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以晋代魏:司马懿子孙三代如何夺了曹操家的江

以晋代魏:司马懿子孙三代如何夺了曹操家的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61 更新时间:2024/1/10 16:26:00

以晋代魏:司马懿子孙三代如何夺了曹操家的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东汉末期到魏晋始末,政权分割,藩王争乱,整个政治局势很不明朗,呈一片混沌之势。政权的交替过程如同一条流经山路十八弯的长河般,这时常出现比汪洋大海还要疯狂的巨浪和风啸。然而有一个家族,宛如一艘巨轮,在惊涛骇浪中,在急弯险滩间,自由如常地行驶着,安全地抛锚登陆。这个家族,就是魏晋史上从幕后走到台前的司马家族。

早在三国时期,坊间传闻当世有四大权谋家,即“卧龙、凤雏、幼麒、冢虎”。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幼麒是姜维,冢虎就是司马懿。司马懿是司马家族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西晋王朝的真正奠基者。

司马懿为后人熟知的事迹,恐怕就是和诸葛亮的七年抗战史了。期间虽然司马懿败数居多,可是在与纵观整个中国战争史上都能算是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的诸葛亮的战斗中,司马懿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诸葛亮在被围困多日后,于营中病逝,此后蜀郡便兵败如山倒,如果不是当时魏明帝不肯下令,司马懿很可能就会成功直捣黄龙,彻底灭掉蜀国。

司马懿活到七十三岁,在纷乱不定、物质贫瘠的魏晋年代,这已经算是高寿了。要知道魏晋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几岁,司马懿大半生都位居人臣之首,累牍繁简、驰骋沙场的政治生涯,本应是最消耗人的生命力的,并且所谓“伴君如伴虎”,人的生命一旦走上仕途就不受保障了,可是司马懿终究还是顺利走完大半人生路,靠的不是灵丹妙药延年益寿,而是他的大智慧和大机智。

司马懿擅长装病,曹操还是一个小领主时,便找人礼聘司马懿,司马懿明白,当时的曹操还不是汉朝统治者的对手,长期待在他的身边是件危险的差事,所以就装病在床。曹操屡次请人去打探虚实,结果每一个使者看到司马懿躺在床上,动也不动,都相信司马懿真的中风了。后来曹操也相信了这一事实,短时间内没有再去找司马懿。最厉害的是,司马懿晚年的时候,魏帝曹芳年幼,曹爽党群意欲篡权夺位,司马懿为避一时风头,同时也给自己积蓄力量一举铲除曹爽党群,再次装病。曹爽认为天下间唯一能对他篡权之事构成不利影响的就是司马懿这个老骨头,并且也早有耳闻,司马懿极其擅长装病,所以便派出心腹上门察看其是否真病了。探子进了司马家大门后,司马懿就以他的老谋深算给后学们好好上了一课,什么叫“将计就计”。司马懿在两名婢女的搀扶下于厅中会见了探子,这时一婢女递上一碗汤药,司马懿用嘴去接,结果喝得汤药流满了衣领,把前胸衣弄得斑斑驳驳。探子又向司马懿试探性提问,司马懿直接伪装成说话已经不灵便的样子,吞吞吐吐、含糊结舌,一副不日就将赴死的颓态。探子一看,老家伙都成这样了,赶紧回去把这好消息报告了曹爽。这次装病很好地麻痹了曹爽,基本上让曹爽放弃了对司马懿的戒心,从而也对后来司马懿一网打尽曹爽党群提前投了一枚烟雾弹。这等城府,这等演技,要放在现今,估计横扫各项影帝奖项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在当时,这种战术为司马懿避去很多不可直面的麻烦和祸事,也为他日后重新崛起进行了有效的软缓冲。

司马懿经历三代托孤辅主,多年政治经验的积累,使他培养了一群可靠精干的羽翼臣子,终于在扫除曹爽党群后,成功从幕后走向台前,如同当初曹操以魏代汉般,以晋代魏,控制着几乎整个天下的政权。然后司马懿到死,都没有封王称帝,其实以他当时权倾天下的条件完全可以做到,他最终没有选择这条路,很可能是因为受曹氏一门恩泽太深,没有曹操就没有司马懿,曹操知司马懿、识司马懿、信司马懿,曹操之后的曹丕、曹倍际侨绱耍甚至到了魏文帝时期,无论是文帝还是明帝与司马懿商讨天下大事时,都是亲自奔赴司马懿家中,对司马懿的待遇宛如汉待萧何般。

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继承了父权,后早丧,次子司马昭便替补上台,顺袭了父兄的权位,进一步扩大司马家族在当时的统治局面,使天下政权进一步集中在手,同时也加快了代魏的进程。

司马昭在多数后人眼中也是一个文采武功一流的人物,尤其有一点是世人无法否认的,那就是他多年随父征战,练就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自三国期间到魏时伐蜀的漫长战役,中途盖世枭雄曹操也只是做到和蜀吴三足鼎立天下的地步,后魏文帝曹丕在位时多次攻打蜀国,又是陆战又是水战,使尽一切手段,最终还是兵败回朝,抑郁在胸不得舒展而英年早逝。到魏明帝的时候,蜀国疆域虽然被不断削减,可依然在华夏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这其中三代君主,其父司马懿都辅佑始终,也没能荡平蜀国,到了司马昭的时候,他成功率领大军一举灭掉了蜀国。

灭蜀之后,司马昭做了件令后人感恩戴德的功绩,那就是派人集中整理并学习诸葛亮的军事理论,这一举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将领,这些将领在后来镇压反贼中立下赫赫战功。司马昭从蜀地班师回朝后,直接就自号晋公,之后更堂而皇之地视魏帝曹髦如无物封自己为晋王,并立司马炎为世子。

司马昭封王的行为,彻底激怒了魏王曹髦,曹髦深知再这般下去,不但魏朝要被取代,自己更是性命不保。于是在一个下雨的午后,召集了自己的一干心腹和部分可以信任的臣子,集聚一堂。曹髦执剑跃到书案上,满面怒容,声色凄厉地鼓动人心,“诸位都是大魏的贤臣名将,我曹髦这些年深受诸位忠孝之恩,今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这是要篡权,如此明目张胆,完全不把我大魏政权放在眼里,这不仅是对我的一种背叛,更是对诸位多年来对大魏辛苦付出的一种不尊重,今日我就要上门剿杀司马贼子,可愿助我一臂之力?不成功便成仁,来日成功肃贼后,诸位就是我大魏的保国功臣。还请诸位不要犹豫,与我一起保住大魏政权……”

曹髦话音刚落,反对之声便纷纷而起,都劝告曹髦放弃,忍气吞声。当时朝中大臣多数是拥护司马昭的,毕竟司马昭集团的势力不是曹髦所能比拟的。曹髦也算是一血性汉子,可惜时不他待,当时他的势力太过弱小,他不听众臣的劝告,会后便带了百余亲兵,披甲戴盔,浩浩荡荡往司马昭家杀去了。孰料,早有人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司马昭派了一支精兵在半路把曹髦给截杀了。

司马昭杀曹髦后,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曹奂只是一个傀儡,此时的天下已经真正属于司马家族了。公元265年,司马昭中风死后,司马家族又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走到了台前,这就是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司马炎继承王位,并逼曹奂下台,正式建立西晋,号晋武帝,成了晋国的开国君主,建都洛阳,同时追尊司马昭为文皇帝,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司马炎创立晋国,被后人理解为顺理成章的事,他的功绩完全建立在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三代人的基础上,一路走来水到渠成。后人也普遍认为司马炎并无杰出才能,只能说命好,投对了胎。

司马炎登基后,国家已经趋于稳定,不再有大的动乱,于是司马炎天真地认为江山从此就巩固了,便撤销边防军事,一心致力改善农田制,可他的天真幼稚最终给他带来了恶果,出现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

从司马懿到司马炎,中国政治的变化,对于这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来说,同样也有深深的影响,比如司马昭时期,由于高度的政治压迫,连续的文字狱,使当时的中国士人们,已经不敢再去轻易地谈政治,即使是歌功颂德,有时候也容易“马屁拍在马腿上”,因此这时期的中国文学,更多的是以田园诗的兴起等借物寓情的方式为主流。建安文学的豪迈大气,瑰丽动人,到这时期基本上荡然无存。高度的政治压迫,使士人们的政治热情大大泯灭,关注的主流,早已经转向了哲学、思想、鬼神等方面,大量这方面内容的作品日益流行了起来。而到了司马炎当政时期,虽然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政治高压,但是这时期魏晋文学的消极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外加天下统一,经济日益繁荣,士人集团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兴趣,也转向了逃避现实,及时行乐。司马炎的宽松,反而让高度政治压迫积累的士风流毒,在他当政时期迅速地发酵。我们今天虽然津津乐道魏晋风度,但是毫不夸张地说,魏晋时代,是中国知识分子士风最萎靡的时代,敢于为国家担当责任的知识阶层越来越少,一个没有人敢于担当责任的国家,自然最终也变成一个不负责任的国家。魏晋灭亡于“五胡乱华”的结局,在这里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而说到西晋灭亡的导火索“八王之乱”,更与司马家族,尤其是司马炎的统治政策分不开,司马炎采取的是优礼世家大族,尤其是豪门知识分子的政策,寒门知识分子与豪门知识分子在待遇上的落差日益增大,人比人气死人的结果,就是诸多寒门知识分子选择了另外一条出路:投身于许多王室的门下。在当时西晋的各路王爷中,身边都有不少寒门出身的知识分子幕僚,这些人提起西晋的世家大族,几乎个个咬牙切齿,在司马炎死后,由于即位的晋惠帝是个出名的白痴,给了王爷们叛乱的机会,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就是那些被日益边缘化的知识分子们。司马炎统治政策造成的士族与寒门知识分子的对立,成为了西晋灭亡的另一大重要诱因。

标签: 晋代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史上诸葛亮的八卦阵怎么被陆逊破掉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国史

    揭秘:三国史上诸葛亮的八卦阵怎么被陆逊破掉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当蜀汉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的时候,陆逊进入了诸葛亮早先做好的埋伏圈,八阵图中,原本陆逊必定死于八阵图,可是黄承彦却出面救了陆逊。作为岳父的黄承彦,为何要救自己女婿的死对头呢?《三国演义》中有一处文字

  • 阮籍为什么不许儿子放肆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放肆

    阮籍为什么不许儿子放肆生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阮籍的儿子阮籍的儿子是阮浑。据世说新语记载,阮浑长大成人后,样貌气质都与父亲十分相像,十分羡慕竹林居士的生活,也想跟自己的父亲一样放达。阮籍的狂放在魏晋名士中也非常出名,常常做着不符合礼法的事。比如还在孝期时就当众饮酒作乐,对美女调笑,有失世家体

  • 三国时代的人如果在现代能做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的人

    三国时代的人如果在现代能做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张辽:会当幼儿园阿姨,不,应该是阿舅。逍遥津一战,吓得几十万小儿不敢啼哭,“张辽止啼”的名声比幼师毕业证好使得多。张飞:会去当银行打更,试想一下,半夜三更,月黑风高,鸦雀无声,如有小偷正在撬保险柜,突然一声雷霆巨喊会是

  • 曹操起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棒,曹操,许劭

    魏太祖武帝曹操曹操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县,亳音bó)人。他父亲曹嵩,是个宦官的养子。曹操从小聪明机灵,办事能干。当时有一个名士叫许劭(音shào),善于品评人物。曹操年青时候,去请他评论。许劭说:“你这个人呀,如果在太平时代,可能成为能臣;要是在乱世,你会成为奸雄。”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阳北部

  • 细数三国演义里的那些叛徒 你都了解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叛徒

    上有哪些叛徒?在浩瀚的里,有许多,也有许多小人叛徒,今天(qiwen8)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演义的那些叛徒,他们不仅背叛了君王,还做了很多坏事,一起来看看吧。字奉先,,东汉末年名将。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做为著名的三姓家奴,吕布排第一毫无争议。吕布原来是并州牧丁原的部下

  • 三国史上,高顺可以与关羽吕布相媲美,但后人知道的不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国史

    三国史上,高顺可以与关羽吕布相媲美,但后人知道的不多,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吕布失败后被绞杀,陈宫被斩首,吕布手下的主要将领张辽、侯成、宋宪、魏续都投降了曹操,随吕布、陈宫一同赴死的只有高顺,他和吕布一样都是被缢杀也就是被勒死的,令人叹息。史书里没有高顺单独的传记,甚至不知道他的祖籍在哪里,也不

  • 三国解密:刘备为何在白门楼要致吕布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死地

    公元198年,在吕布麾下猛将高顺和张辽的猛烈打击下,刘备仓促逃出小沛,在梁国(今河南商丘南)一带,遭遇了率领大军东征吕布的曹操。曹操是在得到夏侯兵败的消息之后,决定亲自率兵东征,彻底荡平吕布,消除腋肘之患,然后再与袁绍决战的。袁绍此时已经基本搞定北方的公孙瓒,下一步必将是挥军南下,留给曹操的时间不多

  • 法正为什么可以善终?得益于他的早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他的

    法正就性格、智谋、能力,或者对集团的贡献类型而言,庞统和法正都很相像。庞统(179—214),字士元,别号凤雏,荆州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人。年轻时,庞统被荆州著名的人物评论家司马徽誉为“南州士之冠冕”,意思是南方青年学子之中的顶尖人物。水镜先生对的评价也没有如此具体明确。诸葛亮自比、乐毅,“时人莫

  • 孙权弃用名臣周谷之误:不同的人才牌该如何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该如何

    孙权弃用名臣周谷之误:不同的人才牌该如何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公司整体利益之下,不同层级的领导各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在公司大账和老板小账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差异。如何将擅长做公司大账和擅长做老板小账的两类不同人才安置在合适位置、且保持利益平衡,这是考验老板察人、用人之道的关键所在。孙权重用吕

  • 曹阿瞒简介 阿瞒是谁?曹操为什么叫曹阿瞒?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什么叫

    曹阿瞒简介阿瞒是谁?曹操为什么叫曹阿瞒?,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小名阿瞒的说法应是民间演义说书流传时的改动,曹操小字应是“阿满”,表示可爱的意思,后来因为《三国演义》尊刘贬曹,于是可爱的“阿满”就变成了贬义的“阿瞒”。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记载曹操“小字阿瞒”,用“瞒”字,是欺瞒的意思,而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