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羽扇有什么秘密呢?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羽扇有什么秘密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50 更新时间:2023/12/26 15:22:22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风度翩翩,他“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常“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示人,民间更认为他“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所以,人们对他的言行都备加关注,尤其是诸葛亮遇事时总手摇羽扇,这不禁让人对他所持的羽扇产生兴趣,他的羽扇究竟暗藏什么秘密呢?

话说,对诸葛亮羽扇的来历,民间的说法不一。一说羽扇是他“丑妻”黄氏的赠物。话本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黄氏面容虽丑,但却极富才华。相传,她师出名门,在艺成下山之时,受恩师垂赐,得一羽扇,羽扇内详陈排兵布阵之法,又有治国安邦良策,蒙师傅所托,此物当为胸怀大略的贤明之人所得。此后,黄氏初识诸葛亮,便知他必是成大事之人。于是,在新婚燕尔之时,黄氏便将羽扇交予了诸葛亮。之后,谙熟羽扇内用兵之道的诸葛亮,便常用羽扇掩面,以避不悦之色。久而久之,羽扇就成诸葛亮的常用之物了。

又一说羽扇出自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之手。相传,黄承彦平素爱养鹅,又藏书万卷,送女儿出阁之时,以古今奇书赠于诸葛亮。大器早成的诸葛亮在博览群书后终得刘备拜请。在临别卧龙岗时,黄承彦宰鹅备宴为他饯行,并在临行前交给他一把鹅毛扇以示告诫。鹅天性机敏,有洞察危险的本领,岳父之意,旨在提醒诸葛亮行事要备加谨慎、机警。此外,亦有水镜先生赐扇以使其豁然等多类不同说法,但以上传言都缺乏文献史实佐证。但纵观上述之言,确也有诸多合理之处。那么,羽扇当真有“状诸葛之多智”那么神奇的效果吗?这倒也未必!

我们所说的诸葛亮“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的形象也只是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之中,而正史《三国志》却对诸葛亮外貌并无记载。在后人补遗的《太平御览》和《世说补》虽对其外貌有所提及,但也仅是“(诸葛亮)独乘素舆,葛巾、毛扇”区区数笔。那么,《三国演义》为什么会塑造出诸葛亮一个“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的形象呢?那这个形象又是否符合史实呢?其实,普遍观点认为,在《世说补》出现葛巾、毛扇也仅是与司马懿“戎服“做比,从而起到区分人物效果,赋予其鲜活的个人形象所用,在外在营造出一种攻占双方势均力敌的艺术效果。从而亦体现出“诸葛君可谓名士矣!”的风范。于是,有三国爱好者又把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形象与苏轼诗中“羽扇纶巾”的周瑜做对比,从而又发现了另一个更大的秘密。

苏轼诗中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究竟说得是谁呢?果真是周瑜吗?就此问题,有学者曾指出,苏轼句中的“羽扇纶巾”不应是周瑜,而该是诸葛亮。诸史可考,孙、刘两家联合破敌,才使赤壁一役大捷,所以论功同赏。怀古应与二人同怀。岂可只谈周瑜一人之功,而漠视诸葛亮之能?再者,小说中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形象,或已在宋代定型。若从怀古抒情的角度说,由此及彼,以周郎引出诸葛亮,既符合史实又合乎(怀古诗)情理。但也有人认为,虽头巾、羽扇是魏晋文武名士都可扮的装束,但葛巾与纶布却大不相同。再者,按史实言,词中言及周瑜时,皆以“周郎”、“公瑾”实指其人,不应以“羽扇纶巾”暗代诸葛亮。若以实名“诸葛孔明”告知,则作者(苏轼)怀周瑜只是慨叹其初娶小乔之雄姿,岂非将赤壁之功,都归于诸葛亮一人了吗?

而这些争论、猜想,皆由诸葛亮的羽扇所引发,更有甚者认为诸葛亮所用之物应是“五火七禽扇”,并以此认为诸葛亮擅用火计,也与此物不无关系。诸葛亮一度被坊间神话,“状诸葛之智近妖”。其实,经史家考证,诸葛亮所用之扇只是普通的“白羽扇”而已,其扇内也并未有玄机。若论究其功用,在明人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有述:扇,羽扇最古。羽扇既可掩面避视,又有消暑降温功效。《唐书》有云:其扇风缓而凉,病弱者用之,亦不伤风感冒。或许,若真如故事所言,之所以诸葛亮常手摇羽扇,除是魏晋时期名士的固有打扮外,也就只有睹物思人这一点的原因了。

标签: 有什么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的离奇事件:破虏将军孙坚出生时天生异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离奇

    三国时期的离奇事件:破虏将军孙坚出生时天生异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自古以来,帝王将相降世总会有许多异象,孙坚也不例外。当然,我是不相信这些的。所谓异象,大都来自两种情况。一种是后人假托。比如后来孙权当了皇帝,自然要给自己的祖上贴金。第二种情况是世人追捧。后世的文人以及百姓们,或者是谄媚讨好,

  • 揭秘:曹操到底是怎样借别人的刀将祢衡除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是怎样

    揭秘:曹操到底是怎样借别人的刀将祢衡除掉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招安张绣之后,听纳贾诩的建议,打算找一位有文名的人去招安刘表。孔融荐出祢衡。谁知祢衡恃才自傲,将曹操的手下贬损一番。当时张辽在一旁,抽剑要杀祢衡。曹操制止说:我正缺少一个鼓吏,早晚朝贺享宴,可令你担任这个职责。祢衡不推辞,应

  • 揭秘:曹操被称为“史上最大盗墓贼”有何冤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冤情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有两篇著名的战前檄文,分别涉及两个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殷纣王和曹操。殷纣王是商朝的亡国之君,曹操则是曹魏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在古代社会的主流舆论里,这两个人物全都是负面形象,但是,自古及今,也有不少人在为他们鸣不平。《论语语子张篇》记载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

  • 三国三大战役为何后两次发生在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荆州

    三国三大战役为何后两次发生在荆州,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大战和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不仅耗时长,参战的人员多,而对三国发展的走势也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儿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后两次战役都发生在荆州地区呢?除了这两次大的战役,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中小规模的战斗也是连

  • 三国二十四名将――张飞人物生平 据水断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断桥

    周旋刘备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少年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张飞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刘备投奔公孙瓒,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袁绍,累有战功,被封

  • 第二十章 明帝深知司马懿之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之才

    公元227年7月,辽东公孙渊举兵反叛曹魏,第三年正月,魏明帝诏令司马懿帅众4万远征。事不凑巧,)司马懿刚至辽东,天公便下起雨来,连日不晴,致使曹兵无法展开进攻。明帝群臣认为,此天不灭公孙渊也。既然辽东不能在短时间内平定,不如请司马懿班师回京,以待良机。明帝却对司马懿青眼有加,认为他足智多谋,紧要关头

  • 三国历史上关羽的武器关羽的刀有多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

    三国历史上关羽的武器关羽的刀有多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武器是什么?众所周知,是青龙偃月刀,关公提着这柄沉重的长柄大刀,乘坐骑赤兔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自古流传,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最为经典的古代大侠形象。然而,真实的历史是否真是如此呢?一个体重不少于一百三十斤的成年男子。携带一柄

  • 贾诩:独善其身的凉州智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独善其身

    贾诩,或许是后汉三国时期的谋士群体中最令人诟病的一位了。此人在凉州残余势力面临土崩瓦解之时发挥了助纣为虐的关键作用,导致东汉朝廷从此一蹶不振,彻底失去了往日的尊严和权势,也间接地推动了汉末诸侯争雄局面的形成;之后他又屡次献出奇策,为曹魏集团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晚年却深居简出,不攀权贵,俨然一

  • 曹保褐罡鹆磷畲蠖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保褐罡鹆磷畲蠖允

    “北定中原,还于旧都”,这是诸葛亮平生的理想。所谓“还于旧都”,就是要干掉曹魏,回到洛阳重建大汉江山。如此,坐镇洛阳的魏明帝曹,自然是他最大的对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死,常使人叹息感慨。曹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在当年的三国相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他被尊为魏明帝,这个“明”字,

  • 古人秀身材:司马懿能看自己后背,刘备能见双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能看

    古人秀身材:司马懿能看自己后背,刘备能见双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移动互联网时代,隔三差五就有人跑出来显摆。譬如近段时间,从反手摸肚脐、酒窝夹笔套到反手摸脸等,引起了网络一股炫腹、炫脸热,有人认为是一种病,有人觉得是炫技,有人视为秀身材、颜值。翻了古代传奇志怪笔记小说《独异志》后,顿觉现代人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