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五节 外戚专权

第五节 外戚专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976 更新时间:2023/12/21 18:31:21

再说武帝,他终因终日眠花餐柳,于是体力终于不支,倒卧龙床,一病不起。

他每天都感到头晕目眩,四肢无力,舌头也有些硬,双目不断地冒金花。这种症状已非一日,只是没这么严重罢了。每当服用了那令他兴奋的药丸,这种症状便逐渐消失,药力尽后,症状就加重。因此,他不得不加大服用量,由每天服用一丸,增至早一丸晚一丸。药量的增大,使兴奋的程度提高,恶性循环,终至病情加重。

武帝昏过去了,闻讯而来的朝臣不下数十人,大都面带愁容,忧心如焚。杨骏是第一个到的,一直守在武帝的龙床边,时而装出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时而训斥御医们动作太慢。

武帝服下九转回生丹后,便被御医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的思维已经恢复,能听见杨骏的斥责声,渐渐地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只是心力衰竭,二眼干涩,怎么也睁不开,最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睁开了眼睛。

“圣上醒来了,圣上醒来了!”杨骏一副大喜过望的冲动,紧紧抓住武帝没有血色的鸡爪似的右手:“圣上,圣上啊,你让臣好一番担心啊!这就好了,这就好了!”

“大奸似忠,这个权迷心窍的杨骏!”心地善良,胆子又小的司马亮站在武帝的床前,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眼里噙着泪花。他在为武帝悲哀,更为大晋之权即将沦入杨骏之手悲哀。但在他看来,杨氏兄弟和皇后与太子妃贾午的统一战线是暂时的,一旦贾午翻脸,大晋定天下大乱,宗们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政权被外戚驾驭的。

御医衣伟军怕影响武帝的情绪,有碍治疗,便向坐在武帝床边,一脸悲戚的皇后道:“娘娘,圣上才醒,气如游丝,需要安静,是否让群臣离开?”

“好吧。”皇后向朝臣们摆摆手:“众位大人心系圣上安危。我不胜感激。可圣上怕打扰,你们就暂时回去吧,待圣上稍有好转,再来探望不迟。”

朝臣们便先后走了出去,杨骏却留了下来,与皇后唱起了双簧,皇后向杨骏递个眼色:“杨大人,你也该回去了。”-

杨骏提高嗓门,因为这话是说给武帝听的:“娘娘,我杨骏身为国戚,时刻记挂着圣上的冷暖。虽然为国事忙得焦头烂额,却无时无刻不在念叨圣上的隆恩。夜半常常坐起,为不能将圣上的重托做到极致而惭愧得流泪。我要一直陪着圣上,直到圣上康复!”

“圣上如此,汝南王又无能,这管理国家的重担就落在你与杨济杨珧等人的肩上了。你若在这里陪着,谁来管理国家?朝臣们都拥戴你,信任你,没有你,岂不成无王之蜂了吗?”皇后向武帝的床前凑了凑,唯恐武帝听不见:“杨大人,圣上对你非常器重,你从小小的将军府司马平步登云,一下子升为镇军将军,又迁为车骑将军,封了临晋侯,成为辅政重臣,可要永世不忘圣上的龙恩,永远为圣上分忧。至于汝南王那里,要多迁就,他是宗王嘛。”

杨骏信誓旦旦:“请皇后放心,我杨骏知圣上的知遇之恩,定鞍前马后,鞠躬尽瘁,若做出对不起圣上的事,天诛地灭!”

皇后与杨骏的双簧武帝听得清楚,不禁产生了感激之情,一个虽然飘忽、朦胧,但却已经形成的结论便油然而生:杨骏三兄弟是朕的股肱之臣,可当重任啊!也许是这个结论发生了作用,或是九转回生丹的药力的缘故,他竞清醒了许多,又吃力地睁开双眼,发出了第一个音节,接着便能出语了。虽然蝇声蚊气,断断续续,却能分辨出他说的什么。他在告诉杨骏:朕信任你,你大胆地理政好了。可要与汝南王搞好关系,切莫使汝南王难堪,以防引起宗王们的反感,造成天下大乱。

杨骏跪倒,流着泪道:“请圣上放心,臣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至于与汝南王的关系,虽有摩擦,却无大碍,因为这些摩擦皆因国事所致,并非为了私利。圣上让臣与汝南王共同辅政,臣出以公心,以故常有些政见不和,这是很难避免的。圣上,臣这就离开,还有好多大事等着臣处理呢。臣一有间隙,就来探望圣上。皇后啊,你可要寸步不离啊!记住,我是以叔父的身份要求你这样做的。”

武帝大概很欣赏杨骏的表演,脸上溢出了一丝很难让人发现的微笑,然后又处于半昏迷状态。

杨骏前脚走,宗王们便大都赶来探望武帝。他们围着龙床转了一圈,然后便跪下来,等待武帝睁开眼睛。而武帝却如同一具僵尸,一动不动。便有人哭出声来,厅堂内充满了哀伤的气氛,好像武帝生命的灯盏已经吹灭了,回归天国了。

此时,皇后的心情极为复杂,极怕武帝醒来后叮嘱于自己和杨氏兄弟不利的话,有将这些宗王们打发走的欲望,可又怕引起宗王们的反感。她犹豫了好一会,温和地道:“诸位宗王,圣上虽已保住了龙命,却仍处于半昏迷之中,怕受干扰,为了圣上的安康,大家还是回府去吧。待圣上清醒后再来探望。”

标签: 外戚

更多文章

  • 东晋名将刘琨简史:逢迎权贵趁乱建功,自负任气遭乱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东晋

    刘琨(270~317),东晋名将。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琨趁乱建功,位至人臣之极。但他不能把握自己,左依右附,最终在乱中惨死。一、逢迎权贵趁乱建功刘琨年轻时俊逸清朗,以雄健豪迈着名。26岁时,任司隶从事。当时,征虏将军石崇在河南金谷洞建造了一座别墅,称为&ldqu

  • 王法慧——孝武帝司马曜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

    王法慧,生于359年,太原晋阳人。王氏父亲王蕴性嗜酒,豁达,女儿法慧颇像其父,也嗜酒,粗率。其弟王恭文质彬彬,善于言辩。宁康三年(375),孝武变准备观纳聘皇后,令公卿物色。此时王恭正去拜见仆射谢安,深为谢安看重。谢安认为王蕴教子有方,宫中派人去考察王法慧,见果然是位容貌端淑的女子,回来后也向孝武帝

  • 秦晋淝水之战为什么会发生?过程与结果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晋

    如果有人由于某种原因,表现得极度的怀疑、惊慌和害怕,人们往往用“草木皆兵”来加以形容。“草木皆兵”这句成语,是从秦晋淝水之战的故事里产生出来的。那么,淝水之战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它的过程和结果又是怎样的呢?太极殿会议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第二年,西

  • 东晋着名将领桓温是为何忧郁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东晋

    桓温是东晋着名将领,谯国龙亢人(今安徽怀远)。在他15岁时,父亲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韩晃杀害。当他18岁时,曾参与杀他父亲的江播死了,于是他怀揣利刃大闹灵堂,杀了江播儿子江彪等6人。公元347年,桓温任安西将军,奉命率领人马,进军成都讨伐成汉国主李势。两军刚交兵时,形势对晋军极为不利,桓温部下参军

  • 王祥:靠作秀成名的晋朝“一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晋朝

    若按照现代的价值观去衡量,世家大族出身的王祥坚守纲常礼法绝对是到了近乎变态的程度。尽管他没有参与过司马氏祖孙三代篡权的任何一次活动,但却以其被称为“德行”的两次作秀赢得了西晋皇室的青睐,占据了晋朝第一重臣高位历史就是这么诡谲!公元264年,司马昭进位晋王,同为魏国大臣的王祥与

  • 悍后贾南风:丑人多作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风

    永平元年(291)三月里的一天,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好天气,晋都洛阳金墉城里却一片凄惨景象。戒备森严的卫士封锁了城门,城中一个宽大的院落,权且被当作刑场。院子当中,绑着一个白发女人,已经不省人事,瘫软在地。一个中年妇女,呼天喊地,一会儿跪在行刑官面前,苦苦哀告开恩,一会儿双臂伸向四周的卫士,嘶喊

  • 第五节 王济射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辛弃疾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八百里”不是路程,而是一条牛。此牛一口气能跑几百里地,通体光亮的黑毛,两只角和蹄子更是漆黑锃亮,叫做八百里胶。胶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猛兽,以虎豹为食。“八百里分麾下炙”,的意思是说男儿豪迈,把八百里

  • 石勒是怎样读《汉书》的?奴隶出身却重视文化教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书

    公元318年七月,汉国国主刘聪病死,汉国发生分裂,十月,刘聪的侄儿刘曜即位,并于公元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大将石勒也不受刘曜节制,自称赵王。石勒祖辈都是羯族部落的小头目,居住并州。因并州闹饥荒,他与部落离散,沦为奴隶和佣人。石勒不堪折磨,就招集流亡农民,建立了一支强悍的队伍。307年石勒投

  • 西晋李特的“流民”军: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奠基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流民

    西晋的腐朽统治和混战,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许多地方的农民没有粮吃,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成群结队到别的地方逃荒。这种逃荒的农民叫做“流民”。公元298年,关中地区闹了一场大饥荒,略阳(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东北)、天水等六郡十几万流民逃荒到蜀地。氐(音dī)

  • 淝水岸边的“二五仔”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岸边

    280年,西晋军队逼近东吴首都建业,末代皇帝孙皓学着刘禅的样子叫人把自己捆起来,然后带着棺材出城投降。西晋的将领替他松绑,然后一把火烧了空棺材,这一连串的古代行为艺术分别代表了失败者的恭顺和胜利者的宽容。晋武帝司马炎虽然资质平平但不算残暴,所以刘禅和孙皓这两个失败者都落得个混吃等死的较好结局。司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