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的玄武门之变是李渊偏心不立李世民而起的政变吗?

大唐的玄武门之变是李渊偏心不立李世民而起的政变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685 更新时间:2024/1/27 18:37:38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在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等人支持下,十一月占领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根据《唐创业起居注》中说,晋阳起兵是李渊本人的主意。但是《唐书》中却说太原造反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高祖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公元626年7月2日.这天李世民率领尉迟恭等人,带了一支人马埋伏在玄武门(长安太极宫的北面正门).不多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骑着马来了,他们都是奉李渊之命来见驾的.可是到了玄武门,他们觉得有点不对劲,那个熟悉的领兵将军常何不知到哪儿去了,守卫人员看起来也很陌生.正疑惑时,门官出来传话,要他们把护卫留下,只身去见李渊.

李建成一听,调转马头就往回跑.这时李世民一边高叫“站住,别走!”一边骑马赶了过来.李建成哪里肯听,只是没命地跑,李世民眼疾手快,搭弓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见状,也要拉弓射李世民,但心里慌张,他拉了几次弓都没拉开.这时尉迟恭带了七十名骑兵赶到,一阵乱箭把李元吉射下马来.李元吉吓得拼命逃,又被尉迟恭一刀砍死.

李渊在宫中等着三个儿子,却听到外面乱成一片.正不知是怎么回事,尉迟恭已手持长矛带着人马涌了进来.他向李渊禀报说,李建成、李元吉阴谋作乱,已被秦王杀了,“秦王怕乱兵惊动皇上,特派我来护驾.”他又要李渊下令,让太子宫和齐王府的护卫停止抵抗.李渊听了,大吃一惊.面对这样的形势,他只好顺势应变,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他又传位给李世民,史称唐太宗.李渊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李世民对此一再忍让,可李建成却步步紧逼.他和李元吉又想出了挖空秦王府的主意.公元626年,突厥侵犯中原,李建成向李渊建议,让李元吉出征迎战.李渊同意了,李元吉却提出要调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恭、秦琼等一起出征,还要求把秦王府的兵马都划归他管.并有消息说,他把这些人马调去后将全部活埋,进而除掉李世民.

千钧一发、性命攸关之际,尉迟恭等人不干了,他激愤地表示“我不能留在大王这儿,陪着挨杀!”长孙无忌等人也认为,他们不仁,我们也可不义,应该先下手把他们除掉.

在将士们的强烈要求下,李世民终于听从劝告,借李渊召见他们兄弟三人之际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由于隋朝的暴政和多年的战争,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经历过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李世民,深深知道百姓的力量,于是,他花大力着手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生产.李世民善于安抚人心,在“玄武门之变”中,他不得已杀了李建成兄弟.当他登上帝位,就追封李建成为息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并下诏以王子之礼将他俩改葬.落葬之日,李世民不仅允许两宫旧部去吊唁,他还亲自参加了葬礼.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李世民告发,李建成手下的一个官员魏徵曾经劝说李建成谋害李世民.

李世民把魏徵找来,问道“你为什么要挑拨我们兄弟关系?”

魏徵沉着地回答“因为我那时是太子的手下,就得尽心尽力地为他着想.可惜太子没听我的话,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

李世民觉得魏徵为人刚正,很有胆识,说话直率,便提拔他当谏议大夫.唐太宗还公开对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就像治毛病一样,即使治好了病,还得注意休养.现在天下太平,四方都来归服,这是自古以来少有的盛世.但我还是要谨慎行事,把太平日子保持下去,这就要多听听你们的意见.”为了稳定人心,李世民还派魏徵去山东安抚李建成旧部,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由于连年战乱,唐代初期人口损失很多.李世民大力改革府兵制度,加强武备,击败东突厥,让他们放归被抓去的中原百姓,同时他放出三千宫女,这极大地加强了人口的恢复.他又推行去奢省费、轻徭薄赋的方针,兴修水利,垦殖荒地,让百姓安心生产,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这一系列的措施十分有效,终于取得了让后世赞叹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唐代繁荣兴旺的基础.

标签: 大唐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留下1件护国之宝保大唐江山,却让唐玄宗吃尽苦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是古代杰出帝王中的代表人物。李世民的不仅文治武功旷古绝今,他还有一个旁人难以企及的长处,胸襟似海,任人唯贤。李世民之所以身经百战所向克捷,创立贞观盛世,与他的这个长处密不可分。无论打天下还是治理国家,用人都堪称第一要务。李世民在这方面堪称典范,以他的博大胸怀,广揽天下英雄为己所用,使得

  • 揭秘李元吉妻子竟与自己的哥哥李世民有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自己的

    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四子,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一般最小的孩子时最受宠爱的,但是李元吉却不受父母待见,原因就是他一出生就天生皮肤黝黑,面目凶煞,父母见到他这个模样非常惊讶,从此就对他非常厌恶。这个李元吉不仅长得很不好看,而且为人阴险狡诈、非常凶残,而且还沉溺女色,经常做出

  •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竟连弟妹都不放过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都不

    李世民是古代公认的好皇帝,但晚年的李世民也是抵不住诱惑,慢慢的变坏了,对性的渴望也慢慢的暴露无遗,就连自己的弟妹都没有放过,怪不得武则天晚年生活会变的糜烂不堪,下面小编带你看。醇酒妇人温柔乡――这些人生庸常的快乐,是历史伟人极少幸免的缺憾。李世民晚年,暴露出了形形色色的动物性,尤其对少女、美色贪得无

  • 唐朝荒唐事:李世民霸占嫂子 李隆基迎娶儿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儿媳

    坊间流传一句话:“臭汉、脏唐、宋埋汰、元迷糊、明邋遢、清鼻涕”,对汉唐以来的几个主要封建王朝进行了非常妥切的形容。大唐盛世,为何被人称为“脏”呢?这里有几个故事。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为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贤明皇帝和有为之君。他一手开创的“贞观之治”,使得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不过,人都是有着

  • 4、高宗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唐高宗李治(628~683),是太宗第九子,母为长孙皇后。贞观二年六月生,贞观五年封晋王。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被废,十六岁的李治被立为太子。太宗上朝听政,常让李治在旁,学习处理军政事务,有时太宗让李治处理。可见太宗悉心培养李治,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屡屡因事教导李治。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六月初一

  • 黄巢简介与评价:简述起义领袖黄巢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黄巢

    黄巢(?~884)唐末农民战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业。家富于财,善击剑骑射。唐懿宗咸通(860~873)末至僖宗乾符(874~879)初,连岁凶荒,黄河以南尤其严重。农民起义纷纷爆发。乾符二年(875)初,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发动起

  • 唐朝第一权臣,是他促成了玄武门之变,下场却十分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权臣

    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位于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后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在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的乃是着名的赵国公长孙无忌。然而使我不解的是在贞观年间历任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等要职的长孙无忌最后的下场却极为凄惨

  • 揭秘唐朝李世民三兄弟中谁的心机是最深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谁的

    亲们都知道唐朝开国的三位小伙伴: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位可谓各有特色,李建成温和,李世民老成,李元吉霸气。但他们中最才是真正的大忽悠呢?我们介绍一下两起比较奇怪的事情。一件是杨文干事件。这个事件很简单,李建成的老部下庆州都督杨文干突然要造反,趁唐高祖李渊去仁智宫度假的时候起兵。李建成为了共襄盛

  • 揭秘历史上太上皇“另类”际遇 不看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太上皇

    太上皇者,在位皇帝的在世老爸是也。细数中国历史,皇帝前仆后继,绵绵不绝,而太上皇也不在少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老爹独享此项殊荣。刘邦在他父亲眼里一直是最不成器的刘小三,直到他斩蛇起义,刘老爹才拿剃须刀刮了刮眼睛,开始正眼瞧着儿子的革命事业。幸运的是,七年之后,革命彻底成功,刘邦摇身

  • 【唐朝?吴道子】光耀画坛之上的一代画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画坛

    吴道子(680-759年),玄宗赐名道玄。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847年)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道教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吴真人”。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