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表为什么没能像孙权一样成就大事呢?刘表输在哪?

刘表为什么没能像孙权一样成就大事呢?刘表输在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214 更新时间:2023/12/11 7:40:40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刘备说:荆州是个用武之地,西部益州的刘璋暗弱,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取之不难。如果跨有荆、益两州,再实行一个好的内外政策,则霸业可成。鲁肃在劝孙权时也说:为将军计,应该是立足江东,然后进伐荆州的黄祖和刘表。如果得到了整个江南再加荆州,就可以建国称帝图天下,成就汉高祖刘邦的事业。对于荆州来说,别人都认为这是一块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好地方,刘表守在这儿为什么却无所作为,最终不能像曹、刘、孙权一样成就大事呢?

刘表也曾经有过开疆拓土的豪壮

刘表字景升,汉灵帝时期从大将军掾升为北军中侯。汉灵帝去世后,刘表做了荆州刺史。刘表初到荆州,可以说是单人匹马来到了宜城(襄阳所辖)。初到荆州的刘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荆州各地乡间宗族土豪结伙为寇,且势力强盛,他们根本就不会把一个外来的刺史当回事。袁术驻扎在鲁阳,整个南阳郡已经归袁术所有。长沙太守苏代、华容县的贝羽也在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还有据守襄阳城里的张虎、陈生,也都不是刘表能指挥得了的。刘表请来了蒯良、蒯越和蔡瑁,向他们请教良策。蒯良向刘表建议,对普通百姓要施行仁义,这样老百姓就会像流水一样前来归附。蒯越告诉刘表,要先解决宗贼问题。这些人的头领都贪婪暴虐,人们都非常害怕他们。如果以利益诱惑他们前来,将作恶多端者除掉,将一般的人安抚任用,就必然会得到全州人的拥护。有了兵众,得到了民心,然后南据江陵,北守襄阳,那么,荆州八个郡,发一道命令就可以平定了。刘表听从了两人的建议,收编了宗贼兵,招降了襄阳的张虎、陈生,结果是江南很快得到了平定。而这时候,崤山以东的义军纷纷兴起,刘表也集合荆州兵驻扎在襄阳。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董卓才会说,刘表是他的强敌之一。初平三年(公元192),驻扎在南阳的袁术和孙坚联合起来,想夺取荆州。袁术让孙坚进攻刘表,结果孙坚被流箭射死,袁术的企图落空。等到董卓被杀,他的部将李唷⒐汜进入长安,想连结刘表作为外援,就上表封了刘表一个镇南将军,封他为成武侯,还授予他符节。在这时,刘表已经成为一个很有势力的诸侯了。

建安二年(公元197),张济带领部众来到穰城(今河南邓州),在攻城时,被流箭射中而死。这时候,荆州的官员都来向刘表道贺,刘表说:张济因走投无路前来,主人对他无礼,导致了兵戎相见,这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接受吊唁,不接受祝贺。张济死后,他的部众都归了侄子张绣,正是有了刘表的这番内心的表露,张绣才率众归附了刘表,而他的这些部众也乐于归附。

刘表从几乎是单马入宜城,到拥有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不过是十几年时间,能有这番业绩,应该说也不失为一时豪杰。再看他在对待张济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是一个明事理之人。张济作为董卓旧部,已经是一个成名将军,他带着部众前来,刘表不能接纳,和他刀兵相见,也是那个时期诸侯的通常做法。张济战死,刘表并没有表现出喜形于色,而是还有些惺惺相惜,可以看出做人并不那么轻狂,这恐怕要比袁绍要厚重得多,由此也可以看出其为人。

然而,当时的人贾诩说,刘表只是一个和平之世的人才,乱世是没有作为的;郭嘉说,刘表只是一个座谈客;甘宁说,刘表思虑不远。然而,如上所说,刘表也曾打破了袁术和孙坚的联合进攻、打败了张济而收编了其队伍,向南收复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可以说,荆州的地盘也是刘表一郡一县打下来的。那么,拓地千里,带甲十万的刘表,在有了一个强大的荆州后,为什么反而碌碌无为了呢?

不能胸怀天下,只想占地为王

荆州是个英雄可用武之地,刘表的后期荆州周边环境也不错。荆州的南部东有孙权、西有刘璋;北部较大的诸侯就是曹操和袁绍,而袁绍早就和刘表结盟,并且还在中间隔着曹操。刘璋这个人暗弱无能,这在当时天下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不可能对刘表形成威胁。孙权倒是雄才大略,可因为早期忙于经营江东,后来染指荆州,却被刘表的属下黄祖挡在江夏。这时候,刘表如果有曹操或者刘备的志向,无论是向北或者向南,都应该是有所作为的。在南部,他可以趁着曹操和袁绍交战的机会向东全力打败孙权,或者是向西进攻刘璋。在北部,可以应袁绍之约夹击曹操,也可以助曹操共击袁绍。说到底,他就是想当一个占地为王的诸侯,根本就没有曹操、刘备一般的胸怀大志,在这个方面,甚至连袁绍也不如。

袁绍和曹操在官渡相持时,曾经派人联络刘表,想南北夹击曹操。刘表同意了,但并没有付诸行动,当然了,他也没有帮助曹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应该说这是刘表在观望等待。在两家大打出手时,另一方(或多方)坐山观虎斗是当时通常的做法。曹操曾经说自己是拿着兖州和豫州来对付天下的六分之五,但曹操并没有和四方的诸侯同时开战。为什么?就是诸侯都在观望等待,都在幻想着渔翁得利,战事离自己远一点的,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是真帮他人者少,倒是不乏背后下黑手、过河拆桥者,比如说刘备和袁术相争,吕布趁机夺取了刘备的徐州。刘表不帮助任何一方,正是想坐享渔翁之利,这就是要观天下变。但这种袖手旁观的做派不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的做法。刘表的从事中郎将韩嵩就说:豪杰相争,两雄相持,天下的重任就在于将军(刘表)了。将军如果想有所作为,起兵利用他们的弊端就可以成功。如果不这样,那就一定要选择好您要追随的人。将军您拥有十万大军,安坐在那里观望,看到贤人不能帮助,人家请求调节又不做,这两家的怨气必定集中在将军身上,将军不可能保持中立。可惜刘表只是观望,并没有有所作为,就这样错失良机,等到曹操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冀州,回过头来就对付他了。

荆州决策集团都是胸无大志之人

除了本人胸无大志,刘表在官渡之战时犹豫观望还有一个原因,决策集团都在考虑着要不要依附曹操,而眼光并没有放眼四方。而在替曹操说话的这些人,并不是被曹操收买了,而是看出了曹操的明哲,刘表不是他的对手!如从事中郎将韩嵩、别驾刘先虽然对刘表说了天下的重任就在于将军的话,接下来却落脚在曹操身上,说:凭曹操的明哲,天下的贤能都归依他,看那趋势一定会攻下袁绍,然后举兵进攻江汉,恐怕将军不能抗击。因此替将军打算,不如帅全州归顺曹公,曹公必定会深深地感谢将军。将军由此会永远享受福祚,并流传给后代,这是万全之策。刘表的大将军蒯越也这样劝刘表。刘表犹豫不决,就派韩嵩到曹操那儿去探个虚实。韩嵩回来后,不但尽力述说曹操的威望恩德,还劝刘表派儿子去做人质。

那么,韩嵩等人说的有没有道理呢?应该说,事情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曹操手里有一个汉献帝,归依了他,等于是表面上回到了朝廷。另外就是,早期诸侯哪一个遇到曹操不是以失败告终?从韩嵩等人这方面看问题,是有道理的。另一方面,诸侯依附于人,会有一个好结果吗?袁绍曾经是韩馥的属下,韩馥将冀州让给了他,他却并没有好好地安置韩馥。韩馥还是无奈出走。张邈曾经是曹操最好的兄弟,但曹操一度和袁绍结盟时,袁绍就要求曹操杀了他。还有刘备,归降了曹操,在京城里只是当了一个闲官。所以,从刘表来说,他又不得不考虑,如果投降曹操,自己的境况会不会和这些人一样?鲁肃在劝说孙权时说过,别人投降都可以得到个一官半职,日后可以逐步升迁,唯独他孙权不行。事实也是这样,刘表死后,蒯越等十五人都封了列侯。可能有人要说,刘表的儿子刘琮不是也被任命为青州刺史了吗?关键是,第二代和第一代的创业者是不一样的,更何况,这时候荆州有一个刘备,刘琮才会有这样的待遇,即便如此,刘琮也是不能够在荆州继续任职的。

但不管怎么说,最不应该的就是消极等待,没有丝毫动作。一个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往往容易志得意满,产生小富即安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状况,让刘表在这一时期无所作为,此后在南北两线被动挨打。

不能任用新人也是他的最大缺陷

刘表在荆州,重用当地豪族,如蒯良的蒯氏家族、蔡瑁的蔡氏家族以及江夏的黄氏家族等等,这在早期为他的立足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限制了一些优秀人才的使用和才能的发挥。如江淮一带的优秀人才,很多都跑到东吴那儿去了,来到刘表手下的却很少。相反地,荆州大量的人才,不是埋没在当地,就是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这当中有文武代表性的三人,诸葛亮、庞统和黄忠。诸葛亮和庞统并称为卧龙和雏凤,有人说得两人当中的一个可以得天下,刘表不应该没有听说过这两人,可是他一个都没有用。如果说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是在有意识地等待明主的出现,那庞统呢?他可是在周瑜手下做事的。即便是诸葛亮的有意蛰伏,也是看透了刘表的无所作为。正因为如此,黄忠在荆州默默无闻,到了刘备手下才会成为大将。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不思进取是不会有作为的,而不作为想在乱世中立足都很难,更不用说是成就什么大事。所以说,刘表的碌碌无为,正是他安于现状,只想看住眼前这点儿既得利益所致。问题在于,在这个诸侯纷争的年代,刘表与南北两大枭雄孙权和曹操相邻,荆州在他人眼里又是这么大一块肥肉,一个不作为的人,想相安无事可能吗?

标签: 刘表

更多文章

  • 江东小霸王 孙策为什么会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小霸王

    江东小霸王孙策为什么会英年早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读《三国演义》,每读到孙策的死,心里总是非常婉惜。小霸王随父亲孙坚领兵出战时,年仅十七岁,可谓是英雄少年。孙坚死后不我久,孙策在朱治、吕范的策划下从袁术处借得三千兵马,就此走上了他的创业之路。前途故然艰险,但冥冥中仿佛得到了孙坚在天之灵的护

  • 曹操杀华佗歇后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佗

    曹操杀华佗歇后语华佗作为中国古代神医,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至今让后人景仰。一代神医死于何因一直是一个千古之谜,但在中国的歇后语中却有一则道出了华佗死因。亲爱的朋友,你知道是哪一则歇后语吗?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以怨报德【释义】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

  • 解密:魏武帝曹操选择杀死秘书杨修的真实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秘书

    解密:魏武帝曹操选择杀死秘书杨修的真实原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杨修之死的原因,根本上在于他不该参与宫廷斗争,曹植与曹丕的世子之争,因为袁家谭尚的前车之鉴,是曹操晚年最忌讳的事情,而杨修却不知萧墙之轻重,屡助曹植,使得曹操深怨于他。在《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原因被归结于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 曹操掌握最高权力为何至死不敢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最高权力

    曹操掌握最高权力为何至死不敢称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曹操竭力宣称自己是奉天子诏,但天子权力被架空,却也是路人皆知之事。孙权、刘备早已唾骂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但曹操并不惧怕这种责骂,因为当时天下分裂,群雄并起,相互之间的责骂和攻讦本属正常,曹操同样以乱臣逆贼的名义

  • 刘禅在用人上远比刘备大气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

    庞永认为:“残暴之君在位,臣民颂他为救星;仁德之君在位,百姓视他为赘疣。”孟德斯鸠说:“那种历史记录读来乏味的国家是幸福的。”王学泰说:“统治者的招抚政策能使更多老百姓活下来,无论在当时老百姓来看,还是从当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都应该是一件好事。因为被招安的老百姓不必再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得一日之果腹;从

  • 曹操一共有几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几个

    曹操一共有几个儿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除了早夭的几个和过继出去的曹均,在曹丕当国之时只有曹茂一人没有封王。史书中说的很明白,“茂性洌少无宠於太祖。”公侯之家,一个性格倨傲而缺乏教养的人是很难赢得别人好感的,曹茂就是典型。下面一起来看下曹操的儿子分别是谁?曹昂:曹操长

  • 三国历史上的蜀汉的开疆扩土:不仅仅是北伐曹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蜀汉

    三国历史上的蜀汉的开疆扩土:不仅仅是北伐曹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东汉末年,赤壁之战成为奠定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关键之战。赤壁之战后,刘备拿下了荆州大部分地区,并以此为跳板,西取巴蜀,北进汉中。公元221年,在诸葛亮等人的劝说下,刘备正式在成都称帝,标志着蜀汉政权的建立。然而,对于仅

  • 董卓怎么死的?贪恋女色董卓自取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自取灭亡

    是一个人神共愤的家伙。先有伍浮刺杀他不成被砍了头,后有与他争锋相对,拔剑对峙于朝堂之上,董卓说:“你没看见我的宝剑很锋利吗?”袁绍针锋相对地说:“你剑锋利,难道我的剑不锋利吗?”接着,又有借王允的宝刀刺杀董卓,不成,然后才逃回家乡兴义兵,伐董卓。英雄聚会,由此开始。董卓成了个人人得而诛之的家伙。因此

  • 三国时期中原到底有多强大?国内打的热火朝天,外族只敢看不敢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原

    三国时期中原到底有多强大?国内打的热火朝天,外族只敢看不敢动提起三国,就让人想到了战火纷飞、盘据权力屡见不鲜,强人异士纷繁现身,煮酒论英雄的风火光阴。但是,在这个战乱频繁,四分五裂的三国时代,却没有发作其他民族入侵的事情。而西晋期间,却发作了一个异族入侵的大事情,不只天子被虏,太子等几万人被杀,还挖

  • 《三国演义》白马之围:只叹颜良、文丑命太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丑

    颜良、文丑在《三国演义》中属于跑龙套式的人物,是作者为了衬托关羽的勇猛而刻画的。正因为如此,这两位袁绍的大将时而被人故意拔高,时而又会被低估。颜良、文丑是三国时期常并称的武将,在三国二十四名将榜中二人也占有一席之地,与张绣并列第二十名:“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在三国评话中,张绣被奉为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