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门四士”之一的情歌王子秦观,他都有哪些趣事呢?

“苏门四士”之一的情歌王子秦观,他都有哪些趣事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774 更新时间:2023/12/14 3:16:14

北宋情歌王子果真娶了苏小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秦观,字少游,是北宋着名词人,被后人誉为与柳永齐名的情歌王子,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称“苏门四学士”,更有传言说秦少游娶了苏轼的妹妹苏小妹,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有“苏小妹三难新郎”一节,那个新郎就是秦少游,后来又有《眉山秀》《三难新郎》《鹊桥仙》等曲目广泛流传,硬生生给秦少游和苏小妹包办了婚姻,事实果真如此吗?

秦观

其实苏小妹这个人物是杜撰的,历史上苏轼没有妹妹,只有一个姐姐叫“八娘”(堂兄妹中排行老八),比苏轼大两岁,后来嫁给了一个浪荡公子,屡遭虐待,于公元1052年郁郁而终,年仅17岁。当时的秦观只有三岁,怎么可能娶苏八娘为妻呢?事实上秦观娶的是一姓徐的富商之女,叫徐文美,但两人感情不睦,秦观诗文中基本没有提及。

只所以有秦观迎娶苏小妹这种传言,可能是因为秦观与苏轼的关系比较亲密,有人就编排着让这二人成为了郎舅关系,也算是一种美好的祝福吧。秦观是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从小聪颖好学,富有才名,但长大后科考不顺,考了两次都名落孙山,第三次在苏轼的引荐下,得宰相王安石的提携才考中进士,踏入官场。

秦观结识苏轼也是费了一番苦心的。

秦观小苏东坡12岁,苏东坡名满天下时,秦观不过是一个落第的秀才。有一次苏东坡和孙觉(秦观的朋友)要到扬州游玩,秦观先跑到扬州的一座有名寺庙中,模仿苏东坡的笔意,在寺庙墙壁上挥毫题字。苏东坡到寺庙看到题字吓了一跳,想了半天,也不记得自己曾经来过这儿,还在墙上题过字。后来,孙觉趁机送上秦观的作品,苏东坡一看就明白了,笑着说:“在寺壁上写诗的人,肯定是这小子!”秦观还写过一首诗《别子瞻学士》,诗中有云:“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后来,秦观应苏轼之邀写了一篇《黄楼赋》,文采斐然,苏轼称赞他“有屈(原)、宋(玉)才”,收他为弟子。两人同游无锡、湖州、会稽、吴江等地,结下了深厚情谊。

秦观踏入官场后,干的都是一些抄抄写写的差事,官位不高、权责不重,按理说应该不太招人惦记。但他跟苏轼关系亲密,苏轼一生宦海沉浮,秦观也被连带着同荣辱、共进退。1092年,苏轼被任命为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达到仕途最高点,秦观也进入国史院任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苏门四学士”由此得名,这也是秦观比较快乐的一段时光。

但好景不长,随着“新党”重新掌权,苏轼、秦观等人作为“旧党”分子一同遭贬,贬来贬去,最后师生二人都被贬到了南方,一个在海南岛,一个在雷州半岛,隔海相望,同病相怜。公元1098年,苏轼北归途径雷州时,曾与秦观相聚。秦观受到苏轼的开导,逐渐改换了心境,开始以较为达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他奔走于雷州各地,体察当地民情疾苦,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好事。公元1110年,宋徽宗即位,秦观被召回,回程路上病逝,享年52岁。

秦观一生仕途平平,但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他写的词意境幽深,营造出清幽冷寂的“有我之境”,《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等词句千古相传,秦观被称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

有情才能有好诗好词,秦观是天生的多情种子,感情历程很丰富,词作中有一半是以女性为题材的,蕴含着朦胧的女性平等意识,后世有人将他与柳永并誉满为北宋的“情歌王子”和大众情人,是欢场女性热捧的男神级人物,几乎所有词作都“唱遍青楼”。秦观的词和柳永一样都沾染了许多“脂粉气味”,但“体制淡雅,气骨不衰”,艳情之中蕴含着浓烈的身世之感,不是“为艳而艳”。有人把两者的不同说得很形象:读秦观的词好比读《红楼梦》,读柳永的词则像读《金瓶梅》。

秦观词写得好,估计长得也比较帅,所以在他身上发生了不少爱情故事,像誓死追随秦观南迁的边朝华、“玉佩丁冬”中的娄冬玉、“一勾残月带三星”中的陶心儿等人,都对秦观情有独钟、以身相许。而宋朝《义娼传》中的一则记载更为惊世骇俗,说得是一位长沙歌妓是秦观的“铁粉”,有一次秦观路过长沙,与这名歌妓相遇,歌妓见到偶像倾心侍奉,百般殷勤,从此立志不再接客,只求秦观能经常来看望她。后来秦观病逝,这名歌妓穿着孝服,徒步走了几百里来到秦观的墓前吊唁,围着墓地绕了三圈,最后竟然倒地而亡。

这件事的细节真伪需要考证,但也不全是空穴来风,秦观有首词《木兰花·秋容老尽芙蓉院》留下了与长沙歌妓交往的痕迹,后来在柳州所写的《踏莎行》末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向潇湘去?”也流露出对长沙歌妓的思念。患难见真情,秦观在落难之时能有这样的红颜知己,相遇相知,不离不弃,堪称人间佳话。

标签: 他都情歌趣事

更多文章

  • 宋朝一才子贺铸,写了一首十分凄美的词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一首,写了,宋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贺铸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宋朝有很多的才子,然而这些才子大部分都长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但却是这么一位才子,他与别人不一样,首先他极为有才华,可是一生却又是颠沛流离;其次他一点也没有那种英俊,更不要说潇洒了;再次词人始终生活在痛苦之中,写下的作品每一首都感人肺

  • 北宋对秦陇地区的统治与经营:对陇山东西地区的经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地区,山东

    党项的崛起及其政权的建立对北宋西北沿边构成极大威胁。地处陇山东西的泾原、环庆、秦凤三路辖区,分布有众多吐蕃部族,是北宋王朝抗御西夏的前沿,北宋时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经营。一、秦凤、泾原路的蕃部两宋时期(10-13世纪),在今甘肃河西走廊以东地区散居着许多吐蕃部族,他们“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

  • 历史上真有济公此人吗?活佛济公的原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此人,活佛,济公

    济公(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后人尊称为“活佛济公”,又称月引流光。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

  • 钱乙是谁?钱乙有哪些着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有哪些,著作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钱乙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着有《小儿药证直诀》共三卷。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辨证论治的范例。那他为什么被封为是儿科之祖先呢?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着。

  • 宋朝夔州路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夔州路,宋朝,行政区划

    夔州路郡县沿革起止时间:乾德三年至绍兴三年夔州路:乾德三年(965)通州更名达州;开宝三年(970)置梁山军;六年(973)置云安军、大宁监;至道二年(996)定天下为15路,为峡西路,治兴元府,以兴元府、剑州、利州、阆州、洋州、巴州、蓬州、文州、龙州、兴州、集州、壁州、夔州、黔州、施州、忠州、万州

  • 一代宗师李唐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宗师,简介

    画院之内写丹青高宗跟他爸爸徽宗一样,都对绘画有着强烈的热爱。所以他到了杭州之后,很快就把画院恢复起来了,这就是着名的“绍兴画院”。不过不要以为是把画院建在了绍兴城,绍兴是宋高宗的第2个年号,就像徽宗的画院称为“宣和画院”一样。南宋的画院成就很大,清代杭

  • 王小波李顺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小波

    宋朝消灭了后蜀,宋将王全斌等人指使宋兵对当地居民进行无法无天地抢掠活动,使受害的蜀民强烈不满。尽管王全斌等多位将领,因此受到处罚,仍时常有一些蜀兵和蜀民自发组织起来反抗宋兵。淳化四年(公元993年),爆发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给宋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王小波是青城县(今四川省灌南县南部)农民

  • 李纲是怎样的人?一代伟人李纲,一个悲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伟人,是怎样,的人

    一代伟人李纲李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才能可以和诸葛亮、谢安及郭子仪相提并论。在大厦将倾的时候,他是最能够力挽狂澜的人物,可惜终其一生不能得到重用。当年钦宗与金人议和,他因为主战,于是一贬再贬。等到开封被围,钦宗追悔莫及。急忙召他回来,可惜为时已晚。赵构登基,而大局未定。朝野上下一片呼声,

  • 此人是南宋最后的战神 竟然比岳飞还冤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人是,冤屈,南宋

    金朝灭亡后,蒙古大军把目光投向了孱弱的南宋,数次南征,弱小的南宋王朝在抵御蒙古铁骑的战斗中,也曾取得了一些胜利,其中最显赫的一场战斗当数钓鱼城之战,重创蒙古大汗蒙哥,直接导致其死亡。这固然有前方将士奋勇杀敌的功劳,但是也不能忽视余玠打造的防御体系所起到的战略价值。可以说没有余玠构筑完整的山城防御体系

  • 王禀:时势造英雄!靖康之变中出现的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之变,时势造英雄,靖康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王禀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公元959年,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年纪轻轻就一病而亡,他儿子柴宗训年仅6岁,继位登基当上后周皇帝,符太后垂帘听政,辅佐幼帝治理国事。周世宗之死,后周文武百官一时群龙无首,一些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权有了觊觎之心,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