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淝水之战”以少胜多:苻坚近百万的军队其实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苻坚近百万的军队其实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825 更新时间:2024/1/23 5:44:52

淝水之战

早在公元373年,前秦丞相王猛临终时,曾语重心长地劝诫苻坚要防备鲜卑、羌人,不要进攻东晋。因为东晋深得汉族人心,上下相安,局势稳定,而国内的鲜卑、羌族上层分子表面上唯唯诺诺,其实心怀叵测。但是苻坚没有把王猛的话放在心上。当军事上取得节节胜利后,他的骄傲轻敌之心陡长,统一天下之志愈盛。

公元382年10月,苻坚召集大臣会议,讨论大举进攻东晋之事。苻坚虽然扬言他的军队把马鞭投到长江,就可以把江水断流,但发现群臣意见不统一,只好暂且罢朝。

退朝后,苻坚留下他的弟弟阳平公苻融,继续商议。苻融也不赞成出兵。苻坚发怒:“你都这样,我还能跟谁商量?我有强兵百万,粮食武器堆积如山,而今乘我屡胜之威,攻击垂亡之国,岂有不克之理!”苻融哭泣着说:“不可伐晋,理由很充足。我不但忧虑伐晋劳而无功,更忧虑发生内乱。您对那些少数民族,优宠有如,让他们布满京畿,如果倾国南下,一旦京畿风云变幻,就会追悔莫及的。我的见识短浅,意见不值得您采纳,但王猛是一代奇士,他的临终之言不能不重视。”坚没有听从弟弟的劝告。

公元383年5月,东晋桓冲发兵10万进攻襄阳和蜀地。苻坚派儿子苻睿等领兵抵御。桓冲害怕秦兵,便退回上明(今湖北松滋西北)。这年7月,苻坚颁下大举进攻东晋的诏令。诏令规定民户十丁抽一,富家子弟年岁20岁以下身强力壮者授予羽林郎,征用州郡公私马匹。8月,苻坚以苻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25万为前锋,以姚苌督梁、益诸军事。苻坚随后从长安出发,当他到达项城(今河南项城),凉州兵才抵咸阳,蜀汉兵才从长江顺流东下,幽冀兵进至彭城,只有苻融等所领的30万军队进至颍口(今河南颖上),全军有步兵60万、骑兵27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东西万里,水陆并进。

大敌当前,东晋任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领北府兵为前锋都督,与谢琰、桓伊等共同率领8万之众抵抗秦军,又另派将领胡彬领5000水军增援寿阳(今安徽寿县)。这时,建康人心惶惶。谢玄也不放心,出兵前又向射安问计。谢安却苦无其事的样子,悠然出游山墅,与谢玄下起棋来。大家这才宽心。

383年10月,苻融指挥秦军攻下寿阳,擒获晋将徐元喜等人。晋将胡彬听说寿阳陷落,退据硖石(今安徽寿县西北)。一面进攻硖石,一面派将军梁成率领5万军队屯守洛涧(今安徽唯南市东淮河支流洛河),截断胡彬退路,也遏制东面的援军。谢石、谢玄率领的大军,果然害怕秦军,在距离洛涧25里处停了下来。胡彬困守硖石,粮食已经吃光,派人送信向谢石告急求援。送信的人被秦军捉住,押送苻融。苻融见信上写道:“今秦兵气盛,我部粮尽,恐怕再也见不到大军了。”不禁大喜。于是,派使者骑马飞奔,报告苻坚,让他迅速进攻。苻坚闻报,便把大军留在项城,只带领轻骑八千,急忙赶赴寿阳。

苻坚到达寿阳,没有立刻发动进攻,而是派东晋降将朱序到谢石军中劝降。朱序却悄悄地为晋军献策:“如果百万秦军都开到前线,势难抵挡。而他们现在全部军队尚未集结,应该快速出击。只要打败其前锋,挫折其锐气,就可以击溃秦军。”谢石因为听说苻坚在寿阳,甚为害怕,本来已经决定不主动出击,这时接受了朱序的建议。

11月,谢玄命部将刘牢之率北府精兵5000人急行军到洛涧。秦将梁成正严阵以待。刘牢之乘夜指挥军队抢渡洛水,袭击梁成军营,临阵斩梁成等10员将领,又分兵截断退路的渡口。秦兵步骑一时崩溃,落水而死的就有15000人。刘牢之继而纵兵追击,俘虏秦将王显等人,缴获了秦军丢弃的军资器仗。

洛涧大捷后,晋军水陆并进,声势大振。苻坚在寿阳城上目睹晋军布阵严整,又远眺八公山(在寿县城北四里)上影影绰绰的草木,颇似人形,以为都是晋兵,不觉骇然,面现惧色,回头对苻融说:“这也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弱呢!”

秦晋两军夹淝水布阵。晋军想速战速决,谢玄便派人向苻融提议说:“将军领兵远道而来,却在岸边列阵,这是作持久战之计,并非作速战打算。如果将军能够稍稍往后移动阵地,使我军渡过淝水,以决胜负,不更好吗?”秦军诸将认为,我众敌寡,不如遏制住不让晋军过河,才是万全之策。苻坚却说:“只要引兵稍退,乘晋兵才到河中间,我则以铁骑突然出击,没有不获胜的道理。”苻融也认这个理,于是指挥军队退却。没料到,秦兵一退就制止不住了,被迫当兵的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人民乘机逃跑。这时,朱序在阵后大喊:“秦兵败了!秦兵败了!”不明真相的兵众更加狂奔起来。谢玄、谢琰、桓伊等率领晋军渡河猛攻。苻融飞骑驰入溃退的队伍中,想阻止秦兵溃退,结果坐骑让乱兵冲倒,摔下马来,被赶到的晋兵杀死。晋军一鼓作气,追击秦军至寿阳30里外的青冈。秦兵逃命中互相踩踏,尸体留下一大片。那些逃跑中的士兵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将至,日夜不敢休息,风餐露宿,加上又饿又冷,一大半死了好多。

苻坚在逃跑中身中流箭,挣扎着回到淮北,见到他的所幸张夫人,潸然泪下,说:“我今日还有何面目治天下啊!”

苻坚有志于统一全国,但时机尚未成熟。前秦国内民族矛盾仍然比较尖锐,统治秩序远未稳定,近百万的军队其实是一群乌合之众。淝水之战败后,鲜卑贵族慕容垂和羌族贵族姚苌等人纷纷摆脱他的控制。公元385年,姚苌将他缢死于新平佛寺中。貌似强大的前秦王朝顷刻瓦解。晋军以少胜多,8万人战胜百万人,这就是着名的“淝水之战”。

标签: 乌合之众

更多文章

  • 隋文帝为什么那么怕老婆?为什么说他废不了独孤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说他

    皇帝老儿三宫六院,一方面是要大过皇帝瘾,想想普通人也就三妻四妾,他却能光明正大地,全民支持地选拔美女并择优录取,那感觉很爽啊。当然了,他们也的确是有繁衍子嗣的必要(有皇位要继承嘛),看看历史上那些个没有儿子被人怼得惨得很的皇帝,真觉得有必要多备几个生育机器。于是,真正一夫一妻的皇帝,只有明孝宗最难得

  • 第二节 不得而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第二节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击败汝南(河南平舆县)的刘备,迫使刘备再次向南逃亡。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再次进军官渡(河南中牟县东北),五月,袁绍病死,少子袁尚继位,袁尚的大哥袁谭自称车骑将军,二哥袁熙为幽州(治所今北京市)刺史,表兄高干为并州治所(今山西太原)刺史。曹操趁袁绍去世,渡过黄河

  • 高洋废帝,建立北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北齐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高欢成为东魏的实际掌权者,但他并没有自立为帝,因为他害怕被人诟病,可他的儿子就没这般小心谨慎了。高欢死后,他的长子高澄已经准备好要登基为帝了,可不幸被仇人杀死。高澄没能当上皇帝,其弟高洋则顺水推舟,在他的逼迫下,孝静帝元善见只得退位。高洋登上了皇位,建立北齐。北齐的君主大多性

  • 晋愍帝司马邺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司马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

    晋愍帝司马邺(300年―318年2月7日),一作司马业,字彦旗,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晋惠帝司马衷和晋怀帝司马炽之侄,西晋最后一位皇帝,公元313年―317年在位。司马邺最初过继给伯父秦献王司马柬,袭封秦王。永嘉七年(313年),晋怀帝于平阳遇害之后,司马邺于长安即帝位,改元建兴。司马

  • 北魏张良,名臣崔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魏

    崔浩是北魏前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他长于计谋,精于决策,被称为“南北朝第一谋略家”、“北魏张良”。他相继在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朝为官,位至司徒,为北魏迈入封建社会及一统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他也因功高自大,盛气凌人,最后得罪了

  • 史上最垃圾的大一统王朝,15个皇帝仅半个明君,历史都不愿意承认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朝

    毫无疑问,我国在历史上的大一致时期通常全是有能够的明君开辟的,因而因此大一致的时期,都必定有明君出现,要想走的长久,就必需有许多明君。可是有个时期确是列外,这一时期一样是个大一致时期,但却非常废弃物,它存有了上百年,有15个皇上,却没有1个明君。要是确实应说有得话,最多只能算作有一个半明君。这一时期

  • 司马曜怎么死的?晋孝武帝简介与戏言丧命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

    帝王档案司马曜:公元373年-公元396年在位,简文帝之子,性格昏庸无能,简文帝死后即位。在位24年,醉生梦死,昏愦无度。最后被妃子杀死,终年35岁,死后葬于隆平陵。谥号孝武帝。晋孝武帝戏言丧命之谜司马曜称帝的头三年,是由堂嫂褚蒜子代执朝政的。宁康三年(公元375年),在亲政的同年八月癸巳,13岁的

  • 王导痛失伯仁: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而死

    周头,字伯仁,汝南(在今河南省)人,在西晋动乱期间跟随晋元帝司马睿渡江,他的兄弟周嵩、周谟也都一道渡江南下,在司马睿部下任职。司马睿当皇帝后,周头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深得司马睿的信任。周头为人非常豪放直爽,敢说真话,而且不怕权势,王导和周头的私人关系很好。后来,王敦、王导弟兄俩的权力越来越大,而且王敦

  • 第七节 最后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4月,诸葛亮带着十余万大军出现在了斜谷的北面。从这年的2月开始,诸葛亮的十余万大军艰难地爬过横亘在汉中平原北部的秦岭山脉,走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通过褒斜谷(陕西省太白县西南褒河山谷)到达战场。而此时,司马懿早已闻听到了风声,从容地在渭河驻军,以逸待劳,等着蜀军的到来。经

  • “八王之乱”八王的结局?8个王死了7个,西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朝

    晋武帝建立晋朝后,汲取了曹魏因皇族太弱而失国的教训,大封宗室为王。然而,他万没料到,问题又走向了另一极端。握有重兵的同姓王野心越来越大,最终酿成了“八王之乱”。公元290年惠帝即位后,太后的父亲杨骏独揽朝政大权,施展权术,排除异己。公元291年,皇后贾南风不甘心让杨骏独掌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