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为什么两次都成功地说服了袁绍而死里逃生?

刘备为什么两次都成功地说服了袁绍而死里逃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103 更新时间:2024/1/13 17:49:13

刘备为什么两次都成功地说服了袁绍而死里逃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刘关张三兄弟被曹操打散之后,各奔东西。关羽在下邳投降了曹操,张飞在芒砀山落草为寇,而刘备则去投奔袁绍。在此期间,?羽帮助曹操先后斩杀了袁绍的两员大将颜良文丑,从而给寄人篱下的刘备带来了两次灭顶之灾。但刘备两次都成功地说服了袁绍而死里逃生。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刘备为什么能说服袁绍而两次死里逃生

如果你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被推出去斩首。旁边也没有一个为你说情的人,那么,你该怎样做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呢?

刘备这个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枭雄,就面临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危险。

袁绍派出了手下首屈一指的大将颜良去征讨曹操,却被正为曹操效力的关羽一刀斩于马下。因为关羽手快,颜良甚至连来将通名还没来得及问就一命呜呼了。

颜良部下败逃?回,向袁绍汇报说颜良被一个红脸孔、使大刀的杀了。袁绍帐下的谋士沮授立即判断这个杀了颜良的人是刘备的义弟关羽。

沮授虽然没有亲临现场,但他的判断是有道理的。当年关羽跟随刘备加入了征讨董卓的盟军,袁绍就是盟军首领。关羽在虎牢关前温酒斩华雄,袁绍一清二楚,他知道关羽出手很快,而且体貌特征也非常吻合。

折了第一大将颜良,袁绍当然是十分痛惜窝火的。袁绍的第一反应就是关羽是刘备的兄弟,这哥俩必定是狼狈为奸,内外勾结,坏我大事。

袁绍正在怒气头上,不分青?皂白,立即对刘备呵斥道:你兄弟杀了我?将,一定是与你合谋共议的!来人,将他拖出去斩了!

刘备实在是无辜的,他对此一无所知,此前乱军中三兄弟失散,他根本不知道关羽张飞去哪了,而且也不敢相信关羽会投降三兄弟的共同敌人——曹操。

但是,飞来的横祸就这样落了下来,如果你是刘备,你该怎样辩白,来保住自己的性命?

刘备的应变能力向来是非常强的。当年,曹操和他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操耳,刘备大吃一惊,以为自己韬光养晦的计谋已经被曹操识破,吓得连筷子都没拿住,掉到了地上。这个反常的现象,本来很容易引起多疑的曹操?怀疑。但正好这时,天上响起了一声响雷。刘备随机应变,推说自己自小害怕打雷,由此遮掩了过去。

尽管刘备十分机变,此刻在对相关情况毫不知情的前提下,又该怎么说服袁绍放下已经高高举起的鬼头刀呢?

说服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说服者在掌握了足够令人信服的论据后,通过开展缜密、系统的分析进行论证说服,这种直捣黄龙的说服途径就是中心途径;另一种则是不从论据着手,而是从情感、感觉、价值认可等方面寻找突破口,这种曲径通幽的说服途径就是外周途径。

为了更好地理解?两种说服的途径并正确地区别,我们再来?例说明。比如美国在进行总统选举的时候,选民被候选人的容貌、神态、气质、魅力打动而投了他一票,那么,选民就是被总统候选人的外周途径说服了。反之,如果选民是因为理解并认可候选人的各项施政方略而投了赞同票,那么,选民就是被总统候选人的中心途径说服了。再比如,如果我们购买某一样商品,是因为看了电视上明星所做的广告,那么,这也是一种外周途径的说服。反之,如果我们是因为了解了商品的功效确实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才进行购买,那么,这就是一种中心途径的说服。

换言之,我们也可以将说服的中心途径称之为理性说服,而将?服的外周途径称之为感性说服。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说服方法和技巧都包含在这两类说服途径之中。

那么,此时的刘备该采用哪种说服途径呢?

他只能采用说服的外周途径,也就是感性说服。因为他根本没有掌握任何的论据来解释自己的清白和无辜。

刘备只用了一句话就把自己从鬼门关救了回来。

刘备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地说:我自从在徐州被曹贼打败,连老婆孩?都丢了,不知下落。怎么会知道关羽是在曹贼手下效力呢?况且,天下有多少面目相似的人,难道红面孔、使大刀的就只能是关羽吗?明公您一定详查,不要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啊!

刘备没法通过有力的证据和理性的分析来洗清自己,他只能以情动人。这个情就是人之常情。

刘备狼狈不堪,战败来投,确实是连老婆孩子都没带来。这一点袁绍是很清楚的。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在一般人看来,尽管兄弟之情也很重要,但总也没有老婆孩子重要(在当时的年代,老婆的重要性可能要差一点,但是孩子的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刘备用老?孩子的重要性来和兄弟关羽的重?性作对比,言下之意当然是老婆孩子更重要。

现在,刘备连老婆孩子的下落都没有搞清楚,那么,他不知道关羽的下落(是否投降了曹操)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袁绍其实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有一次,他手下的谋士要他趁曹操远征他人之时赶快进军抄曹操的后路,即可成就霸业,但正好他最钟爱的小儿子得了重病,生命垂危,袁绍就说:我最疼爱的这个孩子眼看要死了,我也想跟着去死,我哪里还有心情去做别的事情啊。这件事说明,袁绍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他显然是个有爱心的家长。这在当时的?代,也算是难得的了。

刘备的感性说服,触动了袁绍内心的感性因素。从而,刘备后面的那句天下面目相像者很多,未必红脸使刀的就是关羽也就起了作用。袁绍觉得他说得非常在理,马上就回心转意,改变了自己前面的决定,当场将刘备释放,再次奉为上宾。

这场风波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标签: 地说

更多文章

  • 公元263年 刘禅降魏,蜀汉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汉

    公元263年刘禅降魏,蜀汉灭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魏景元四年,蜀炎兴元年十一月,邓艾带军从小道突至成都城下,蜀国毫无防备,刘禅出城投降,蜀汉灭亡,共历二帝43年(221-263)。当邓艾兵临成都,蜀君臣见魏军犹如天降,惊惶失措。后主刘禅召集百官商议对策,光禄大夫谯周力主投降魏国,群臣大多响应

  •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空城计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是怎么回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孔明的“空城计”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故事大概大略如此: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锋官马谡误失街亭,致使前线大军节节受困。情急之下,孔明决意退守汉中。大军尽去,时孔明身边只剩五千兵马驻守西城县。一日,忽接探马

  •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植简介,曹植在诗歌上有何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建安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植简介,曹植在诗歌上有何成就?,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

  • 三国时期皇帝简介 魏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国

    三国时期皇帝简介魏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期,我们最为熟悉的皇帝就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了,在这三个时期,出现了无数帝王,不过今天小编主要想跟您聊的就是魏国的皇帝,据悉,魏国的开国皇帝是曹操,那么您知道魏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吗?带着这个问题,跟着小编一起来探寻答案吧!皇帝

  • 幸未生为旧时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时人

    幸未生为旧时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说到现代人的幸运,反观时代,恐怕最根本的差别倒不仅在于物质的巨大差距,而在于现代人尤其是一般草民的人权保障较历史中人,尤其是战乱年代中人要优越得多。现代人最大的幸福在我看来,无疑主要还在于社会的进步,民主的逐渐臻善。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平民得个饱是丰

  • 历史上的张飞是一位文武兼工的书画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的书

    历史上的张飞是一位文武兼工的书画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提到《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个性如烈火、勇猛鲁莽、嫉恶如仇的“三将军”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最近,查阅相关史料,竟然意外发现,历史上的张飞与小说和民间传说的张飞大相径庭,他非但不是一位莽夫悍将,相反倒是一位文武兼工

  • 华佗之死是冤杀?“大不敬”是其被杀的主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佗

    华佗之死是冤杀?“大不敬”是其被杀的主要原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但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曹操形象已大为走样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也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专门为曹操一个人看

  • 夷陵之战以少胜多是真的还是假的?有多少真实成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有多少

    夷陵之战以少胜多是真的还是假的?有多少真实成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以将军吴班、冯习为左右领军,张南为前部,赵融、廖化、傅肜为都督,亲率大军数万开始东征孙权,史称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同年八月,战役正式打响。刘备的先头部队进展顺利,八月间打败李异和刘

  • 曹操:三国综合实力最高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名将

    曹操:三国综合实力最高的名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随着电视剧《回到三国》的热播,一个个或英雄、或谋士的名人逐渐出场,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徐庶、郭嘉、周瑜等诸多名将,个个聪明绝顶,有勇有谋。那么在三国这些诸多的名将中,论综合实力三国第一是谁呢?许多人认为郭嘉应该位居第一,郭嘉附议,征

  • 三马食“曹”,司马氏的崛起和篡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

    三马食“曹”,司马氏的崛起和篡政,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司马氏的崛起东汉末年,曹操在平定中原后,开始准备代汉,这时中国的六大地区中,东南孙权、西南刘备都建立割据与曹操对抗。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分天下为九州,自己担任冀州牧,他恢复禹贡是因为要把并州、幽州并入自己的冀州统治区,同时任命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