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流行儿娶母、公娶媳,关系很复杂,辈分有点乱

唐朝流行儿娶母、公娶媳,关系很复杂,辈分有点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734 更新时间:2024/1/3 17:55:01

众所周知,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原本是他老爸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话句话说,武则天原本是李治的“老妈”一辈。唐玄宗李隆基的爱妃杨玉环则是他儿子寿王的妃子,等于是公公娶儿媳。

李元吉影视形象,弟死老婆被哥哥继承

以中国的伦理道德看,这种差着辈的婚姻是被人们所嗤之以鼻的事,说白了就是乱伦。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王朝,这种通婚现象异常突出,尤以皇族内部最为典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李治和武则天影视形象

一、皇帝与后妃之间辈分相异。最典型的就是上面说的唐高宗娶太宗才人武则天为皇后,唐玄宗纳寿王妃杨玉环为爱妃。前者是儿子娶庶母,后者是公公娶儿媳。此外,唐太宗曾娶大臣徐坚的“长姑”即大姑姑,而其子唐高宗娶其“次姑”即小姑姑,父子俩分娶两姐妹,在称呼上多尴尬。唐肃宗的外孙女嫁给肃宗曾孙顺宗皇帝,很明显,老婆比丈夫高一个辈分;唐代宗外孙女郭氏嫁给代宗曾孙宪宗皇帝并被立为皇后,也属于此类情形。

二、公主婚嫁辈分不分。唐太宗的女儿东阳公主下嫁高履行,而高的父亲竟是东阳公主母亲的亲舅舅,这样一算,东阳公主应该是高履行的表外甥女,显然,东阳公主比丈夫低一辈;唐太宗的另一个女儿新城公主下嫁长孙诠,而长孙诠是长孙皇后的堂弟,公主的丈夫就是她自己的表叔;中宗的女儿安定公主下嫁韦濯,而韦是中宗皇后韦氏的从祖弟,这是堂外甥女嫁给了堂舅舅;玄宗的女儿太华公主下嫁杨奇,太华公主死后,万春公主又继续嫁给了杨,而杨奇是杨贵妃的堂兄,可见,杨奇要比太华公主和万春公主姐妹俩高一辈;德宗的女儿郑国穆公主下嫁张茂宗,而顺宗的女儿襄阳公主又下嫁茂宗的弟弟张克礼,兄弟俩娶了姑侄俩。

三、皇族与他族的差辈婚姻,家庭辈分关系混乱。以杨氏家族与皇室联姻来看,杨士雄的儿子杨师道娶唐高祖的女儿长广公主,而杨士雄的孙子杨思敬则娶了高祖的另一个女儿安平公主,叔侄俩分娶姐妹俩。杨士雄的另一个孙子杨豫之(杨师道的儿子)娶了唐高祖的孙女寿春公主(李元吉的女儿),而其堂妹杨氏又嫁给李元吉,这样,杨豫之与堂妹杨氏又成了女婿与岳母的关系。由此说来,李元吉与杨师道就存在着三种复杂的关系:因为杨师道娶高祖女长广公主,所以元吉便成了杨的妻兄弟;杨师道的侄女嫁给元吉,元吉便成了杨师道的侄女婿;再者,杨师道的儿媳(杨豫之老婆)是元吉的女儿寿春公主,元吉摇身一变又成了杨师道的儿女亲家。如此混乱的辈分,简直叫人无法称呼。

乱!乱!乱!笔者写到这也是头大,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看着都眼晕。为什么唐朝皇族婚嫁不论辈分呢?

李隆基与杨贵妃影视形象

某些史学家认为,这与唐朝皇族鲜卑化程度颇深有关。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最早提出这种说法:“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李唐家族与鲜卑人的关系甚为密切,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是鲜卑人,而他的祖母也为鲜卑人,由此算来,李世民身上竟有3/4的鲜卑族血统!于是有人据此认为唐人鲜卑化,李唐王朝也受游牧文化影响颇深,一个带有游牧民族气质的王朝,难免会沾染上鲜卑人的风俗习惯,而鲜卑婚姻制在其未汉化以前是比较自由开放的,甚至出现“子可以娶其庶母,弟可以娶其兄嫂”的习俗。李唐王朝皇族婚嫁不论辈分,按鲜卑人的惯性风俗来说,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另一些史学家却认为,唐朝皇族的差辈婚姻,主要是传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姻遗风,从而形成唐朝皇族差辈婚现象突出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相互杂居,相互影响,难免会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各族人民都可以接受的风俗。而这种差辈婚姻习俗在此后的几百年时间仍难以消除,如此摇身一变,就成了唐皇族盛行差辈婚姻的可靠准绳。

标签: 辈分

更多文章

  • 李渊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多愤怒?发下毒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着名帝王,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唐宗宋祖,秦皇汉武。这四位皇帝,个个都是天之骄子,他们所做的功绩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时代,影响了后世百年甚至是千年的时间,而唐太宗以他的雄才伟略,开拓了大唐的广袤疆土,现在在海外的华人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海外华人喜欢穿的衣服也被称为唐装,足

  • 唐僖宗与唐德宗——有说谎者,必有信谎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说谎者

    在中国历史上,谁是说谎的冠军,一是由于我读的书少,二是由于五千年来,中国当官者又有几个不说谎的?还真是难以有个准确答案。但小官也好,大官也好,凡政治家撒谎,大半皆为烟幕弹,无非为了遮掩自己的政治目的。他们之所以敢于撒谎,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统治者,也就是皇帝老子需要谎。根子就在这里。《资治通鉴》

  • 唐太宗李世民没登基前担任的天策上将是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上将

    李渊成功开创大唐霸业,功劳得分二儿子李世民一大半。李世民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建功无数,他大破金城薛举薛仁杲父子,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大片山西土地,更是在虎牢关以少胜多大胜王世充、窦建德联军。虎牢关大胜之后,唐朝统一了中国北方,基本奠定了版图。不过此时,李渊却犯了难,为何?李世民有定鼎之功,却已经封

  • 李世民杀兄夺权,真的是被逼无奈吗?看看李建成的墓碑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的是

    唐代是在我国在历史上名气最大,阵营最富强的1个时期。不久唐太宗变成皇上以后,唐代慢慢踏入了正规,而且日渐强劲,强劲到周边的国家迫不得已把唐太宗尊为天可汗。那样的工资待遇在历史上的皇上也许也只能唐太宗可以享有来到。只有唐太宗尽管是在历史上的一名明君,可是他都是一名备受异议的历史名人。大家对他的政绩都是

  • 《别样晚唐史》第四篇 长庆元年春_第十章 青云得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青云

    ——唐代科举之弊制度被社会如此重视,自然有它的原由。也许,事情应该从很久以前说起——那时候,四百年的汉朝气数已尽。社稷犹如一只脆弱易碎的玉斝,突然间被无数只强劲的手高高举起,狠狠地掼碎在尘土覆盖的大地上。这样那样千疮百孔的权威,摇摇欲坠地维持了很久。一夜之间,轰然倒塌。或真或假的脉脉温情瞬间消逝得无

  • 魏征与唐太宗:谏臣魏征给李世民出的“选择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征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拨乱反正,刚坐稳位子,就开始了内部人员的整改与肃清。这次,魏征必死无疑。因为,是他献计献策给李建成,让李建成及早动手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如何处置他的政敌李建成的谋士魏征呢?就在李世民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魏征不请自来。魏征来后,摆弄起两个透明的杯子,每个杯子都是半杯水,一个杯子里水

  • 此人一家出了六个皇帝,各个争权夺势。六味帝皇丸就是这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帝皇

    今天要跟大家讲一味皇帝中的名药——六味帝皇丸。唐朝早期和唐朝后期政治比较动荡,皇帝的宝座大多都是靠篡位夺取的,有的皇帝登基称帝后,龙椅还没暖热就被拉了下来,之后竟然还能在大臣的辅助下,第二次登基。唐朝能有两次称帝的就有唐中宗李显,而唐中宗李显还有一个光荣的名字,六味帝皇丸,六味帝皇丸的来头可不小。李

  • 3、李辅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李辅国(704~762),唐肃宗时的宦官,他本名静忠,长相非常丑陋。玄宗时曾在高力士手下当差,后来到东宫侍奉太子。天宝十五载(756)六月,马嵬驿兵变,陈玄礼率禁军杀杨国忠,鼓动百姓遮留太子,背后都是李辅国给太子出的主意。太子北上灵武即位,就是肃宗,以李辅国为判元帅府行军司马,将其视为心腹,给他改名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要篡改历史抹黑父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父兄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开创的“贞观之治”至今还被视作太平盛世的典范,而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就是这个伟大的唐太宗,却首开了中国历史上篡改历史的恶例,抹黑父兄功绩的同时,不惜涂脂抹粉,过分渲染自己开国伟业之君的伟光正形象,影响相

  • 【唐朝·长孙皇后】盛世牡丹,以贤德着称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孙

    长孙皇后(600636),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十三岁时嫁给为妻。李世民升储登基以后,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生性节俭,母仪天下。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在后宫立政殿去世,年仅36岁。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