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白马之围:只叹颜良、文丑命太悲

《三国演义》白马之围:只叹颜良、文丑命太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975 更新时间:2023/12/30 9:56:48

颜良文丑在《三国演义》中属于跑龙套式的人物,是作者为了衬托关羽的勇猛而刻画的。正因为如此,这两位袁绍的大将时而被人故意拔高,时而又会被低估。

颜良、文丑是三国时期常并称的武将,在三国二十四名将榜中二人也占有一席之地,与张绣并列第二十名:“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

在三国评话中,张绣被奉为枪神,和赵云同为武术家童渊的弟子,后来在长坂坡与赵云大战三百回合后被赵云刺死;而在《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先被描写成比张辽、徐晃还勇猛的大将,后来却被关羽数回合斩杀,让人为之可惜。

因此二十四名将榜将这三个人并列,并感叹他们时运不济,但从这也可以看出此榜排名的根据是评书和演义的内容,与历史有些出入。其中张绣并无枪神之名,且是在建安十二年(207年)跟随曹操征讨乌桓途中去世的;《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说“(颜)良、(文)丑皆(袁)绍名将也”,二人死后袁绍军非常震惊,可见他们确实属于袁绍军中屈指可数的将领。

颜良(?-200年),冀州堂阳(今河北省新河县)人,东汉末年河北军阀袁绍部将,以勇而闻名。先看颜良。

袁绍与曹操的势力范围主要以黄河为界,袁绍在北,曹操在南。袁绍把军队分为三队,分别以沮授郭图淳于琼为都督,然后引军向南来到黄河北岸的黎阳津(在今河南浚县),之后(建安五年(200年)二月)就派大将颜良带着郭图、淳于琼二军渡过黄河把曹操委任的东郡太守刘延围困在黄河南岸的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这就是“白马之围”。

四月,当曹操接到东郡太守刘延的告急信时打算立即向北进军解白马之围,这时荀攸建议曹操说:“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武帝纪》)荀攸的这个建议是个声东击西的办法。他建议曹操不要直接去进攻颜良,而是率军渡过黄河到延津作出要攻打袁绍后方的举动。以“津”为地名的一般是渡口的意思,像合肥的逍遥津等,延津就是黄河北岸的一个渡口,因为黄河在袁绍和曹操之间是呈西南-东北走向,因此延津位于袁绍所在的黎阳津的西南方向。

曹操采纳了荀攸的建议,当袁绍听说曹操渡河来到延津,果然马上拨出一部分兵马进攻曹操,曹操于是又连夜向白马行军,结果“未至十馀里,(颜)良大惊,来逆战”(《武帝纪》)。曹操就以张辽、关羽为先锋,“(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颜)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关羽传》)。

《关羽传》在描写颜良之死只有上面寥寥数语,但读起来却回味无穷。首先颜良作为袁军的主将是坐在麾盖下指挥的,并没有参加战斗,而关羽作为曹军的先锋则是在万军之中与敌军直接厮杀的。然后当关羽看到颜良的麾盖后因为立功心切就直接策马向颜良奔来,成功刺死颜良并枭首而还,周围的袁军将领竟然没有敢阻挡的。

还有《关羽传》描写关羽杀死颜良时使用的动词是“刺”字,在我们的印象中,关羽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对应的动作应该是“砍”、“斩”等字眼,而“刺”字则应该用于枪、矛、戟等兵器。其实青龙偃月刀并不是一把刀,而是一类刀种的名称,现存最早的青龙偃月刀出自宋朝,而且因为刀身精致,主要用于平时操练兵马壮威,并非实战而用。《三国志》中并未提及关羽使用的兵器,笔者对此有三条猜测:

第一,由“刺”字表明,历史上的关羽和其他武将一样使用的都是枪、矛一类的兵器。例如吕布在《三国演义》中的兵器是方天画戟,但是在裴注《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有“(郭)汜、(吕)布乃独共对战,(吕)布以矛刺中(郭)汜”的记载,从这可以看出吕布使用的实际是矛。同样在《吕布传》中还有吕布辕门射戟的记述,《三国演义》也因此把吕布的兵器设定为戟,其实这只戟并非吕布的兵器,只是因为戟的尖头一端有一个或两个月牙状的结构,中间留有空隙,吕布才叫人随便取来一枝戟立在辕门口,结果箭刚好从小枝的空隙处穿过。

第二,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使用的也是一般的兵器,或者比一般士卒的兵器材质更好一些、更加坚硬。但是仗打多了,兵器也会折断,或变钝了,生锈了,这时武将就会换另一件兵器,因此一个武将一生用的不会是一件兵器,所以说关羽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兵器。

第三,武将用的兵器种类有时也会有所变化。所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就是说一名武将对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的用法都要了解,因此他们既可以使刀,也可以使枪,这个说明关羽的兵器可能其实并不固定。

标签: 文丑

更多文章

  • 张:深谋远虑的淮泗名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深谋远虑

    东吴集团草创时期可谓历经艰险,之所以能够在短期之内获得成功,离不开两位重要谋士。一位是彭城人张昭,另一位则是广陵人张。自加盟东吴集团之后,两人分工明确,一人在幕后运筹帷幄,一人在阵前临机决断,在他们的协助下,孙策的平定江东之战才得以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之中,张的历史作用更为显著。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战

  •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黑锅应该谁来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蜀中无大将

    且看曹操、刘备、孙权用人之比较,题目所提问题自然有答案:发现人才的眼力——曹操最高,刘备最弱曹操用人靠眼睛,他是个实用主义者,发现和甄别人才的办法是实践,只要能为他开疆拓土、守城治民的人,不问出身来路,均予重用。刘备用人靠耳朵,诸葛亮是徐庶推荐的,庞统是司马徽推荐的,而且刘备在初期对庞统是不赏识的:

  • 因势而下杜预平东吴:晋终于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吴

    晋主一直就有灭吴之意,因朝议多不同意,因此。羊祜镇守襄阳时,因为陆抗反战被撤职,又见孙皓失德,认为有可乘之机,于是上表请伐吴,大臣贾充、荀勖等人力言不可,因此没被批准。羊祜病危,荐杜预以代,司马炎于是拜杜预为镇南大将都督荆州事务。这时吴国大将丁奉、陆逊已死,吴主孙皓暴虐,国政日坏,人心怨弃,杜预便上

  • 刘备身上出现过哪些典故?这些典故都与谁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典故

    刘备身上出现过哪些典故?这些典故都与谁有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问裴潜《世说新语·识鉴》曰: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裴潜评价刘备居国不治,守边为主。死里逃生《典略》曰: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

  • 司马懿竟承认自己败给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承认自己

    刘禅称为相父,言听计从;曹叡视司马懿不过是老臣之一,并不十分信任。诸葛亮在西蜀,几无一人可与之相埒;而在洛阳朝中,曹真、曹休这些皇亲,陈群、华歆、王朗这些重臣,权势不小,与司马懿不相上下,并对他深怀戒心。刘备托孤时,要他的儿子对诸葛亮以父事之;而早留下“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于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

  • 揭秘曹叡为何执意弄死皇后和侍从?曹叡杀皇后谜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后

    揭秘曹叡为何执意弄死皇后和侍从?曹叡杀皇后谜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明悼毛皇后(?―237年),毛氏,河内郡人,魏明帝曹叡第一任皇后。黄初年间,因才貌入选太子宫。当时魏明帝还是平原王,对毛氏非常宠爱,进出常同乘一副辇同车。黄初七年(226年),魏明帝即位,封为贵嫔。太和元年(227年),封为皇

  • 谁是张飞遇刺的幕后元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凶

    谁是张飞遇刺的幕后元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四大名著”研究学者汪宏华撰文指出,《三国演义》对张飞之死做了隐讳处理,以迎合拥刘反曹的正统观念。实际上,张飞遇刺除了有“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的内因,还有缺点被他人恶意放纵的外因;除了有下属范疆、张达近身操刀之外,还有上司刘备和诸葛亮的远程攻心,长

  • 揭秘三国真实历史:孙权最喜爱的江东战神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神

    揭秘三国真实历史:孙权最喜爱的江东战神是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权这个人很有本事,年少就继承江东霸主的位置。尽管大多是孙策留下的老臣,不过经过孙权的努力,这些人都对孙权心悦诚服,后来在孙权的领导下,居然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孙权手下有很多名将,早期的程普黄盖周瑜鲁肃,接着是

  • 曹操优秀的儿子众多,为何选曹丕为皇位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位

    三国时期的曹丕是曹魏政权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就是枭雄曹操。曹丕和父亲曹操,再加上自己的弟弟曹植,在文学上都有着非凡的造诣,因此后世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曹。曹丕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一起出征打仗,出生入死,所以在后来被曹操选为接班人。曹丕虽然贵为太子,且在文学上造诣极高,但是其人却非常有意思。喜欢读

  • 一代英才周瑜真的如《三国演义》中一样是肚量小的人物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肚量

    大家都知道一个歇后语,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还有就是三气。其实啊史料中记载的周瑜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也是个宽宏大量之人,并不是《演义》中的那种肚量小的。今天(qiwen.org)小编就为您揭秘一代英才周瑜。据史料记载,公元208年,亲率80万大军攻打东吴,命周瑜为大都督应战,双方对峙于三江口南北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