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文帝为什么那么怕老婆?为什么说他废不了独孤皇后?

隋文帝为什么那么怕老婆?为什么说他废不了独孤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46 更新时间:2024/1/9 19:31:45

皇帝老儿三宫六院,一方面是要大过皇帝瘾,想想普通人也就三妻四妾,他却能光明正大地,全民支持地选拔美女并择优录取,那感觉很爽啊。当然了,他们也的确是有繁衍子嗣的必要(有皇位要继承嘛),看看历史上那些个没有儿子被人怼得惨得很的皇帝,真觉得有必要多备几个生育机器。于是,真正一夫一妻的皇帝,只有明孝宗最难得的名副其实。明孝宗自觉维护一夫一妻制,后宫无其他嫔妃,这当然是特例。要说另类,隋文帝杨坚也是一位,他虽有后宫佳丽,却也不敢胡作非为,直到独孤皇后死去,才真正算是得趣不少,想想也甚是苦恼哇。

隋文帝怕独孤皇后?是的,举个例子。开皇二十年秋,独孤后小病一场,宫中静养。隋文帝趁着这空档,在后宫走动。没想到,他在仁寿宫遇上了一位大美女,闲聊间得知是前朝叛臣尉迟迥的孙女。尉迟迥是北周名将,因不满杨坚篡位夺权而起兵造反,可惜造反不成,尉迟家的男人们死的死,逃的逃,女眷们被籍没入宫的不在少数,尉迟迥的孙女就是其中一个。她长得不错,又年轻,才情也好,很出众,杨坚又被管得太严,于是,二人有了首尾。独孤皇后知道后,亲率人马,直接把这可怜的姑娘给乱棍打死了。

当时隋文帝正在武德殿上朝,得知皇后处死了尉迟氏,气不打一处来,一个人骑着马就冲出了皇宫,高颎等人看着也牵过马去追,隋文帝的马跑得飞快,他也不管什么路不路的了,走到山谷里,都二十多里,高颎等人才追上了他。他们苦苦相劝,隋文帝叹息道:“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

独孤皇后做得过分吗?是有点过份。她是开国皇后,但隋文帝更是皇帝,后宫里的女人,是隋文帝的,从礼法上来说,他想幸谁就幸谁,最多也就是事后报备一下,犯不着又打又杀的。可她就是打了,还当众杀了,这就是有些过头了。哪有男人不吃腥的?只是,她也委屈。早在很久以前,杨坚就曾发誓,这辈子,再不跟除她之外的女人生孩子。现在,孩子倒是没生,可也不能保证这样下去不会生啊?所以,她下了死手,除去潜在威胁。独孤皇后是该母仪天下做贤良正妻的典范,可是她却一个女权主义者,她不可能和别的女人共享丈夫。

一件事情两人的看法截然不同。

站在隋文帝的立场上来看,做皇帝的,虽有后宫,却等同于没有,能看不能吃的日子太久了,好不容易有了一回实质的,结果对象还被妻子给整死了,这个皇帝当得,也实在是憋屈。

怎么这么憋屈?如果他是懦弱无能也就罢了,偏他是位心狠手辣的雄主,想当年为了上位,杀尽北周宇文氏血脉,手段一点不亚于其他开国之君,为什么到了独孤皇后这里,却这么“窝囊”呢?为什么他不干脆乾纲独断,废了她这个妒妇?

废得了吗?废不了。

独孤皇后娘家势力大。就凭她父亲是独孤信,杨坚就难动她。西魏时代,独孤信当过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大都督等职,平定三荆,后与东魏交战,因敌众我寡,南梁居住三年,回国自请降罪,西魏帝元宝炬却任命他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衔使持节仪同三司浮阳郡公等,这里面就说明一切:独孤信势力大。北周建立后,他升任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独孤家的属下多矣。后来,他虽被赵贵牵连,但也仅是被逼自尽,他的七个儿子和部下,并没有受到多大的牵连。作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首脑人物之一,他的影响力不容小视。杨坚要废独孤,那是自寻死路。

独孤皇后外家势力大。独孤皇后母亲出身清河郡崔氏。清河崔氏自从春秋时代任齐国公卿开始,就一直是山东望族,尤其是东汉以后更是势大。南北朝时代士族门第之中,清河崔氏是第一等大姓,至唐代开国,仍是五姓七望之一。杨坚要废独孤,清河崔氏不会放过他。

抛开娘家与外家,独孤皇后本身在朝中,也有相当大的势力。杨坚能顺利登顶,与独孤皇后的参与谋划离不开关系。独孤皇后既有鲜卑女人的英气妩媚,也有汉家女儿的优雅聪慧,朝中支持她的鲜卑贵族、汉臣,很多很多啊。没有独孤氏的相助,杨坚完全当不了这个皇帝。就算是进入隋朝,独孤皇后也经常上殿,临朝听政,且常常言之有理,在群臣中有很高的地位,她与隋文帝并称“二圣”——能得如此高的评价,可不是杨坚能轻易动得了的。

古代女子,以有子为贵。杨坚的五个儿子,全都是独孤氏生的。他们个个优秀。放在平民百姓家,这也是一个女人了不得的财富,何况生在皇家,有五子傍身,谁敢乱动?所以,独孤皇后悍则悍矣,无人能动,杨坚作为皇帝也不例外。

其实,怕老婆也有怕老婆的好处,至少在大臣们看来,这个皇帝太有亲和力了,根本不像传说中的天之子,没有人气嘛,何况这样的聪慧的,漂亮的,能生养的老婆,怕也是爱嘛,在诸多的理由支持下,隋文帝也就把怕老婆当作一项工作来做,直到独孤皇后死去,他才和其他男人一样,过了一把皇帝瘾了。

标签: 说他

更多文章

  • 第二节 不得而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第二节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击败汝南(河南平舆县)的刘备,迫使刘备再次向南逃亡。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再次进军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五月,袁绍病死,少子袁尚继位,袁尚的大哥袁谭自称车骑将军,二哥袁熙为幽州(治所今北京市)刺史,表兄高干为并州治所(今山西太原)刺史。曹操趁袁绍去世,渡过黄河

  • 高洋废帝,建立北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北齐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高欢成为东魏的实际掌权者,但他并没有自立为帝,因为他害怕被人诟病,可他的儿子就没这般小心谨慎了。高欢死后,他的长子高澄已经准备好要登基为帝了,可不幸被仇人杀死。高澄没能当上皇帝,其弟高洋则顺水推舟,在他的逼迫下,孝静帝元善见只得退位。高洋登上了皇位,建立北齐。北齐的君主大多性

  • 晋愍帝司马邺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司马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

    晋愍帝司马邺(300年―318年2月7日),一作司马业,字彦旗,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晋惠帝司马衷和晋怀帝司马炽之侄,西晋最后一位皇帝,公元313年―317年在位。司马邺最初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封秦王。永嘉七年(313年),晋怀帝于平阳遇害之后,司马邺于长安即帝位,改元建兴。司马

  • 北魏张良,名臣崔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魏

    崔浩是北魏前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他长于计谋,精于决策,被称为“南北朝第一谋略家”、“北魏张良”。他相继在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朝为官,位至司徒,为北魏迈入封建社会及一统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他也因功高自大,盛气凌人,最后得罪了

  • 史上最垃圾的大一统王朝,15个皇帝仅半个明君,历史都不愿意承认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朝

    毫无疑问,我国在历史上的大一致时期通常全是有能够的明君开辟的,因而因此大一致的时期,都必定有明君出现,要想走的长久,就必需有许多明君。可是有个时期确是列外,这一时期一样是个大一致时期,但却非常废弃物,它存有了上百年,有15个皇上,却没有1个明君。要是确实应说有得话,最多只能算作有一个半明君。这一时期

  • 司马曜怎么死的?晋孝武帝简介与戏言丧命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

    帝王档案司马曜:公元373年-公元396年在位,简文帝之子,性格昏庸无能,简文帝死后即位。在位24年,醉生梦死,昏愦无度。最后被妃子杀死,终年35岁,死后葬于隆平陵。谥号孝武帝。晋孝武帝戏言丧命之谜司马曜称帝的头三年,是由堂嫂褚蒜子代执朝政的。宁康三年(公元375年),在亲政的同年八月癸巳,13岁的

  • 王导痛失伯仁: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而死

    周头,字伯仁,汝南(在今河南省)人,在西晋动乱期间跟随晋元帝司马睿渡江,他的兄弟周嵩、周谟也都一道渡江南下,在司马睿部下任职。司马睿当皇帝后,周头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深得司马睿的信任。周头为人非常豪放直爽,敢说真话,而且不怕权势,王导和周头的私人关系很好。后来,王敦、王导弟兄俩的权力越来越大,而且王敦

  • 第七节 最后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4月,诸葛亮带着十余万大军出现在了斜谷的北面。从这年的2月开始,诸葛亮的十余万大军艰难地爬过横亘在汉中平原北部的秦岭山脉,走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通过褒斜谷(陕西省太白县西南褒河山谷)到达战场。而此时,司马懿早已闻听到了风声,从容地在渭河驻军,以逸待劳,等着蜀军的到来。经

  • “八王之乱”八王的结局?8个王死了7个,西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朝

    晋武帝建立晋朝后,汲取了曹魏因皇族太弱而失国的教训,大封宗室为王。然而,他万没料到,问题又走向了另一极端。握有重兵的同姓王野心越来越大,最终酿成了“八王之乱”。公元290年惠帝即位后,太后的父亲杨骏独揽朝政大权,施展权术,排除异己。公元291年,皇后贾南风不甘心让杨骏独掌大权

  • 东晋画家和作家顾恺之:既是天才又是"傻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顾恺之

    顾恺之是东晋非常着名的画家和作家,他被成为中国绘画和书法的鼻祖。顾恺之博学多识,擅长于山水画和人物画,他的绘画作品注重传神,主张以形写神。山水画在他的纸上浑然天成,人物画在他的画笔下栩栩如生。根据史书的记载,当时的人称他为三绝,分别是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画像《顾恺之三绝》的文言文中,主要写了顾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