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三节 澶渊城内,定下盟约

第三节 澶渊城内,定下盟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86 更新时间:2023/12/10 8:32:01

景德元年十一月二十,宋真宗车驾自京城出发,向澶州进发。

再说到曹利用奉命出使契丹去谈和,正好赶到了天雄郡。契丹攻瀛州不下,正大举南侵,向贝、冀等州进发。孙全照认为契丹人对于和解丝毫没有诚意,于是让王钦若扣留曹利用并暂且不放回,契丹兵屡次战败,又命王继忠奏请朝廷求和,并说北朝屯兵不敢劫掠,专等朝使到来。王继忠给驾前东面副排阵使葛霸去信,请他速速与朝廷明言此事。当晚,宋真宗见到奏书,以手诏通知王继忠:已遣曹利用起行。要契丹遣使到天雄郡迎接,一面派人催促曹利用上路。王继忠得到曹利用被扣留在天雄郡的消息之后,立即上奏了朝廷,请从澶州另外派遣使者去契丹,以免误了谈和之事。

二十一日,宋真宗车驾来到长垣县(在河南省境内)。二十二日到达韦城(今城已废,址在河南省滑县东南),命滑州知州张秉、濮州知州张晟、齐州知州马应昌,巡逻监视所辖区域内的黄河防务,并且派人凿开河面的冰凌,以防止契丹军队从冰上过河。

再说王钦若在天雄郡,得知契丹军队赶到了城下,于是全城一片恐慌,根本没有办法再和部下商议守城的事,大家人心惶惶。人人知道契丹兵从北方来,南门面向京都,最为安全,防守北门最为要紧,也最危险。城中武官便争着防守南门,谁也不愿守护北门。幸亏王钦若想出一个妙法,让众部下抓阄,抓了北门的守北门,抓了南门的守南门。各人听从天命的安排,不可以埋怨。天雄郡钤辖孙全照却说:“我是将家出身,老爹生我就是为了对付敌人的。我就不用抓阄了,剩下一个给我就行。”于是孙全照被派出守北门。王钦若自告奋勇,要守南门。孙全照说:“那如何使得。参政是一城的主人,应该是发号施令、出谋划策和同时做决策的中心,应该镇守城市中央。否则,南北城间相隔二十多里,往来报告,必然大大地浪费了时间,耽误了时机。”王钦若暗道:“这‘号令‘谋划什么的,你们就别想了。‘坐镇中央倒要试试。”便痛快答应下来。孙全照平常严格训练士卒,根本不许挑选作战处所。士卒中的弩手每人手执朱漆弩,可以洞穿两层以上铠甲。接守北门后,他大开城门,放下吊桥,专等敌人到来。契丹人早知孙全照的厉害,竟不敢进攻北门,而绕到东门口进攻。一时无法攻入,又绕过东门奔天雄郡故城。辽军心里明白,即使强行攻入城中,只要有孙全照在,就仍然讨不到好处。于是趁夜在南门外的狄相庙设下伏兵,大队人马沿官道,向南直奔德清郡而去。王钦若听说敌军离开了天雄郡,认为是个机会,所以急急忙忙点了若干将领,命带领全城的精兵强将全力追击。孙全照闻讯,后悔道:“这可惨了。敌人自退,必有埋伏,或有精兵断后。这是兵家常识,参政怎么就不明白呢?”王钦若张口结舌,不知说什么好。果然一会儿有人来说:“追兵在狄相庙中埋伏,进退不得,请求救援。”城中除了四门守兵,已无兵可派。王钦若抓耳挠腮,不知如何是好,孙全照道:“已经派出了全部精兵,如果有了一点变故,天雄郡也就没有生的希望了。我看契丹兵既退,北门不用再守了。参政率领老弱在那里顶替一下就得,我到狄相庙去走一遭。听说庙里供的唐相狄仁杰,他也是中原人,我们好歹沾点儿亲,他能不庇佑我?”说完哈哈大笑着走了出去。孙全照带着北门守兵赶到狄相庙时,天雄追兵已被团团围住,情况万分危急。孙全照率领部下冲入重围,犹如虎入羊群,奋力杀敌,左冲右突。不一会儿已经把契丹伏兵杀得所剩无几。但自己的追兵也伤亡惨重,所剩人马大约只存十分之三四,已经没有力量再去追杀敌人了。同时契丹的大部队也轻易地攻占了德清郡。知军张旦与其儿子张利涉、虎翼都侯胡福军等十四名战将都战死了。

朝廷让王超部大军向南进军,命令下达了一个月都没有得到执行。南下的契丹兵知道宋军的主力远远在后,更加放肆。宋真宗驻驾韦城,距契丹占领的德清郡不过百余里,快马行军不到半天。宋真宗再没有胆量继续前行,驻在原地也是日夜不安。随行人员中主张南下金陵等地者又活跃起来。宋真宗心里摇摆不定,召见寇准向他问计。寇准应召入见,还没有进门,听到随行妃嫔对宋真宗道:“外间这些大臣们要把皇上带到哪里去?前边就是契丹军营了,还不赶快回京城!”寇准入见后,宋真宗将群臣劝他往南走的话说了,问寇准以为如何。寇准道:“这些大臣怯懦无知,还不如乡下的妇女老人。现在敌军迫近,人心危惧,陛下只能前进不可后退。河北的各支部队都在恭候陛下,陛下一到,士气定能高涨。陛下如果退后几步,万众之心将立即崩溃,敌人趁机深入,就是想去金陵也不可能了。”宋真宗仍然犹豫不定,寇准离开了屋子,却在门屏间看见了殿前都指挥使高琼。寇准道:“太尉受国家厚恩,今日想怎样报答?”高琼道:“我是个武夫,愿为国家效力而死。”寇准轻声地把刚才的事情对高琼说了,高琼觉得寇准的观点很有道理,于是和他一起再次去见宋真宗。寇准道:“陛下若以臣为文官,对臣的话信不过,何不再去问问高琼这些老将军?他们这些老将军的想法和前方战士的接近。”宋真宗于是把方才的话又说了一遍,问高琼的意见,高琼道:“寇准说得对。随驾军士的父母妻子都住在京城,有谁愿意离家弃子随陛下去金陵?就怕陛下还没到金陵,原来驻扎的军士已经跑光了,所以臣请陛下不要再犹豫了,尽快赶到澶州吧!臣等尽力保护陛下安全。一到澶州,契丹便如以卵击石,一攻即破。”寇准道:“机会不可失,越早出发越好。”宋真宗见高琼与寇准同时进屋,话又相同,恐怕是两个预先协调好的。向身后一望,王应昌带着器械守候在旁边,宋真宗问他以为如何?王应昌道:“陛下代表天下公理讨伐贼人,所到之处无不攻克,别再这样逗留和犹豫下去了,否则敌人势力必定更加猖狂。倘若陛下以为过河太危险,可在河南岸驻扎,发诏书催促王超军队南下,敌人必然自退。”宋真宗这才打定主意。二十四日,车驾起行,继续向北进发。这天,天气异常寒冷,随从拿来皮帽大衣,宋真宗却不穿戴,道:“将士和大臣都顶霜冒雪,不怕寒冷,朕怎能独自穿戴这些?”当晚行到卫南县,遣翰林侍读学士潘谨修先赶赴澶州。那时黄河将澶州城一隔为二,分为南城和北城。潘谨修宣读诏书说:“北岸的守城将军、知州等人,一律不得擅自离开屯兵的地方到河南岸迎接皇上。”

标签: 澶渊盟约第三节

更多文章

  • 唐朝的“萧规曹随”,四大贤相之一的宋璟对“开元盛世”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开元,有什么,萧规曹随

    唐朝的“萧规曹随”,四大贤相之一的宋璟对“开元盛世”有什么影响?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宋璟,就不得不提及与他同一时期的大唐名相姚崇了。唐玄宗正是重用了这两名贤相才奠定了“开元盛世”的根基。颇具趣味的是,这两位贤相的人生经历倒也蛮相似的,就连施政纲领也相差无几,以致于后人打趣道这是唐朝的“

  • 洪皓的故事:身窜冷山,万死竟回苏武节。魂依葛岭,千秋长傍鄂王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冷山,千秋,故事

    宋之苏武洪皓他本来只是一个小人物,只是一名普通的读书人。然而在那个激荡的历史年代,他的身上演绎了最为悲壮的故事。洪皓,这是一个并不太为人熟悉的名字。但是笔者相信,所有读完他的故事的人都会深深地感动。建炎3年(1129年),高宗被金兵追得很狼狈,他要派个使臣去跟金人议和。宰相举荐了洪皓,于是高宗召见他

  • 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沈括在官场又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史上,奇特,的人

    他是科学巨人还是卑劣政治小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奇人,在当时文人风流傲娇的大环境里,他以千古难寻的天才、通才,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历史、考古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撰写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文化成就,表现出极高的学术价值,受到了

  • 韩世忠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韩世忠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名将,简介,评价

    韩世忠与梁红玉韩世忠(1089~1151)南宋着名抗金将领。字良臣。绥德(今属陕西)人。幼年家贫,年十八,应募入伍,性格粗犷、豪爽,嗜酒使气,人呼为韩泼五。能挽强弓,勇冠三军,在对西夏作战中屡立战功。宣和三年(1121),以偏将身份随王渊镇压方腊起义。宋金战争爆发后,韩世忠率部转战睿州(今河南浚县东

  • 书生打败了猛将的采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之战,书生,猛将

    宋朝的时候,很多少数民族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他们都想去抢别人的地盘,来增加国家的领土,这时候他们就不断去攻打别的国家;而且,那时候的少数民族国家很看不起汉人建立的宋朝,对宋朝特别有敌意。有一次战斗中,这些少数民族就吃了大亏,那就是南宋和金国的“采石之战”。宋朝是怎么战胜金国的

  • 书法家米芾轶事:有洁癖 曾盗窃寺院里的唐朝石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洁癖,石碑,米芾

    练习毛笔字的同学可能都听说过,宋朝有四大书法家,他们分别是蔡襄、米芾、黄庭坚和苏东坡。在书法史上,这四个人被并称为“宋四家”。讲书法,蔡襄应该是最牛的,连宋徽宗都心悦诚服地夸奖蔡襄的书法是“本朝第一”。讲文笔,苏东坡应该是最好的,他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脍炙人口,现在的语文课本上还能读到这些作

  • 《甘肃通史——宋夏金元卷》概述:引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引言,甘肃,通史

    公元10-14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历史进程从辽、宋、夏、金诸政权分立共存,走向元朝统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甘肃历史发展既受全国局势的影响,又因地处西北一隅,因而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历史风貌与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一、河西地区政权并立北宋初期的河西地区,诸民族政权分立共存。1.

  • 宋钦宗赵桓“六甲神兵”拒敌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之谜,宋钦宗赵桓,神兵

    帝王档案赵桓:1126年-1127年在位,徽宗赵佶长子,性格优柔寡断,由徽宗禅位于他,在位2年,政治勤谨,生活俭朴;弃战主和,终失民心,君臣不能同力协谋,受祸已深,乱势已呈,回天乏力。亡国后被俘,被乱马踩死,终年62岁,死后葬于永献陵(今河南巩县)。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钦宗“

  • 宋孝宗赵昚:南宋唯一有志复国的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宋,君主,宋孝宗赵昚

    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孝宗赵昚因宋高宗的禅让继位。孝宗是南宋最想有所作为的君主,也是南宋唯一志在恢复的君主。孝宗一继位,就采取多种措施整顿南宋政治的积弊。希望能够力挽狂澜。即位第二个月,就正式为岳飞冤案彻底平反,恢复受秦桧迫害的赵鼎、李光等去世的受害者的名誉,抚恤子孙;重用张俊、胡铨、辛次膺等

  • 宋朝状元都有哪些?宋代状元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代,宋朝,状元

    【杨砺】杨砺,京兆(今陕西户县)人,初名砺,字汝砺。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五年(930),卒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庚申科状元。是宋朝的第一个状元。杨砺刚中状元,父亲就去世,其悲痛欲绝,竟数日水米不进。后以奉禄不足以养母为由,闲居不仕,直至官府、亲朋催促才始赴任。不久,又因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