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沈括是科学天才政治小人 竟然被老婆家暴

北宋沈括是科学天才政治小人 竟然被老婆家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37 更新时间:2023/12/10 8:22:54

前两天说了两位科学天才,一位是家世好、人品好、学问好的全能型天才张衡(参看:你以为张衡只是制造了地动仪?大错特错了,他的才华你打死想不到)

一位是政治小人(主要是站错队)、制造业巨匠蔡伦(参看:他是一位“公公”,也是伟大发明家,没有他,我们的生活无法想象)

今天要说的这位也是一位科技界伟人,他像张衡一样博学多才,像蔡伦一样分裂——人格上污点,科技上天才。他就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北宋大学者沈括

沈括的祖辈父辈都做官,他以父萌的身份也入了官场。父萌,就是爹做官,儿受惠,这是古代皇帝为了让群臣卖力给他们发的优惠券——他们的儿孙可以不经公务员资格考试(科举考试),直接进入官场。这样毕竟不大光彩,也影响以后提拔,沈括后来还是发奋努力考中了进士。

沈括考中进士以后,进了崇文院,遇到大才子苏轼。两人并没有结下深厚友谊,后来在迫害苏轼的“乌台诗案”中,沈括还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很多人认为这是“文人相轻”,但是这样的解释很肤浅,沈括可能嫉妒苏轼,应该还有另外原因,比如两人性情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苏轼喜欢文学艺术,浪漫风趣,沈括喜欢搞研究,性情严谨。沈括喜欢在政治上投机,苏轼恰恰不会投机,两人政治理念也不相同。

沈括与苏轼生活的时代,还有一位大牛人——王安石,王安石有个伟大构想——他想通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一举革除北宋王朝的积弊,开创国富民强新局面。这个伟大构想是很可怕的——一旦出现失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承担恶果。很多人反对他。王安石的做法很简单——反对我的统统滚远。司马光、苏轼等反对变法的人下放到地方上去了。

沈括站到了王安石一边。

站到王安石一边,你就一直在王安石那边站着,也甚可说,可日王安石下台以后,他却来了个大转身,攻击起王安石新政。这样,王安石也恼他了。

沈括的后半生很不得意。

沈括政治上失败,科学上,是个罕见的全才。

1、农田水利方面:

他早年担任县令时,就带领当地人民修筑圩田,着有《圩田五说》、《万春圩图书》等着作。他主持治理汴河,亲自测量汴河下游从开封到泗州淮河岸共八百四十多里河段的地势,测出两地地势高度之差的准确数字。根据这种地形,他采用“分层筑堰法”,把汴渠分成许多段,分层筑堰,引水灌注入内。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一个创举。

2、地质方面:

沈括的父亲曾经在福建、四川、江苏、河南等地为官,沈括跟着父亲走了很多地方,后来他进入官场,到过的地方更多,他还出使辽国,在西北主持与西夏的军事。每经一地,他都考察沿途山川地貌,他通过对太行山上卵石和蚌壳的观察,认为这里远古时代是海滨,华北平原是几大河流泥沙冲积而成。他通过一些化石的观察,认为这是古代动植物的遗迹。“石油”这个名词,也是他最先命名的。

3、地理方面:

沈括原先就有绘制地图的习惯,熙宁九年,皇帝把绘编北宋地图的任务交给他。他查阅档案、文献,汲取前人经验,创造出一种比较精准的测绘地图方式。经过近二十年努力,他带领的团队绘制出一套大型地图,这套地图共计二十幅,有大图一幅,高一丈二尺,宽一丈;小图一幅;各路图十八幅(按当时行政区划,全国分做十八路),是中国地图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沈括与辽国谈判两国边界问题时,他丰富的地理知识发挥了很大作用。

4、天文历法

沈括担任北宋国家天文台台长期间,改造了浑天仪、浮漏、圭表等仪器,写成《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等专业文章,还主持修订了新历法。

5、数学

天文历法以数学为基础,天文历法方面的牛人一般数学超级好。沈括在数学方面也很有成就,

他从实际计算需要出发,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隙积术”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方法。“会圆术”是球形几何方面的问题,在天文计算中也很有作用。

6、医药学

沈括在医药学方面下了有少工夫,搜集了很多验方,着有医药学着作《沈存中良方》。

沈括对植物、矿物、光学、力学、磁学、声学等也有研究。我这样的科盲就不说了。

沈括晚年官场不顺,婚姻也不幸福。他的原配去世较早,他续娶淮南转运使张刍之女。张氏比沈括小十几岁,泼辣凶悍,沈括年纪大,仕途不顺,张氏对他百般看不顺,经常对他又打又骂,有一次发飚,竟把沈括的胡子扯下一绺,沈括的儿女只好跪地哭求张氏息怒。张氏还年年到官府告沈括父子,闹得天翻地覆。沈括六十多岁时,张氏去世,别人庆幸他终于解脱,他有一次跟人说起老婆,却难过得想投江,幸亏被别人拉住。

关于沈括婚姻的记载甚少,我们不清楚其中细节,也许张氏虽然泼辣,但在不泼的时候,对沈括温柔体贴。也许沈括并不是思念老婆,只是想到一个泼妇熬了他半生光阴,心中难过,总之,人的感情复杂,仅凭简单的记载我们无法窥知他的婚姻真相。

沈括晚年官场不顺,婚姻不顺,精神无可寄托,只好埋头着书。如果他官场得意,白天忙于勾心斗角,晚上回家娇妻艳妾,粉黛成群,也许没心着书了呢。

标签: 北宋婆家小人

更多文章

  • 南宋抗蒙名将杜杲简介 杜杲有什么成就 怎么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宋,名将,有什么

    杜杲杜杲他为宋朝保家卫国,贡献很大。除此之外,杜杲富有文才,善行草,晚年还专意理学,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杜杲简介1173年,杜杲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嘉定年间以荫补入仕,后来被派上沙场抗敌,他英勇善战,屡立奇功。在担任地方知县时,他的作为也创得政绩。从他的父亲杜颖说起,由于杜颖官至江西提点邢狱,杜杲

  • 唐朝名相宋璟,受老百姓敬爱,流芳百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敬爱,流芳百世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玄宗早年的时候,励精图治,朝廷中有两位名相,一是姚崇,一是宋璟。史学家把他俩与唐太宗时的名相房玄龄、杜如晦相提并论,称之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宋璟是邢州南和人,博学多识,很有文采,能写一手绮丽富艳的好文章,很受推崇。宋璟为人耿直刚正,不畏权贵,敢于

  • 北宋着名文学家邵雍的生平简介,邵雍的人物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事迹,北宋,文学家

    邵雍年少时期,也自认为才志出众,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邵雍爱读书,几乎无书不读,求学中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刻苦。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意即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与古人做朋友,不单读古人的

  • 北宋河西地区的民族政权:沙州回鹘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宋,政权,河西

    一、沙州回鹘的壮大公元9世纪中期,漠北回鹘汗国崩溃时,有一支投吐蕃。当时“吐蕃已陷河西、陇右,乃以回鹘散处之”。《西夏纪》卷3记载了其散处的情况:“回鹘自唐末浸微,散处甘、凉、瓜、沙间,各立君长,分领族帐。”宋人洪皓在《松漠纪闻》中也说道:“回鹘……居四郡外地者,颇自为国,有君长。”从这些记载可以看

  • 着名将军张弘范:身世显赫又战功赫赫的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将军,战功,显赫

    张弘范是中国古代十分有名的一位人物,据说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将军,而且身世也比较显赫,既然是将军那么就一定会征战沙场,那么到底张弘范是什么人呢?张弘范是什么人这个问题要从他出生那年也就是公元1280年可以说起,张弘范字号仲畴,他的父亲张柔是蒙古统治时期有名的军阀,张弘范是张柔的第九个儿子,他的出身决定

  • 此名将只17岁亲临战场,却闻名四夷,逝世时皇宫辍朝两日致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两日,名将,皇宫

    公元996年,宋太宗赵光义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而王德用之父王超率军五万出兵夏州。时年十七岁的王德用任西头供奉官,作为先锋,随王超出击。他率军一万与李继迁军在铁门关交战,斩首十三级,俘获一万多头马羊。等到进军至乌、白池时,李继迁军锋甚锐,王超因害怕而不敢再前进,王德用亲率五千精兵,转战三日,迫

  • 宋代皇帝评估文人谤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代,文人,皇帝

    与其他王朝相比,宋朝对言论的禁锢不太厉害。《曲洧旧闻》曰,因为宋仁宗提拔张尧佐一事,包拯上殿直谏,情绪激动,吐沫横飞,溅了仁宗皇帝一脸唾沫星。而老包毫不多想,照样慷慨陈词,直到皇帝将错误任命“罢之”乃止。有官位的人如此,一般的士人,言论也比较随便,郓州士子“喜聚肆

  • 宋儒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评价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无数的历史人物活动于其中,并自觉和不自觉地创造出来的。这些历史人物有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抱着各自不同的目的,属于不同的阶级或利益集团,他们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追求和向往亦各不相同,在历史上的作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亦千差万别。所以历史人物作为历史活动的中心尤其引人关

  • 狸猫换太子,幕后主谋难道真是皇帝本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主谋,太子,幕后

    要说在大宋皇族时期广为流传的一则民间传说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异口同声的答道:当属“狸猫换太子”。根据评书演义等描述,这一事件的幕后主谋为真宗皇后刘氏,经包拯断案而大白于天下。据传说,刘皇后一直未能生育,便将李妃所生的皇子偷走,然后将一只狸猫剥了皮,顶替了过去。众人一看,皆惊

  • 历史上真实的杨业:细数杨业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上,故事,真实

    杨家将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深入人心。杨业就是杨家将故事中最主要的真实人物。杨业原名杨崇贵,他的生年没有记载。《宋史·杨业传》上说,杨业入北汉时为弱冠之年。《礼记》上解释,男人满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弱冠是不足二十岁。杨业入北汉是乾佑四年(951),向上推二十年,为五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