止,确实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又精深的框架,对于以前的儒家思想有了完整的总结,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创造,从而使儒家真正摆脱了几百年来的困境,重新恢复了权威和信心。但是,这些理学家在世之时,由于宋代政治上的朋党之争,理学并没有成为官方的学说。直到朱熹死后,其学术地位才逐步得到提升,从宋代开始才逐渐受到官方的重视,成为官方的学说。

标签: 儒学宋代概说

更多文章

  • 南宋为什么苟且偷安抱残守缺 背离大一统的历史基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宋,抱残守缺,苟且偷安

    南宋风情图赵匡胤统一的大宋王朝,无论北宋还是南宋,都曾经农业生产力相当发达,商业经济超过前代,经济实力雄厚,文化繁荣鼎盛,人才辈出,本应成为继汉唐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幅员广阔多民族共赢的辉煌朝代。然而,由于大宋历代君王违背大一统历史惯性和基因,抱残守缺,致使中国原有的版图支离破碎,造成在中国北方辽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临终悔恨未能杀民族败类阿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临终,太祖,败类

    天辅七年(公元1123年)八月,金国的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由燕京班师回上京的途中,突然得了重病。这年他五十六岁,事业如日行中天,不想竟要被死神驱赶着急奔黄泉,真是感慨万千。不足十年以前,他的部族女真还完全在契丹人建立的辽国铁蹄之下。辽国对女真族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将

  • 秦桧到底是不是金兵的内奸,他为什么要对岳飞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内奸,岳飞,秦桧

    秦桧,它是大宋的第一名相,独政19年,在宋朝一直是一位评价最高的忠臣,秦桧死之后高宗皇帝亲笔提赐“决策元功,精忠全德”,封申王,赐谥号为“忠献”。实情是,建炎三年,金兵南侵时,秦桧作为挞懒的随军转运使同行。临行前,秦桧不想把老婆丢下,又怕挞懒不同意,于

  • 金军将士为什么称宗泽为“宗爷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将士,爷爷,金军

    北宋灭亡,当时在相州的康王赵构逃到南京。于公元1127年五月在南京即位,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即宋高宗。历史上将这个偏安的宋王朝称为南宋。宋高宗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起用李纲为宰相。而实际上,他所信任的却是黄潜善和汪伯彦。李纲提出了许多抗金的主张,并极力向宋高宗推荐宗泽。宗泽是一位坚决抗金的将

  • 宋朝京畿路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京畿,宋朝,行政区划

    郡县沿革起止时间:建隆元年至绍兴十一年京畿路:皇佑五年(1053)置京畿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使,以朝廷直辖的开封府,并析京东路曹州、京西路陈州、许州、郑州、滑州来属,治开封府陈留县;至和二年(1055)废京畿路,开封府仍由朝廷直辖,曹州仍属京东路,陈州、许州、郑州、滑州仍属京西路;崇宁四年(110

  • 张炎是怎样一个词人:无家可归的孤独心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无家可归,是怎样,词人

    张炎(1248-1322?),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先世凤翔府成纪人,后寓居临安。为循王张俊六世孙。曾祖张滋,是姜夔同时代的词人,与姜夔交往不少,时相唱和。他的父亲张枢精于音律,与当时词人结成吟社。张炎年轻时候过着漫游山水的生活,二十七岁时,即遭国变,他的词风也发生变化。四十三岁时被元朝征召入

  • 唐宋八大家包揽六位,四大发明里占三个,宋仁宗到底干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宋,干了,明里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宋仁宗赵祯绝对是位值得“大写加粗划重点”的皇帝。但或许因为宋朝的宣传做得不到位,今天提起宋仁宗,很多人都没什么印象,即便有,也多是野史“狸猫换**”、“包青天系列”中那个没太多存在感的配角…&he

  • 神宗赵顼大事记:立志图新推行新法,壮志未酬遗恨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壮志未酬,神宗,遗恨

    神宗赵顼(公元1048年~公元1085年)在位时间:公元1067年~公元1085年曾用年号:熙宁、元丰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常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庙号:神宗安葬地:永裕陵公元1048年,朱英宗长子赵顼出生。公元1067年,赵项即位,是为宋神宗。公元1069年,赵顼任命王安石为副相参政知事,开始

  • 天子高僧宋恭帝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之谜,天子,高僧

    宋恭帝名叫赵显,是宋度宗之次子,为全皇后所生,生于1271年,正处于南宋风雨飘摇之际。蒙古元朝的强大军事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威胁南宋的社稷存亡,而朝廷里却是一个昏庸的宰相当道,他就是皇帝国舅爷贾似道。他为着自己的乌纱帽,秘密封锁元军的进攻消息,以至于襄阳城被围困六年,朝廷却不知晓。直到1273年襄阳城破

  • 她出身名门世家,16岁封王妃,一辈子无子无女,谥号却和皇帝相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名门,王妃,谥号

    潘氏,宋真宗赵恒的第一任老婆。大名(今河北大名)人。父亲为潘美(真宗章怀潘皇后,《宋史·真宗章怀潘皇后》记载是潘美之女,而《宋史·潘美传》记载是潘美之孙女。《潘氏族谱》也同样存有这两种说法)。潘美,官拜忠武节度使,在宋代节度使这个官职还是很大的。从这一点来说,潘氏也算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