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贤后——助夫成功传美名

一代贤后——助夫成功传美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819 更新时间:2023/12/20 13:31:54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是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长孙皇后自幼喜读诗书,通情达理,十三岁时就嫁给了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并在李世民升储登基以后被立为皇后。她高尚的情操和贤德的品行得到了上至皇帝、下到满朝文武的由衷敬佩,在其后的历朝历代都被视为皇后的楷模。

武德九年(626年)秋天,太子李世民登上皇位,太子妃长孙氏顺理成章地被封为一国之母,成为赫赫有名的长孙皇后。贵为国母的长孙皇后没有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变得骄纵跋扈,而是依然贤明勤俭,恪守本分。

太上皇李渊在世的时候,长孙皇后每天都坚持早晚前去问安,而且她不但自己细心周到地服侍公公,还时常吩咐李渊身边的侍女要尽心照料太上皇的饮食起居。

在对后宫嫔妃的态度上,长孙皇后也表现得十分大度,她不但自己不争宠吃醋,还经常提醒李世民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后妃妃嫔,因此,在她的管理下的后宫非常太平,嫔妃之间很少产生矛盾摩擦,这在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

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品行十分赞赏,时常在上殿议事之后向长孙皇后提及朝中大事和相关的一些细枝末节。而长孙皇后却总是刻意回避,因为她虽贵为皇后,却不想干涉朝廷政务。从小恪守礼法的她认为无论男女,都有自己的本职,所以都应当安守本分,不应该私越雷池。

因此,她只要寻找到合适的时机,就对太宗说:“母鸡唱晓是不合情理的事情,女人干涉朝政也是不合乎礼法的。”但太宗并不介意,执意让她说出自己的建议。

长孙皇后考虑再三,只说了“居安思危,任贤纳谏”八个字。当然,这也只是提醒太宗做事要讲原则,而并未涉及具体政务,因为她知道,朝中人才济济,根本不用她去操心。

纵观历朝历代,大多数皇后都会为了巩固地位而极力培植自己的族人入朝为官,而长孙皇后却恰恰相反。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跟唐太宗交情很深,他不但在建立唐朝时立下过战功,而且还在“玄武门事变”中出过力,所以深得太宗的赏识。

当太宗有意拜他为相时,长孙皇后立刻出面阻拦,并对唐太宗说:“我现在已经贵为一国之母了,不想再让家人占据高位。鉴于前朝吕后、霍光的教训,恳请皇上另择高人吧。”由于长孙皇后言辞恳切,太宗只得重新打算。

长孙皇后不但严格约束自己的族人,对子女的管教也十分严厉。

太宗非常疼爱长孙皇后的亲生女儿长乐公主,所以为长乐公主准备了十分丰盛的嫁妆,甚至比长公主的嫁妆还要丰厚。魏徵知道后,当庭指出这种做法欠妥。

退朝后,太宗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长孙皇后,皇后听后,十分欣慰地说:“我虽然早知道魏徵深得皇上的信任,却一直不知道原因,今天听说此事,才恍然大悟。朝中有这样忠肝义胆、敢于直谏的良臣,如果皇上以后处理政务时能够充分理解和接纳他们的不同意见,就是最大的幸事了。”

有一年春天,太宗准备去郊外打猎。当他带着一队护卫臣子准备出发时,恰好遇见魏徵,魏徵得知太宗要去打猎,连忙规劝道:“现在草木新荣,正是飞禽走兽繁衍后代的季节,不适合打猎,请皇上择日再去吧。”但太宗不听劝告,仍旧打算立刻出发。耿直倔强的魏徵也不肯让步。坚决挡在驾前。太宗见难以成行,一气之下弃马回宫。回到后宫,太宗怒气冲冲地对长孙皇后说:“这个扫兴的匹夫,我一定杀之而后快!”

长孙皇后问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立刻转身回到寝宫更衣,然后穿着隆重的正装出来叩拜太宗,嘴里还念道:“恭贺皇上!”太宗被长孙皇后的举动搞得一头雾水,惊诧地问:“皇后为什么行此大礼?”

长孙皇后郑重其事地回答:“我曾听说过‘主明臣直,今日听闻魏征如此耿直,可见他在内心深处确信皇上是一位圣明君主。皇上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已经赢得了臣子如此的信任,因此向皇上道贺。”

太宗觉得皇后的话很有道理,便转而大喜,还特地嘉奖了魏征的耿直。

贞观八年(634年)夏天,长孙皇后在九成宫(今陕西麟游)避暑,其间突患重病,尽管请遍了名医、吃尽了良药,情况却一直不见好转,反而愈加严重。情急之下,太子承乾想到了大赦天下和度化向道,想用行大善、积大德的方式来乞求神灵庇佑,但是,长孙皇后却坚决反对。

长孙皇后语重心长地对太子说:“自古以来大赦天下都关乎国事,佛家道家也都有自己的门规,怎么能随意特赦罪犯和劝人入教呢?那样肯定会扰乱政局的,而且这两件事情都是皇上现在不想做的,怎么能因为我一个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度呢?”

听了母后的这番话,太子很惭愧,没敢把这件事情直接禀告唐太宗,而是先告诉了房玄龄,由房玄龄转奏给太宗。太宗得知皇后的微言大义,感动得热泪盈眶。

贞观十年(636年)夏天,长孙皇后病危,她推心置腹地对太宗说:“我们长孙家原本没有什么功德才能,只是因为有幸跟皇族结亲,门楣才得以光耀。为了保持长孙家的清誉,请皇上答应我以后不再封赏长孙氏家族了。我有生之年并没有对国家作过什么贡献,所以死后也不要大操大办了,不要建坟修棺浪费财力,只简单埋葬就可以了。请求皇上一切从俭,权当是对我的纪念吧。”此后不久,一代贤后病薨宫中,并于当年冬天埋葬在昭陵。高居后宫之首,长孙皇后却从不滥用职权,反而以身作则,凭借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贤德的品行,得到了全天下人的敬佩和尊重,成为后人的楷模。唐高宗登基后,尊奉长孙皇后为文德顺圣皇后。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隋唐秘史——中国古代秘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秘史

    隋代宫廷秘史华林园纳凉谈艳天渊池灭烛调情三百年间王气销,中原大半让胡苗。文皇功业今何在?并却南朝与北朝。一轮皓月,清光四澈,照见绿杨丛里,露出一角小亭。朱栏曲曲,湘帘半卷,栏杆上却倚着一个小女子,梳着双丫角,眉目如画,手中执了一柄轻罗小团扇,徐徐挥动,仰起了粉脸,娇态憨憨地望着天际明月。那时又有一个

  • 隋唐时期的着名将领罗士信到底是什么样的 是否跟影视作品的那样描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唐

    可能提到罗士信,我们脑海中的印象就是那个傻乎乎拿着大铁枪的人物,最终在战场上死去。可是真实的罗士信真的如此嘛?当然不是,罗士信作为名将张须陀的部将曾经跟随他南征北战,并且还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他确实不傻。演义之中对于他憨厚的描写,只是为了剧情需要才故意为之。在旧唐书中,有过罗士信的传记,对于罗士信的

  • 李密的咎由自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咎由自取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2月,强大的瓦岗军正式建立统一的政权。屡建战功的李密担任了魏公兼行军元帅,翟让任司徒。建立政权后的瓦岗军,吸引了南北许多小股起义军,他们纷纷前来归附,李密成了中原起义军的领袖。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杀富济贫,纵横千里,与腐败的朝廷对抗,使隋朝皇帝害怕,老百姓欢迎,其中名将

  • 《独孤天下》曼陀脚踏三条船还会游刃有余?看来得到真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还会

    由胡冰卿、张丹峰等主演的《独孤天下》,要说独孤家的三个女儿最厉害的不是独孤般若,般若没当上皇后之前可以这么说,而最厉害心狠手辣的是独孤曼陀了,自从般若派宫人帮自己的二妹曼陀,经过姨娘的精心调教,姨娘在宫中什么世面没见过,而这个陇西郡府对姨娘简直是轻车熟路,姨娘一步步帮曼陀除掉威胁自己的人,以前姨娘还

  • 隋朝历史常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

    杨坚建隋杨坚生于北周时期,五世祖杨元寿为北魏初年武洲镇司马,父杨忠在宇文泰帐下为将,又因战功封为十二大将军之一。故魏恭帝赐姓普六茹氏。凭借深厚的家族根基和自身的聪明才智,杨坚16岁时就即任膘骑大将军,加开府。周武帝即位后,袭隋国公,成为北周重臣,历任上柱国、大司马、大后丞、大将军等要职。大象元年(5

  • 《独孤天下》三姐妹,跟历史上胡冰卿、安以轩的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独孤

    小编最近入坑《独孤天下》,独孤伽罗、独孤般若、独孤曼陀各个芳华绝代。安以轩饰演下的独孤般若气场强大,这“护短”的毛病真的让小编很是羡慕,再有她与独孤护的爱情纠葛,让人只能叹惋惜;胡冰卿饰演的独孤伽罗机灵活泼,再加之他与杨坚,与宇文邕的爱恨交错,让人实在是不忍错过这部剧。独孤伽罗,历史上的独孤皇后是这

  • 独孤天下几大侍女盘点名字有何含义 这几个侍女人设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侍女

    中国影视文学作品中对侍女印象最普及也最深刻的大概是《西厢记》中的红娘一角,红娘热心、聪明、伶俐,经过她一边为张生献计献策,一边替小姐传书递简,成就了这对恋人的美好姻缘,她不仅成为后世媒人的鼻祖,还无形中固化和提升了古代大户人家的侍女形象。所以我们后世看来,古装戏里的侍女最基本的要智商在线。《独孤天下

  • 定襄之战——三千骑兵攻取定襄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襄城

    隋朝末年,阿尔泰山一带的突厥逐渐强盛起来。后来,突厥内部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居住在今新疆一带,东突厥居住在今内蒙古和山西、河北的北部。当时,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地方势力割据一方,东突厥族乘机向内地发展。为了争夺天下,刘武周、梁师都、李渊等都曾利用过东突厥。李渊在太原起兵时,曾派大将军刘文静联络始毕

  • 独孤天下伽罗终于要蜕变了,霸气侧漏令人折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霸气

    《独孤天下》的剧情终于来到一个小高潮了,前半部分只看大姐独孤般若的虐恋以及伽罗受尽欺负了!后半部分的伽罗终于迎来蜕变了!独孤天下最新几集的预告曝光,独孤伽罗摇身一变就成了世子夫人,超级霸气出场令人惊喜,充满女主的气势令人折服。阿爹独孤信临终托孤安排了爱女伽罗的婚事,独孤伽罗仓促嫁给杨坚,换了的造型的

  • 揭秘:李世民为什么重用爱拍马屁的宇文士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李世民在魏征临死前和死后的态度截然不同,临死前对他宠信有加,死后却毁了他的碑文。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背后其实还牵扯到山东集团。“朝廷中有奸佞小人,还望陛下远离他们,切勿受其蒙蔽蛊惑!”这是魏征给我上书进谏时总会提到的内容。魏征所指奸佞小人到底是谁,他自然不便明说。这是在官场中周旋的基本法则。其实,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