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三国演义中被鞭打的“督邮”是个什么官职?

解密:三国演义中被鞭打的“督邮”是个什么官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088 更新时间:2024/1/18 15:57:43

解密:三国演义中被鞭打的“督邮”是个什么官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督邮,这是个古代官职,在众多官名里头算不得显赫,也比较少见。今天之所以要说这个“督邮”,就是因为它像一条泥鳅,翻不起大浪,却能搅浑一池水,说不定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

据史载,督邮这个官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为郡守属吏,掌监属官。官不大,却职责不小,比如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广泛点说,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等,都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这样说来,督邮在今天相当于纪委、检察院、政府办等诸多职权于一身,可谓“位轻权重”,手里有权,说得上话。这样的肥差当然能出现些看人不爽或者被人看不爽的人,比如,历史上就有两桩公案与此相关,也让“督邮”留名。

先说“怒鞭督邮”,这是《三国演义》里的桥段。说的是刘备在安喜县当县尉,县里来了位巡查的督邮大人。此公爱好钱财,走哪受贿到哪,刘备可没有好孝敬他的,也没准备向他行贿,于是督邮大人不高兴了,准备要陷害刘皇叔。

没想到这事被张飞发觉了,当下雷霆大怒,有人要坑害大哥,当真是怒发冲冠,狠狠地将这位督邮抽打了一顿方才解气。打完了,张将军是出气了,也觉得替大哥出了恶气,可接下来怎么收场?于是乎,哥仨知道闯了祸,卷起铺盖走了人。

这是小说里的情节,请注意,在这里怒打督邮的是张飞。不过史书上可不是这么记载的,那里说的前半段没错,就是督邮来县里巡查,后半段是刘备准备前往拜会,可督邮帐外的小吏倒是难缠,明摆着就是要点“过路费”,语多讥讽,就是不予通报。

这让“中山靖王之后”刘皇叔老脸往哪里搁,这下好了,和电视剧里那怯懦动辄哭鼻子的刘大哥不一样,这下刘备可算是男人了一把,冲进帐内把那不识好歹又为非作歹的督邮给狠狠揍了一顿。所以,这是罗贯中先生把刘备难得的威风一把搁在了看似莽撞的张飞头上。

这里的督邮,当然不是如今的“中央巡视组”,今天谁敢和巡视组吹鼻子瞪眼,就是给自己找罪受。后来的事就不必说,也不用去出个假设题:如果刘备哥仨不出逃,不去投靠谁谁,地盘怎么分,三国怎么样,汉书怎么写……这还真是后话。

其次我们来说东晋大文人、大隐士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了,念过中学语文的都学过《饮酒》,也知道《归去来兮辞》。在大家的印象里,这位“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先生好任性,好潇洒,好有气节,他的“精神家园”也好令人向往。

那么,是谁让一向恬淡的陶县长这么不悦,好在史书上确有其载――还是“督邮”。对了,就是刘备怒打的“督邮”。和之前那位不一样,惹得陶先生挂印而去的这位督邮在史上确实留了名的。

据说,公元405年秋,陶渊明到了彭泽县来县令。这年冬天,浔阳郡派遣督邮刘云来巡视公务,此人素有恶名,凶狠、贪婪,每年都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否则栽赃陷害。这次一到彭泽,刘督邮就差人去叫县令来见。陶渊明才到任,没和此人打过交道,虽然不想见他,但又不得不见,就在他要动身时,县吏拦住了他。

“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是小吏提点他的话,说这话也是出自好意。原本就心不甘情不愿的陶先生终于发作了,他长叹一声,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说罢,陶县长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写就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县。从此,东晋少了位当官的陶大人,是多了位田园山水诗的陶大诗人。

督邮这个官职,到了隋朝就撤销了,在中国历史上前后存在也就五百年光景。“亭长”刘邦当了汉朝开国皇帝,“宋押司”、“武都头”、“鲁提辖”也因《水浒》留名,倒是这督邮没啥大来头,如今少有人知,仅存的故事不多,还尽留下的是反面角色。

说来说去,这“督邮”尽是些惹事的主啊,惹得刘关张三兄弟跑了路,逼得陶渊明卸了官,还别说,真改变了人家的人生轨迹。

最后多说一句,有个成语叫“平原督邮”。不好意思,督邮在这又是个贬义词。说的是在魏晋时期,东晋大将桓温手下有个主簿善于辨别酒的好坏,他把好酒叫做“青州从事”,因为青州有个齐郡,齐与脐同音,意思是说好酒力一直达到脐部,所以酒好。他把次酒叫做“平原督邮”,因为平原郡有个鬲县,鬲与膈同音,次酒的酒力只能到达胸腹之间。这里的“督邮”无奈打了个酱油,和“从事”一样并无实指,属于躺枪了。

标签: 是个

更多文章

  • 孙权“犯傻”借荆州给刘备真相:并非是借的地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荆州

    孙权“犯傻”借荆州给刘备真相:并非是借的地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历史上都有刘备借荆州的说法,而且是一借不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老赖”。孙权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好心没有得到好报,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受害者。但问题是像孙权这样绝顶聪明的人,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因此现在很多人认为,所谓“借荆州”是东

  • 是谁说服了吴国孙权开始抗拒曹操?是诸葛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吴国

    是谁说服了吴国孙权开始抗拒曹操?是诸葛亮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赤壁之战被称为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场统一全国的战争,而对于孙权和刘备来说,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大战之前,曹操平定了北方,六月刚刚当上了丞相,七月就发兵南征刘表,八月,刘表死了,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

  • 刘备最信任的谋士法正:此人若在,蜀汉历史可能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蜀汉

    刘备最信任的谋士法正:此人若在,蜀汉历史可能改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222年8月,蜀主刘备统帅的东征大军在夷陵在东吴大将陆逊击败,蜀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到成都,负责留守的丞相诸葛亮慨叹道:法孝直若在,一定能制止主公,不让他东征;即使东征,也一定不会溃败!那么问题来了,连诸葛亮都

  • 党锢之祸,摧折士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之祸

    党锢之祸,摧折士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中国历史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士”这一阶层已经壮大起来,他们凭借其文化知识积极参与政治,到处游说。各国诸侯对之多加宾礼,或予以重用。有些士人出将入相,纵横捭阖,诸子百家,变法争鸣。所谓“得士者强,失士者亡”,充分说明了士人在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东汉

  • 不用君子用小人――曹操的用人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之道

    不用君子用小人――曹操的用人之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说起历朝历代的特务机构,大家都会想起明朝的锦衣卫及东西内厂。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秘密刺探组织到朱棣的发扬光大,纵观276年的明朝统治史也是特务组织的最猖獗、社会最黑暗的发展史。然而,读过《三国志》的人,不难发现,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就已经建立

  • 揭秘:历史上日本女王竟曾借助曹魏力量巩固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日本

    导读:在我国古代史籍中日本被称为倭国,据《后汉书》《三国志》记载,倭国距离东汉乐浪郡一万二千里,在韩国东南,是个岛屿之国。在东汉时期倭国有大小诸侯国百余个,大小诸侯均称王,最大的倭王居住在雅马台国。古代的倭国人个子矮小,喜欢黥面文身,文身以左右、大小来区别身份的高低贵贱。女人披发,衣着简单,用一块布

  • 蜀汉大将魏延究竟有没有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汉

    蜀汉大将魏延究竟有没有叛乱?,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魏延是蜀汉国刘禅时期少有的大将,无论是资历、军衔、爵位还是能力,都是诸葛亮、李严这两个托孤大臣之后其他的人难以相比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蜀汉国正需要军事将领的时候,随着诸葛亮的死去而被杀。而他死后,其家被灭三族,这无疑是一种谋逆叛乱的罪

  • 曹操麾下战将如云,谁是“带头大哥”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将

    曹操麾下战将如云,谁是“带头大哥”呢?论资历和地位,应是“独眼将”夏侯。夏侯字元让,沛国谯县人,为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在曹营诸将中,他出道最早。“太祖初起,常为裨将,从征伐。(《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未标注者同)”裨将者,副将也。曹操与袁绍等起兵讨伐董卓,“太祖兵少,乃与夏侯等谐扬州募兵”(

  • 自古红颜多薄命:大小二乔难逃宿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薄命

    自古红颜多薄命:大小二乔难逃宿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绍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在周瑜的协助下,一举攻克皖城。皖城东郊有位乔公,有两位号称国色天香的女儿,聪慧过人,远近闻名。乔公看到这两位将军少年了得,战功赫赫,便把自己的这对姊妹花嫁给二人。从二乔方面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

  • 屏风后的蔡夫人_闲话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屏风

    屏风后的蔡夫人_闲话三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夫人左右一切,对丈夫,可能是好事,也可能并非好事。尤其丈夫拥有权力,或者拥有很大的权力,夫人起到好的作用,也许并不显着,但一旦起不好作用的话,则必然要酿成悲剧。在家庭范围内,怕老婆,顶多名声不雅。但朝廷可不是家庭,后妃要插手朝政,影响所及,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