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天祥起兵抗元的故事:拒绝忽必烈的招降慷慨赴死

文天祥起兵抗元的故事:拒绝忽必烈的招降慷慨赴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524 更新时间:2023/12/21 6:13:29

南宋王朝的统治越来越黑暗,统治者的昏庸和无能逐渐使南宋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在南宋与金长期对峙的同时,13世纪时期,蒙古族在我国北方发展、强大起来。蒙古族的首领成吉思汗铁木真)领导和完成了各部落的统一,使蒙古族从氏族公社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公元1206年,也就是南宋宁宗开禧二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边建立蒙古族的汗国。从这时起,蒙古族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发动了数十次战争。蒙古族訰悍的骑兵,一度纵横欧亚地区,无人可挡。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战途中病死,但是蒙古的对外战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公元1229年,成吉思汗之子窝阔台继位为大汗,制订了以灭金为目标的战略方针。

那时候金国南北受敌,内外交困,蒙古族的进攻使金王朝摇摇欲坠。蒙古不断袭击金国,使一向在金国面前受辱的南宋十分高兴。而蒙古为了先达到灭金的目的,也愿意与南宋联合。于是双方于公元1233年订下联合攻打金国的盟约。

公元1234年,宋蒙两军在围攻3个月之久后,攻下了金末代皇帝哀宗躲避存身的蔡州。宋军如约在战役中派出2万军队,付出很大代价首先攻入城内。金哀宗自杀,金国在经历120年后灭亡。本来,按照盟约,在金国灭亡以后,南宋可以北上收复汴京、洛阳、归德三地。但是蒙古军队尽食前言,不仅在汴京、洛阳大肆烧杀掠抢,还决黄河之水以淹宋军。双方发生了战斗,这也揭开了蒙古和南宋之间长达46年战争的序幕。

这46年的时间,蒙古军队连年大举南犯,南宋步步后退,在越来越小的领土上苟延残喘。同时南宋王朝在政治上更加腐败,在经济上日益崩溃,不可避免地走上灭亡的道路。

然而,同样也是在这46年的时间,各地人民群众又重新拿起武器顽强抵抗新的异族侵略者,爱国志士和将领不断涌现出来,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英勇反击的斗志,为南宋写下可歌可泣的最后一页。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他们当中最有名气的一员。

文天祥出生在公元1236年阴历五月初二,他的青少年时期正值蒙古大规模入侵南宋,战火延锦不断之时。胸怀大志又饱读诗书的文天祥,素来忧国忧民,他常常思考怎样才能使国家从被动挨打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同时也渴望自己日后能够杀敌立功,保卫大宋的江山。

公元1260年,蒙古的忽必烈继承汗位。公元1271年,忽必烈把都城迁到燕京(后改称大都),建国号元。忽必烈即元世祖。他经过征战,平息了蒙古贵族中的内部矛盾,然后集结大军南下,准备最后灭亡南宋。

元军首先集中力量进攻江、汉之间的军事重镇襄、樊两城(湖北襄阳、樊城)。驻守两城的军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坚守城池达5年之久,但终因寡不敌众,又没有得到朝廷后援而兵败失城。襄、樊失守后,长江上游门户大开,偏安江左的南宋朝廷已失去了天险作屏障。

公元1274年,宋朝局势严重恶化。宋度宗病死,年仅4岁的赵继位,是为宋恭宗。忽必烈此时利用机会,决定大举伐宋。元兵分两路:东路取道两淮地区,目的是为了牵制南宋兵力;西路是以伯颜为统帅的主力部队,从襄阳沿汉水而下,直取临安。

本来,南宋集结的军队有10余万人,东路元军也是这个数目,双方兵力相当,应该打相持仗。结果,由于南宋统治者根本没做认真备战,元军一路接连取胜,宋军兵败如山倒,纷纷仓惶逃窜。元军很快打到长江下游,不久对临安形成包围之势。

南宋朝廷惊慌失措。宋恭宗的祖母太皇太后(即谢后)下了一道“哀痛诏”,命令诸路勤王之师速来救驾。然而,各地将官或是观望,或是降元,最后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

20岁中了状元的文天祥进入仕途后,宦海沉浮15年,虽不甚得志,但一直愿为南宋披肝沥胆。文天祥于公元1275年获悉元军渡江,接到“哀痛诏”后,不禁泣不成声,决心挺身而出,挽救南宋于危亡之中。他立刻变卖家产,在赣南一带招募勇士1万多人,星夜赶往临安。有人劝文天祥;“元兵三路袭来,你一书生以1万多乌合之众迎敌,无异于驱群羊斗猛虎,必败无疑。”文天祥回答:“我当然知道这些情况,然而大宋国养育它的子民300多年,现在朝廷有难,向天下招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实在无法平静,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国难,希望天下忠臣义士能随我之后行动起来,众志成城,保全江山社稷。”这一番话,无疑是文天祥对大宋朝一片赤胆忠心的写照。

文天祥带兵来到临安,一看,众大臣在南宋亡国之际都在丢官弃印,四处逃跑,文天祥既愤恨又痛心,他请兵抗元作战,得准。但由于与元军实力过于悬殊,未胜,只得返回临安。

文天祥与张世杰商议朝中尚存兵马数万,若全力与元军决一死战,或许可以使南宋出现转机。但右丞相陈宜中一心想投降,没有同意文天祥的请命。陈宜中不顾文天祥的阻拦,向元军送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元统帅伯颜要陈宜中亲自去商议投降事。陈宜中害怕,不敢前往,连夜出逃。

谢太后只好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让他前往元军兵营求和。文天祥到了元营,不顾个人安危,与伯颜争辩不休,坚持双方平等谈判。结果,伯颜将文天祥扣留在军营,随后押解北去。

公元1276年3月,伯颜带兵进入临安,谢太后、恭宗等被俘虏,押送北方。统治300年之久的赵宋王朝宣告灭亡。

宋恭宗的两个异母哥哥赵昺、赵昰有幸被人保护逃出临安,到达温州,又到了福州。大臣陆秀夫、张世杰等拥立赵昺为皇帝,建立起一个流亡小朝廷。赵昰被称为宋端宗

文天祥在被押解途中伺机逃跑,终于在经过镇江时,乘元兵不备时,于夜间脱逃。他听说了宋端宗在福州称帝的消息,历经千辛万苦,一路颠沛流离,到了福州。

文天祥被流亡小朝廷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他在极其困难的处境下四处联络组织义军,寻找北上抗元的时机。文天祥知道元军实力强大,占据了大片的国土,但他没有失去信心,带领着抗元队伍与元军苦苦转战,百折不屈。这期间,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了“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的句子,以示自己誓死抗元的决心。

文天祥的名字一时间在人民之间广为传颂,许多忍受不了异族压迫的人纷纷参加了他领导的队伍。元朝统治者大惊,他们派出大批军队,围剿文天祥部。在敌人的凶猛攻势下,文天祥的军队遭受了重创,许多人壮烈牺牲。公元1278年,文天祥的部队在广东潮阳被张弘范率领的元军突然包围,文天祥不幸被俘。

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押送上船,从水路北上。在经过珠江口外零丁洋时,文天祥面对浩翰的海面,奋笔疾书作《过零丁洋》一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展现了一个爱国志士的英雄气概,是文天祥英勇无畏,赤胆忠心的写照。

文天祥被押到大都,投入监牢。度过了三年阶下囚的生活。这期间,元朝统治者想尽一切办法劝其投降,他们搬来宋朝的降臣劝文天祥投降,遭到拒绝,又强迫他写信劝张世杰投降,也被他拒绝了。甚至连9岁的皇帝赵都搬来了,可文天祥毫不动摇,宁死不屈。

一天,忽必烈亲自召见他。文天祥见了忽必烈,昂首挺胸不肯下拜。忽必烈说:“如果你能归顺我,我就让你做宰相。”可是文天祥毫不理会,忽必烈又问他想要什么,文天祥回答说:“除了死,我什么都不要。”忽必烈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命令把他带回牢房。

在狱中,文天祥被恶劣的生存条件折磨得奄奄一息,但他的意志却一天比一天更坚强。他还写了一篇气吞山河的《正气歌》,歌颂了历代忠臣义士的崇高气节,也显示了自己视死如归的决心。

公元1283年,文天祥在拒绝了元太祖忽必烈的亲自劝降后,被元朝统治者决定处死。

在走向刑场的路上,披枷带锁的文天祥面色不改,神色安然。他问旁边的百姓:“哪边是南方?”然后向南一拜,再拜,从容就刑。

就这样,一代民族英雄文天祥,英勇就义。后世的人们无法忘记他,也无法忘记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那充满正气的诗篇,一直流传至今。

标签: 忽必烈慷慨故事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妓女名医宇文柔奴,苏东坡为其赋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为其,名医,唯一一

    这个亦妓亦神医的女子,就是在我国的北宋时期,乃是一位名动一时的歌舞伎宇文柔奴,又名点酥娘或是柔娘。她在当时的京都可以说炙手可热,民间百姓提起她来都是赞不绝口,甚至在岭南地区被人冠以了神医的称号,那么这位亦妓亦医的传奇女子,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柔娘的父亲是宫内的御医,按照我国古代的风俗习惯,凡事主张

  • 沈括与王安石关系揭秘:王安石为何骂沈括“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小人,沈括,王安石

    括一直是最优秀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沈括可以说是个全才,天文、数学、地理、生物、医学、物理……似乎每一门都非常擅长,要是放在当今那就是一个文理通吃的学神级人物。北宋科学家沈括而且沈括还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更是出色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对于沈括来说,读书和旅行都是生活中必须要坚持的事情。沈括出生在浙江

  • 一朝宰相当官之前差点因感情陷阱被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一朝,宰相,陷阱

    在我国古代民风淳朴,男女之防是很多人最看重的,但在北宋有这样一个宰相当官之前,疏于防范勿入女人设下的陷阱,差点儿送命。章惇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最辉煌时为从二品官员,按照现代的话来说,章惇堪称家中有矿的公子哥。人比人气死人,章惇不但家境优越,外表也非常出众,书中称他“相貌俊美,举止洒脱&r

  • 历史上大奸臣高俅与蔡京最后的下场如何?答案令人惊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上大,奸臣,惊讶

    大家一想到宋代的奸臣,除开南宋的秦桧‘贾似道,就数北宋徽宗时期的六大奸臣,也就是说六贼了。很多人以为那个高俅把很多好汉逼上梁山,应该是头等奸臣了吧?但是您又被演义给忽悠了,提起六贼,实际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高俅根本就排不上号,而且据说这个高俅也没六贼那么坏。高俅本来

  • 南宋钓鱼城之战:蒙哥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之战,南宋,蒙哥身死

    钓鱼城之战(南宋)1259年,历史在钓鱼城下转了一个弯,钓鱼城成为了那一年全世界唯一瞩目的焦点。战争概述:公元1258年,蒙古政权发动全面入侵南宋的战争。蒙古政权第四任大汉蒙哥亲率大军入川,于次年二月围攻合州(钓鱼城),南宋将领王坚率军民死守钓鱼城。在欧亚大陆上战无不胜的蒙古军队在钓鱼城下遇到了铜墙

  • 宋元时期的商业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业,宋元,时期

    宋元之际正处于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中期,社会的各种机制运行至此,都各自体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商业也不例外,此时进入它发展的繁荣时期。有些学者根据宋的商业经济将此时的中国类比于西方的近代社会虽然有失偏颇,但是足以反映出商业的繁荣景象。宋代商业的发展依托于社会的整体经济力量增强。首先农业的生产水平提高很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作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晓出净慈寺送,杨万里,诗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朝代:宋代作者:杨万里原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译文及注释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注释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

  • 宋朝的这位宦官,两次更改皇位继承人,为何能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两次,宦官,皇位

    王继恩原先是后周柴荣的宦官。陈桥兵变后,他变成北宋的宦官。不过,他并没有一直呆在宫中,而是在北宋灭后蜀、南汉、南唐等战争中随军打仗,立下战功。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宋太祖驾崩前,并没有确立皇位继承人。因此,宋太祖的皇后宋皇后让宦官王继恩赶紧去通知赵匡胤的四皇子赵德芳入宫,意

  • 宋哲宗昭慈皇后简介 宋哲宗元祐皇后孟氏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生平,皇后,简介

    元祐皇后(1073年-1131年),宋朝人,孟姓,故又常被称为元祐孟皇后,洺州(约在今中国河北省永年县)人,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其二度被废又二度复位,并二次于国势危急之下被迫垂帘听政,经历之离奇,实为罕见。因祸得福的人元佑七年,即公元1092年,哲宗十七岁。太皇太后高氏和向太后,选出了端庄娴雅的1

  • 宋代的手工业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代,手工业

    宋代的手工业生产模式在隋唐的基础上继续变化,应该说,官手工业部门的分工是越来越细,手工业组织也越来越大,北宋时期中央设有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另外,还有内侍省的后苑造作所、司农寺的都曲院、水磨务、炭场等等,南宋偏都临安后,基本上也还是按照北宋的管理模式,不过,与以前相比,官手工业中工匠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