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布艺的始祖纺织技术家黄道婆是哪里人

布艺的始祖纺织技术家黄道婆是哪里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189 更新时间:2024/1/2 23:35:54

黄道婆,被称为布艺的始祖。那么这么伟大的一个女人出生在哪,到底怎样的山水才能孕育出这么好的人才,俗话说得好,山清水秀出人才,而黄道婆就生在人杰地灵的海滨地区。她出生在松江府乌泥泾镇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家汇的华泾镇,照现在来说也算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了。

黄道婆出生的时候,中国还是处在南时期,备受侵略,人们生活困苦,名不聊生。小黄道婆就是在这个时候降生在长江之滨,年少的她,因为战乱,亲人都相继离她而去,留她一人在世上孤苦无依。但是小黄道婆很努力,也很勤奋,跟着周围的相亲努力劳作。下田,剥棉花籽,弹棉花,织布等能干的,小黄道婆都努力学着去干。但是由于年纪太小,经验也不足,弹出来的棉花,织出来的布哪赶得上那些成年人。

在那个年代,成年的妇女即使有手艺也很难养活自己,更况年仅十几岁的黄道婆,没办法,黄道婆就只有去到富人家给他们当童养媳,每天做牛做马的伺候一大家子人。那个时候的黄道婆已经深深的喜欢上纺织,整日有空就钻研,但那个时候长江之滨的技术并不发达,小黄道婆也只能自己瞎钻研。

后来由于难以忍受婆家的虐待,黄道婆出逃了。逃到了纺织业发达的黎族的部落,在那里学到了很多技术,并且还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改进,对以后推动家乡的纺织业发展起到非大的作用。黄道婆在黎族少数地区生活了三十多年,可以算那里的一份子,但追本溯源,她的根还是在长江之滨。

黄道婆是哪个民族的人

我们如今穿的用的所有纺织品都与黄道婆的贡献脱不了干系,黄道婆又叫黄母,或者是黄婆,然而不管何种称呼,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都是不变的,是传承布艺的始祖。那么黄道婆是哪个民族的呢,为何既有人说是汉族,此外还有黎族的说法呢?她的生平又如何呢?

黄道婆年纪轻轻就痛失亲人,跟着乡亲学习技术,养活自己。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是儿时的她很好学,对纺织也饱含兴趣。黄道婆出生在南宋时期的长江之滨,所以按理说黄道婆应该是汉人。但是又有人说黄道婆是黎族人,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她小时候在无法养活自己的情况下,无奈十几岁的年纪,只能去给别人当童养媳,恰巧又碰到恶毒的婆婆丈夫,小黄道婆难以忍受虐待,终于在又一次被打后选择出逃。央求船家带她去闽广一代,为了她心中的纺织梦开始了旅程。

到达海南岛后,黄道婆去到了纺织技术很发达的黎族地区,那里的民风淳朴,黎族姐妹们,也没把黄道婆当外人,尽心尽力地传授纺织技术。黄道婆很感激她们,自己也很尽力地学,并且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改进。黄道婆这一呆就是二三十年,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看到元朝改变统治策略,便毅然决然的回到家乡,由于她带回的是黎族的技术,而当时认识她的人也大都不在了,所以有些人会以为她是黎族人,其实不是,她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

盘点黄道婆有哪些功劳

丝绸是一种穿在身上很顺滑的布料,但价格昂贵,在古时候只有大户人家才能穿得起丝绸,平常人家大多数普遍穿以棉为原料织成的衣物。老百姓能褪下粗糙的麻布,穿上这种棉,就不得不得益于这位有着卓越贡献的纺织工——黄道婆。她是中国纺织第一人,她传承的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纺织技术的进程,黄道婆功劳非凡。

黄道婆跟丝绸并无多大关系,她最大的成就还是在棉花上面。革新了手工剥棉花籽的方式,采用铁棍碾压,大大提高了速度,教人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织布养活自己,然后和纺织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都在为纺织技术奔波。年少的时候为了学习到更好的纺织技术,搭船南下到技术好的闽广地区。一个小姑娘,不惧危险,一个人跑那么远,只为学习到更好的技术,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能做到。后来皇天不负有心人,她学到了技术,而且带着一份责任感,在家乡需要她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将自己的所学,全数教给当地的人们,并进行推广。

为了提高速度,不再人力剥棉花籽,用轧棉机;改进了一尺长用手弹棉花的方式,运用弹棉弓,解放了人力,提升了产量;还改变了当时单一的织布,在布料上进行形式、花纹的改造,大大增加了布料的美感,使得棉质的衣物穿上既舒服又不失美感。纺织上的黄道婆功劳,没人能不认同。

标签: 始祖布艺技术

更多文章

  • “远交近攻”的悲歌——导致两宋亡国的战略决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亡国,战略决策,远交近攻

    宋朝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朝代。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在宋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市民社会初步形成,人们的收入、自由也大大增加。然而,北南两宋王朝竟先后断送于经济、文化远远低于自己的两个异族手里。北宋先亡于金,南宋后亡于元,更让后世唏嘘不已的是北宋和南宋竟亡于

  • 宋钦宗为什么让李纲负责守卫京城抗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京城,宋钦宗,让李纲

    我国东北地区有个女真族,正当宋朝国力日渐衰弱的时候,他们却在逐渐强大。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皇帝,国号大金。从此,强大的金兵屡次南侵,宋朝国力不支,疲于防守。公元1125年冬,金太宗派宗望率军南侵,进逼北宋都城汴京。宋徽宗吓得魂飞魄散,急忙传位于太子赵桓,即宋钦宗。宋徽宗自己当了太上皇,并连夜

  • 陈家裕杨业被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裕杨业,陈家

    杨继业归顺大宋后,宋太宗也十分喜爱杨业,仍然派他守卫边关。杨业任代州的刺史,是当地的最高长官。他带领着军队日夜不停地训练,以防止北边辽国的军队南下。高梁河一战,辽军打败了宋军,辽景宗得意洋洋并扬言:“朕要发兵,乘胜追击,一举灭掉大宋。”公元980年3月,辽景宗不顾萧皇后以及其

  • 白衣秀士_《李国文说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国文,白衣秀士

    猛一听王伦这个名字,恐怕未必马上意识到是谁,但一加上“白衣秀士”,立刻就明白,而且会在脑海里跳出一个气量褊狭、容不得人的形象。“白衣秀士”,原指尚未及第的士子,从字面看本无贬义,但经《水浒传》一用,就成了带有否定意义的专属词汇,一是专指《水浒传》中的王伦,二是泛指类似王伦式的人物。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 周世宗柴荣过世后,其父仍健在,宋朝创建后赵匡胤是怎样对待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他的,宋朝,是怎样

    周世宗柴荣被称作“五代十国”最有所作为的皇上,他南征南唐,北伐北汉,以至于1度亲征契丹,多有占领“燕云十六州”,一统中华民族之势。许多人坚信,倘若周世宗能多活两年,那么完毕五代十国的很将会就并不是赵匡胤了,也就不容易有之后的宋太祖了。赵匡胤只是天不假年

  • 降龙罗汉济公手里破破烂烂的扇子有何神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扇子,有何,济公

    济公的扇子乃一宝扇也,它有点石成金,指鹿为马的神奇力量。据说是天界的宝物,济公下凡来到人间便把它带了下来,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济公的扇子。鞋也破,帽子也破,扇子更破。一把破扇子并不能为我们驱热,可是济公却整天把它拿在手里当宝贝。我们看到济公佛像,这把扇子不是拿在手里,就是插在身后。肉眼凡胎当然看不出

  • 米芾患有“洁癖症” 嫌毛巾不干净洗完手愣让风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洁癖,洗完,米芾

    “宋四家”米芾书法名扬天下,可他却患有“洁癖症”。他每天要洗手十几次,并且,洗完之后不用毛巾擦,他嫌毛巾不干净,愣让风干。他从来不吃煮鸡蛋,因为,他总觉得会把鸡屎味煮进鸡蛋里。洁癖观念甚至影响到他的择婿。他挑女婿,不看其长得帅不帅,家里条件好不好,是不是“富二代”,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爱不爱干净。一次,

  • 第一节 契丹南侵,宋辽开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契丹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圣宗与萧太后亲率大军南下攻宋,宋、辽两方在澶渊(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会盟,约定宋每年向辽纳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称为岁币;又约为兄弟之国,史称“澶渊之盟”。宋至道三年(辽统和十五年,997年)三月,宋太宗由于高梁河之战受的伤复发而死,太子赵元侃

  • 历史上真正的王禀,一代抗金名将最后投河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名将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王禀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水浒传》中的王禀是奸臣童贯的手下,此人后来和梁山好汉们组成了攻打方腊的军队。但是王禀是个心思极重的人,在战斗的时候偷偷保存自己的实力,并等待会好窃取梁山好汉们的功劳。后来,梁山好汉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击退了方腊,而活阎罗阮小七是个比较不知轻

  • 《宋史论稿》二十三、北宋漕运押纲人员考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宋史,漕运

    北宋漕运之盛着称于史,无论是其运输规模,还是其征调范围,都远过于以前诸代,其中仅东南地区漕粮一项,每年就达六百万石以上。在北宋如此大规模的常年漕运业中,存在着一批专门的押运人员,他们直接对漕船运输进行监督和管理,对维持漕运的正常进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批人员的构成情况、待遇地位以及实际发挥的作用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