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疆域
安史之乱以后,盛唐气象付水东流,在外族入侵、藩镇割据、武将叛乱、农民起事不断发生状况下,统一也不复存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无固定的疆域范围,分分合合了90多年,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宋王朝的疆域情况。
在中国历史上,宋代是中原政权中较为懦弱的一个王朝,960年赵匡胤通过兵变取代了后周,建立宋朝。从它建立伊始,就处于积贫积弱、多灾多难的生存困境中,在边境各种强势民族如辽、西夏、西州回鹘、大理、土蕃逼迫下,虽然于979年消灭了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基本上恢复了唐朝后期的疆域,但统治范围局限于五代十国的旧地。北宋的北方边界在今天山西的河曲、苛岚、原平、代县、繁峙和河北的阜平、满城、容城、霸县、天津一线,虽然宋辽双方战争频繁,但是这一界限基本稳定。西北由于西夏政权的强大,边境大致在今天甘肃的兰州、靖远、宁夏的同心、陕西北部的白干山一带。西南地区宋王朝则失去控制,由大理国自主统治。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到北宋后期的熙宁、大观年间,经过多次征伐和“招抚”,今四川南部、湖北西南、湖南西部、贵州东北和广西西部重新归入版图,设置了正式州县或羁縻州。
南宋与北宋相比,南部和西南边境没有多大变化,北方边界由于金国势力的大增而南移,宋金第一次议和,双方确定黄河为界,第二次议和,则将界限推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及今秦岭以南。不过,南宋偏安临安,对东南地区的疆域则有所发展,据当时的《诸蕃志》记载,澎湖列岛已经隶属于福建路的晋江县,这标志着台湾的部分地区开始归属中国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