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太平三宰相是指谁?吕蒙正、吕端、王旦

宋朝太平三宰相是指谁?吕蒙正、吕端、王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13 更新时间:2023/12/15 8:07:16

吕蒙

吕蒙正(946~1011)少年时家贫,不得已行乞为生,他曾寄宿于一间寺庙中读书,寺里的和尚经常揶揄他。寺中的规矩,吃饭前先敲钟集合,他以钟声为号,于和尚处吃饭。久而久之,和尚们对这个白吃饭的人颇有怨言,他们商量出一个整人的方法。

一天,和尚们故意在吃完饭以后才敲响钟,等吕蒙正赶到时,看到的是和尚们吃完后的残羹剩菜。这就是俗语“饭后钟”的来历。这样的屈辱任谁都会难以忍受,吕蒙正因这一刺激而更加勤奋好学,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考中进士,成为了北宋第一位状元。他成名后也曾来到旧时的寺庙,寺里的和尚以为他会打击报复,但吕蒙正胸襟宽阔,并没有以怨报怨,而是厚赠和尚们许多礼物;以报答借住之恩,和尚们见此情景颇多愧叹。

吕蒙正中状元后,平步青云,没过几年就任参知政事,进入二府执政。少年得志自然有人看不惯,一次上朝之时,有人在政事堂的帘后说“这个人也配做参知政事?”吕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若无其事地走了过去。但和他一起走的人都很生气,想去查清楚到底是谁说的,好去理论。吕蒙正却阻止了友人,他说:“如果知道是谁说的,我肯定会生气,他也会惴惴不安,双方都会心存芥蒂,所以还不如不知道他的姓名为好。”这件事在朝廷上传开来后,吕蒙正的威望不降反增。

吕蒙正很重视一个人的名声,只要有很多人称赞某人,他便会把那个人当人才来看。当朝廷需要人时,吕蒙正便常能在他的“人才库”中找到适当的人。“公为相,文武百官各称其职”,应该是吕蒙正对宋皇朝早期政治上的最大贡献了。

吕蒙正对人才的判断也相当客观及公正,绝不徇私。当他年老退隐养病时,宋真宗特别去探望他,并问道:“你的儿子中有谁可以重用的?”真宗很肯定吕蒙正对朝廷的贡献,想提拔他的儿子以作报答,可是吕蒙正却回答说:“臣诸子皆豚犬,不足用,但有个侄儿叫夷简的,现在任颖州推官,是真正宰相人才。”真宗后来真的重用吕夷简,也使这位才德兼优的青年人发挥了特长。另外北宋前期最出色的外交天才富弼,也是当年吕蒙正特别拔擢的人才。

吕端

吕端(935~1000),字易直,幽州安次(今属河北)人。后晋时以父荫补官;入宋后,历知成都府、蔡州,升为枢密直学士。太宗至道元年(995),继吕蒙正为相。吕端为相前,太宗曾询问众臣,有人对太宗说:“吕端为人糊涂,不宜为相。”太宗笑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仍然任命他为宰相。

太宗晚年,因为高梁河之战的箭伤困扰,不得不认真考虑起继承人的问题。太宗长子元佐自幼聪明机警,深得太宗喜爱。本来太宗逼死太祖之子德昭、德芳,迫害弟弟廷美都可以说是为了给元佐即位创造条件,但元佐并不领情,屡次维护叔叔赵廷美,最后竟因为赵廷美的死而悲愤成疾,以至发狂。

元佐发狂后,太宗的次子元僖又中毒而死,太宗听从寇准的意见立三子元侃为皇太子,改名为恒,即日后的宋真宗。而宫内李皇后、内侍王继恩对此并不满意。为了维护太子,太宗特意挑选了吕端为相,就是看重了吕端可以保护太子。

吕端自赵恒被立为太子后,每日询问太子起居,兢兢业业,果然不负太宗所托。至道三年(997)三月,太宗病笃之时,李皇后串通王继恩,想绕开赵恒,立疯癫的元佐为帝,以图把握朝政。

李皇后为了争取宰相的支持,召吕端进宫。吕端知道有变,将前来传召的王继恩锁在屋里,命人看守,之后才进宫。

李皇后特意问吕端:“如今太宗已死,立嗣宜长是常理,你看现在怎么办?”

吕端正色道:“先帝立太子正是为了今天,现在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如有异议就是违背先帝。”驳回了李皇后的话,坚持派人找来赵恒即位。

真宗即位之时,垂帘召见群臣。吕端还不放心,又上前掀开帘子看到确实是赵恒本人才放下心来,率领群臣叩拜。

因为吕端的“大事不糊涂”,真宗才能顺利即位,因此吕端一直受到真宗的敬重。

王旦

北宋皇朝到了第三代的宋真宗,政治发展最主要的目标是力求稳定中成长,因此这一阶段的领导者最好是稳扎稳打的人才,王旦正是最适当的人选。王旦担任宰相长达十一年,由于做事力求稳定,早年的表现并不杰出,晋升得也很慢,直到李沆接任吕端为宰相时,他才升为参政。不过早在太宗时代的宰相李防便曾对人表示:“王旦这个人,日后必可以成为太平宰相。”真宗在即位不久后也曾表示:“为朕致太平者,必定是这个人。”

王旦(957~1017)的父亲王祜,为宋太祖、太宗两朝名臣,王旦自幼家学渊源,显得沉稳静默,王祜十分喜欢自己的儿子,认为他可以位至公相。王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中进士,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咸平四年(1001),王旦升任宰执。当时寇准也在真宗左右,寇准心高气傲,对王旦位居自己之上很不服气,因此有时在真宗面前对王旦的言行有所诋毁。一次,王旦主持的中书省向寇准主持的枢密院送去一份文件,写作上违反了规格,寇准马上将此事汇报真宗,使王旦因此受到责备,连具体承办这项工作的人也受到处分。事隔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文件送往中书省,没想到也违背了格式,收到公文的人想这下可以报复了,很高兴地把这份文件送交王旦,但王旦不仅未告发寇准,而且把文件退还给枢密院,请他们主动改正,寇准由此改变了对王旦的看法。

对于寇准的攻击,王旦也从不介怀,反而因为欣赏寇准的才干而一直在真宗面前维护他。真宗对王旦的大度很惊讶,在一次私下交谈时间道:“你经常说寇准的好话,寇准却一再说你的短处,你怎么能一直这样做呢?”

王旦笑答:“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臣为相多年,缺失一定很多,但因位高权重,普通大臣都不敢说出来。寇准能够指出我的不足之处,更可见他的忠贞率直,这也是臣看重他的原因。有这样的臣子,是国家的福气。”

真宗听了大笑道:“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说的就是你了。”

真宗曾语重心长地对寇准说:“你能有今天,都是王旦推荐你的缘故啊。”寇准因此而深感愧疚,对王旦更加欣服。

王旦的确是“肚里可撑船”的宰相,他从不作无谓争执,注重做人技巧,并且能分辨人才,对外交问题的处理很有技巧,是一个相当称职的太平宰相。

标签: 太平宋朝是指

更多文章

  • 《宋史论稿》二十二、略论北宋的漕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二十,北宋,宋史

    北宋时期,漕运进入了中国历史上的极盛之时,每年调运的漕粮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记录。其中东南六路的漕粮占总量的绝大部分,北方的漕粮量则日渐减少。北宋时漕粮居高不下的原因,既在于当时东南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运河的畅通发达,更在于当世中央集权政治的影响。北宋长期维持的巨额漕粮,一方面对稳定中央集权政治发挥了重要

  • 第一节 登基伊始,刷新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政治

    宋真宗在位期间完善了多项制度,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官员荐举制度、官员俸禄制度、货币制度。宋真宗很重视选拔人才,尤其重视选拔现有官员中的人才,由此就对官员荐举制度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新皇帝即位,有些事是例行公事:如安排已故老皇帝的丧事,发布大赦,给大臣、官员们普遍施恩,封原皇后为皇太后,立皇后,将皇帝自

  • 宗泽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宗泽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名将,简介,评价

    宗泽(1059~1128)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汝霖。婺州义乌人(今属浙江)。宋哲宗元六年(1091)同进士出身。从元八年起,他先后任大名府馆陶县尉、衢州龙游县(今浙江衢州东)令、晋州赵城县(今山西洪洞县北)令、知莱州掖县、登州(今山东蓬莱)通判、巴州(今四川巴中)通判等地方官。靖康元年(112

  • 宋仁宗赵祯大事记,赵祯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仁宗,大事记,生平简介

    仁宗赵祯(公元1010年~公元1063年)在位时间:公元1022年~公元1063年曾用年号: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谥号: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庙号:仁宗安葬地:永昭陵(今河南巩县)公元1010年,宋真宗赵恒第六子赵祯出生,生母李宸妃,后过继给章献皇后刘氏为养子。公元1022年

  • 柳永简介 北宋着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柳永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柳永,词人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着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

  • 历史上唯一一个妓女名医:宇文柔奴传奇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名医,唯一一,妓女

    说起宇文柔奴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若提起点酥娘,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震北宋京城的歌舞伎。可民间更多的赞美是柔娘,尤其是在岭南一带有口皆碑,被老百姓们誉为神医。宇文柔奴,即柔娘,点酥娘。此女堪称是很特殊的一位,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音律歌舞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她医术高明,也

  •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沈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科学家

    小编今天说的人物就是沈括,他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杰作有很多,而他作为一个古人能够达成这样的地位,毫无疑问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即便是到了现在,他依然是很多科学家们敬仰的目标。他的功绩自然是扬名千秋的,但是很多人却发现了他的另一面,让我们慢慢说来。他出身于官僚世家,自小衣食无忧,不过跟很多

  • 杨业的历史事迹、影响与评价——北宋抗辽民族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事迹,北宋,民族英雄

    【点击英雄】杨业是北宋时候抗击辽朝的着名将领,他善于用兵,带领宋军取得了许多次抗击辽军的胜利。他的后代继承他的遗志,继续抗辽,满门忠烈,被誉为忠勇的杨家将。【事迹微缩】提起杨家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杨业。年轻时入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侯。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

  • 宋神宗赵顼临终慨叹改变祖宗成法实在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临终,祖宗成法,神宗

    赵顼[xū]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三月,宋神宗赵顼一病不起,尽管只有三十八岁,却做了十八年的皇帝。他在临死之际想到“变法”,而这变法又与久负盛名的王安石连在一起。他在即位之前就读过王安石写的洋洋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书中极言时弊:天下财力困穷,在于吏治败坏,不知法度

  • 享乐主义者蔡京:赵佶不谋而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不谋而合,主义者,蔡京

    蔡京书法宋徽宗赵佶喜欢奇花异石。蔡京为了投其所好,早在赵佶登基后的第二年,即崇宁元年(1102年),就在苏、杭二州设置造作局,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征集数千名能工巧匠,为皇上制造做工精细、形态奇巧、用料考究、造价昂贵的工艺品,供他享受。蔡京还特地找了苏州大商人朱冲、朱勔父子二人,大办花石纲,凡民间有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