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早对曹操进行明显诋毁的是《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东吴人的著作

最早对曹操进行明显诋毁的是《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东吴人的著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828 更新时间:2023/12/24 13:22:15

最早对曹操进行明显诋毁的是《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东吴人的著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最早对曹操进行明显诋毁的是《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东吴人的著作

作为一个文武兼备、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人物,曹操必然成为人们持久热议的对象。有人赞美,有人唾骂,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只要稍微追溯一下渊源,便不难发现:关于曹操,早期的历史文献,大多还能比较客观地进行评价,对他赞美有加者,不乏其人。到了赵宋时期,对于曹操的评价才开始发生严重的倾斜,乱世奸雄的形象遂成定格。

在西晋历史学家陈寿(233-297)的《三国志》里,曹操无疑是正面形象。《魏书・武帝纪》中,有两节文字,可以证明这一点。其一是说曹操青少年时期,桥(乔)玄、何癃能够不为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看到他的过人之处。其中桥玄对他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其二是,传末的「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汁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南朝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对曹操的态度也是比较客观的。《识鉴》篇记载了桥玄对少年曹操的赏识和寄予厚望,文字比上引《魏书・武帝纪》更加生动:「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其中,「治世之奸贼」,似乎不是好话,而实际上也是一种赞赏,不然,桥玄也不会愿意把子孙托付给曹操。当然,《容止》篇也记载了曹操这样一个故事:会见匈奴使者,曹操觉得自己形象欠佳,不足以震慑外国人,于是让崔琰冒充自己,他本人手握大刀站在坐榻旁边。会见结束后,让人问匈奴使者:「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者回答说:「魏王果然非常威严,但是,坐榻旁边那个手握大刀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立即派人杀死了匈奴使者。故事中的曹操固然狡猾、残忍,但是,他这样做,我们可以理解为,他是为了国家利益。于他个人品德、名誉并无多大损害。

现存文献中,最早对曹操进行明显诋毁的是《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东吴人的著作《曹瞒传》。《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了如下一节《曹瞒传》文字: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螅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伪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划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余。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耶!」遂杀之……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

显然,这一节出自魏之敌国东吴人之手的文字,有污蔑曹操的嫌疑。

但是,南北朝隋唐时期,人们对于曹操,未见有多么反感的言论,倒是有不少对他诗歌才华、成就的赞扬声。例如,王僧虔有「魏氏三祖,风流可怀」(《宋书》卷十九《乐志》引),钟嵘有「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卷下),元稹有「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从这种情况看,《曹瞒传》几乎没有生成什么影响。

曹操形象的大坏,大约开始于宋代。苏轼《志林》卷一「途巷小儿听说三普通话」条,引用王彭的话说:

途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可见,通达如大文豪苏轼,都将曹操斥为小人,站在了「拥刘反曹」的立场上。后来,到大儒朱熹,更是破口大骂曹操是窃贼:

因说诗曰:曹操作诗必说周公,如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又《苦寒行》云:「悲彼东山诗。」他也是做得个贼起,不惟窃国之柄,和圣人之法也窃了。(《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论文下》)

朱熹的话,无论是对学术界,还是对民间舆情,一定都曾生成过深远的影响。既然朱熹都这样说了,曹操的窃贼高帽自然就如同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再也摘不下来了。10,10–>

标签: 东吴

更多文章

  • 曹操追悼会上发生散伙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会上

    曹操追悼会上发生散伙事件时太子在邺,鄢陵侯未到,士民颇苦劳役,又有疾疠,于是军中骚动。群寮恐天下有变,欲不发丧。逵建议为不可秘,乃发哀,令内外皆入临,临讫,各安叙不得动。而青州军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逵以为“方大丧在殡,嗣王未立,宜因而抚之”。乃为作长檄

  • 年青的诸葛亮为何能让刘备倾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能让

    年青的诸葛亮为何能让刘备倾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诸葛亮是东汉末年的智者,早期的他隐居隆中,却胸怀大志,赢得了刘备的三顾茅庐;后来随着刘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刘备死后受命辅佐刘禅,成为刘备的肱骨之臣。那么对于诸葛亮这样一位盖世奇才,他在乱世生存中有没有相应的规则,答案是肯定的。其一,炒作

  • 三国时期被忽略的天才 谋略家戏志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谋略

    真正被《演义》忽略的一个牛人,长跪请教,说没他皇帝当不成他是曹操身边最神秘的一位谋士,曹操曾长跪请教他兵家之事,他死后郭嘉成了他的接班人,可是到曹丕称帝之时还在赞叹,没有这个人,他的皇帝都当不了。可就是这样的一个重要的,三国演义里竟然没有——在正史上来说,戏志才刚投靠曹操时就被委任为谋士,由于早死,

  • 第七章 刘备远计夺西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第七章

    公元211年,益州牧刘璋听说曹操派钟繇等人领兵进攻汉中张鲁,害怕曹军趁势杀奔西蜀,心中恐惧,思考防御之策。别驾张松对刘璋说:“刘备是您的本家,曹操的仇敌,善于用兵之道。如果让他讨伐张鲁,张鲁必破。张鲁破则西蜀强,即使曹操来了,也不会有什么作为了。所以,现在应迎刘备来益州。”愚蠢的刘珍不知道张松是要引

  • 揭秘:董卓为什么中了王允设计的“连环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了

    揭秘:董卓为什么中了王允设计的“连环计”,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董卓是三国时期很厉害的人物,早期是个跺跺脚金銮宝殿都会乱颤的狠角色,你看小皇帝看着不顺眼,说废就给废了。董卓杀人如麻,张温那样的大官官居司空,说宰就给放倒了。董卓心很细,颇有谋略,当年进京洛阳的人,并不是太多,却靠着耍手段陆续收录了

  • 诡计多端的小人郭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诡计多端

    诡计多端的小人郭图,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说起郭图,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可能不怎么深刻,他只是袁绍帐前的一个谋士,至于他长什么样,穿什么衣服,作者从未着墨,算是小人物一个。可小人物不能当小人。一旦馊主意、坏点子发挥了作用,那么,危害程度是相当严重的。在《三国演义》中,郭图出场并不多。可他每次一露面,

  • 揭秘:三国最精锐的神秘部队虎豹骑的历史真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虎豹

    揭秘:三国最精锐的神秘部队虎豹骑的历史真面目,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首先,提个问题,中国历代的精锐部队部署在哪里?有人会抢着回答说,那应该是政府最为关切的长期对敌作战的边境地区,也许有人还会补充说,确切地,应该是国家主要的战略方向上,其中包括边境地区等需要关注的地带。回答得不错,补充得也很完整,

  • 毛泽东毛主席为何要替曹操翻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毛主席

    曹操是本人打小就喜爱的历史人物,对刘备向来嗤之以鼻,不为别的,刘备伪君子也!曹操才是真男儿,说起三国另外还有个吕布不得不提,此人也是个热血男儿,也是个率性之人,可惜被伪君子刘备害了,这个话题扯远了不能不老实承认,我们这代人深受毛泽东言行的影响,本人对曹操的同情和喜爱多少就跟当年毛对曹操的评价有关。曹

  • 诸葛亮张飞黄权等名人的后代都死在邓艾手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死在

    诸葛亮张飞黄权等名人的后代都死在邓艾手上?,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就算没有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里面的有哪些名人,蜀汉名臣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都是千古名人,他们的儿子也是小有名气。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张飞的儿子张苞,赵云的儿子赵统、赵广等。这些名人的后代都死了,大家可知道他们是死在谁的手里吗

  • 三国十大美女排行:刘备竟三位夫人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

    三国十大美女排行:刘备竟三位夫人上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三国的历史上,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批绝世佳人们争奇斗艳的年代。各式各样的英雄美人上演着各式各样我们后世所熟知的典故和经典戏码。吴懿的妹妹吴氏10、吴氏这最后一位也是寡妇。她是吴懿的妹妹,原先吴懿事刘璋的时候,她给刘璋做了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