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上一篇文章,说到旧时河南某地的关帝庙,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评价关云长的:“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威武震三军,爵号亭侯君不忝。徐州降孟德,南郡丧,头颅行万里,封称大帝耻难消。”老实讲,在所有的关帝庙里,都是极颂其武艺功勋,操行德守,忠贞刚烈,义薄云天的光辉,还少见这样两分法看待的持平之论。>>关羽投降这个污点,和关羽成为神灵的不朽形象,这是一个令文学家难以为之圆其说的矛盾。有一出京剧,叫《古城会》,就表演的这段故事。在芒砀山落草的,因为关羽降过曹操,不信任他,一时间产生出要杀掉他的念头。他也为无法辩白而苦恼,怎么讲,他是真正投降了的。正好,蔡阳追来,为关云长洗清自己,献上了一颗头颅,一刀下去,兄弟尽释前嫌。>>当时,诸侯混战,盗贼蜂起,争城夺地,干戈不息。背叛或者投降,反戈一击或者不告而别,并不是很了不起的事。最着名的例子,便是。他一杀义父丁原,再杀也是他拜为义父的,连眼皮也不眨一下的。张飞与他对阵时,骂他是“三姓家奴”,算是责备得厉害的了。看来张飞不仅猛,还很具有革命大批判精神,一下子揭了吕布的老底。>>再譬如,投吕布时,对付过曹操;奔曹操后,回过头来共除吕布;在曹操麾下效力时,讨伐袁术;依托时,又与曹操为敌。不到十年期间,变幻莫测,真称得上是朝秦暮楚,但这一切似乎和叛降了无关系,只不过被看作权术罢了。>>至于曹操属下的文臣武将,很多都是从对立阵营被曹操招降纳叛来的。如原事吕布,如是杨奉部下,如张为袁绍旧臣,如庞德乃袍泽,如文聘曾事刘表……至于那位大谋士贾诩,曾经和曹操作过对,最后也投到曹操手下,至此也已是三易其主;至于许攸,则是官渡战役中背袁向曹投诚,并献计立了大功的。这些人,谁也没有觉得他们的行为,有什么荒谬的地方?>>张飞要杀关羽,就因为他降了曹操。他之所以那样怒不可遏,是从结义弟兄这一点上不能饶恕他的背信弃义。如果没有拜过把子,成为异姓手足,情同生死,张飞也许不会对关羽耿耿于怀了。>>关羽降曹后,在许都,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礼遇优渥,有收买笼络之心不计在内,其余将领对关羽也是敬服的。没有因他背叛刘备而看不起他。只有一个例外,那是蔡阳,后来被关羽祭了刀,倒使关张和好如初,兄弟相聚了。>>种种迹象表明,在,或者还往后的年代里,放下武器投降,或者背叛原先的主子,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在西方人观念中,认为生命价值是高于一切,如果确实再战斗下去惟有死亡一途的话,那么缴枪投降,按照日内瓦公约,作为战俘,要求敌方应以人道主义待之,是极其正常的。根据关羽被曹军围困在土山的情况,还有刘备的两位夫人在,他放下青龙偃月刀,是无可非议的。>>但后来的中国人,讲究气节,讲究到偏执的程度,就过分了。若从这个角度,关羽哪怕有一丝动摇,都属于叛变行为。应该在土山上杀身成仁,马革裹尸,誓死捍卫,抵抗投降。所以,张飞把关羽杀掉,绝对是可能的。试想,在文革期间,那些造反派认定,凡曾在白区工作过的,都是叛徒,不是叛徒才怪,多少人为此关进牛棚,饱受凌辱,屈打成招,含恨而死,便是这种极端偏执的思想所造成的。那当然是绝顶荒唐的逻辑,可一时间却成了十分正经的革命行动。>>所以,到了元末明初,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对关羽降曹这一节操问题,就颇费周章了。因为写小说的时候,国人已经到了被礼教束缚得快要窒息的地步。连妇女都“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地钉在贞节牌坊上了,何况反臣贼子,叛兵降将乎?于是把东汉建安年间不是太当回事的事,弄得严重化了。>>这样,罗先生下笔时踌躇了,若是痛批狠揭,声讨问罪,必有损关羽的正面人物形象。若是只字不提,也难说得过去。于是想出了一个降汉不降曹的似乎义正词严的借口。这当然是自欺欺人,汉即操,操即汉也。>>为什么后来的中国人,就格外地不能宽容呢?因为封建礼教窒息得国人,几无一点思想自由,而不能自由思想的人,必失去大度,易趋向极端,凡事绝对化,看问题形而上。于是,这种自我桎梏的人,对别人缺少最起码的谅解,同情和信任,只有猜忌和警惕,只有怀疑和恐惧,圈子越来越小,视野越来越窄,朋友越来越少,敌人越来越多。最后,甚至要求百分之百的纯净,于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只能逼使更多的应该团结的人,走向自己的反面。>>为被围而降匈奴的李陵,向反映了贰师将军救援不力,不得不败的真话,结果受了宫刑,关进蚕室。从此,谁也不敢为这些败而不以一死来殉国的人多说一句话。>>大是大非,当然是应该泾渭分明,否则还有什么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区分呢?但是,若偏执到全凭意气用事,疑虑到不讲实事求是,狭隘到人皆为敌的程度,那么,《古城会》将以关老爷人头落地的结果告终。回顾历史,甚至不久以前的文革,这种不死于真正的敌人手里,而被自己人残害的悲剧,难道还少吗?
更多文章
曹操建铜雀台实为美女集中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集中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此诗只是一种假设,东风终与周郎便,所以三国时期的大美女大乔小乔。并没有被曹操锁于铜雀台中。事实上,小乔与曹操素未谋面,也没有什么实际瓜葛,纯属莫须有的关系,而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有生动的故事。“江东有二乔,河北甄芙巧”,三国时期最着名的美女有三名,大、小乔和甄洛
真实历史中关羽用的是什么兵器?和小说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的是
真实历史中关羽用的是什么兵器?和小说一样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武圣关羽,一个义字当作是天的男人,在后世人的描绘中,青龙偃月刀几乎是与关圣人如影随行,可以说是人与刀完全融为一体,刀成了关羽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言物。在传说中,天下第一铁匠只选月圆之夜打造青龙偃月刀。快完工时,骤然之间风起云涌,从空中
揭秘房中术为何会在三国魏晋时期大行其道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会在
魏晋:在魏晋时期大行其道,比如就很虚心地学习这门学问,他的儿子更声称当时各个阶层的人都热衷此道,勤学苦练,甚至连都不肯落后,身残志坚,也坚持学习。但是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当时房中术的理论实在是太奇怪了。几乎所有的房中术都认为的根本在于“还精补脑”,就是说忍精不射,可以补脑子。根据葛洪的说法,当时房中术
曹植恋嫂《洛神赋》中神秘女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洛神赋
曹植恋嫂《洛神赋》中神秘女子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植恋嫂《洛神赋》中神秘女子是谁?曹植,字子建。他是曹操的夫人卞氏的第三个儿子,与曹丕为同母兄弟。曹植自幼便聪颖过人,10岁的时候便诵能出口成诗,下笔成章,很受曹操的宠爱。在他的三个儿子中曹操曾经认为曹植是“最可定大事&rdq
大家都在抢一块石头曹操却抢了一个人而刘备抢了名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抢了
大家都在抢一块石头曹操却抢了一个人而刘备抢了名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大家你争我夺,好不热闹。在大多数时间里,大家争夺的都是地盘,但有时候,也争别的东西。比如,大家曾经争夺一块石头。当然,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所谓的“传国玉玺”。据说,传国玉玺是秦始皇令人打造的,作
三国曹彰怎么死的:曹彰是不是曹丕害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害死
三国曹彰怎么死的:曹彰是不是曹丕害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曹彰是曹操和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之兄,曹魏任城王。且不论曹彰的身份如何,曹彰少年英武,深得曹操喜爱。在曹操去世后,曹彰在在进京的时候突然病死,是不是有些蹊跷?武林军事今日揭秘曹彰到底是怎么死的
诸葛亮在隆中到底唱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的是
诸葛亮在隆中到底唱的是什么?原文孔明《梁父吟》,当不止一篇,世所传仅此耳。寓意盖讥晏氏。夫三子恃功暴恣,渐固难长,借使驾驭有方,则皆折冲之器。既不能以是为齐景公谋,又不能明正典刑以张公室,徒以权谲毙之。至于崔抒弑君,陈恒擅国,则隐忍徘徊,大义俱废。复沮景公用孔子,而甘与梁丘据辈等列乱朝,区区补苴罅漏
解密:赤壁之战时,孙权为什么会选择与刘备联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赤壁
解密:赤壁之战时,孙权为什么会选择与刘备联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
三国被俘处死的名将,一人为第一猛将,一人后来被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封神
汉失其鹿,群雄并起共逐其鹿,或自立门户,或依附他人,然有胜有败,胜者为王为侯,败者或死或降。三国时代,共有五位名将战败被俘,他们是谁呢?一、吕布吕布,字奉先,三国第一猛将,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开始为丁原的部将,后来杀死丁原,跟随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但因董卓脾气暴躁,吕布心中产生嫌隙,并且吕
第一百二十三章 蜀帝刘备的历史真实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蜀汉王朝的建立者,刘备出生于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论辈分是汉献帝的族叔。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刘备集团的力量相对较弱,又无稳定的根据地,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曾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