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玄感——为天下解倒悬之急

杨玄感——为天下解倒悬之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552 更新时间:2024/1/2 13:55:09

继山东王薄起义之后,在隋炀帝第二次征伐高句丽之际,杨素之子杨玄感借机起兵,在隋王朝的后院烧起了一把火,给了隋朝沉重的一击。

杨玄感,形貌酷肖其父杨素,雄伟健壮,蓄得一部好须髯。然他幼时却很愚钝,周围人都认为他有些痴呆,只有杨素不这么认为,对亲戚们说:“此儿不痴。”知子莫若父,杨素果然说中,到杨玄感长大后,竟是文武双全,喜读书,善骑射。

生在官宦人家的子孙,不用担心前程,因有恩荫之法可让他们轻易地获取官位。杨素功大官也大,杨玄感靠着恩荫走进了官场。这可能是历史上少见的奇事:靠着父亲恩荫的杨玄感,居然和父亲同样是二品,上朝时站在一个队列。隋文帝这样做,自然是嘉奖杨素的一个方式,可上朝时看着看着,觉得父子同站一列,有失体统,于是当庭宣布将杨玄感降了一等。此时,杨玄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拜谢道:“没想到陛下这么宠臣,竟然在宫廷中让臣尽了孝心。”这话,巧妙地挠到了隋文帝的痒处,给自己美化了形象。

杨玄感第一次当地方官,是当郢州(今湖北钟祥)刺史。他虽是初出茅庐,却是少有的老到和手段,到任后分布耳目,打听当地官吏的行状,无论是清廉还是贪赃,其能力如何,都弄得清清楚楚,然后找机会一一予以当场公布。从而使得官吏们不敢有半点欺隐,在一定程度上,纯洁了郢州的官场。对此,当地民众相当敬佩,纷纷称赞他的才干。

后转宋州刺史,杨素过世后,杨玄感被调入中央,拜鸿胪卿,封楚国公,迁礼部尚书。

官居要职的杨玄感,有一点也很像他的父亲,为人骄矜,但偏爱文学,遂使天下名士竞相来往于他的门下。

文学只是杨玄感的业余爱好,他真正的兴趣仍在政治。他从事政治,可谓得天独厚,由于父亲的功勋,杨家名满天下;由于父亲既做过将帅,又做过宰相,所以无论是武的系统,还是文的系统,在朝廷上都有一大批追随者。这些条件,本是杨玄感继续飞黄腾达的资本。可是,在混乱的朝廷氛围中,隋炀帝因办事不顺手,对周围重要人物的猜忌心越来越重。在杨素病卒不久,隋炀帝就暗中说过:“杨素即使不死,必有一日全家诛灭!”此话传出,成为杨玄感的一块大心病。他虽官高爵重,看似体面得很,其实,内心一直恐慌不已,害怕大祸临头。他不甘心坐以待毙,打算趁着朝政紊乱,准备发动政变:废除隋炀帝,拥立隋文帝第三子杨俊之子秦王杨浩。在跟随隋炀帝征伐吐谷浑时,因部队发生混乱,他考虑下手,偷袭隋炀帝的行宫。但是这行动被他的叔父杨慎制止了,理由是时机尚未成熟。

既然时机尚未成熟,杨玄感调整了计划,积极投入隋炀帝的权力圈子中,跻身于军事最高领导层,在军队中建立他的威信,在等待时机的过程中,为日后行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兵部尚书段文振的帮助下,他被隋炀帝接受了,并得到了这样的赞语:“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此言不虚。”由是,赏物、礼遇、权柄,令人羡慕地加到了他的身上。

时机终于降临。这个时机,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隋炀帝第二次征高丽,后方空虚;二是百姓苦于劳役,天下已出现乱象。”时杨玄感被委以在黎阳督运粮饷,他故意拖延,希冀在前方的军队因缺少粮饷而削弱战斗力,直至被高丽军击败。隋炀帝派人来催,他的答复是:“漕运的水路已被盗贼把握,粮道难以为继。”

等杨玄感从前线秘密召来其弟杨玄纵等人,便正式宣布起兵。为避免直接针对隋炀帝而树敌过多,他用了贼喊捉贼的手段,宣称带领水军的来护儿在东莱谋反,他奉密诏讨伐来护儿。由此,他带兵进入黎阳县城,关了城门大索男夫,以为壮丁;按照隋文帝时代的样式,开府置官;传移文书给周围郡县,命令立即会兵于黎阳。

谋士李密为杨玄感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兵进东北,扼住隋炀帝的归路,其粮饷断绝,复被高句丽所迫,可不战而擒;中策是西取长安,据险而守,徐图天下;下策是以精锐部队,袭击洛阳,以号令四方。

杨玄感求成心切,采取了下策。他以为拿下东都洛阳,即可取得政治象征。他挥师东向,在修武县渡河遇阻后,折道汲郡渡河。一路上,来从军者数不胜数,到达洛阳城上春门外,已众至十万多。洛阳地区的民众将杨玄感当做救星,夹道纷纷献上牛酒,以示欢迎。杨玄感认定人心向己,每每誓众说:“我身为上柱国,家积巨万金,至于富贵,已无所求。今不顾破家灭族,只是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民之命!”这铮铮誓言,愈发打动了天下受苦受难百姓的心,每日来军营投效者,竟达数千人之多。

在外围打了些胜仗后,杨玄感将洛阳城团团围住。负责东都城防的民部尚书樊子盖,严明纪律,申颁法令,组织了守城战。双方僵持不下,而援军中的贵族子弟,如韩擒虎之子韩世咢、观王杨雄子杨恭道、虞世基子虞柔、来护儿子来渊、裴蕴子裴爽等四十多人,皆向杨玄感投降。杨玄感甚喜,以为赢得了政治优势,立即将他们全部委以重任。

洛阳告急,刑部尚书卫玄率众数万,从关中驰援。卫玄出二万人挑战,杨玄感佯败而退,卫玄实施追击,不料中了伏兵,前军尽数战殁。几天后,双方再战,兵锋刚一接触,杨玄感让部下大叫:“官军已得杨玄感!”卫玄军稍一松劲,杨玄感亲领数千骑兵冲锋,冲得对方大溃,俘虏了八千人。

杨玄感不是个在后面指挥的人物,他力大无比,且骁勇善战,每战都亲持长矛,身先士卒,呼喊叱咤,所当者莫不惊魂失魄,不能抵挡。由此,军中将他比作项羽。他不仅善战,且擅长抚驭部队,将士感激,以死相效,从而战无不胜。

卫玄数败,加上粮食不继,情急之下,驱众与杨玄感决战。一日之间,交锋了数十次。双方战败血流成河,尸体狼藉,忽然,杨玄感之弟杨玄挺阵亡,杨玄感军才稍微退却。在城上观战的樊子盖,趁机开了城门放出人马,杀了杨军数百人。从整个战局来说,杨玄感占了些上风,但是他不能彻底打开僵局,对东都还是望“城”莫及。

就在此时,放弃了高丽战场的隋炀帝,命令武贲郎将陈棱进攻杨玄感的根据地黎阳;武卫将军屈突通屯兵河阳,借机渡河向洛阳进发;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发兵跟进;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从另一路进援东都。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选贤任能——胸怀宽阔无偏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选贤任能

    贞观年代,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唐代初期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政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根本的原因是作为皇帝的唐太宗在用人问题上,认识正确,政策对头,胸怀宽阔,不存在偏见,真正实现了选贤任能。到了贞观晚年,唐太宗在总结自己的用人经验时,曾说过一段非常深刻的话,他这样说:“用

  • 第三节 辽东围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辽东

    击败驻河敌军,并且围住了高丽重镇辽东城的确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可是炀帝自恃太高却让本该顺利完成的围城战变成了一场持久战。杨广怎么个自视很高法呢?他曾经跟侍臣们说:“人家说我继承先帝遗业,其实和士大夫比才学,我也该做皇帝。”他曾经当过南下攻陈的名义总指挥,便觉得自己很有作战才能,

  • 第八节 平刘黑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平定河南河北之后,唐朝席卷天下已经成为定局,可是此时唐王朝却犯了一个错误。唐朝派去河北的官吏对窦建德的老部下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关起来,甚至随意用刑,很有点秋后算账的味道。李渊还颁布诏令,要求窦建德的部将们去长安。要知道李渊从来就不是一个心胸宽大的人,自李唐建国以来被打败的反王没几个有好下场,李

  • 独孤天下大结局 杨坚为了上位伤透了伽罗和丽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上位

    网友心心念念等来这礼拜《独孤天下》的最新几集,没想到太师一出场先是令人潸然泪下,然后就是被宇文邕设计乱箭穿心而死,闭着眼睛还在喊着般若名字的太师实在太令人心疼!可是好景不长,宇文邕还没坐稳龙位,就有边境敌国来犯,这时的杨坚派上了大用场。而宇文邕虽说因为身体原因而非常病弱,但也足足撑到了丽华与宇文赟大

  • 宇文士及是什么下场?这几次选择让他的一生圆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他的

    宇文士及虽是奸臣之弟,但他沉稳冷静,这几次选择让他的一生圆满。宇文化及这个奸臣的形象想必在很多人心中都已经根深蒂固了,他不但有着非常大的野心,而且还曾经命人将隋炀帝缢死,搅动整个乱世。不过,虽然他是一个大奸之人,但是他的弟弟却成为了李渊的得力部将,最后还帮助李渊建立了唐朝,成为唐初重臣,这个人的名字

  • 吸取教训——借鉴经验治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时,唐王朝虽已建立约有九年的时间,可是除去讨伐各种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的时间。唐王朝真正致力于国家治理工作不过才一两年的时间。摆在李世民面前的首要问题便是寻求治术,把整个国家纳入正常的运转轨道。太宗即位之初,曾与群臣讨论治理之术,并感慨:“今承大乱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r

  • 独孤伽罗做了两件事 竟使后宫三千佳丽被冷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后宫

    隋文帝是一位重情重义之人,他一生都把自己的爱给了一位女子,也就是他的皇后——独孤后,独孤后是独孤信的长女,因为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所以颇得父亲喜爱,在独孤后十四岁的时候,便嫁给了隋文帝。隋文帝与独孤后可谓是天造地设的一队,在感情上,二位是相濡与沫,用情至深。在政治上,虽古有后宫不理朝政之说,但是因为

  • 越王杨侗为何怨恨自己为帝王子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子弟

    越王杨侗是元德太子杨昭的儿子,他待人宽厚,气宇轩昂,而且仁慈,非常受人爱戴,他在大业二年被立为越王。当时,隋炀帝四处巡游时,常常让杨侗留守东都洛阳。杨玄感作乱时,杨侗与樊子盖闻报,勒兵备御,力拒杨玄感。等到平定了杨玄感兵变,杨侗曾一度任高阳太守,不久又以本官再次留守东都。大业十三年,炀帝第三次幸江都

  • 隋唐五代的科学技术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唐

    赵州桥与隋唐时期经济文化发达的形势相适应,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雕版印刷术在这时问世了,雕版印刷术发明的确切年代现今尚无法知道,但是在隋、唐时期出现已是毫无疑问了,因为现存最早的有年月可考的雕版印刷品是在敦煌发现的一卷首尾完整的《金刚经》,这卷佛经卷末有一行字:“咸通九年四月十

  • 军事门外汉杨广的大业神话的破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门外汉

    史籍称古朝鲜人为“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他们遍布于中国东北、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韩半岛。朝鲜半岛具有5000年历史,最远可以追溯至檀君建国。但其实早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之上已有人居住。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70万年,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到了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