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一定要把这个女子带上?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一定要把这个女子带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376 更新时间:2024/1/17 3:36:18

导语:古人经常用“母仪天下”这个词来形容皇后,意思是作为皇后的这个女人,其修养、德行、智慧、才情、气度、仪容,都应该成为普天之下所有女性的典范和表率。而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皇后中,长孙氏绝对是有资格称得上“母仪天下”的女人。

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小字观音婢,河南洛阳,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点击看大图武则天,一生永远无法超越的两个人,一个是李世民,另一个就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雄才伟略,十六岁便横刀立马、名扬天下。运筹帷幄,玄武政变,开创大唐盛世,造就华夏民族璀璨历史。他薄情、亦多情。

玄武门背后的身影

无论是善待妃嫔、以德服人、制定规则、抑退外戚,还是识人卓越之才,都说明了她那刻骨的清醒和理性。如果到此为止,她也就只是历史上一般的贤妃而非长孙皇后。

玄武门之变,版本很多,不管哪个版本,新旧唐书都记载了其间她所起的作用,“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更为夸张的是:“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以存内助。”

这位平时行动必遵循礼法的贤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她如果真的“贤”,信仰那些君臣规则,按照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礼法,这位贤妻会劝诫当时的秦王不要这么做;她如果真的“好”,按照她平时“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的孝顺,按照平日她对姐妹们“媵侍疾病,辍所御饮药资之,下怀其仁”的仁慈,这位好儿媳、好姐姐、好主子怎么会去劝勉自己丈夫做如此凶恶残忍之事?

事后还建议把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孙戮杀殆尽?如果她真的是遵守秩序,仅仅清醒理性以图自保,怎么会“尽力弥缝,以存内助”,能“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有人推测,那是她对秦王万般深情,秦王也于千万凶险里同生共死,仿佛情深意重无若此夫妻。这是低估了李世民,更加低估了我们的长孙皇后。

长孙死的时候,李世民是这么哭的:“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一个男人居然用“良佐”这样的政治术语评价自己的老婆?

李世民病重,长孙带着毒药,宣称“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地耳”—为什么她申明自己不会学吕后?她怕李世民想什么?

每次议论政事,“太宗弥加礼待,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这个男人英雄盖世,也算贤明君主,为什么要向一个妇人征求国家大事的建议?

只能说明一点,多年以来,他们就是政治伙伴,而整个玄武门之变,长孙决非勉励将士那么简单,整场阴谋政变的前后,都闪动着她的身影。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最忌讳的一件事:让李世民颜面尽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一件事

    古代很多皇帝心中,都有一个忌讳。大臣给皇帝提意见,什么难听话都有人敢说,唯独这个忌讳没人敢提一句。这个忌讳就是皇位传承是否名正言顺。从古到今,多少皇帝都在这个问题上栽了跟头,成为一生污点,跳进黄河洗不清。比如尽人皆知的赵匡胤陈桥兵变叛主自立,宋太宗赵光义烛影斧声杀兄疑案,朱棣靖难之役从侄儿手里抢江山

  • 为什么朱元璋治国不如李世民?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很简单

    核心提示:令人惋惜的是,朱元璋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了几十年,在历史上却没有出现堪与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唐代初年的“贞观之治”可比的“洪武之治”。所以然者何?残忍忮刻,疑心太重,杀人太多故也。李世民出身世家阀阅,故胸无城府;朱元璋当过乞丐、和尚,故鸡肠狗肚,心胸狭窄。战国时的范蠡说越王勾践只能共患难

  • 李世民把儿子过继给弟弟 造成七个儿子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儿子

    《隋唐演义》里面,有个开挂的角色李元霸,这家伙一对大锤秒杀群雄,打得各路反王没脾气。在正史上,李元霸的原型叫李玄霸,他是李渊的儿子。李玄霸在历史上没什么存在感,在大业十年,也就是李渊起兵造反前三年,就因为生病死了。李渊称帝后,李玄霸被追封为卫怀王。李玄霸的卫王虽然是被追封的,但是按照礼制,卫国还得建

  • 她身高一米九 李世民娶了她人生如同开挂!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一米

    韦氏,唐太宗李世民的贵妃。韦贵妃也是命中显贵之人,因为她原本已经嫁人,但是丈夫早亡,她是个寡妇,后来不仅重嫁,还嫁给了李世民,所以说真是命中注定的显贵之人。韦贵妃出身于将门世家,她的曾祖父叫韦孝宽,是北周太傅,据说还是非常着名的军事家,老当益壮,七十多岁高龄时还能骑马率军驰骋疆场。父亲和祖父也都是高

  • 【唐朝·骆宾王】才华出众,讨伐檄文传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檄文

    骆宾王(约619~687)姓骆,字观光,名宾王,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

  • 唐初大将尉迟恭简介:尉迟敬德怎么成为门神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门神

    尉迟恭尉迟恭(585―658)。唐初大将,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隋炀帝大业末年,在高阳参军讨伐乱兵众,武艺高强,能征善战。刘武周起兵,任用他为偏将,太宗李世民在柏壁城讨伐刘武周,刘武周命令尉迟敬德到介休县抵抗唐军。尉迟敬德据守介休县城。太宗派遣任城王李道宗去招降他,尉迟敬德和寻相献城投降

  • 萧皇后被五位皇帝宠幸 48岁还让李世民神魂颠倒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神魂颠倒

    说起千古一帝,人们很容易想到秦始皇和隋炀帝。2013年4月,江苏扬州市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一座简陋的唐初风格的墓地,最后经过考古专家对墓志铭的解读最终确认这是隋炀帝杨广和萧后的墓地。虽然两人贵为皇帝和皇后,但是寒酸的墓地还是让人唏嘘不已,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萧后的故事。历史上的萧后一生堪

  • 唐太宗李世民孝顺并非事实 而昭陵也没“薄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也没

    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窦皇后。唐朝建立后,被封秦王,后来积极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亲兄弟,并逼着自己的父亲退位。在位二十四年,649年,他得了很严重的痢疾,并很快死掉,死后葬于昭陵。李世民刚登基时,很是有作为。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良,勇于纳谏,发展经济,国力昌盛,出现

  • 李世民的后宫:三千佳丽的妃子都是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而来

    李世民的皇后为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便没有再立皇后。李世民十五岁的时候,就和长孙氏喜结良缘。此后,李世民和长孙氏相敬如宾,恩爱有加。长孙皇后是隋朝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皇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此后,长孙皇后被舅父收养,在她13岁的时候,嫁给了李世民。和李世民成婚后,长孙皇后勤俭节约,深明

  • 揭秘:李世民创造的贞观之治到底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贞观之治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很多帝王都开创了属于自己这个朝代的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弘治中兴、康乾盛世都是我们所知道的封建王朝盛世,不过,在这些盛世中,贞观之治却有了不同的一面,今天我们的话题就将围绕贞观之治展开。贞观之治,指唐朝初年,由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一个时代,公元7世纪初期,唐高祖统一国家,从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