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元时期的婚姻和家庭研究

宋元时期的婚姻和家庭研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407 更新时间:2024/1/14 9:00:09

宋代婚礼

宋元时期是中国婚姻观念发生转折的时代,理学的出现,对儒家的体系进行了重新的解释,更加哲理化,涉及的范围也是包罗万象的,尤其在伦理的构建上,婚姻家庭观念讨论得很多。

在“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导思想下,三纲五常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而“节”更是三纲五常之首,程颐曾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朱熹更是付诸于行动,在他担任同安县主簿的时候,下令禁止地方上未按规定礼仪进行的婚姻;看到妇女抛头露面,往来于市,下令女子出门必须有荷巾兜面。他还规定男女不准在一起聚会,不许昼夜混杂。

但是理学从理论到社会生活的实际还有一个过程,尤其在宋代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市场相当繁荣的情况下,庞大的市民阶层出现是必然的,市井生活丰富多彩也是必然的,因此,宋代的婚姻与家庭发展的方向与程朱理学的设想还有一些距离:

1.婚姻生活世俗化,如果说唐代还有魏晋南北朝门阀婚姻的遗风的话,那么宋代人的婚姻是不重门第的,新兴的庶族地主登上政治舞台,择偶时“不欲选于贵戚”,而“欲求儒生为主婿”,家世、门第、族望、乡贯已不是婚嫁的首要条件,虽然仍是“计较利害的婚姻”,可着眼点已移到男方的才干和发展前途,皇族与官僚都不是与声名显赫的家族结成婚姻,如名臣吕蒙正、范仲淹韩琦等人的妻子中有多位是家世不可考证的。

2.贞操观念还不严格,如王安石的儿子王的妻子庞氏,因无法忍受丈夫的猜疑和争吵,王安石就替她找了一位丈夫,重新婚配。范仲淹的母亲也是改嫁过的,并将其带过去养育,因而范仲淹曾改姓朱,后来才改正过来的。宋仁宗的曹皇后,是嫁给李家后,与丈夫生活不和,翻墙逃回娘家,再嫁给宋仁宗的。

3.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一些士宦家庭出身的妇女,有读书写文章的条件和自由,能赋诗填词;还有一些则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如宋仁宗的曹皇后,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处理宫中大小事务,宋英宗的高皇后,经历了英宗、神宗、哲宗三个朝代,政治上作为也不小,南宋末年的谢皇后,更是垂帘听政,支撑摇摇欲坠的宋王朝。鉴于宋代妇女的才能,有人感慨道:“天地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女子”。不仅如此,由于婚姻构成时,比较重视财物,女子的随嫁品不少,因此妇女在家中的地位也随着经济的控制而上升,具备了一定的权威,因而在文人的随笔中就有了一些凶悍女子的记载,如洪迈的《容斋随笔》中说了北宋陈季常的妻子柳氏,当陈季常宴请宾客,招徕歌妓助兴时,柳氏就拿起木棍大吵大闹,客人不欢而散,于是苏轼就写了一首打油诗:“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后人就以“河东狮吼”来比喻悍妻。

与以前相比,宋代的民间婚俗有一些特别之处:

1.“冥婚”的盛行。“冥婚”就是替死人完婚,在宋代非常流行,凡是未婚的男女死了,父母就要托“鬼媒人”说亲,双方父母还要算卦祈祷,如果吉利,就要替鬼婚做冥衣,带上酒食食品,到墓地进行合婚仪式。

2.指腹婚。由于繁殖人口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因此传统社会的王朝大部分是提倡早婚的,这渐渐地致使父母从小就将儿女的婚事进行定夺,到了宋代许多父母在孩子还没有出生时,就确定了婚事。

3.典雇妻妾。宋元时期,由于贫民的生活困难,一些地区出现“典妻”和“租妻”的陋习,“典妻”是用妻来换取相应的钱财,限期赎回。“雇妻”,通常是按日计算,把妻子以相应的价格换给别人使用,形同租借,即丈夫把妻子有偿地租让出去,夫妻仍保持夫妻关系,但在出租期间雇主和被雇之妻发生两性关系,丈夫不得过问,法律也不能以通奸论处,等到租期一满,妻子即回到丈夫身边,可见雇妻是以婚外男子用偿付租金的形式合法地占有有夫之妇,满足他劳务上和性欲上的需要。雇妻一般要约定期限,也可以不约定,只要双方言明是雇而非卖,本夫即可随时赎回妻子。“租妻”也是一样,是一种临时的,以妻易财的方法。

元代作为蒙古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的朝代,在婚姻制度上与纯粹的汉族政权又有所不同,主要体现于一些制度上。蒙古人为了保持自己所谓血统的纯正,规定蒙古人以下的各族可以通婚,但绝不允许侵犯蒙古人的血统,也就是说,别的民族不能与蒙古人结婚。由于婚姻习俗的不同,同民族内部进行的婚礼,按照本民族的习惯进行,如果是不同的民族,那么要按照男方的习俗办理。

标签: 婚姻宋元时期

更多文章

  • 四任宰相蔡京与蔡襄的关系 如何评价蔡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宰相,蔡京,评价

    蔡京是北宋末年着名权相、书法家,字元长,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人,生于公元1047年,去世于公元1126年。蔡京在历史上堪称为官者典范,其逐利而动的本事,让后世人叹为观止,太学生陈东称其为“六贼之首”。尽管他的政治生涯不是一路坦荡顺遂,也不是平步青云直上,但是经历几次欺负,仍然登上了高位,甚至先

  • 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大,宋代,官窑

    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钧瓷。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

  • 陈亮与辛弃疾的故事:“人中之龙,文中之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人中之龙,文中,辛弃疾

    陈亮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曾被誉为“人中之龙,文中之虎”。他是永康(今四川省灌县)人,青少年时期便喜读兵书、研究军事,所以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积极主张抗金,反对投降卖国,屈辱苟安,斥责秦桧的议和是邪议。多次上书议论时政,被当权者视为“狂怪”,一生

  • 南宋皇后大全:南宋都有哪些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宋,皇后,都有哪些

    吴氏高宗赵构皇后吴氏,开封人。吴氏14岁时,秀外慧中,遐迩闻名。康王赵构将她选人宫中。康王赵构即位后,金邦南侵,战事不断,康王东躲西藏,吴氏身披铠甲,跟随左右,寸步不离。她极聪慧,又熟读史书,颇能随机应变。一次宫中卫士发动兵变,幸亏吴氏沉着应对,骗走叛军,赵构才免遭大难。后来,金兵大举南来,连陷州郡

  • 北宋科学家沈括:一个文理都精通的学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文理,科学家

    沈括是北宋一名有名的科学家。无论是在北宋时期,还是在后朝后代大批科学家当中,沈括一直是最优秀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沈括可以说是个全才,天文、数学、地理、生物、医学、物理……似乎每一门都非常擅长,要是放在当今那就是一个文理通吃的学神级人物。北宋科学家沈括而且沈括还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更是出色的军事

  • 《宋史论稿》二十、北宋东南漕运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二十,宋史,漕运

    北宋时期,漕运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无论是运输规模还是运输范围,都远过于前代。其中东南地区的漕运,在唐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增长,成为北宋王朝立国的重要基石和生命线。为了确保东南漕运的畅通,宋政府实行了许多制度和措施。其中,以宋初至崇宁时的“转般法”和崇宁以后的“直达法”最为关键。其发展变化直接关系着东南漕

  • 皇亲为了抢状元做女婿闹到皇上更前,没想到给宰相占了先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先机,宰相,皇亲

    在古代文人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不论是高门显贵还是寒门学子,只要读书考过科举就有了质的飞跃。很多贫寒子弟更是有在一跃龙门之际,直接成了各家门户抢手的人物。纵观宋朝之后的历史大家就知道,当朝的很多高官就都是从科举制度中选***的。这也就导致了科举高中的读书人前途都十分的光明。因此,在读书人高中之后,就有

  • 《西江月》贺铸词作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江月,贺铸词作

    【原文】西江月⑴携手看花深径⑵,扶肩待月斜廊⑶。临分少伫已伥伥⑷,此段不堪回想⑸。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⑹。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

  • 宋朝为什么是文人的天下?宋朝文治的奠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文人,文治

    第一节终结五代须臾走向天上来黄袍加身的梦想终于实现,赵匡胤在心中得意地笑了。从将军到皇帝,他只花了很短的时间。一切仿佛都如梦幻,在那个政权更换频频发生的时代。那是公元960年的大年初一,开封城里。当后周的君臣尚在庆贺新年的时候,河北的两个地方长官忽然报告说契丹兵正在南下。后周的有为之君周世宗柴荣已经

  • 北宋着名易学大师邵雍是不是鬼谷子的徒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易学,鬼谷子

    邵雍可谓是神算子,他能够凭借一个字来推断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民间关于其测字断事的故事流传甚多,虽然都是些琐事,但是也能够证明其聪明才智。邵雍画像在以前,有个名叫张贵的生意人,家住洛阳南岸,由于他兢兢业业的做生意,家里就赚取到了一颗夜明珠,有花生米这般大,玲珑剔透漂亮极了,张贵对其特别的喜爱。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