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是怎么灭亡的?

隋朝是怎么灭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068 更新时间:2024/1/9 12:45:21

做了皇帝之后,隋炀帝无人约束,本性逐渐暴露无遗。喜欢女色,喜欢华丽宫殿,喜欢四处游玩。去江都看江南山水前后就有三次之多,北上到突厥可汗驻地,向西还到达过张掖。有一次巡游到北方的长城,结果被突厥围困,而李渊领兵将他解救出来。

隋炀帝的生活很是奢华,史书上说他每一天都在建造新的宫殿,虽然有些夸张,但和实际情况也差不了太多。联想他引诱西域使者来隋朝贸易时的浪费程度,不难想像他平时的奢侈情形。

隋炀帝讲气派不仅是对西域的使者和商人,在他巡游时也是摆足了架子。在第一次到南方巡游江都时,他自己乘坐的龙舟就高有四十五尺,宽五十尺,长达二百尺。上下还分为四层,有正殿、超堂,还有侍臣们的住处。里面用金银珠宝装饰得富丽堂皇。其他的人,如皇后、嫔妃、贵人们也各自有独立的船只。但算随行的其他船就有几千艘,前后绵延达二百里之远。两岸之上还有骑兵护送。路过的州县,五百里以内的都要殷勤供应,最后吃不完的就地掩埋。每次出巡的浪费可见一斑,本来隋朝的国力在隋文帝时还不错,但经不起儿子隋炀帝的长年累月的虚耗。十几年后,把整个江山虚耗到了末日。

恃才残暴宠小人

隋炀帝历来以残暴着称,其实他也很有文才,不过才能没有用到正地方,反而成为他鄙视文人所依赖的条件。文才出众的大臣好几个都被他借故害死。此外,他的「文才」还用来拒绝纳谏,如果看出来谁的奏章是在指他的过错,是在进谏,他肯定要想方设法地报复,因为说话的内容刺激了隋炀帝而被赐自尽的大臣不少。在三次征伐高丽结束后,太史令庾质因为劝谏他不要到洛阳巡游,说应该让百姓有个喘息的机会,结果被他杀死。时间一长,大臣们就没有敢于进谏的了。这就成为小人横行的良机。

奸佞小人中,一个是杨素,一个是宇文述,还有其他很多的大臣。杨素专门迎合炀帝的喜好,不敢有一点冒犯。他还跟着主子学,修造豪华的宅院,养着众多的妻妾享乐终日。

宇文述也是很善于迎合拍马的佞臣,很擅长察言观色,在跟随出巡时,经常用奇珍异宝讨炀帝的欢心,这样,自己的官位、富贵也就安枕无忧了。三次下江南巡游江都,其中一次就是他劝说出来的,得到了炀帝的赞赏。

还有光禄大夫郭衍,也是喜欢献媚邀宠的人,为了讨杨广欢心,献出一个昏招:每五天上朝一次,这样就不会被繁重的政务拖累了。昏庸的炀帝不察其奸,反而认为是个忠臣,说只有郭衍和他是同心的人。现在的人工作五天休息两天,郭衍却主张皇帝工作一天,休息五天,真是天下一绝!有这样的奸臣,隋朝灭亡也无话可说。

在各地巡游的时候也是一样,凡是让他高兴的人就提拔,让他生气的就罢官,或者赐死。到江都巡游时,当地的官员竞相献珍异之物,好的就升官,不好的就地免职。

靠这样过日子毕竟是掩耳盗铃,造反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隋炀帝并非一点不知道,不过是不愿意说,不愿意听到消息而已。如果大臣说国泰民安,他就高兴,如果说天下大乱,那很有可能被杀。到了晚上,炀帝毕竟心中烦闷,要由好几个姬妾轻轻摇晃着他才能睡着,在梦中或可得到短暂的安宁吧。

巡游江都走末路

在隋炀帝北上被突厥围困,最后解围回到洛阳之后,他知道已经无法停留在北方了,于是开始做南下巡游江都的准备。到了这个时候,他还不忘让江都造了龙舟送到洛阳。等到龙舟送来时,宇文述鼓动炀帝尽快到江都去。有的大臣劝谏,却被炀帝杀死。

隋炀帝这次去江都其实是往黄泉走。在那里住了一年多的时间,看着自己的江山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一泄千里,无法挽救。各地的将领也有很多割据称帝的。从太原起兵的李渊虽然没有称帝,但在攻下长安之后,拥立自己的孙子杨侑称帝,尊自己为太上皇,表面上是让他退位,实际是为李渊自己称帝做准备的。

知道日子不多的隋炀帝也没有忘记和嫔妃们寻欢作乐,醉生梦死。他还对萧皇后说些宽慰的话:「那么多的人想把我赶下去,代替我来做皇帝。我就是被赶下去了,也能做个长城公,你也能做第二个沉后(就是南朝陈的末代皇帝陈叔宝的皇后沈氏),咱们还是喝酒吧,何必自寻烦恼。」不过,内心里炀帝还是很担心自己性命的。一次,隋炀帝对着镜子发呆,然后对皇后说:「真是个好脑袋啊,不知道最后谁来砍下它来?」为了以防万一,炀帝还将毒药带在身上,免得被人折磨,不得好死。

西元618年,即隋炀帝即位的第十四年的三月,侍从的卫士们推举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领,发动了兵变,隋炀帝最后被勒死,时年五十岁。后来的谥号是「炀帝」,是评价最低最坏的一种。隋文帝杨坚原来夺取的是北周宇文氏的帝位,最后自己的儿子又被宇文氏的人所杀,风水轮流转,历史在这转了一个小圆圈。不过帝位没有再传回去,而是到了李姓那一边,历史演进到了唐朝。

标签: 隋朝

更多文章

  • 隋恭帝杨侑,杨侑是谁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谁的

    隋朝是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朝代了,对于隋朝的认识可能比较多的是来自于电视剧。一般说的最多的就是隋朝的隋炀帝,对于他的孙子隋恭帝杨侑就不怎么清楚了,更不用说杨侑是谁的儿子了。隋恭帝杨侑杨侑出生于公元605年,卒于公元619年,也就是说他仅仅活了15年。杨侑他从小就很聪明,很受他祖父杨广的喜爱。

  • 隋炀帝唐太宗对比好色程度其实差不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好色

    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一个是模范皇帝流芳千古,一个是反面教材遗臭万年。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的特殊功绩,唐朝人留下来的有关记载与评论99%都是赞扬歌颂,而杨广被视同亡国之君。身败名裂,唐朝人留下关于他的记载都是谩骂和攻击,连隋炀帝这个谥号也是唐朝恩赐的,充满贬义。本文比较一下两人的历史功过,并非多余

  • 隋朝末年晋阳起兵是怎么回事?晋阳起兵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阳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各地,隋炀帝杨广于大业十一年以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不久又拜太原留守,以北备突厥,并镇压今山西省境内的农民起义。当时,隋政权已呈土崩瓦解之势,统治阶级一再发生大分裂,地主武装和义军星罗棋布于各地。李渊素有大志,移官太原后,看到隋朝即将败亡,萌动了取而代之的念头。他左右的裴

  • 为何说唐太宗和隋炀帝有颇多相似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之处

    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一个是模范皇帝流芳千古,一个是反面教材遗臭万年。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的特殊功绩,唐朝人留下来的有关记载与评论99%都是赞扬歌颂,而杨广被视同亡国之君,身败名裂,唐朝人留下关于他的记载都是谩骂和攻击,连隋炀帝这个谥号也是唐朝恩赐的,充满贬义。本文比较一下两人的历史功过,并非多余

  • 韬光养晦——李渊屡建奇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韬光养晦

    唐朝的开国皇帝叫李渊,出生于显赫的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李昞在朝廷做大官,他的母亲独孤氏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一奶同胞的亲姐妹。因此,李渊一家可算是真正的皇亲国戚。据说李渊生下来的时候,体貌与一般婴儿大不一样,颇有非凡之气,并因此得到隋文帝的格外喜爱。父亲李昞病死后,李渊继承父亲唐公的爵位,被封为谯、陇、

  • 义成公主作为和亲公主,他为什么能杀死李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公主

    还不知道义成公主作为和亲公主,为何会被唐朝大将李靖杀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和亲史上,公主似乎都是一个带有悲剧性色彩的词汇,公主的出使,代表着中央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一次友好联姻,尤其是汉唐两朝,以联姻的方式缓和双方的紧张关系,使得双方保持一个密切交往的状态。许多

  • 为何薛举的势力成为了李氏天下的心头大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薛举,隋朝末年群雄之一,祖籍在河东汾阴,后来跟随父亲薛汪搬迁至兰州金城,位于现今甘肃兰州。薛举此人相貌魁梧,骁勇善战,家族兴旺,钱财千万,因为培养其结交豪杰的性情,在北方地区极有名气。薛举画像薛仁杲父子初起事时,赈济放粮,多少还有点民众观念,但当大批百姓追随起事后,私欲膨胀,只顾自已称王称帝,甚至变

  • 平定西北——讨伐薛举、薛仁杲父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讨伐薛举、薛仁杲父子的战争,是唐初统一战争的第一个大战役。李世民在这次战役中挂帅亲征,经历了“胜利失败胜利”的曲折过程,表现了他在军事指挥上的日渐成熟。薛举,汾阳人,侨居于金城郡(今甘肃兰州)。他骁勇无比,有万贯家财,喜好结交豪杰人士,称雄于西部边地。大业十三年(617年)四

  • 隋朝皇帝隋文帝杨坚怕老婆居然离家出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隋朝

    在中国,皇帝肯定是个最风光的职业,可偏偏就有这么一个皇帝,他统一了中国,却受不了家中老婆的气,甚至连自己最最心爱的东西都保护不了,这不,有一天真想不开了,伤心之下骑着一匹千里马独自离家出走,这事肯定是闻所未闻的,这个可怜的男人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自有史记载以来,最着名的“母狮子”恐怕要算独孤皇后

  • 隋朝法治介绍——隋朝法律儒家化日渐深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朝

    隋朝接受汉朝以来的“德主刑辅”原则作为立法、司法的指导思想,法律儒家化日渐深化。儒家学说作为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指导思想,渗透在立法、执法活动之中;同时,凝聚儒学精神的各项制度逐渐定型。隋朝立法活动中产生的《开皇律》,代表了隋朝立法的最高成就,为我国封建法律的定型化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