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骆宾王】才华出众,讨伐檄文传千古

【唐朝·骆宾王】才华出众,讨伐檄文传千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567 更新时间:2023/12/17 7:13:01

骆宾王(约619~687)姓骆,字观光,名宾王,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送郑少府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除了全首平仄声调还不协调,律体形式尚未成熟而外,比起杨炯的《从军行》、《紫骝马》并无逊色。绝句小诗,如《于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寥寥20字中,壮志豪情,激荡着风云之气,颇能见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不多见的。

他幼年就才华出众,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以奉礼郎从军西域,久戍边疆。仪凤中(676679年),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因上书议论政事,触忤下狱,贬临海县丞,悒悒不得志,乃弃官而去。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他以衰暮之年投奔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并写下了着名的《讨武照檄》。武则天读到“一杯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赞叹他很有才气,说“宰相安得失此人”。在临海时,他曾写过一首《久客临海有怀》,借景抒情:“天涯非日观,地岜望星楼。练光摇乱马,剑气上连牛。草湿姑苏夕,叶下洞庭秋。欲知凄断意,江上涉安流”。

骆宾王有“江南神童”、“齐鲁才子”之称,文才出众,但怀才不遇,心境极为悲苦。他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在河南豫州道王李元庆府中当幕僚,没有得到重用。他曾对前程万念俱灰,在兖州过耕读自娱、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时间长达12年。49岁时,他已满头白发,再上长安参加对策考试,终于被录用,当了一个“奉礼郎”的小官。他又不甘心平庸地度过一生,一心想为国建立功业,52岁高龄时还从军入伍,在青海、西藏度过了3年的军旅生涯,后又随军到云南腾冲,参加朝廷的平叛战斗,军中的文书、布告与捷报都出自于他的手笔。他为国建立了功勋,但朝廷只给了他一个武功县主簿的职务。61岁那年,他被提升为“侍御史”,是朝廷的监察官,但他上任还不到半年,受人诬陷,锒铛入狱,成了一名阶下囚。他在狱中写下着名的五律《在狱咏蝉》,借蝉自喻,抒发长期郁积在心头的忧愤。

骆宾王目睹了武则天废帝夺权、大开杀戒,以及武氏势力横行无忌的种种恶行,心中颇感愤愤。他带着一腔郁郁之气离京南下,但没有再回临海。而是去了扬州,和徐敬业等人聚合密商,准备武装讨伐,推翻武则天。

徐敬业是唐代开国元勋英国公徐世的长孙,原为四川眉州刺史,拥有兵权,这时贬为柳州司马。因此他的祖父死后曾封扬州大都督,所以他没有去柳州赴任,而是跑到扬州,密谋起事。骆宾王在四川军中,大约就和徐敬业结识,所以徐就密召骆宾王参与。经过一番密商,制订出行动计划:确定以“拥戴庐陵王,匡复唐室”为号召;首先占领扬州城,作为起事根据地;徐敬业任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骆宾王为艺文令,起草讨伐武则天的檄文。徐敬业等迅速占领扬州城,并把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传布各个州县,号召天下勤王。这篇檄文义正词严,气势磅礴,仿佛长虹凌空,迅雷震宇,深深地扣动读者的心弦。天下反武势力,莫不闻檄扼腕。人们奔走相告,闻风而动,“旬日间得胜兵十万”。

扬州起兵的最初形势很好,不仅很快集结军队十多万人,而且楚州率先响应,兵不血刃就拥有扬、楚两州之地。不久又攻下润州,连朝廷内部也产生动摇。宰相裴炎就要求武则天退出政治舞台,还政于皇帝。但徐敬业没有利用这有利形势,挥师西进,直逼京洛。而是想先巩固江南根据地,然后再经营中原。这就给武则天以足够的时间清除朝中的反对派,然后派几十万大军围剿夹击。徐敬业虽然奋力迎战,也取得了几次胜利,但最后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前后历时仅三个月。

兵败后骆宾王的下落,传说纷纭。有说被杀的,也有说逃亡的,还有说投江水而死的。综合各种史料考证,逃亡一说似较可信。因为武则天死后,朝廷曾令山东人郄云卿搜集骆宾王的诗文,并结集发行,作为对骆宾王匡扶唐室的褒扬。郄在文集序中有“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的话,想必有据。至于逃亡后的行踪,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灵隐为僧,月夜为宋之问续诗一说,流传最广。实际情况大约是脱逃以后,就隐姓埋名,在吴中一带流亡。隐匿几年之后,带着一腔壮志未酬的遗恨离开了人世,终年约在70岁左右。

武则天死后,唐朝进入了中兴时期,有了近40年的强盛并太平的时光。骆宾王与他的《讨武氏檄》的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众口传诵、万古流芳的历史名篇,骆宾王成了正义与道德的像征,就像大诗人杜甫写的那样,有些人是“身与名俱灭”而骆宾王是“不废江河万古流”。到了宋代,骆宾王成了忠臣义士的代表,政治地位急剧上升,对他的讨武檄文,更是赞颂备至,甚至认为“唐之中兴,兴于一檄可也”,把唐中宗复位,武氏败落、李唐中兴与骆宾王的檄文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不是骆宾王的《讨武氏檄》闪发出强大的道德力量,唐中宗不可能复位,武则天很可能将皇位传给了,武氏王朝不可能不到一代就宣告消亡。

到明末,骆宾王成了搀救国家危难、抵抗外族侵略的忠臣榜样。明末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土张国维,想借骆宾王匡扶唐室的忠义志节,再出现像《讨武氏檄》那样檄文,唤起对大明王朝的怀念。于是他通过皇帝封骆宾王为“文忠公”,对骆宾王的扬州檄文大加褒扬。

骆宾王只是一介文人,他写下的一篇《讨武氏檄》竟然散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几千年来光芒不衰,可见文化的力量几乎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光辉,不是其他力量能扼杀的。

标签: 檄文

更多文章

  • 唐初大将尉迟恭简介:尉迟敬德怎么成为门神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门神

    尉迟恭尉迟恭(585―658)。唐初大将,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隋炀帝大业末年,在高阳参军讨伐乱兵众,武艺高强,能征善战。刘武周起兵,任用他为偏将,太宗李世民在柏壁城讨伐刘武周,刘武周命令尉迟敬德到介休县抵抗唐军。尉迟敬德据守介休县城。太宗派遣任城王李道宗去招降他,尉迟敬德和寻相献城投降

  • 萧皇后被五位皇帝宠幸 48岁还让李世民神魂颠倒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神魂颠倒

    说起千古一帝,人们很容易想到秦始皇和隋炀帝。2013年4月,江苏扬州市邗江区一处房地产项目施工时发现了一座简陋的唐初风格的墓地,最后经过考古专家对墓志铭的解读最终确认这是隋炀帝杨广和萧后的墓地。虽然两人贵为皇帝和皇后,但是寒酸的墓地还是让人唏嘘不已,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萧后的故事。历史上的萧后一生堪

  • 唐太宗李世民孝顺并非事实 而昭陵也没“薄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也没

    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窦皇后。唐朝建立后,被封秦王,后来积极策划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亲兄弟,并逼着自己的父亲退位。在位二十四年,649年,他得了很严重的痢疾,并很快死掉,死后葬于昭陵。李世民刚登基时,很是有作为。他励精图治,任用贤良,勇于纳谏,发展经济,国力昌盛,出现

  • 李世民的后宫:三千佳丽的妃子都是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而来

    李世民的皇后为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便没有再立皇后。李世民十五岁的时候,就和长孙氏喜结良缘。此后,李世民和长孙氏相敬如宾,恩爱有加。长孙皇后是隋朝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皇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此后,长孙皇后被舅父收养,在她13岁的时候,嫁给了李世民。和李世民成婚后,长孙皇后勤俭节约,深明

  • 揭秘:李世民创造的贞观之治到底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贞观之治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很多帝王都开创了属于自己这个朝代的盛世,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弘治中兴、康乾盛世都是我们所知道的封建王朝盛世,不过,在这些盛世中,贞观之治却有了不同的一面,今天我们的话题就将围绕贞观之治展开。贞观之治,指唐朝初年,由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一个时代,公元7世纪初期,唐高祖统一国家,从而为

  • 宪宗李纯的故事:屡战藩镇一统全国,崇信佛道被弑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崇信

    宪宗李纯(公元778年~公元820年)在位时间:公元805年~公元820年曾用年号:元和谥号:不详庙号:宪宗安葬地:不详公元778年,李纯出生。公元805年,宦官俱文珍和藩镇势力联手逼宫,使得在位仅8个月的唐顺宗李诵禅位给太子李纯,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公元806年,唐宪宗派兵讨伐刘辟,拉开制裁藩镇

  • 唐德宗李适:以藩制藩,各个击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各个击破

    其实,在唐德宗即位之初,消除藩镇割据就已经列上了他中兴大唐的日程表,毕竟藩镇割据是中兴最大的绊脚石。但是,也许是时机未到的缘故,他最开始所采取的措施是温和的,有条不紊,缓慢进行。德宗继位之后,在蜀地淫侈专制已有14年之久的西川节度使崔宁入朝。老哥们入朝后,又耍小聪明,暗使属下蛮将寇侵州县。德宗本来已

  • 李世民临死前出昏招 给李唐后代竟带来横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横祸

    一代明君李世民,虽然自己在位的时候将国家打理得有井有条,但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却再三徘徊。最后,为了保障自己子孙后代们的安全,不出现互相残杀的局面,选择了性格敦厚老实的老九李治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不过,李世民千算万算,没算到的是:正是自己临死前的一个人事安排,却给李唐后世子孙带来了横祸。李世民临终前,

  • 李世民儿子做了丑事,唐太宗为遮羞连杀数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丑事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任皇帝,说起他能当上皇帝的过程,也是挺复杂的,因为他的父亲唐高祖李渊有四个儿子,其中被雷劈死一个,还有两个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李建成是大哥,给李渊封为太子,本该是继承皇位的,但李世明却不愿意了。权力的诱惑是很大的,李世民为了当皇帝,只能对兄弟狠下杀手了,李渊在打江山时,很多地盘都是自己

  • 13、玄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玄奘(605~664)是唐代着名的高僧之一,通常被人们称为“三藏法师”或“唐三藏”,也就是我们在《西游记》看到的唐僧的原型。他是唐代杰出的旅行家、探险家、着名的佛学经典翻译家和宗教哲学理论家,也是我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玄奘法师,俗名陈袆,玄奘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