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亲考_闲话三国

和亲考_闲话三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654 更新时间:2023/12/21 3:19:36

>“和亲”政策,是历史上的中国皇帝们,对周边强邻比较喜欢采用的一种笼络手段。>>因为对实行者来说,是一个不算很痛苦,而且成本较低的办法。其实,用婚姻手段巩固和发展两个家庭的联系者,老百姓也干得挺起劲的。什么指腹为媒,什么亲上加亲,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加深亲情,互为奥援。王公大臣之间,由于这种婚姻关系网,还能结成政治联盟,左右朝政呢!《红楼梦》的四大家族,就是由于姻亲联系,构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政治网络。大而言之,对国与国来说,和亲,也是这么一个目的。>>“和亲”这两个字盛于汉代,早在,就有些君主学会用这种亲善的手段,与邻国搞好关系。起初,是将儿子押在别的国家,叫做“质子”,或是“任子”,以示信于那个必须联络的君主。后来,发现这种把女儿嫁出去,要比把儿子押在人家手里的赤裸裸,稍稍多一点情感因素。到了汉代,这个办法正式被皇帝实行起来。>>因为,汉皇帝苦于北方匈奴没完没了的侵扰边境,国无宁日,弄得烽燧频传,民不聊生。若劳师远征,那些强悍的游牧民族,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使得不擅骑射的中原将士,往返徒劳,疲于奔命;若忍辱求和,对方则索要无尽,永无餍足之日。在这两难境地中,于是,想到了前人的这个计谋,挑一位公主,有时候,也不一定是公主,冒牌的也有,假充的也有,嫁给匈奴的领袖单于为妻,这样一来,对手做了女婿以后,就不好意思跟老丈人过不去了。>>昭君和番,就是和亲政策的成功实验。这种政治联姻,当然也不光是中国的特产,中世纪的欧洲各个公国,各个王室之间,也靠这种联姻来巩固盟约,加强合作的。>>所以,五十多岁的被东吴招为驸马,娶二十多岁的为妻,这门亲事,绝对是两国政治的需要。当时,北方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地广人多,兵强马壮,赤壁之战,虽然败了,但虎视眈眈,仍在长江以北压迫着吴国。这就是说,刘备固然需要的帮助以成事,孙权也不得不需要刘备这个盟友,分散曹操的压力。吴侯嫁妹,是为巩固联盟大局着想,这是历史;但一到了小说里,变成了一出美人计,甚至美人计也说不上,孙夫人只是作为一种钓鱼上钩的饵。对、孙权这样的政治家来说,是不会采取这类只是市井百姓所能想象的手法,简直儿戏一般的出洋相。但演义是大众的集体创作,于是,就得按一般人的胃口,来点随意性了。>>其实史实是这样的:周瑜是主张把刘备羁縻于东吴,孙权没有采纳,因为曹操在北方,实力强大,应该让刘备发挥他应有的作用,牵制策应,互保联防,使东吴不致单独扮演抗拒曹操的角色,以减轻重压。为此,孙权还曾将一部分土地,划归刘备治理,借此来巩固吴蜀联盟。所以,深知吴蜀联盟对其不利的曹操,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手中的笔都跌落在地,是一点也不奇怪的。>>由此来看,吴蜀联姻,是政治上的需要,也是面对强敌的一种必然选择。这个决策固然是“隆中对”中希望达到的一个极重要目标,但也是东吴孙权的大政方针。在历史上,击败刘表后的曹操,并不把残兵败卒、千里流亡的刘备放在眼里,而是一心一意要来收拾羽毛丰满的孙权。因此,孙权需要刘备的迫切性,求盟的主动性,更强烈些。>>但是,和亲政策的成功率,是并不大的。匈奴的渠帅头领,如单于之类,娶了汉朝的公主,也会照样反老丈人的。利害得失的衡量,超过一位公主的价值时,就必然要翻脸了。吴蜀联盟中的终究不和的一个根源,就是荆州这块地盘的去留问题,也是诸葛亮一生中,以他的才智聪明应该妥善处理,而并没有得到很好安排的隐患。当刘表逊让交权,诸葛亮建议刘备取,而不取;当蔡氏兄弟作乱,诸葛亮建议刘备夺,而不夺,一再贻误时机,那么在落入曹操手中后,谁打败曹操,谁是这块土地的所有者,是理所当然的事,刘备没有任何借口成为荆州的主人。>>诸葛亮明知这一点,只能采取拖、赖、借,种种在政治上被动的手法来招架,在道义上也处于不利地位,无论在《演义》中,怎样渲染诸葛亮的哄骗鲁肃,三气周瑜,锦囊妙计,赔了夫人又折兵,实际上这并不成功的战果,却埋下了西蜀败亡的基础。>>后来,孙夫人索性离开荆州,回娘家一住不回了。亲和不成,不但连朋友都做不了,比仇敌还仇敌的,自然两家就只有兵戎相见了。最后,蜀国之败,还是从荆州开始败起的。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大意失荆州,被部下杀头,刘备东征死于白帝,从此,只有龟缩在盆地之中,再也出不了夔门。>>情感,一旦掺进了非情感的因素,这种变质的情感,就得打上问号。同样,爱情也好,婚姻也好,若是含有某种政治的、经济的契约成分的结合,不管曾经是多么信誓旦旦,恩恩爱爱,如果契约状况出现变化,也就意味着爱情或者婚姻危机的到来。>>但像孙夫人那样不幸地被送到和亲祭坛上的女人,她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孙子兵法云,兵不厌诈,此时讲诚实,便是天大的傻瓜了。>>一场大的较量以后,胜利者和失败者都不会安静的。对政治家来说,是没有上帝所赋予的那个休息日的。因为,这一次较量结束之日,也是下一次新的较量开始之时。所以,有人统计过,二战以后的五十年间,全世界范围里,局部地区的战火,从来没有中断过。指望绝对的和平,铸剑为犁,马放南山,那是诗人的幻想。>>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魏蜀吴正式较量,并从此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大决战。但这不等于这之后,就是歌舞升平的太平岁月。三方仍在不停地对峙当中。>>除了真刀真枪的厮杀外,政治斗争,外交攻势,又成了另一个战场。孙权派去曹操处为刘备求荆州牧,是假;让曹操去收拾刘备,是真。刘备对鲁肃哭天抹泪,是假,赖着不还荆州,是真。曹操任周瑜为南郡太守,是假;要他去和刘备决战,是真。周瑜代刘备去攻西川,是假;“假道灭虢”要刘备的小命,是真。刘备作欢天喜地状,是假;于部队运动中要周瑜好看,是真。一部《三国演义》里雌雄莫辨,真假难分,扑朔迷离,莫衷一是,便成为中国人立身处世,应变图存的教科书。>>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对纵横捭阖的政治家来说,犹如手心手背一样,翻来覆去,是信手由之的家常便饭。这个世界上,凡生死攸关的争斗,从来是不以不诚实为耻的。相反,两个对手之间,谁最不诚实,谁的获胜希望就最大。>>似真似假,半真半假,真亦是假,假更是假。结果,整个社会变成了谎言与真理不分,光明与黑暗相似,道德与伪善同在,杀手与救世主难辨的是非不明的世界。于是,每个人连价值标准也扑朔迷离起来,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是他自己,抑或不是他自己,也大可怀疑,因此,真诚自然成了不知所云的东西了,这也是一切都为了斗争的这样一个大前提,必然要出现的局面。>>在斗争的漩涡里,一个人,要没有一点聪明和应变能力,注定是要失败的。

标签: 闲话

更多文章

  • 三国历史上的刘禅真的那么没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没用

    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史学家对评价不一,现代人对他也是各有褒贬,有人认为,有了这样一位贤相辅佐,在怎么说也不应该就此亡国,他实为一个扶不上墙的稀泥。但是事实会是这样的吗?一起随()的小编去看看吧!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不仅让蜀汉后主刘禅成为名人,也让他成为“扶不起来”的典型。其实,真正的刘禅并不完全

  • 诗人曹操_闲话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闲话

    诗人曹操_闲话三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史好比一座出将入相的舞台,生旦净末丑,各类人物都是少不了的。所以,耍笔杆子的,自然也要走出来亮一亮相。尤其中国是一个文化古国,翻开二十几史,文化人在这个舞台上,还是少不了的角色。古往今来,没有文人这个行当,还是真的要少了许多热闹。所以,文人很像凡中药方

  • 周瑜不杀刘备背后的政治考量:刘备集团仍会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

    周瑜不杀刘备背后的政治考量:刘备集团仍会存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周瑜对刘备的力量是绝对不会轻视的。即便是刘备被杀,刘备军依然有主心骨,从血脉来说有刘禅的继承;从政务上有诸葛亮的继承。在赤壁之战结束以后刘备就象是原本被巨石压住、而巨石忽然被移开的幼苗,异常迅速地成长起来。周瑜攻击南郡不下给予了

  • 第四十二章 董昭上疏救魏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十二章

    三国时魏征南将军夏侯尚等人进攻属于吴国的江陵,没能攻下。当时,长江水位较低,江面较窄,江中间的一些陆地便露出了水面。夏侯尚于是乘船把兵力渡至江中陆地,安营扎寨,并修建一条浮桥可以南北往来。魏国的评论家们多数认为这下可以攻下江陵城了。但董昭却上疏文帝说:“武帝曹操智勇过人,用兵之时对敌人还是保持着戒备

  • 历史上诸葛亮和赵云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系

    历史上诸葛亮和赵云的关系怎么样?,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如果要弄清诸葛亮和赵云的具体关系,那就应该从他们和刘备的关系说起。首先我们说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在《隆中对》中明确的写出了诸葛亮追随刘备后两人的关系,其原文为:“先主曰:(刘备)於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

  •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简介 魏延死的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蜀汉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简介魏延死的冤不冤,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魏延在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空有一身好武艺,一生颠沛游离,保了三个主人,没有一个信任他。刘备对魏延稍好些,又碰上个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诸葛亮,压制了他一辈子,有功不奖,出好主意也决不采纳,死后还不忘把他置于死地,真是

  • 才女蔡文姬父亲蔡邕为何得董卓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才女

    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才女”;蔡文姬,有一段复杂的个人经历,尤其是“突变”的家庭氛围,让这位美丽女人,派生出传奇历程。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可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汉献帝时,他当过左中郎将,后人又称之为“蔡中郎”。蔡邕是家里的擎天柱,他翼护着全家老少,浆育着聪明伶俐

  • 揭秘:三国时期大才女蔡文姬有着怎样的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才女

    蔡文姬:第一位女诗人蔡琰(177-?),即蔡文姬,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是蔡邕的女儿,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

  • 诸葛若雪在三国历史里是否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

    诸葛若雪在三国历史里是否存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杀的武将排行中有一个女将叫诸葛若雪,按照姓氏来说,三国中只有诸葛亮符合,势必会联系,诸葛若雪与诸葛亮有什么关系。同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诸葛若雪是真实存在吗,还是说仅仅只是游戏中杜撰出来的。诸葛若雪是真实存在吗据史料记载,诸葛亮有二位姐姐(

  • 你所不知道的:诸葛亮还是个天然气专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是个

    你所不知道的:诸葛亮还是个天然气专家世界上最早开发天然气的是四川的临邛(今邛崃),现有材料证明,其开发天然气的历史能够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天然气开发最早的是四川邛崃,这让人感到骄傲。不过,还有让人振奋的……”昨天,成都理工大学刘兴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