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三国时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

揭秘:三国时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71 更新时间:2024/1/1 23:24:25

揭秘:三国时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写过后《出师表》?,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字曹奔次唬是为明帝。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已经到来,遂于次年领兵进驻汉中,准备出师伐魏。临行前,他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章,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因为数年后他还上过一道出师的表章,为区别起见,故称为前、后《出师表》。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建兴六年(228年)秋,魏将曹休在石亭为东吴陆逊所破,东吴遣书蜀中,请派兵伐魏,刘禅使人报知驻汉中的诸葛亮,其时诸葛亮在汉中兵强马壮,粮草丰足,遂于次年春领兵数万再次北伐,临行前复上表后主,是为后《出师表》。

然而学术界历来有人认为后《出师表》乃伪作,非诸葛亮之手笔。原因大致有三:其一,前《出师表》见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而后《出师表》仅见于裴松之注引吴人张俨所著《默记》中,《三国志》和《诸葛武侯文集》中都未收录。其二,该表说赵云死与上表前,而《三国志·赵云传》说赵云建兴七年卒,两者有矛盾之处。其三,后《出师表》与前《出师表》的情绪反差太大,前者低沉,后者高昂,前后判若两人。

于是有人甚至推测这篇表章实际是诸葛亮的侄子、东吴诸葛恪所作,诸葛恪在孙权临死时受命为大将军,辅佐幼主孙亮,为了树立个人威望,也为了使自己的伐魏主张得到众人认同,故冒大名鼎鼎的伯父诛葛亮之名著论谕众,以激励士气。但若仔细分析,其实上述理由并不能作为后《出师表》一定就是后人伪作的根据。

首先,司马光《资治通鉴》全文收录了此文,《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其鉴别选择、考证伪劣很是细致;后来胡三省注《通鉴》,其校勘、考证、辨误,前后垂三十年之久,对后《出师表》仍然是认同的。而陈寿《三国志》不收后《出师表》可能也有难言之隐,因为后《出师表》开篇即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称曹魏为贼,全文以正统自居,讨贼自任,如若《三国志》收录此文,则与该书宣扬的曹魏正统说相悖,可能遭致时忌,为尊者讳,只能付之阙如了。至于赵云的确切死亡年份,据清人何*推断,赵云若在第二次北伐时还活着,必然会有关于他的记载,然而史传上没有。第二次北伐,蜀汉名将赵云不再出现,所以赵云可能死于建兴六年冬之前,《三国志》的记载恐怕有误,后《出师表》说赵云已死,是对的。

再来谈谈关于前、后《出师表》感情基调的问题,诚然,两表所反映的情绪是不一样的,但如果我们考虑到第一次北伐的失利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就会理解这一变化。首次北伐失利,使蜀汉统治集团中产生一种对前途悲观失望的情绪,这种情绪又对后主产生影响,使他产生厌恶对魏作战,不思进取,但求苟安的想法。故而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确实流露出对北伐前途的担心,但这是出于对一些人消级悲观,不思进取的想法的担忧。经过第一次北伐失利,诸葛亮对敌人的强大,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但他从未对北伐丧失信心,从未打算放弃过。后《出师表》以有力的事实批驳了悲观、消极的思想,以深沉的基调向蜀汉群臣敲响了警钟:不思进取,只会坐以待毙,只会葬送蜀汉的前途,葬送先帝扫除汉贼、兴复汉室的大业。古人云文以载道,又云义理、考据、辞章,一篇文章的灵魂在于其字里行间所体现出来的某种精神(或情感),而文章的具体形式只是作者实现其创作意图的载体。窃以为,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八个字不正表现了诸葛亮对北伐无比坚定的信心吗?

综上,无论是从历史事实,还是从个人情感的层面出发,我都毫不怀疑后《出师表》的真实性。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所表现出来为远大理想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以及他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也激励了一代代忠臣良将,志士仁人为百姓疾苦、国家兴亡而殚精竭虑,不懈奋斗。最后谨以这首《双调·蟾宫曲》,对他所代表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聊表千载之下的崇敬之情:

问魏蜀谁雌谁雄?一跨九州,一据蜀中。以弱攻强,败亦北征,胜亦北征。横亘秦岭入九重,栈道婉蜒若游龙。自强不息,志在复兴。阻亦北征,通亦北征。

标签: 出师表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张飞是怎么死的? 张飞张翼德之死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是怎么

    张飞脾气暴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件事,在阆中镇守,得知自己的二哥被害,就痛哭流涕,血泪衣襟。张飞手下的将士都以酒劝解,但是张飞酒醉后,怒气更大。军中只要有过失的士兵都会遭到张飞的鞭打,以至于很多士兵都怨声载道。刘备知道后,就劝解张飞,让他不要如此鞭打士兵,他说:“你如此鞭打自己的士兵,还让这些士兵随你

  • 三国史上街亭之战中大败诸葛亮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街亭

    三国史上街亭之战中大败诸葛亮的名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现在不少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由于只看过少许有关三国时代的书,所以对三国时代很多人物都不甚了解。有的人甚至把一部《三国演义》当成“圣经”来膜拜。将书中许许多多虚构的成份当成是历史。故而模糊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它成

  • 东吴名将周瑜为何得不到公平的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吴

    东吴名将周瑜为何得不到公平的认可?,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

  • 三国美女貂蝉的结局怎么样 貂蝉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貂蝉

    的结局貂蝉是《演义》中一位出众的美女,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美貌古人用“闭月”来形容,传说貂蝉在夜晚拜月焚香时,连自负美貌的月亮都觉得自己不如貂蝉,害羞地藏到云层中。貂蝉出生在西汉未年那个动荡的年代,由于家道中落,流落到汉王朝的官员司徒王允家作为一名歌妓,还好王允对她比较关心照顾。当时朝中的奸臣

  • 三国中被意淫最多的两个美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意淫

    在金戈铁马的三国乱世,有两位绝色佳丽的故事,被作为英雄美人的典型广为流传,同样也成为当代猥琐男们意淫的绝好对象。这就是江东二乔(古汉语中“桥”“乔”二字通用)。这两位“著名”的美女,可惜历史上甚至没有记载她们的名字,只说她们是皖

  • 才德高远!诸葛亮的两封家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家书

    三国诸葛亮,字孔明,是众人心目中的智者代表。图为襄阳市的诸葛亮广场的塑像。(网络图片)一、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 不娶文姬不称帝:揭开曹操生前的两大千古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两大

    不娶文姬不称帝:揭开曹操生前的两大千古之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是毛泽东笔下的风流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代枭雄。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董卓死后,曹操接受荀、程昱所议,于建安元

  • 三国趣闻: 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没能

    三国趣闻:诸葛亮为什么没能统一三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中国,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上也常把一些聪明的人取个外号叫“小诸葛”,可见了他的文稻武略可以说是非同一般,但是如些人物,为什么却没有一统天下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因为关羽。据诸葛亮出山前的“隆中对”中所计划,要刘备一统天下,必

  •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国人姓名为何多是两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两个字

    第一百四十三章三国人姓名为何多是两个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演义》的出场人物,有人做过统计分类,其中有名有姓者共1092人,有姓无名者40人,无名无姓,但在书中有活动和涉及具体情节者27人。有几个人物出场不多,姓名不全,却容易记住。一是有名无姓的貂蝉,按杂剧里貂蝉的表白,她原是山西忻州木

  • 一丘之貉说曹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貉说曹刘

    作为晋之史官,陈寿在撰志时,多有为司马氏讳之曲笔。这是一个疵点。但也只是一个以今人眼光来论之疵。毕竟身处封建专制之旧时代,以完全公正客观来要求陈寿可谓苛责。那种年头,达官贵胄倘且常因利害之争或一言不慎而满门遭戮,区区一介史官,敢于忤逆天朝,等于不要自己的脑袋了。然正因为此,反更见出陈寿撰时的种种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