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着名将领桓温是为何忧郁而死?

东晋着名将领桓温是为何忧郁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715 更新时间:2024/1/7 23:15:57

桓温是东晋着名将领,谯国龙亢人(今安徽怀远)。在他15岁时,父亲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韩晃杀害。当他18岁时,曾参与杀他父亲的江播死了,于是他怀揣利刃大闹灵堂,杀了江播儿子江彪等6人。

公元347年,桓温任安西将军,奉命率领人马,进军成都讨伐成汉国主李势。两军刚交兵时,形势对晋军极为不利,桓温部下参军龚护战死,桓温坐骑也中了箭。桓温慌忙命令撤退。但击鼓士兵误解了桓温的指令,反而擂起了前进的战鼓,三军将士奋勇向前,李势完全没有料到桓温攻势这样猛烈,抵挡不住,连夜逃到葭萌关,后投降。桓温大军开进成都,成汉王朝灭亡。桓温被升为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

公元356年,桓温从江陵出发征伐羌族首领姚襄,与姚襄主力在河南伊水进行决战,一举击溃姚军,率部进入洛阳。

公元369年,桓温率5万人马北伐前燕慕容部落。桓温在河南枋头与守将慕容垂展开激战。桓温下令由水路运粮,燕军占领石门渡口,切断了水运粮道,于是,桓温因缺粮而令全军撤退。慕容垂一路拦击,等桓温逃到山阳(今江苏淮安)时,人马所剩无几。桓温虽然因此威信扫地,但因其大权在握,野心却有增无减。

公元370年,桓温以“浑浊溃乱”为由废司马奕,立司马昱为皇帝,即简文帝。372年简文帝病故,太子昌明即位。桓温自以为简文帝会传位于他,而遗诏只让他做辅政大臣,心中十分不满。他曾屡次暗示朝廷加九锡不得,于373年忧郁而死。

标签: 东晋

更多文章

  • 王祥:靠作秀成名的晋朝“一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晋朝

    若按照现代的价值观去衡量,世家大族出身的王祥坚守纲常礼法绝对是到了近乎变态的程度。尽管他没有参与过司马氏祖孙三代篡权的任何一次活动,但却以其被称为“德行”的两次作秀赢得了西晋皇室的青睐,占据了晋朝第一重臣高位历史就是这么诡谲!公元264年,司马昭进位晋王,同为魏国大臣的王祥与

  • 悍后贾南风:丑人多作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风

    永平元年(291)三月里的一天,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好天气,晋都洛阳金墉城里却一片凄惨景象。戒备森严的卫士封锁了城门,城中一个宽大的院落,权且被当作刑场。院子当中,绑着一个白发女人,已经不省人事,瘫软在地。一个中年妇女,呼天喊地,一会儿跪在行刑官面前,苦苦哀告开恩,一会儿双臂伸向四周的卫士,嘶喊

  • 第五节 王济射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辛弃疾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八百里”不是路程,而是一条牛。此牛一口气能跑几百里地,通体光亮的黑毛,两只角和蹄子更是漆黑锃亮,叫做八百里胶。胶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猛兽,以虎豹为食。“八百里分麾下炙”,的意思是说男儿豪迈,把八百里

  • 石勒是怎样读《汉书》的?奴隶出身却重视文化教育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书

    公元318年七月,汉国国主刘聪病死,汉国发生分裂,十月,刘聪的侄儿刘曜即位,并于公元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大将石勒也不受刘曜节制,自称赵王。石勒祖辈都是羯族部落的小头目,居住并州。因并州闹饥荒,他与部落离散,沦为奴隶和佣人。石勒不堪折磨,就招集流亡农民,建立了一支强悍的队伍。307年石勒投

  • 西晋李特的“流民”军: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奠基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流民

    西晋的腐朽统治和混战,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加上接连不断的天灾,许多地方的农民没有粮吃,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成群结队到别的地方逃荒。这种逃荒的农民叫做“流民”。公元298年,关中地区闹了一场大饥荒,略阳(治所在今甘肃天水东北)、天水等六郡十几万流民逃荒到蜀地。氐(音dī)

  • 淝水岸边的“二五仔”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岸边

    280年,西晋军队逼近东吴首都建业,末代皇帝孙皓学着刘禅的样子叫人把自己捆起来,然后带着棺材出城投降。西晋的将领替他松绑,然后一把火烧了空棺材,这一连串的古代行为艺术分别代表了失败者的恭顺和胜利者的宽容。晋武帝司马炎虽然资质平平但不算残暴,所以刘禅和孙皓这两个失败者都落得个混吃等死的较好结局。司马家

  • 胡威——《晋书》卷九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书

    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他父亲胡质在三国魏政权中以忠正清廉而着称,任官至征东将军、荆州(治今河南新野)刺史。胡威自小就廉洁谨慎,他从京城洛阳去荆州探望父亲时,没有车队仆从,只是单身骑驴而行。在归途中,当他发现沿途对他加以照顾的人是父亲帐下的都督时,就把父亲给的一匹绢偿还给都督

  • 第一节 抵御入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晋武帝在位期间,明白要想国家繁荣,必须先让国家安宁,于是他重用大将,抵御入侵,降服四海,使国家出现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在西晋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使经济繁荣,国家强大,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作为基础,是不可能的。可是东汉末年以来的频战和动乱,使当时全国的人口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耗。损耗的原因,主

  • 晋朝不装的两个另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朝

    晋朝“装”已经成了风气,成了社会主流评价标准,不这样做的人,要么被认为是俗人,要么被认为是傻子。罗友和王述,就是这样的两个傻子。罗友出身贫寒,曾在大将军桓温门下当宾客,后来因为有才,出任过广州刺史和益州刺史。他这个人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吃。他穷时,曾到别人家乞食祭祀祖先用的

  • 宋武帝刘裕建立南朝第一国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朝

    刘裕成了东晋举足轻重的人物。他面对的东晋是皇权屡受权臣摧残、四大家族相继衰落的局面。国家动乱不断,人民苦于连年征战。史称当时“百司纵弛,桓玄虽欲厘整,而众莫从之”。刘裕以崇高的威望和手握的实权,“先以威禁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二三日间,风俗顿改”。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