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我为钱狂:晋朝货币荒唐事

我为钱狂:晋朝货币荒唐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83 更新时间:2023/12/16 19:33:44

第一次拜金主义高潮

司马炎做了27年开国皇帝,天下安然无事,可是晋惠帝上台不到两年,就出了大乱子。

他坐了皇位,哪里能执政?大政方针还不是一群小人说了算。社会上也乱了,“纲纪大坏,贿赂公行”,“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有权有势的人仗势欺人,小人们互相援引举荐。老百姓把官场行为叫做“互市”,也就是“交易”。

那是古代中国的第一次拜金主义高潮,从官到民,全民都为钱而狂!

西晋着名的“竹林七贤”里年纪最小的一位,叫王戎。他做了官后,极其贪婪,到处收购田地、水磨,产业遍布天下。

这位竹林先生经常手拿筹码,计算自己的财产,日夜不停,以此为人生最大乐趣。同时他又是出了名的小抠。家里有棵极好的李子树,他经常摘下李子去市场卖,每次都能卖上大价钱。可是又怕别人得到种子,他就把李子一个一个钻开,把核拿掉。

南阳人鲁褒有感而发,作了一篇论文《钱神论》讽刺时世,这大概是世界上第一篇关于钱的论文。实际上,鲁褒才是“孔方兄”一词的发明者。

《钱神论》把钱的“功能”说的活灵活现――钱这东西,“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余,臣仆者穷竭而不足。”他以“有钱可使鬼”的谚语为例,说只要有钱,“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两晋:不铸造货币的朝代

西晋、东晋,史家习惯上合称“两晋”。这个两晋,在中国货币史上很特别,是唯一的一个没有铸造货币的朝代。

晋朝流行玄学之风,主流意识形态很虚无,士大夫也都荒诞不经。不铸钱,究竟是因为懒,还是国事纷乱顾不上,不清楚了,反正是给中国货币史留下了100多年的空白。

那老百姓用钱怎么办?有啊,就用前朝的老货币。

西晋因为继承的是曹魏,所以用的是魏国的五铢钱。到了东晋,因为地盘在当年的东吴一带,所以就用东吴旧钱。

东吴旧钱大的特别大,一当千、一当五千的都有,重量起码在10多克以上。东晋人也很幽默,把这种大钱叫做“比轮”――人人拿着车轮子去买东西!

国家虽然没铸钱,地方上却铸过一种五铢钱,是由一个叫沈充的人主持铸造的,民间都叫“沈郎钱”。

这沈充是何许人也,竟然能有权铸钱?史书上说,这个沈充出身江南大族,“少习兵书”,有军事谋略,深得东晋权臣王敦的器重,被推荐做了官。沈充官职最高时做到了大都督,统率东吴一带的军事,跟周瑜差不多了。

他是在东晋建立的第三年铸的钱,民间把他铸的钱又叫做“小五铢”。这个钱质量很差,铜色发白(掺的锡太多),极薄极小,每枚只重1克。这种“沈郎钱”,到了唐代,诗人们还经常挖苦它,李贺有诗说:“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李商隐有诗说:“谢家轻絮沈郎钱”,这都是说它太不够分量了。

关于铜钱的怪现象

货币史发展到这个时候,就有点不健康了,有几个现象值得一说。

首先是私毁私铸,民间有一些豪强和不法分子,喜欢把钱毁了重新铸。这可不是为了增加GDP,而是有利可图。

这里又要普及一下铸造知识了。铜钱的主要材质,有红铜、青铜、黄铜、白铜等等。红铜是纯铜,青铜是铜锡铅合金,黄铜是铜锌合金,白铜是铜锡合金。

把好好的足值铜钱融化了,多掺进铅和锡,再缩小一点重新铸,钱就平白无故生出另外许多钱了。这是明目张胆的掺假兑水。可是那时候没有质监局,没人管,三国时候的国家领导人刘备孙权还带头铸不足值的钱。如此一来,官钱的减重减值和民间的私铸,两下里就真成了“朋比为奸”。

铸劣钱有利可图,谁还傻乎乎地铸好钱?这就是货币领域里“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

这样日子一久,劣钱必然充斥市场,没法再流通了,因为大家都不认。

于是官方只好出面整顿,一番整顿下来,扫除了一些劣币,腾出了一定的空间,于是民间私铸又见机而起,兴起新一轮的造假高潮。

劣币就这样生生不息,越整顿越厉害。

再一个现象是,两晋的君臣太懒散,只顾着用前朝的旧钱方便,可是旧钱,一是有外流、损耗的,二是大款们存钱越来越多,国家老是不铸钱,货币供应量就会严重不足,流通领域怎么办?这老百姓也有法子。从晋朝时起,民间用钱有时候约定可以缺斤短两,学名叫做“短陌”,也就是不到一百文,可以当成一百文用。

第三个现象是,货币不够用,就学习三国,朝廷的赏赐和俸禄都不用钱,一律用布帛。发年薪时,大官小官都用车往家里运布匹。

两晋皇帝赏赐给臣下的布帛,一般数量都很惊人,动不动几千几万匹。权臣桓温一次就曾得赏30万匹。那时候谁家富、谁家贪,一眼就能看出来――他总得造个仓库来装这些布啊!

晋朝的西北地区和当时的北方政权更是彻底,连老百姓都不用钱,就用布匹。好好的一段布,买粮食剪去一块儿,买肉剪去一块儿,基本就不能用于做衣服了。

这种浪费,连有的官员看了也心疼。北方政权后来也先后铸过铜钱,企图取代布帛,但是推广不开。

白银时代开始

过去在西汉的时候,黄金曾经是重要货币,一般作为赏赐或者大宗支付使用,用量很大。但在两晋时期,黄金在流通领域就不常见了。

这是因为社会上奢靡之风渐起,富豪人家都用金子来打造器物首饰,黄金在流通中的数量越来越少,后来在一些地区干脆就退出了货币序列。

黄金一减少,白银的地位便急剧上升。在两晋时期的典册上,经常会出现以白银来标明物价的情况。

白银虽然从春秋战国时起,就已进入货币序列,但早先的地位并不高。秦始皇还曾经规定过,白银只能作为器饰收藏,不能作为货币使用。到了晋代,货币大哥黄金悄然退市,小兄弟白银崭露头角的时候就到了!

白银大量进入日常流通之后,老百姓称银子,使用大单位的“斤”不太方便,以“两”为单位的就多了起来。《十六国春秋》里就记载过,当时“一斗米值银半斤”、“一斤肉值银一两”。

这个时期的白银货币,形式上是银饼或者银铤(银片),都是需要称重量使用的,一块银子从几两到几十两不等。

至于后来,那白银的风光就更大了,在唐、宋、明、清都是主要货币,且是硬通货,国际上都认可。从明朝的万历年间起,连外国的银元都前赴后继地到华夏来助威,那都是后话了!

当然,黄金再怎么说也是大哥,在国内流通中虽然基本退休了,在外贸上人家外商还是挺欢迎。从东汉起,咱们老祖宗与大宛、大秦、安息、龟兹等国做贸易,进口马匹、珠宝、琉璃什么的,还是黄金大哥一人独大。

(摘自《说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

标签: 晋朝

更多文章

  • 王羲之的历史故事:笔法超逸的东晋名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羲之

    王羲之名人语录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着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笔法超逸,名辉文坛,震古烁今,为历代所敬仰,他被尊称为“书圣”。【名人历史】王羲之(303年-361年),

  • “牛继马后”的故事 使一代东晋开国皇帝身世成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晋

    西晋末年,司马氏的江山,正岌岌可危,晋愍帝司马邺即便投降后,也没得个善终,最终被刘聪所杀。而与此同时,在司马皇族的诸多子孙里,一颗皇族新星正冉冉升起,那便是琅琊王司马睿。不仅如此,因为此人的身世扑朔迷离,使得野史里一直流传着“牛继马后”的故事。注:“牛继马后”,即是指司马睿为牛氏之子,牛姓代司马氏继

  • 《天下一统:说说太康之治那些事》序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太康

    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之长子,在司马昭死前三个月正式被确立为世子。公元265年,司马炎为自己荡平了一切阻碍,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定都洛阳,为晋武帝。建立西晋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统一天下,曾派名将羊枯、杜预等攻打吴国。由于晋武帝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顺利地夺取了灭吴战争的

  • 顾恺之为何在画人物的时候特别主张要求人物传神的效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顾恺之

    顾恺之是哪个朝代的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绘画大家,绘画理论家,诗人。曾经担任过参军、散骑常侍等职位,出生在一个士族的家庭,多才多艺,擅长写诗作赋,很深厚的书法功底,尤其擅长与绘画,主要擅长画人物的肖像、山水和飞禽走兽等相关的题材。顾恺之的在画人物的时候特别主张要求人物传神的效果,重视眼睛在传神的体现,认

  • 第三节 淮南三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淮南

    曹髦为皇帝时,曾下旨令司马师“登位相国,增邑九千,并前四万户;进号大都督、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赐钱五百万,帛五千匹,以彰元勋”。司马师辞谢不受。位极人臣的司马师用极大的权力换来了极大的满足,也换来了反对者的行动。当时全国武装力量基本掌握在司马氏手中,只有镇东

  • 草木皆兵的历史人物:草木皆兵的故事主人公是谁?苻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的故事主人公是谁?苻坚!草木皆兵,读作cǎomùjiēbīng。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

  • 为什么顾恺之一开始吃甘蔗,众人就开始嘻嘻笑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顾恺之

    顾恺之除了在绘画上有极高的成就之外,对诗书和书法也都颇有研究。作为画家的顾恺之不但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也留给了后世许多精品的绘画作品和潇洒、乐观的人生态度。其中顾恺之最负盛名的作品就应该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的画作《洛神赋图》,而顾恺之倒吃甘蔗的态度也被后世广为流传。那么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 被废立10次 中国古代“上岗”次数最多的皇后羊献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古代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不论是被废掉的皇帝还是被废掉的皇后,能重新再上岗的都是寥寥无几。就拿皇帝来说,前前后后加起来不过三位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明英宗朱祁镇,至于皇后就更少了。但有一位皇后却非常特别,她一共被废了五次,却又奇迹般地被立了五次,而且还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做过两国皇后的女性。她就是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帝国,竟然是这个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强国,当属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开创的大隋帝国。只因为他们是第一个击败过当时世界最强对手——突厥帝国,达成天下无敌成就的伟大王朝。而即使辉煌如大秦帝国、伟大如大汉王朝,也没有获得和地球另一端的强敌直接交手的幸运机会。因此「大秦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谁赢谁输?」「大汉帝国和罗马

  • 第二十一章 西魏的『脱贫』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西魏

    说起南北朝分裂局面的结束,世人说得比较多的,都是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9年挥师南下,灭掉了苟延残喘的南陈政权,从此一举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了中国的统一。然而细观历史,我们却很自然地得出结论,隋文帝完成大一统的伟业,可以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杨坚栽树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