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身边的重臣荀如何病故的

曹操身边的重臣荀如何病故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85 更新时间:2023/12/17 2:33:17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身边的重臣荀突然病故,成为当时的一件大事,这一年荀才五十岁。

《三国志》认为荀是得病死的,说他“以忧薨”,就是在心情郁闷之下而死。这样说似乎是有迹象的,此前不久,曹操发动了东征合肥之战,他特地请天子派时任尚书令的荀代表朝廷到谯县来慰问。荀到后,曹操却留住他不让走了,之后以献帝的名义调整了荀的职务,由尚书令改任光禄大夫,尚书令的品秩只有一千石,光禄大夫的品秩是“比二千石”,前者是“司局级”干部,后者是“副部级”。但是,尚书令相当于朝廷的秘书长,在目前情况下实际上替曹操主持朝廷的日常工作,而光禄大夫是个闲差,荀表面上升了官,其实却被贬了。

如果再往前看,可以从荀反对九州制、五等爵制等问题上找到答案,荀已经从曹操的坚定支持者、亲密战友,转变成曹操政治上的绊脚石,荀的失宠是不难揣测的。有一本叫做《魏氏春秋》的书甚至认为荀死于自杀,说“太祖馈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也许荀死得太过蹊跷,他死后各种传言都有,还有一种说法流传很广,说直接导致他死的是伏皇后事件。

献帝刘协的董贵人和父亲董承被杀后,献帝的伏皇后出于对曹操的憎恶和恐惧,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信给自己的父亲伏完,让伏完联络一些人除掉曹操。伏完也是高干子弟出身,又是桓帝刘志的女婿,对于曹操大权独揽早有不满,接到女儿的信,他还真的开始了行动,他也找到了荀,希望荀跟他一起对付曹操。但是,以荀的政治智慧很容易判断出这根本不可能成功,只能是自取灭亡,但他也不愿意检举揭发,史书记载:“恶之,久隐而不言。”

伏完的妻弟樊普也在被联络的人里,樊普害怕事后被株连就把这封信交给了曹操,但曹操没有立即把事情挑明,装着不知道。荀后来越想越不对劲,觉得曹操迟早会知道,于是就在想如何为自己解脱。荀最后主动从许县跑到邺县见曹操,劝曹操废掉伏皇后,改立自己已进宫为贵人的女儿为皇后。曹操约摸知道了荀的心思,但故意装着不解,问他为什么废掉伏皇后。荀说:“后无子,性又凶邪,往常与父书,言辞丑恶,可因此废也。”

荀想轻描淡写地把那件重要的事糊弄过去,谁知曹操很认真,他追问说怎么从来没有听你汇报过这件事。荀装着吃惊的样子说:“昔已尝为公言也。”哪知曹操仍穷追不舍,说绝对不会,这么重要的事说过怎么能忘呢。荀只好给自己打圆场,说可能是官渡之战最紧张的时候不想打扰您,所以没有说。曹操仍然不放过这件事,他说:“官渡事后何以不言?”,等于把荀逼进了死胡同,史书记载:“无对,谢阙而已。”

上述记载虽然未必足信,但可能性显然存在,如果荀确是被逼死的话,那恐怕背后一定藏有隐情,荀反对九州制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不支持五等爵制也只是政见不合,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内情,曹操怎会向为自己建立了赫赫功勋、在士人中影响很大的荀下狠手?

荀之死或许可以警示我们,遇到重大事件必须及时向领导汇报,这一点很重要。荀未必想替伏完隐瞒,因为他后来还是主动向曹操报告了,差别在于荀对汉室一向抱有同情之心,造成了他当时的一犹豫,但就这一犹豫,他也失去了报告的最佳机会,结果成为埋给自己的一颗炸弹。

重大事项报告不仅是制度要求,更是取得领导信任、避免领导日后猜疑的重要前提。除非你打定主意永远隐瞒下去,否则事发后一点都不能犹豫,该报告的一定要果断报告,否则一旦积压到手里,就会成为烫手的山芋,吞不下去也扔不掉。

标签: 重臣

更多文章

  • 赵云是怎么死的?一身是胆竟死在一根绣花针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绣花针

    赵云是怎么死的?一身是胆竟死在一根绣花针上,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赵云是刘备的五虎将之一,在长坂坡一战中,赵云怀抱幼主冲破曹军围困,斩杀曹营五十四员大将士兵数百名,张合许褚徐晃张辽等十将败走,被刘备称作赵子龙一身是胆,在刘备的五虎将中,关羽死于刚愎自用,张飞死于小人,马超英年早逝,黄忠中箭病死,

  • 三国奇特的风景:谁都想称帝谁都不敢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奇特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局面中,诸侯之间,有一条禁忌,虽然谁都觊觎皇帝这个称号,可谁也不敢公然犯规,尝试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只有这个袁术,染指了一下,当了几天皇帝,谁知犯下致命的错误,结果失败得最惨。这也是所有那些一叶障目,利令智昏,而且自以为是的人物,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作出错误的决策,而以失败告终的

  • 吴国灭亡,天下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吴国

    诸葛恪辅政及征魏吴太元元年(251年),孙权得了风疾,太子孙亮年仅九岁,需要物色一个精干而可靠的辅政大臣。当时以大将军诸葛恪的声望最高,官为侍中的宗室孙峻向孙权推荐诸葛恪。孙权“嫌恪刚愎自用”,但又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召诸葛恪从武昌回朝。诸葛恪动身前,和他共同镇守武昌的上大将军吕岱告诫说:“世

  • 三国时期的大将对阵时真的会大战二百余回合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将

    《演义》中经常有用“回合”的交战用语,如第65回,写与白天大战两百多个回合,晚上又接着交战,又是数十个回合。三国时期将帅之间的交战用的都是“回合”一词。“回合”本是指古代交战时的一来一往。合就是交、交战的意思,最开始“回”与“合”指的是车战中的一次交战。到西汉初期都是以车战为主的,车战开始的时候,交

  • 微观三国:诸葛亮的羽扇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羽扇

    微观三国:诸葛亮的羽扇从何而来《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羽扇纶巾后来成了戏曲舞台上诸葛亮特有的穿戴。历史上,诸葛亮指挥打仗,可能确实是这样的装束。裴启《语材》曾记述这样一件事,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渭水之滨对阵时

  • 关羽无法真心归顺曹操的原因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羽

    关羽无法真心归顺曹操的原因都有哪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羽的政治信念是与刘备一起“灭贼兴汉”。所谓“贼”者,泛指东汉末年拥兵作乱的各路实力人物,确指有实力控制皇室,扰乱朝纲,一手摭天的权臣董卓、曹操等超级军阀。公元200年前,刘备被曹操打败,落荒而逃,生死不明。负责镇守刘备老巢徐州所属的下

  •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刘备已经料定诸葛亮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白帝城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真相:刘备已经料定诸葛亮的选择,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后人对刘备白帝城托孤事件的认识就是以这两段记载为基础的。它为读者营造出了君臣鱼水情深的景象,锻造了一段难得的佳话。刘备将军政大权和儿子都托付给了诸葛亮,而诸葛亮也立下了鞠躬尽瘁的誓言。然而,这样的描写太过简略了。详细的历史是怎

  • 三国可比廉颇的老将黄忠是怎么死的?被谁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是怎么

    三国可比廉颇的老将黄忠是怎么死的?被谁杀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黄忠(?-220年),表字汉升,也有“汉叔”一说,南阳人(今河南南阳)。黄忠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开始在刘表麾下当中郎将,后来投降刘备,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随刘备入川攻取成都,封讨虏将军。公元218年,刘备攻汉中,定军山一战

  • 三国名人之蜀汉名臣大将军费t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蜀汉

    三国时蜀汉名臣,深得诸葛亮所器重,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执行修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人物档案字:文伟生卒?―253终属:蜀籍贯:荆州江夏县(今湖北省孝感市市孝昌县人)官至:大将军谥曰敬谥号:敬侯子:费承、费恭简明史费t字文伟,江夏(今湖

  • 诸葛亮七擒孟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七擒孟获公元226年,诸葛亮任蜀国丞相,事无大小,亲自从公决断;因而,国泰民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一天,益州飞报蛮王孟获兴兵12万,犯境侵掠。军情紧急,诸葛亮奏请后主刘禅,率兵前去擒剿蛮匪。孔明率军深入蛮地,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指挥若定。一天,他升帐传令,命大将赵云、魏延、王平、马忠、张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