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娶“恐龙妹”是因为口味重?

诸葛亮娶“恐龙妹”是因为口味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237 更新时间:2024/1/4 22:54:23

诸葛亮娶“恐龙妹”是因为口味重?

文/刘黎平

诸葛亮夫人长得不咋的,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闻了,而诸葛亮娶妻重德不重色,也被作为一种美德而传扬。

但这种美德往往是一种我们能够敬仰,却无法理解的境界,我们男性很可能对诸葛亮此举私下里会如此赞叹:高,实在是高,但对不起,我实在学不来。

因此,对于那种高耸入云,凡人似乎不可及的美德,我们除了歌颂,似乎还要从心理层面做更多的探索和了解。

诸葛亮选媳妇:被当地人视为失败的典范

关于诸葛亮的婚姻,民间有很多传说,例如说其夫人名为黄月英,诸葛亮鹅毛扇上的八卦图就是她描绘的,为严谨起见,这类传闻本文一概不采用。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倒有一则这样的史料,出自《襄阳记》,荆州的名士黄承彦老先生有一回对诸葛亮说:孔明同学,听说你在选媳妇,我家里有现成的一个闺女,不过说实在话,长相真不咋的,是个丑丑的“恐龙妹”,黄毛丫头一个,告诉你,可真是黄头发呦,而且肤色黑,但是呢,我这闺女有才,可以跟你匹敌,你看中不中?“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阿亮(诸葛亮)说:“中。”于是黄老先生开车把丑丑的闺女送到诸葛亮的草庐里成亲了。

诸葛亮是帅哥

从史料的记载来看,诸葛亮先生和夫人在相貌上确实不相般配。诸葛亮儿子的同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这样描述诸葛亮的外貌:“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汉朝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那么诸葛亮的身高应该是184厘米上下,比皇马的小贝还高一厘米,容貌又威严,足足一个帅哥。而黄家闺女,可能因为缺少什么微量元素,导致头发是黄的,皮肤也黑,估计不是吉克隽逸那种性感的黑。

诸葛亮的择妻,在当时被南阳乡里视为失败的典范,诸葛家这么帅的小伙子,选了那么丑的闺女做终身伴侣,因此乡里有个嘲笑他的段子:“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千万别学孔明同学选媳妇,大好一个帅哥要去奉承“恐龙妹”。

很有可能就在这件事情上,乡亲们都认为阿亮哥没有眼光,因此当诸葛亮自诩为管仲时,乡亲们都不认可,他们认为选媳妇眼光差,做事业就眼光更差。接下来,且试探着分析诸葛亮老师如此择妻的心态。

诸葛亮心态:没有美色的心理障碍

有不少文章分析认为,诸葛亮娶黄家闺女,是为了跻身襄阳的上流社会,因为黄承彦家是襄阳的大户人家,这种实用主义的分析也是有道理的,我们没必要将阿亮哥理解为不食人间烟火,不爱人间美色的重口味怪兽,他选择黄家闺女做媳妇,不排除有一些实用主义的动机,然而,人不是总为动机而活着的,尤其是像诸葛亮这样有素质有境界的人,娶一个连你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的女人,你要忍受一辈子,何苦?

诸葛亮很信任岳父

我认为,黄承彦老先生是真的很看重、很疼爱自己的闺女,其实,一些家长对自己长相丑陋的儿女也是有歧视的,尤其是女儿,一般家长的心理则是:我这么个丑闺女,只要能嫁出去,我都要谢天谢地烧高香了。家长的这种自卑心理折射出对女儿的歧视。

黄承彦老先生则不然,他真心觉得自己的女儿很了不起,不能随随便便嫁给阿狗阿猫,一定要选一条龙,他必须选一个才气和品行都对得起他女儿的好女婿。

而黄承彦对诸葛亮的说亲也是认真负责的,他并不是因为诸葛亮是个住茅庐的穷小伙子,没什么条件好谈,随便将丑闺女塞给他。他不是在将就,他也是真心看得起诸葛亮,觉得这么好一个小伙子,只有自己的高素质闺女才能扶助他,千万别让其他庸俗女子给糟蹋了,赶紧地将闺女嫁过去,以成就一代卧龙的宏伟大业。

从诸葛亮的角度而言,他是出于对黄承彦老先生的信任,才冒着被全乡里人笑话的风险,毫不犹豫地娶了黄家闺女。这种信任,是从平常与黄老先生的交往中积累下来的,老先生素质这么高,品行如此可靠,他把闺女托付给我,肯定不是偶然的。

《世说新语贤媛》里也有类似观点,魏国名士许允娶了阮家的闺女,这媳妇长得“奇丑”,拜完天地,许允就没兴趣进洞房了,这时,许允的挚友桓范来劝说许允,其理由就是:阮家把这么个丑闺女嫁给你,不是将就,也不是羞辱你,肯定是有良好用心的,你要好好体察这一点,“阮家既嫁丑女与卿,固当有意,卿宜察之。”事实证明,阮姑娘确实是个难得的贤良媳妇。许允境界比诸葛亮低一点,还需要朋友提醒。

说完这些外在的东西,最后得落实到本体诸葛亮本身。阿亮哥有一种境界,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他在观察配偶和选择婚姻时,能够超越美色这一层心理障碍,选择美色之上的一层:素质。对美色的愉悦和执著,也就是说大老爷们爱美女,这是人之常情,但有时候也是一种认知障碍,尤其是在婚姻爱情方面。境界稍高一点的人,也要努力克服这一层心理障碍,而阿亮天生境界高,他自然而然地跨越了这一层障碍,因此,他不觉得娶一个丑妻是一件必须忍受的事情。

诸葛亮为人淡泊

诸葛亮的这种心态,不是我瞎说的,众所周知的一句话可以证明,就是他训诫儿子的一句话:“淡泊以明志。”诸葛亮做人很淡泊。正因为淡泊,省却了一些口味上的诱惑,一些外在形式上的诱惑,人要淡定下来,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真正要做什么,这叫“明志”。淡泊的本性让诸葛亮超越一些物欲上的障碍,全力去做事业。然而,可能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淡泊还能让诸葛亮克服美色上的障碍,真心真意找一个志同道合,能对自己事业有帮助的终身伴侣。

所以这里有个感慨,找对象,相媳妇,还是口味淡一点好。女方反过来亦然。淡泊以明志,借用到爱情婚姻上,就是淡泊以明“情”。物欲和美色欲淡却下来了,“情”才可以凸显出来。

八卦一下:诸葛亮刘表是亲戚

这个八卦,易中天先生也讲过。诸葛亮的岳母是襄阳名士蔡讽的大女儿,蔡讽的小女儿,也就是诸葛亮岳母的亲妹妹,嫁给大名鼎鼎的刘表,刘表就是诸葛亮夫人的亲姨父,诸葛亮要是见着刘表,也得叫声姨父。这里还要提到一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名声不好的蔡瑁,就是那位将刘备往死里追杀,逼得人家马跃檀溪的蔡瑁,就是诸葛亮老婆的亲舅舅。

说这些八卦干嘛呢?其实也是要印证一点,诸葛夫人是在名士的环境中长大的,名士是天下信息的汇合点,黄姑娘的嫁妆里,自然包括这些信息,阿亮把信息一综合,一篇高智商结晶的《隆中对》就这么问世了。《隆中对》的高明,不只是表现在分析上,也表现在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上,阿亮大部分时间待在隆中耕田读书,要收集天下四方的信息,而诸葛夫人娘家的环境,未尝不是这些信息的来源,当然,这些珍贵的信息也不完全是原始材料,它经过黄姑娘的加工处理,嫁到诸葛亮这边来时,已经起码是半成品。

文章最后,要向诸葛夫人道个歉,左一个“丑女”,右一个“恐龙妹”,很不恭敬,谁说黄家闺女丑?阿亮哥觉得她美如西施呢。

标签: 是因为

更多文章

  • 刘备为何要摔刘阿斗?其中的歇后语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阿斗

    刘备为何要摔刘阿斗?其中的歇后语是怎样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摔阿斗的歇后语是――收买人心俗语“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以言作空头人情,赚取他人的信任。这“孩子指的是刘备的儿子阿斗,故具体当以“刘备摔阿斗论之。那刘备为什么要摔阿斗呢?接下来请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当初关羽带着两个嫂嫂进了曹营,

  • 盘点三国时期十大著名的灵异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十大

    不管是现代还是在古代,很多的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件,变得很诡异,特别在时期的时候,发生了10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件,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1、昧匿玉玺在各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时,孙坚的部队率先攻入了皇宫,在一口发光的枯井内找到了一具,从她的身上幸运地得到了传国玉玺。孙坚以为奇货可居,便据为己有,并且谎称身

  • 汉代性观念通达 曹操让妻妾在他死后全改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在他

    汉代性观念通达曹操让妻妾在他死后全改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汉人率直、粗朴,在男女关系上相当通达,汉代墓葬当中男女裸体恩爱图像屡见不鲜。汉代妇女改嫁是家常便饭,没有人认为这有什么好指责的。曹操在遗嘱中还特别嘱咐他的妻妾“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汉代的专制之网还远没有后世那样严密。汉

  •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从未“桃园三结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桃园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从未“桃园三结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第一个著名的故事,也是后来许多精彩桥段的基础。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想到他们祭告天地,焚香而拜,结为异姓兄弟的故事。那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词至今还流传在中原大地,千百年来

  • 廖立自骄遭贬:良贾深藏财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君子

    廖立金玉良言: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高明、太能耐,觉得凡事无己不行,有己便成,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过分自我膨胀,注定会失去很多。谋略故事: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其人极有才学,经天纬地无所不通,由于不善交往,了解他的人并不多。他性格极孤,凡遇知音便与其高谈阔论,与常人则缄口无言。兵取荆州时,请他

  • 诸葛亮墓武侯祠在哪 诸葛亮是哪里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侯祠

    诸葛亮墓武侯祠在哪诸葛亮是哪里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墓武侯祠在哪武侯墓,即诸葛亮墓,在勉县定军山脚下。诸葛亮(公元181年一公元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协助。

  • 揭秘:陈寿的代表作品有哪些?陈寿出生在哪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寿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南充人。他的生年是公元233年,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一年,在公元297年,即西晋元康七年病逝。自幼刻苦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研习《尚书》、《三传》,精通《史记》、《汉书》。代表作品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其师谯周对他给予这样的评价:卿必以才

  • 曹操谋臣荀:三国中极少着墨却改编历史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的人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且各具特色,各擅胜场。相比较而言,除了郭嘉和一度号为谋主的荀攸(荀的侄子,但年长荀六岁),最为曹操倚重的,便非荀莫属。在三国中有一个人,他充满智慧,手上却没有一把鹅毛扇可供上镜;胆识过人,在血雨腥风的沙场上又难觅他的踪影;他天生一个美男子,却从来不像宋玉、潘安那样将自己的阳刚壮美书

  •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能文能武善书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能文能武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能文能武善书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史上的张飞真的是大胡子的粗人吗?于张飞墓之说,民间流传版本诸多。阆中名城研究会副主任刘先澄称,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对此,四川省社科院教授、三国文化研究专家沈伯俊认为,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一说不应该有争议。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还原一下历史

  • 曹操一生做了英雄之事 为何后世多贬其为“奸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奸雄

    曹操一生做了英雄之事为何后世多贬其为“奸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成于时势。但从其个人的领袖品质来讲,无一不是识人用人的高手,无一不是以仁义王道服其心、权谋霸道服其身来凝聚人心,宽严相济、恩威并重。谁也不是一蹴而就成为领袖的,行臣道、知事,行王道、知人。坚定信念,一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