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没有取而代之:是愚忠还是精明?

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没有取而代之:是愚忠还是精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2 更新时间:2023/12/21 7:46:07

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没有取而代之:是愚忠还是精明?,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话说关羽败走麦城,被俘,不降,被东吴所害。意气用事的刘备为报兄弟被害之仇,亲率全部大军远征东吴,结果被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败了个一塌糊涂。退到白帝城的刘备因此一病不起。临终前,刘备托付诸葛亮:“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则自立为王”。简单说来就是如果我儿子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你就尽力辅佐;若不是当皇帝的料,你就废黜了他,自己当皇帝算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托孤”。

众所周知,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初期,那是一个群雄四起,人人争着称王称帝的时期,刘备之子刘禅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无德无能,根本无力胜任一国之君,诸葛亮“取而代之”既是蜀汉众望所归,又是履行刘备的遗言,但他为何不肯“取而代之,自立为君”呢?真是书上说的那诸葛亮愚忠、尽忠尽孝吗?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是诸葛亮太过精明,打着自己的精明算盘,其精明表现在三个方面。

刘备让诸葛亮“取而代之”是假,探视诸葛亮是否“别有用心”是真,是在考验诸葛亮的忠心。世袭禅让,子承父业,数千年的传统了,谁愿意将自己好不容易打来的江山拱手相让一个异性人呢?精明的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他也深知刘备对他并不信任,早怀有防备之心。还在刘备入川时就能看出,当时刘备带得是庞统,而把诸葛亮安置在老家,就是为防止诸葛亮因功劳大而居功自傲。即使诸葛亮后来加入刘备军团的初期,诸葛亮也没有很大的权力,地位也在糜竺孙乾等人之下。

诸葛亮深知刘备的用意就是要给自己一个旁敲侧击,要安守本分,尽力辅佐,不要僭越本分,别有用心。刘禅再差也轮不到你取而代之,阿斗即使是块烂泥,你也得想办法扶上墙头。因此诸葛亮听到刘备的托付后,当即下跪,表示自己誓死效忠,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的驾崩,无疑是诸葛亮上位的最好时机,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他也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否则他早就终老在隆中了。中国有句古话:“不像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那个群雄四起,众人都抢着当皇帝的时代,不像当皇帝的英雄也不是真英雄。若说诸葛亮没有当皇帝的心思,那绝对是假话,只是精明的诸葛亮有着自己的顾虑。刘备逝于白帝城后,以诸葛亮在蜀汉的威望,自然也能称帝,但诸葛亮称帝必然引发蜀汉的内部权力斗争,必然加速蜀汉的灭亡。

虽说在蜀汉的建立中诸葛亮功不可没,但蜀汉江山终究是刘氏父子的,蜀汉中的众多文臣武将忠的也是刘氏父子,你诸葛亮当了君王,人家未必心悦诚服,因此,拥刘(禅)派和拥诸(葛亮)势必会展开一场你死我亡的内部斗争,即便诸葛亮获胜称帝,也终将胜之不武,必将像曹魏篡汉一样背负汉贼的骂名,这对于一直打着讨伐汉贼、兴复汉室口号起家的蜀汉而言,无疑是自打嘴巴,自取其辱。

话说天下形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一统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只是暂时的,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随着实力的此消彼长,实力最弱的蜀国首当其冲,必然灭亡,必然成为被吞并的对象。刘备东征失败后,本就实力不强的蜀国,元气大伤,国力进一步衰落。加上昔日的“五虎上将”死的死,老的老,新人又未能及时涌现,蜀汉人才断层,显得后继无力,以致于后来到了“蜀国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尴尬境地。

反观魏国,随着司马氏父子逐步掌握了曹魏大权,魏国政局趋于稳定,经济也得以恢复和发展,新人辈出,人才济济,东有羊祜,西有钟会邓艾,都是一等一的人才,魏国的实力日益膨胀。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自然也早有先见之明。早在诸葛亮未出庐时,就在隆中曾给刘备规划,成就三国鼎立的霸业后,若天下有变,便可派一上将直取中原,统一大业即可实现,然而一个简单的“变”字却有无数变数,诸葛亮也只是猜测,有很多不确定性,那时已显出他对统一的信心不足,那么在《后出师表》里的表述就更直接明了了。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诸葛亮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刘备的王业终究保不住,迟早要葬送,只是时间的问题,只是葬送在谁手中的问题,与其等着人家来灭,还不如自己拼一拼,说白了就是以攻为守,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姜维的九伐中原,无不如此,也无一例外地无功而返。

对于诸葛亮当皇帝和不当皇帝,除去头衔外,差别并不大,反正刘禅都听他的,蜀国的内政外交,大小事物,他一人说了算,不当皇帝甚至还有好处,如果诸葛亮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统一大业,那么他首邀其功必将成为像伊尹、姜尚之类的千古辅臣而名垂青史,即便失败,甚至蜀汉灭亡,那背头等黑锅的便是那扶不起的阿斗。如果诸葛亮取而代之,当了蜀汉君王,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他将被推上风口浪尖,一当蜀汉灭亡,即便不是他在位时,他也难逃其咎,必将背负葬送刘氏蜀汉的千古罪行,精明的诸葛亮自然不愿如此去做。

在“白帝城托孤”一事上,世人总评论诸葛亮“愚忠”,其实他的“愚”是聪明绝顶的大智若愚,能如此之“愚”从古自今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标签: 白帝城

更多文章

  • 费t怎么死的?揭秘蜀汉千古迷案费t遇刺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蜀汉

    在诸葛亮死后二十年时间里,蜀国的内政、军事、外交大权先后由蒋琬、费t把持。诸葛亮生前数次举兵代魏,死后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蜀国,人民生活困苦,经济萧条。蒋琬掌权以后,不再像诸葛亮那样兴师北伐,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国民经济建设上。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蜀国国力得到快速提升,凡是战事能免则免,尽

  • 曹操大将庞德怎么死的?庞德墓建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庞德

    曹操大将庞德怎么死的?庞德墓建在哪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庞德怎么死的庞德是三国中勇武过人的猛将,虽然名声没有关张等人来的大,但是单看武力丝毫不在关羽之下,而且为人忠义更是一点不输关羽,在和关羽的大战之中,因为天时不利,最后落入水中被关羽俘获,因为誓死不降,被关羽所杀。庞德的影视形象当年庞德

  • 三国时期的五个神奇预言你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几个

    三国时期的十个神奇预言你知道几个?乱世出英雄,这话是从古至今不变的真理,远的战国时期与民国时期我们暂且先不说,就挑三国时期来说说吧,读过三国史的人都知道三国时期可谓是人才济济,这一点不论是曹魏集团的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等人,还是蜀汉的诸葛亮与五虎上将,以及东吴集团的周瑜、鲁肃、张昭、吕蒙、陆

  • 华佗被曹操所杀是否是咎由自取?华佗犯了什么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佗

    华佗被曹操所杀是否是咎由自取?华佗犯了什么罪,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毫县)人。他在年轻时,曾到徐州一带访师求学,“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沛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请他去做官,都被他一一谢绝,遂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他行医四方,足

  • 大江东去_闲话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_闲话三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清赵翼《论诗》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明了人世更迭,新陈代谢,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历史趋势。“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别人当然很想了解这位老将军的实际战斗力,结果,胃口还算不错,只是“一饭三遗矢”,就让人有些扫兴了。老是一种生

  • 曹操进攻汉中 意外阻止了刘备5万大军进攻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中

    曹操进攻汉中意外阻止了刘备5万大军进攻孙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215年,也就是刘备占领西川地区的第二年,孙权一再派遣使臣索要荆州地区。真实的刘备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并不想把荆州那么重要的地方拱手让人。面对孙权的军事威胁,刘备勃然大怒,刘备命令诸葛亮留守西川,自己带着法正等人,统帅5万大

  • 三国中唯一能让曹操落泪的典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能让

    三国中唯一能让曹操落泪的典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战将典韦简介: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县黄岗乡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群雄,容颜魁梧,膂力过人,因维护曹操而死。小说《三国演义》中称典韦为“古之恶来”。典韦表字不详,袁阔成评书称其字洪飞,早年,襄邑的刘氏与睢阳的李永有仇怨,

  • 马超——三国中常被忽略的是武将 曹操都承认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的是

    西蜀中,罗贯中描写最少的就是马超,除了杀得割须弃袍外,基本没有出彩的章节,而且马超加盟之前一直是一个上的失败者,所以被很多人认为是里最没能耐的,连一款款设计中都把马超的智力值设置得很低。显然马超的能力和才干被低估了,早在赤壁大战时期,年轻的马超就占据关中成为一方诸侯,他的名气传到了千里之外的东吴,自

  • 袁术与袁绍谁更胜一筹?又有怎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又有

    袁术与袁绍谁更胜一筹?又有怎样的结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袁术和袁绍,可称为一对难兄难弟,而术比起绍,更是一蟹不如一蟹。在这场成则为王败则寇的争霸战中,不堪一击的袁术,第一,输得很快;第二,输得很惨。看起来,名门之后,只是牌子响亮,不动正格的话,端起个架子,还可以唬一唬人,真到了是骡子是马,拉

  • 白马将军公孙瓒兵败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公孙

    白马将军公孙瓒兵败袁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说起公孙瓒,有个很威风的绰号,叫“白马将军”。当时的幽州,范围广泛,大致在现在的河北、辽宁一带。游牧民族如乌桓经常突袭汉朝边疆,劫掠人口财物。乌桓人擅长骑兵,来往如风,让以步兵为主的汉王朝很痛苦。当时公孙瓒担任幽州守将,敢打敢拼,每次敌军来临,都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