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名相姚崇宋璟和房玄龄齐名,为什么在任都不超四年?

大唐名相姚崇宋璟和房玄龄齐名,为什么在任都不超四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50 更新时间:2023/12/10 4:55:19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大唐名相姚崇宋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姚崇与宋璟是大唐名相,开创开元盛世的功臣。他二人与房玄龄杜如晦齐名,合称“唐朝四大贤相”。他们是公认的封建时代宰相的楷模,大臣的榜样。

姚崇宋璟

他二人与房谋杜断不同,并非同时在任,而是一先一后。开元元年十月,姚崇拜相,开元四年闰十二月罢相,在任时间三年零三个月。宋璟接任后,到开元八年正月罢相,在任时间三年零一个月。

封建时代,宰相并没有任期的限制,他们之前的房玄龄担任宰相二十二年,死在了任上;他们之后的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而姚崇宋璟如此贤明,为何他们在任都没能超过四年,便被罢相呢?

表面上各有各的原因:

姚崇是因为两件事:其一,姚崇的两个儿子为官不检点,贪财好货,以权谋私;其二,姚崇的手下一个名叫赵诲的主书,接受胡人的贿赂,被玄宗判处了死刑,结果姚崇出面保人,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姚崇

宋璟也因为两件事:其一,当时恶钱(假钱)横行,宋璟脾气急,派人没收了很多,结果引起民愤;其二,宋璟嫉恶如仇,讨厌坚持上诉的罪犯,结果有冤情的好人也申冤无门,结果被人编排成讽刺小品,当着玄宗的面演出。

心细的读者会发现,姚崇与宋璟被罢相的理由似乎有些勉强。姚崇儿子不检点的事情由来已久,玄宗早就知道,皇帝如果要用姚崇,只要他儿子不谋逆,什么事不能赦免呢。再说赵诲,一个从七品芝麻官,犯得着皇帝直接判罪?这摆明了是敲山震虎。姚崇为官日久,善于权谋,精明过人,明白皇帝的心思,所以主动提出了辞职。

宋璟所犯的错误,只是工作方法操之过切,动机并不坏,所以皇帝罢免宋璟,也绝不单单是这两件事。所以,让二人被罢免,肯定还有其他的原因。

宋璟

结合当时的政局来看,他二人被罢相的真正原因其实有二:

其一,玄宗之前,朝中宰相往往同时有五六位,甚至十几位,太宗、武则天怕宰相专权,所以设置了多名宰相,可以互相制衡。这样虽不会专权,但对皇帝本人的要求很高,因为管事的人一多,就容易出现推诿扯皮,都不管事的现象。好在太宗、武则天都是政治强人,能够驾驭这帮宰相。而中宗、睿宗就不行。

玄宗上位后,所遇到的情形与之前不同,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弊政,需要雷霆手段,而多名宰相一旦推诿起来,对政局很不利。所以,玄宗采取了宰相专任制度,同一时期只有两名宰相,分别为中书令与门下侍中,一正一副,而且只能是正职说了算。

玄宗剧照

姚崇的副手叫卢怀慎,德行很高,身为宰相,住的房子都不能遮风挡雨,挂着一块破帘子,请人吃饭只有两盘豆子。玄宗对他说:“我用你主要是镇抚雅士俗人,至于天下大事,有姚崇。”所以,在政务上,卢怀慎对姚崇唯命是从,人称“伴食宰相”。

宋璟的副手苏颋,也是一位道德高尚的文士,理政能力远不及宋璟,所以也甘当绿叶,对宋璟俯首帖耳。

如此一来,宰相说一不二,朝廷的办事效率比以往大幅提高,对大刀阔斧的改革弊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虽然办事效率高了,宰相的权力如果一直这么大,长此以往便会形成自己的权威,从而威胁皇权。所以,玄宗只能采用专权而不久任的方式,在宰相羽翼刚刚丰满了便及时撤换。

其二,姚崇的施政纲领是上任之初向玄宗提出的“十事要说”,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维护皇权;二,改革吏治;三,改善民生。其重点是结束中宗、睿宗时期的乱局,开一个崭新的时代,精髓是“拨乱反正”。

姚崇善于应变,能根据不同的事情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而且阴谋阳谋并用,手段非常灵活。这样的施政方式,在先天政变之后,大唐处于历史转折的特殊时期中,非常适用。

然而,当乱局已经拨正,局势已经稳定后,姚崇这样灵活的手段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所以,姚崇被罢相,是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宋璟在施政纲领上萧规曹随,完全继承了“十事要说”的精神。但他的性格却与姚崇截然不同,以正直着称,古板的让人透不过气。在形势稳定后,正需要这样的古板之人来倡导道德至上的风气。所以,宋璟适时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玄宗剧照

经过姚崇与宋璟二人的努力,开元八年时,大唐已经形成了一个物阜民丰,欣欣向荣的局面。宋璟虽然道德高尚,但过于拘泥,整个社会质朴有余而活力不足,缺乏一种盛世的气象。

以宋璟的继任者张说,那种倡导文坛粉饰太平,极力主张封禅泰山来看,玄宗此时需要打造一个盛世。所以,宋璟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姚崇与宋璟虽然被罢了相,但与玄宗并无嫌隙,退休后备受优待,双双被玄宗赐予“开府仪同三司”这个一品高官,并且五天一朝见,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玄宗与姚崇、宋璟之间的配合,真可谓“君明臣贤”。

文:熊鱼自笑

开元盛世

浅见拙识,以就正于方家。

标签: 四年大唐都不

更多文章

  • 哲宗赵煦大事记,赵煦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哲宗赵煦,大事记,生平简介

    哲宗赵煦(公元1076年~公元1100年)在位时间:公元1085年~公元1100年曾用年号:元祜、绍圣、元符谥号:宪元迹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帝庙号:哲宗安葬地:永泰陵公元1076年,宋神宗赵项第六子赵煦出生。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逝,赵煦即位,是为宋哲宗,因赵煦年幼,朝政均由祖母高太后把持。

  • 宋朝燕山府路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燕山,行政区划

    燕山府路(宣和四年至宣和七年)郡县沿革起止时间:宣和四年至宣和七年,易州-太平兴国四年至宣和七年,涿州-雍熙三年至宣和七年燕山府路:雍熙三年(986)一度置幽州路;宣和四年(1122)宋金海上之盟,拟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山前预置燕山府路;同年易州、涿州归宋,而燕山府、檀州、顺州、蓟州、景州、平州、营州

  • 天祚是什么意思 天祚帝耶律延禧为何叫“天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天祚,天祚帝,耶律

    天祚帝耶律延禧,是耶律洪基的孙子,是辽国最后的一位皇帝。耶律延禧登位之路坎坷,最终被金兵俘虏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显陵。耶律延禧生于辽道宗太康元年,是辽道宗的孙子,幼年父母被害身亡,留有独子耶律延禧。辽道宗外出游猎期间,耶律乙辛要求将耶律延禧留下,想要加害于他,幸得北院宣徽使萧兀纳所救,才幸免于难

  • 宋朝广南东路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东路,广南,行政区划

    夔州路郡县沿革起止时间:乾德三年至绍兴三年夔州路:乾德三年(965)通州更名达州;开宝三年(970)置梁山军;六年(973)置云安军、大宁监;至道二年(996)定天下为15路,为峡西路,治兴元府,以兴元府、剑州、利州、阆州、洋州、巴州、蓬州、文州、龙州、兴州、集州、壁州、夔州、黔州、施州、忠州、万州

  • 宋真宗章献皇后刘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皇后,真宗

    北宋王朝的都城汴梁,一对少男少女相遇了。他们是同龄人,都是十五岁,但是他们的身份却天差地别。少年是未婚的皇子,少女却以在市井中击鼗卖艺谋生,且婚姻状态成疑。西方说王子与灰姑娘,而且总将故事结束在成婚的那一天。王子如何能与皇子相比?灰姑娘的身份无论如何也比卖艺女要高。这段千年前的中国宫廷故事,曲折离奇

  • 宗泽是一个怎样的人?历史上真实的宗泽故事与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是一个,的人,评价

    宗泽弃文从武宗泽(1060-1128)宋名将。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元祐进士。靖康元年(1126年)知磁州,募集义勇。抗击金兵。任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时,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用岳飞为将,屡败金兵。他多次上书,请高宗还都,收复失地,都被投降派所阴,忧愤成疾,临

  • 北宋魏王赵廷美的人物简介,赵廷美的生平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人物,北宋,生平事迹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逝世。遵照皇太后杜氏(即杜太后)的“金匮之盟”,赵匡胤临死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匡义。按“金匮之盟”的约定,宋太宗赵匡义应该将皇位传给其弟赵廷美,但赵匡义登基后,隐匿“金匮之盟”的内容。魏王赵廷美一向专横骄恣,曾多次遭到其兄宋太宗的斥责,此刻得知有“金匮之盟”

  • 宋夏金元时期的甘肃文化:科学技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时期,甘肃,科学技术

    宋夏金元时期,天文历法知识在甘肃地区得以充分认识,造纸与印刷术有所进步,金、银、铜、瓷、玉器制作技术与工艺水平较高。甘肃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汇、交相发展的结果。一、天文历法天文历法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创立,并服务于人类的科学。这一时期,天文历法知识也在甘肃得到应用。

  • 陆游是怎样的一个人?怎么理解陆游的诗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是怎样,诗词,陆游

    南宋时期,词的发展路向是呈二水分流式延伸开来。由张孝祥等发展到辛弃疾是为一路。这群词人以国家意识作为理想追求,面对现状盼望统一。这是一个孤独而高尚的英雄群体。另一批词人以姜夔、吴文英、周密、王沂孙、张炎为代表,以艺术追求为旨归。可是,时代环境的变化也是这些词人审美心理形成的关键因素。公元1126年,

  • 为何帝王贵族之家多变态?此女人比慈禧毒10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之家,多变,帝王

    晚清的慈禧,虽然奢侈铺张,以母乳洗脸、洗澡,但其变态苛刻,相较于一个匈牙利伯爵夫人来说,只是小巫见大巫,这位伯爵夫人直接以人的鲜血来洗澡。她跟慈禧迷信母乳可以美容一样,相信鲜血也能为肌肤提供养分。该伯爵夫人叫伊丽莎白·巴托里,1560年出生于牙利着名的巴托里家族。该家族十分庞大,无论是财富还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