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边疆地区的矿冶业政策

宋朝边疆地区的矿冶业政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896 更新时间:2023/12/13 11:15:10

宋代的矿冶业生产十分发达,这与宋政府积极采取各种促进矿冶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有直接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宋北部沿边地区,即与辽、夏接境之地,出于政治上、军事上的考虑,宋政府则实施了严厉的禁止采矿的政策;在西南边疆众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宋政府亦因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式统治而采取了与东部广大地区有别的、谨慎的开矿政策。本节即是对以上两个边疆地区矿冶业政策的探讨。

(一)禁止北部边疆地区采矿的政策

在两宋三百多年的统治期内,禁止北部边疆地区采矿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北宋时期;在北宋绵长的边境地区中,这一禁采政策又主要实施于与辽朝接境的河北一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河北路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不利于宋朝的军事防御,却十分便利契丹辽国的军事进攻;而河北路发达的经济生产及丰富的物产又是契丹贵族掠夺的目标。从北宋初期起,两国之间在河北路就常开战端。宋太宗雍熙北伐失败后,宋军转入守势,而辽军仍以河北路为主要进攻方向,屡屡大举发兵,给宋军以重创,河北边民常处于辽军的侵掠和骚扰之下。河北路西部绵延不绝的太行山脉蕴藏着各种丰富的矿产,早在宋以前就曾不断开采,如果宋朝仍持续采凿于此,在当时的战争状态下,势必会使契丹贵族的掠夺欲望不断膨胀,从而威胁宋朝的统治地位。因此,从宋太宗时期起就已禁止在边疆地区开采矿产,特别是金、银等贵金属矿产。如宋太宗至道二年(996),有司言:‘凤州出铜,定州出银。请置官掌其事,上日:

‘地不爱宝,当与众庶共之,不许。“表面上是仁厚爱民,政府不谋其利,实际上,南方各路此前早已掀起开发矿藏的热潮。因此,北部边疆地区这种反常行为,只能表明宋政府对在边疆地区从事采冶活动心存疑惧,采取了禁止采矿的政策。宋真宗咸平二年(999),有官员上奏:请于北寨山麓中兴置银冶“北寨位于河北路镇州(后改名真定府)境内,是宋朝军队驻守的据点,离辽国国境不过数十里,在这里开采银矿,极易引起辽朝军队的觊觎与掳掠,导致战端,故河北转运使索湘”以为招寇“”奏罢之。

上述政策,制定于宋辽两国交战时期,本是特殊情况下的产物。宋政府于真宗景德元年与辽朝签定“澶渊之盟”后,两国虽然没再发生激烈的军事冲突,但宋政府仍继续实施了上述禁采政策。其原因,仍然与宋朝妥协求和的边防政策有关,恐怕辽凯觎矿产财利,重新开边衅。事实上,自“澶渊之盟”规定双方停战,宋朝每年向辽交纳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辽与宋之间的边境摩擦仍时有发生。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辽政府又借宋夏交战之机,布兵边境,咄咄逼人,最后以索要关南十县之地相威胁,迫使宋政府在原纳岁币数额外,又年增帛十万匹、白银十万两,使宋朝每年纳银额增为二十万两。与此同时,辽朝还采取了禁止本国银“鬻入宋”的措施,防止从宋朝得到的岁币银回流宋境。基于上述形势,坚持边疆地区禁止采矿的政策就成为宋朝历代帝王遵循不变之法。欧阳修在仁宗庆历年间任河北路转运使时的上奏中曾专门提到:“自两汉以来,摘山煮海之利必归公上。而今天下诸路山泽悉已榷之无遗利矣,独河北一方,兵民所聚,最为重地。而东负大海,西有高山,此财利之产,天地之藏,而主计之吏皆不得取焉……西山之长数百里,其产金银铜铁丹砂之类无所不有。至宝久伏于下,而光气苗矿往往溢发而出地,官禁之不许取……。”明确道出了河北路确实执行了矿冶禁采政策。另外,在河北路与辽朝接境的代州地区,有丰富的银矿藏,五代时期,北汉曾于“柏谷置银冶,募民凿山取矿烹银,北汉主取其银以输契丹,岁斤,因即其冶建宝兴军”。如果这一记载无误,北汉年纳契丹银曾达到一万六千两以上,说明柏谷银冶的产量是相当高的。但宋朝领有其地以后,当地银矿活动却销声匿迹,不见记载。这一现象说明,除非银矿藏出现了暴发辄竭的现象,否则很可能也是宋政府执行禁采政策的结果。

宋神宗熙丰时期,由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矿冶业发展的措施,各路矿冶开采活动达到高潮。在这一热潮影响下,河北路某些地方官员违反边疆地区的禁采政策,热衷于开矿取利。例如:熙宁八年(1075),河北西路真定府“元氏(县)银冶发,转运司置官收其利”。是时,沈括正在河北西路察访使任上,发现这一情况后,从保护边防安全出发,上奏朝廷,具陈不可开采的理由:“今开银冶于极塞,客聚之民一旦成市,仰哺边粟,日耗军食。近宝则国贫,其势必然;人众则囊橐奸伪,何以检察?朝廷岁遗单于银以数十万,以其非北方所有,故价重,而契丹利之。昔日银城县、[银]坊城皆没于契丹,盖北人未知凿山之利也,若启之使能自致,则国中之币益轻,复何赖于岁饷之物?其势必携邻衅将自此始矣。”沈括奏文不仅指出了边地采冶生产对边防的不利因素,如口粮供应问题、劳动者管理问题,而且以实例说明,禁采政策的实施对防范辽朝侵掠确实收到了预期效果。但文中提到的银城县、坊城地名却有缪误之处。银城县属宋朝河东路麟州管辖,与西夏接境,从未被契丹吞并。沈括提到银城县令人费解。“坊城”一名应该是指“银坊城”,此地原属河北路定州管辖,与辽界毗邻。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河北路转运使欧阳修因辽军南侵宋朝地界,曾上奏朝廷,提到银坊城一地:“准密院札子节文:北界于银坊城创修寨垒,侵占南界……昨据定州军城寨申:银坊城南冶谷口有北界兵马创起寨子。当司寻具闻奏,乞下沿边安抚司施行。自后虽知安抚司曾与北界公文往来,至今未曾拆去寨子。”欧阳修在其他奏文中也数次提到“银坊”地名。从欧阳修的奏文中可知银坊城已于庆历四年被辽军强行占去,由于宋朝采取了边地禁采政策,这一地区的银矿一直湮没不闻,以至辽朝侵占后亦不知开采取利。以上即宋神宗时期沈括力主禁采的主要理由。其建议是否被采纳,虽无明确记载,但从熙宁末期及元丰元年宋政府制作的银矿产地及岁课统计材料中,均无元氏银冶记载。不仅如此,当时河北、河东、陕西三路沿边地区亦无各类矿场及矿课记载。可见熙宁/\年元氏县银冶的开采,仅为一偶然的、短期的违规现象,宋神宗时期仍旧执行了传统的边疆地区禁止采矿的政策。

标签: 宋朝政策边疆

更多文章

  • 偏安一隅的南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宋,西湖,青山

    一个并不起眼的城市,在南宋王朝来临后,却一跃而成中国当时最繁华的都市,这个城市就是临安(现杭州)。当赵构登基大宝后,金兵并没有停止对他的追击和打压。以致于赵构的朝廷成了移动的朝廷,甚至找不到安身立命之所。金兵凶猛南下,袭破扬州,穷追猛打,高宗犹如丧家之犬,不断转移,经镇江、建康逃往杭州,又从杭州经越

  • 揭秘南宋着名将领吕文焕投降后惨遭元朝廷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宋,将领,朝廷

    吕文焕是南宋时期的着名将领,曾经作为守将在战略要地襄阳和元军对峙长达六年之久,最终因为得不到朝廷的援助,城内兵粮尽绝,经不过元军将领阿里海牙几次规劝,最终向元军归降,致使南宋失去了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地,灭亡的命运已经不可改变。有一种说法认为吕文焕在向元军投降之后遭到了元朝廷的残忍杀害,但是我们翻阅史料

  • 邵雍是不是鬼谷子的徒弟:邵雍的着作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徒弟,著作,鬼谷子

    在中国古代,因为科学技术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因此古代人们对于天地万物的认识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于是便出现了各种神秘莫测的学说和人物。在这些据说掌握了宇宙间所有秘密的人之中,便出现了一些根本无法用常理来进行解释的现象或者学说,比如说他们仅仅通过观察天上的星星的运动或者占卜就能预测出未来所发生的种种事

  • 陈亮在学术上卓着独到的见解,使他成为朱熹理论上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使他,卓著,朱熹

    在绿树成荫的永康市马铺山卧龙岗,有一座南宋古墓,墓前两侧有八字形石质翼墙,右刻“光昭日月”,左刻“书上中兴”。这座大墓的主人名叫陈亮,他一生反对议和,主张抗金救国,具有积极的用世精神。学术上卓着独到的见解,使他成为朱熹理论上的对手。陈亮陈亮(1143年-1194年),号龙川,婺州(即今金华)永康人,

  • 文天祥起兵抗元的故事:拒绝忽必烈的招降慷慨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忽必烈,慷慨,故事

    南宋王朝的统治越来越黑暗,统治者的昏庸和无能逐渐使南宋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在南宋与金长期对峙的同时,13世纪时期,蒙古族在我国北方发展、强大起来。蒙古族的首领成吉思汗(铁木真)领导和完成了各部落的统一,使蒙古族从氏族公社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公元1206年,也就是南宋宁宗开禧二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边

  •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妓女名医宇文柔奴,苏东坡为其赋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为其,名医,唯一一

    这个亦妓亦神医的女子,就是在我国的北宋时期,乃是一位名动一时的歌舞伎宇文柔奴,又名点酥娘或是柔娘。她在当时的京都可以说炙手可热,民间百姓提起她来都是赞不绝口,甚至在岭南地区被人冠以了神医的称号,那么这位亦妓亦医的传奇女子,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柔娘的父亲是宫内的御医,按照我国古代的风俗习惯,凡事主张

  • 沈括与王安石关系揭秘:王安石为何骂沈括“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小人,沈括,王安石

    括一直是最优秀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沈括可以说是个全才,天文、数学、地理、生物、医学、物理……似乎每一门都非常擅长,要是放在当今那就是一个文理通吃的学神级人物。北宋科学家沈括而且沈括还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更是出色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对于沈括来说,读书和旅行都是生活中必须要坚持的事情。沈括出生在浙江

  • 一朝宰相当官之前差点因感情陷阱被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一朝,宰相,陷阱

    在我国古代民风淳朴,男女之防是很多人最看重的,但在北宋有这样一个宰相当官之前,疏于防范勿入女人设下的陷阱,差点儿送命。章惇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最辉煌时为从二品官员,按照现代的话来说,章惇堪称家中有矿的公子哥。人比人气死人,章惇不但家境优越,外表也非常出众,书中称他“相貌俊美,举止洒脱&r

  • 历史上大奸臣高俅与蔡京最后的下场如何?答案令人惊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上大,奸臣,惊讶

    大家一想到宋代的奸臣,除开南宋的秦桧‘贾似道,就数北宋徽宗时期的六大奸臣,也就是说六贼了。很多人以为那个高俅把很多好汉逼上梁山,应该是头等奸臣了吧?但是您又被演义给忽悠了,提起六贼,实际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高俅根本就排不上号,而且据说这个高俅也没六贼那么坏。高俅本来

  • 南宋钓鱼城之战:蒙哥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之战,南宋,蒙哥身死

    钓鱼城之战(南宋)1259年,历史在钓鱼城下转了一个弯,钓鱼城成为了那一年全世界唯一瞩目的焦点。战争概述:公元1258年,蒙古政权发动全面入侵南宋的战争。蒙古政权第四任大汉蒙哥亲率大军入川,于次年二月围攻合州(钓鱼城),南宋将领王坚率军民死守钓鱼城。在欧亚大陆上战无不胜的蒙古军队在钓鱼城下遇到了铜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