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蔡襄是以何着名的?蔡襄是如何步入官场的

北宋蔡襄是以何着名的?蔡襄是如何步入官场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83 更新时间:2023/12/12 22:18:32

蔡襄是北宋着名的书法家,政治家。蔡襄十五岁的时候参加了乡试,十八岁的时候游学京师,之后又进入国子监学习,在公元1030年的时候在开封府参加乡试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年之后蔡襄就进士及第,之后就步入了官场。公元1403年,蔡襄主持建院衙署,蔡襄为人正直,办事公正,轻重缓急都能够很好的取舍,而且敢于直言上谏。一年之后,蔡襄转任福州知州。在福州的时候,蔡京因为百姓们患病不看医生,而是相信巫蛊,特地写文章来劝告百姓们有病要及时看病,这篇文章被刻成了碑文流传了下来,是为《圣惠方后序》。

公元1048年的时候蔡襄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三年之后蔡襄重新回朝为官。五年之后,蔡襄又重新做起了福州的知州。后蔡襄在泉州任职,在这里他兴修了沿海的城池,加强了军事防御设施。还奏请朝廷给漳州、泉州和兴州减免了大半赋税。蔡襄在泉州任职的时候还发生了连年的旱灾,于是蔡襄就调动民力,加强了对水源的管理,后来还在专任的时候发现了一眼泉水,用以民众们饮用和灌溉。仁宗后来召蔡襄回京,授任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但是不久之后宋仁宗去世,宋英宗继位正式任命蔡襄为三司使,蔡襄对国政做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是宋英宗却没有采纳,所以蔡襄就自请外任。公元1067年的时候,在家中逝世,时年五十六岁。

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苏代表的是苏轼、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而蔡所代表的就是蔡襄了。他们四人的书法被认为是北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他们也被认为是最具有个人风格的书法家。苏轼的书法丰腴跌宕,黄庭坚的书法纵横捭阖,米芾的豪放俊秀,每个人都自成一派,颇具风格。他们三人都是擅长行草或者是行楷的,而蔡襄则擅长写工工整整的楷书。许将在《蔡襄传》中说到“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也就是说,宋仁宗也非常爱惜蔡襄的书法,其实事实就是如此,宋仁宗曾多次下诏让蔡襄书写碑文等。所以,不论是当时的文豪还是皇帝,都非常珍视蔡襄的书法。但是因为蔡襄自惜,所以传世的作品比较少,传世的墨迹有《谢赐御书诗》,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一些经典的作品。

蔡襄学《兰亭》《洛神赋十三行》,汲取王氏父子书法中潇洒豪迈的神韵;之后又学于欧阳询,追寻劲健之笔;除此之外蔡襄还学颜真卿李邕等人的专意凝重端庄,可以说是及众家之所长。如今蔡襄的《安道帖》、《虹县帖》、《脚气帖》、《陶生帖》、《大研帖》、《山堂诗帖》、《远蒙帖》等尺牍都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还有一本《入春帖》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蔡襄的书法取自王氏父子、颜真卿、柳公权等人,学习了众家之所长,当时的人都评论蔡襄的书法,说蔡襄的书法里有晋唐时期的神韵。从他的行书作品《澄心堂纸尺犊》就能看出来,这一篇墨宝可以说是蔡襄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中最典型的,最具有晋唐时期风格的作品。按照信札上注明的时间,应该是蔡襄晚年时期的作品。蔡襄算的上是宋朝楷书的第一人,因为在北宋四大书法家中,苏轼、黄庭坚和米芾都是以行草或者行楷见长的,只有蔡襄是以工整规矩的楷书为长的。《昼锦堂记》可以说是蔡襄楷书中的大字楷书的代表作。这个作品是欧阳修韩琦所写的一幅作品,蔡襄别出心裁的把每个字都写上几十个,然后选出最好的那个来把整幅字给拼起来,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字与字之间就没有了连环,缺少了一些神韵。所以蔡襄的这个做法也算是半得半失。当然蔡襄的楷书笔势流利,结构端正,浑厚静定,不浮不躁,是楷书中的经典之作。

另外,蔡襄的信礼《脚气贴》可以说是蔡襄别开生面之作,字体上用的是蔡襄并不擅长的行草书写。但是整体却看起来笔力挺拔,神采外耀,笔法笔墨来自阁帖的同时,又渗入了许多新意趣,有着奇宕潇洒之致,是蔡襄行草书中的佳作。俗话说字如其人,蔡襄的字端正大方,所以蔡襄为官也是刚正不阿的。

标签: 北宋官场著名

更多文章

  • 柘皋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之战,历史背景

    柘皋之战是中国南宋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1141),宋军在柘皋(今安徽巢湖市西北)地区击败金军进攻的反击战。柘皋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名义上由张俊指挥的宋军在这次战争中先胜后败。战争结束后,金军退淮北归,宋军也退到江南,宋朝廷与金统治者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rd

  • 宋太宗赵光义大开杀戒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之谜,大开,杀戒

    宋太宗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兄弟三人,兄即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弟乃赵匡美。在陈桥驿兵变中,赵匡胤为元帅,赵光义年纪尚轻为少将军。北宋建立后,赵匡义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殿前司里的总帅叫都点检,两个副都点检下面那个位置即殿前都虞侯),后又被封为晋王。赵匡胤即位后为了避讳,赵匡义和赵匡美将名字改为赵光义和赵光

  • 学会这些情诗谈恋爱不愁!文雅地说出“I love you”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不愁,情诗,文雅

    有情人终成眷属,无情人终成陌路。爱情永远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间的爱意表达都已经到达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看看古人是如何文雅地说出“Iloveyou”的吧。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

  • 宋朝潼川府路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潼川府路,行政区划

    潼川府路郡县沿革起止时间:乾德三年至绍兴三年潼川府路:乾德五年(967)置怀安军;开宝二年(969)置广安军;至道三年(997)定天下为15路,为西川路,治益州,以益州、眉州、蜀州、彭州、绵州、汉州、嘉州、邛州、简州、黎州、雅州、茂州、维州、陵州、梓州、遂州、果州、资州、普州、昌州、叙州、泸州、合州

  • 第二节 征讨契丹,虎头蛇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契丹,第二节,虎头蛇尾

    朝廷一面下令沼州团练使上官正知沧州,兼部署永清节度使周莹为天雄军(治大名)都部署,兼知军府事;又命令代州副部署元澄等契丹军队南下以后,带领军队攻入契丹境内,从而控制东面的敌人;命并代州副部署雷有终领兵由土门(即井陉)赴镇州与河北大军会合,暂驻兵于平定军(今山西省阳泉东南)。另一面悬赏河北吏民集结精锐

  • 北宋名将“郭遵”铁杵破脑李元昊方挑衅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北宋,名将,李元

    宋朝建立后,太祖赵匡胤面对五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央禁军和地方藩镇军并立的局面,分几步将藩镇军的精兵收归中央,编组成野战部队“禁军”;而将淘汰的老弱改编为非战斗部队“厢军”。北宋的军队可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三部分,其中厢军和乡兵战斗力相对较弱。而作为军中主力的禁军,同样分为三部分——河北禁军、西北禁军以

  • 宋仁宗赵祯简介:“狸猫换太子”与仁宗生母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之谜,仁宗,生母

    帝王档案赵祯:1023年-1063年在位,初名赵受益,真宗赵恒第六子,性格软弱、仁恕、昏庸。5岁被封为寿郡王,8岁封升王,立为太子,1023年即位称帝,在位41年,昏庸软弱,无力亲政;战事不振,割地纳贡;大开仕路,冗官激增;财政日绌,赋税加重;庆历新政,无疾而终。最终是既无守成之力,也没有开拓之能。

  • 宋太宗赵光义是个怎样的皇帝?在位期间有什么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太宗,是个,有什么

    第一节当亲情遭遇政治赵光义和赵匡胤是一母同胞,兄弟感情非常好,赵家也是一个温馨的家庭。宋太祖赵匡胤祖籍河北涿郡,927年3月出生于洛阳的夹马营。赵匡胤的父亲,也就是宋朝建立后被追封为宣祖的赵弘殷当时正行军在洛阳。赵弘殷是历经后晋、后汉、后周三朝骁勇的将军,常年征战在外。赵匡胤是赵弘殷的第二个儿子,母

  • 宋代发明家毕昇:首创活字版印刷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印刷术,发明家,活字版

    毕昇(?-约1051),宋代发明家。首创活字版印刷术,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毕昇出身低微,他把长期从事工艺的实践经验应用到印刷当中,发明了一种能够灵活组装,并可以拆卸的活字印刷术。毕昇创造的办法是先在胶泥上刻字,刻出的字笔画凸出胶泥面的薄厚和铜钱边差不多厚,每个字是一个独立的泥印,然后再用火把泥印烧硬

  • 历史上着名才女苏小妹并非小妹:是苏轼的姐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小妹,才女,苏轼

    历史上关于苏小妹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大多出自野史和小说,正规史书上记载并不多,于是有人得出结论,苏小妹并不存在。近读苏洵《自尤》诗,发现苏小妹不但真有其人,而且非常有才,只是命运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没有嫁给秦观,而是嫁给了苏洵妻子的娘家侄子程之才,18岁就连病带气,一命呜呼了。不错,欧阳修《苏明允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