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出师未捷的悲剧英雄

诸葛亮:出师未捷的悲剧英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536 更新时间:2024/1/13 2:08:51

诸葛亮:出师未捷的悲剧英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说起三国谋士,估计大家异口同声提到的会是同一个名字:诸葛亮。

>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同时也是后汉三国时期最为杰出的谋略家。不过,诸葛亮的历史面目究竟是否和大家心中的形象一致呢?他究竟具有多强的谋略才能?对于汉末三国的历史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要回答这些问题其实还真的有些困难,因为在这个人物的身上有太多的谜团,太多的演义和戏说。本文本着还原历史真相的目的,根据历史记载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做一个还原,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上那个真真正正的诸葛亮。

>

>一

>

>诸葛亮,字孔明,生于光和四年(公元181年)。诸葛亮是徐州琅邪阳都人,不过其祖籍并不在阳都,而是在诸城,其家族原本也不姓诸葛而是姓葛。据说在很久以前整个家族就从诸城迁徙到了阳都。很不巧在当时的阳都已经有姓葛的人家了,为了以示区别,人们便把诸葛亮的先祖称为“诸葛”。

>

>诸葛亮的家族在西汉时期已经成为官宦之家。其先祖诸葛丰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是个省部级的高官,位高权重,一生刚直不阿、不畏权贵。不过自诸葛丰之后,其家族就鲜有高官、名人出现,到了诸葛亮的祖父这一辈已经逐渐变成了非常普通的地方官吏阶层。诸葛亮的父亲诸葛担任过泰山郡的郡丞。郡丞这个职务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名望和地位。然而,诸葛亮的童年生活并不美满,四岁的时候母亲章氏病故,父亲只得续弦。等诸葛亮到了八岁,诸葛又因病去世,一家人只能靠继母拉扯,勉强维持生计。幸好经常得到叔叔诸葛玄的接济,才不至于整日为生活担忧。

>

>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在史料中记载很少,只知道此人在汉末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当时汝南的袁绍、袁术家族及皇室后裔刘表家族都关系良好,但是其在徐州期间具体担任过什么职务却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

>诸葛亮的童年,正值汉末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就在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也就是诸葛亮四岁的那一年,黄巾起义爆发,汉末政局从此愈发的混乱不堪。到了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密谋诛杀宦官集团,却不料因为消息泄露而被宦官张让等人所杀。此时担任司隶校尉的袁绍等人趁机发难,在京城洛阳大肆追杀宦官并将其悉数消灭,影响东汉政局百余年之久的外戚与宦官两大集团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但是,还没等到以袁绍、袁术等人为首的官僚、士大夫集团欢庆胜利,凉州军阀董卓却借着进京勤王的名义来到了洛阳并开始把持朝政。在董卓的淫威之下,袁绍、袁术等人先后逃离京城,后又组织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从此出现了汉末群雄逐鹿的局面。

>

>汉末局势的变化对于诸葛亮的家乡徐州而言同样是影响深远。黄巾起义时期,徐州是重灾区之一,弥漫的战火给徐州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之后不断出现的农民起义也让徐州地方官吏头疼不已,徐州地区日渐混乱,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幸好这种局面因为新任刺史陶谦的到来而一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陶谦到任之后,以武力对境内的农民起义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与此同时,陶谦还大胆提拔徐州本地士人、豪族,兴修水利、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在他的有效管制下,徐州逐渐改变了昔日“世荒民饥”的状况,短短数年间徐州的发展便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仅人口繁盛、谷物丰收,就连各地的流民也纷纷流入,俨然成为汉末乱世中中原地区唯一的世外桃源。

>

>徐州地区短暂的平静和繁荣也让年幼的诸葛亮有了一个较为安定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也就在这个时期,一直在外地游学的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也回到了阳都,一面与继母一起共同负担一家的生活,一面照顾着自己年幼的弟弟。尽管史料中并没有提及诸葛亮在徐州期间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但是从诸葛亮后来撰写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少年时期的诸葛亮是受到了良好教育的。不过,这个阶段在诸葛亮十四岁的时候又由于战争戛然而止了。

>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占据兖州的曹操集团向徐州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进攻。面对曹操的攻势,陶谦拼命抵抗却难以阻挡,包括诸葛亮的故乡琅邪在内的不少郡县都被曹军占领,徐州局势越发混乱。曹军在徐州境内疯狂杀戮,引起广大百姓的恐慌,也引发了徐州地区的难民潮。

>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一家也不得不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继母与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一起离开阳都,前往江东地区避祸,家族的其他成员则由叔叔诸葛玄照顾。不过,徐州地区日益紧张的局势也让诸葛玄感到非常担心,他开始利用早年的关系与一些割据诸侯频繁联系,打算及早离开徐州这个是非之地。诸葛玄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一个机会,此时割据淮南地区的袁术向他发出了邀请,让他去担任豫章太守。于是,包括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和弟弟诸葛均在内的家庭成员,随同叔叔诸葛玄终于离开了战火纷飞的徐州,前往扬州豫章郡。不过,这次的远行并不意味着诸葛亮一家颠沛流离的生活就此结束,不久之后爆发的豫章太守之争,又让诸葛亮这个年仅十四岁的孩子再一次感受到了汉末社会随处可见的混乱与无序。

>

>诸葛玄之所以能够担任豫章太守,是淮南军阀袁术的指派,袁术之所以会有如此安排,除了与诸葛玄私交甚笃之外,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在扬州地区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对于诸葛玄的任命完全是出于袁术的私授,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就在诸葛玄担任豫章太守后不久,时任扬州刺史的皇族成员刘繇就开始对袁术安插在豫章的这颗钉子感到非常恼怒。在刘繇的活动下,朝廷很快任命朱皓担任豫章太守,如此一来,诸葛玄这个豫章太守就成了“山寨版”。不仅如此,为了尽快将诸葛玄这位“山寨太守”赶出豫章,刘繇直接授命朱皓调用扬州的军力进攻豫章。一场战事下来,诸葛玄战败。走投无路之下,诸葛玄只能带着诸葛亮、诸葛均及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前往荆州投靠故友——荆州牧刘表。

>

>从此,诸葛亮的一家在荆州定居下来,这一待就是十四年。

>

>二

>

>诸葛玄进入荆州之时,荆州正处于刘表的控制之下。刘表,字景升,汉景帝之子鲁恭王之后,早年投身于汉末经学大师王畅门下,深受清议风气的影响,早年便积极投身于汉末这股社会风潮之中,并成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原荆州刺史王睿被孙坚杀死,董卓把持的东汉政府下诏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当时的荆州形势十分混乱,刘表单人独骑上任之后,争取到了荆州本土豪族势力的支持,利用本地豪族的力量平定荆州地区的各种割据势力及地方武装,短短数年便稳定了荆州局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成为汉末较大的割据势力。在刘表的有效控制下,荆州地区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经济局势,各地流民争相涌入,也成为不少知识分子和失意官吏的避难之所。对于诸葛玄而言,除了看中刘表与自己是早年的故交之外,荆州这片大地上所展现的宁静恐怕也是他的重要考量之一吧。

>

>诸葛玄在荆州数年时间的经历在史料中并没有太多的记载,不过在这段时间里,他为诸葛亮一家完成了两件大事:首先是将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荆州六大豪族之一——蒯家的子弟蒯祺,后来又将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荆州另外的一家豪族——庞家的子弟庞山民,这两件事情对于诸葛亮的前半生而言可谓意义重大。刘表能够控制荆州,主要是依靠了荆州的两大家族——蔡家和蒯家,因此,这两大家族也随之成为荆州的主要政治势力。蒯家在刘表时期的代表人物为蒯良和蒯越,而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就是蒯家的子弟,后来还担任了房陵太守;诸葛亮的二姐夫庞山民,则出自于荆州著名在野政治领袖和文化名流庞德公家族。庞德公虽然在刘表当权时期拒绝为官,但在荆州各界却享有崇高的地位,同时还是荆州著名的文化领袖。后来与诸葛亮一起为刘备效力的著名谋士庞统就出自于这个家族。诸葛玄为诸葛亮所带来的这种复杂的姻亲关系对于诸葛亮的未来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年幼的诸葛亮,诸葛玄则作出了妥善的安排,将他送至刘表所创办的学业堂读书学习,使其能够继续完成学业。不过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因病去世,诸葛亮一家顿时失去了常年庇佑的一棵大树。也就在这个时候,年轻的诸葛亮作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与弟弟诸葛均一起搬到了距离襄阳城西十多里地的隆中,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耕读生活。此时的诸葛亮已经是个十七岁的英俊青年了,史料中说这时候的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这话翻译过来意思非常简单:诸葛亮是个标准的小帅哥。

>

>在隆中的这段时间,除了参加田间耕作之外,诸葛亮广泛阅读儒家及其他诸子百家的一些经典著作,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阅读方法:观其大略,即掌握书中的基本观点及精髓,而不拘泥于死记硬背。这套学习方法后来也在诸葛亮所写的《论诸子》一文中得到了体现。

>

>除了独自苦读,此时的诸葛亮也开始逐渐在襄阳附近地区进行游学,与很多荆州的学子进行交流。不过时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因为诸葛亮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总是将自己比成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管仲乐毅,这不免让不少人觉得这位年轻人过于轻狂,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诸葛亮的确具有潜质。这几位后来也都成了诸葛亮的好友:博陵人崔州平、颍川人徐庶及石广元、汝南人孟建。客观地说,此时诸葛亮的性格也的确有点张扬,就算在这几位好友面前,也常常不由自主地显露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有一次诸葛亮与这几位好友在一起聊天,诸葛亮突然对着徐庶、石广元、孟建说道:“将来你们几位要是去做官,我看依你们的才干是可以得到刺史或者郡守这样的职位的。”而当众人问起诸葛亮对自己的仕途是如何定位时,诸葛亮却笑而不答。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成为刺史、郡守显然不是诸葛亮对自己的定位。这种心高气傲的心态很容易在年轻人中产生,即便是诸葛亮也难以避免,好在这几位都是诸葛亮的好友,也听惯了诸葛亮平时自比管仲、乐毅的一贯腔调,早就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标签: 悲剧

更多文章

  • 探索真相:赤壁之战曹操落败,因被自家谋士暗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谋士

    探索真相:赤壁之战曹操落败,因被自家谋士暗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一方面想做仁君,另一方面却又连小臣刘馥都容忍不了,在横槊赋诗时倚酒将他刺死。(仅因直言诗句不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如此类推,曹操还能听得进程昱、二荀的逆耳忠言吗?幸好三位谋士先知先觉,提前疏远了曹操

  • 孙权劝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权

    孙权劝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称“通鉴”,即“鉴于往事,有资与治道”,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本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战国(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十国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 周瑜打黄盖的歇后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黄盖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周瑜打黄盖的歇后语,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三国演义》中记载: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周瑜打黄盖的故事这个智谋

  • 揭秘:三国时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出师表

    揭秘:三国时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字曹奔次唬是为明帝。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到来,遂于次年领兵进驻汉中,准备出师伐魏。临行前,他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章,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因为数年后他还上过一道出师的表章,为区

  • 三国时期张飞是怎么死的? 张飞张翼德之死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是怎么

    张飞脾气暴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件事,在阆中镇守,得知自己的二哥被害,就痛哭流涕,血泪衣襟。张飞手下的将士都以酒劝解,但是张飞酒醉后,怒气更大。军中只要有过失的士兵都会遭到张飞的鞭打,以至于很多士兵都怨声载道。刘备知道后,就劝解张飞,让他不要如此鞭打士兵,他说:“你如此鞭打自己的士兵,还让这些士兵随你

  • 三国史上街亭之战中大败诸葛亮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街亭

    三国史上街亭之战中大败诸葛亮的名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现在不少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由于只看过少许有关三国时代的书,所以对三国时代很多人物都不甚了解。有的人甚至把一部《三国演义》当成“圣经”来膜拜。将书中许许多多虚构的成份当成是历史。故而模糊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它成

  • 东吴名将周瑜为何得不到公平的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吴

    东吴名将周瑜为何得不到公平的认可?,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

  • 三国美女貂蝉的结局怎么样 貂蝉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貂蝉

    的结局貂蝉是《演义》中一位出众的美女,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美貌古人用“闭月”来形容,传说貂蝉在夜晚拜月焚香时,连自负美貌的月亮都觉得自己不如貂蝉,害羞地藏到云层中。貂蝉出生在西汉未年那个动荡的年代,由于家道中落,流落到汉王朝的官员司徒王允家作为一名歌妓,还好王允对她比较关心照顾。当时朝中的奸臣

  • 三国中被意淫最多的两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意淫

    在金戈铁马的三国乱世,有两位绝色佳丽的故事,被作为英雄美人的典型广为流传,同样也成为当代猥琐男们意淫的绝好对象。这就是江东二乔(古汉语中“桥”“乔”二字通用)。这两位“著名”的美女,可惜历史上甚至没有记载她们的名字,只说她们是皖

  • 才德高远!诸葛亮的两封家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家书

    三国诸葛亮,字孔明,是众人心目中的智者代表。图为襄阳市的诸葛亮广场的塑像。(网络图片)一、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