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戏迷也疯狂——后唐庄宗李存勖

戏迷也疯狂——后唐庄宗李存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116 更新时间:2023/12/31 0:58:16

李存勖自幼随父征战,英勇过人。父亲死后,他秉承遗命,灭后梁,逐契丹,统一北方,建立后唐,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他赢得了“战神”的称号。可建国之后,骁勇的战神一变成为“超级票友”,每日和伶人同台唱戏,终因宠信伶人误了国政,身死国灭,成为天下笑柄。

少年成名

后唐庄宗李存勖小名亚子,据史书记载,他从小就勇猛过人,喜欢骑马射箭,很受父亲李克用的喜爱。当别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嬉戏时,11岁的李存勖就已经随父出征了。打了胜仗之后,李存勖随父亲一起觐见唐昭宗。看到这个英气逼人的少年,唐昭宗甚为欣赏,还令其上前,轻抚他的背说:“此儿日后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比其父更为勇武!”正是因为唐昭宗的一句“此子可亚其父”,李存勖才得了“亚子”的小名。

据史书记载,李存勖稍习春秋,略通文史。比起其父李克用来说,李存勖在计谋方面还要略胜一筹。他自幼就跟随父亲征战,经常能够给父亲出谋划策。当时,占据幽州的刘仁恭本来是李克用手下的将领,在李克用的扶持下才得以成为占据幽州地区的军阀。但是此人并不感恩,当李克用向他征兵的时候,他竟然拒发一兵一卒。后来,刘仁恭也被朱温围困,不得已只得厚着脸皮来向李克用借兵。李克用性格刚烈,对此等忘恩负义的叛徒恨不得杀之后快,自然不肯发兵。这时候,年轻的李存勖审时度势,从大局出发,极力劝说父亲要搁置个人恩怨,利用幽州的力量牵制朱温,为自己的崛起谋求更多的时间。李克用冷静下来,觉得儿子所说在理,便出兵解了幽州之围,阻止了朱温吞并幽州、扩张势力的野心。

谁与争锋

开平二年(908)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继承了晋王之位。在李克用病重期间,李存勖的叔父李克宁曾经企图篡位,所以,李存勖一办完丧事,就设计捕杀了叔父李克宁,可见其行事手段之凌厉。当时,朱温已经灭了唐朝,自立为帝,国号梁,改元开平。为了统一全国,朱温趁李克用病死的机会发兵进攻潞州(山西上党)。但是李存勖丝毫没有因为居丧而乱了阵脚,他知道潞州是河东的天然屏障,一旦失去,唇亡齿寒。于是,他便亲率大军,从晋阳出发,直取上党,乘大雾突袭围潞州的梁军,结果大获全胜。这一战使得李存勖声名大噪,连本来依附后梁的军阀王容和王处直都开始动摇信心,竟然与李存勖结成了反梁的联盟。据《资治通鉴》记载,朱温得知消息后大惊,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潞州一战,新晋王李存勖扬名立万,军队的士气也大涨。李存勖乘势以“光复唐朝”为口号,发兵讨伐后梁。双方在柏乡又展开了一场血战。在这次战役之中,梁军有王景仁率领的禁军和魏博兵八万之多,而晋军只有周德威率领的3000骑兵和镇州、定州的军队,实力相差悬殊。而且梁军守柏乡、以逸待劳,而晋军则长途奔袭,自然疲惫。所以,此战必须以计谋巧胜。李存勖采用周德威建议,没有贸然攻城,而是用计引诱梁兵出城,然后聚而歼之,并且故作不敌,自动后退。梁军主将王景仁本来就自恃兵力战备优势而轻敌,一见晋军后退,马上发动全部军队出城追赶逃兵。结果正中了李存勖的计策,梁军大败,八万余人死伤殆尽。这次着名的以少胜多之战,使得梁军丧失了对河北的控制权,沉重地打击了梁军的气势,也为晋国的崛起谋求了宝贵的时间。

柏乡之役之后,晋军的队伍成为了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时间让后梁君臣闻风丧胆。但是战神李存勖并没有自信心膨胀,发动更大规模的战役,而是息兵行赏,休养生息。在这一段难得的停战时期内,李存勖抓住机遇鼓励生产,整顿吏治,宽刑减赋,使得河东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待到时机成熟,李存勖拿出了父亲临死前交给自己的三支箭。那三支箭象征着父亲的三桩遗命,一是讨伐刘仁恭,攻克幽州(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三是消灭世敌朱全忠(朱温)。据史书记载,李存勖每逢出征都要将供奉在太庙里的三支箭取出来,随身携带,以鞭策自己。这次和之前不一样,河东的势力已经大异于前,可以与朱温一决胜负了。

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河北高邑县)大败了朱全忠亲自统率的50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一代戏痴

父亲的遗命已经完成,北方已经统一,后唐政权已经建立,作为后唐的开国皇帝,李存勖的确立下了不世之功。尤其是在常年对后梁的征战中,李存勖卓越的军事才能让他赢得了当之无愧的“战神”称号。在李存勖看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征战半生的战神也该休息休息,享受一下当皇帝的快乐了。

李存勖的爱好不多,他虽然略通经史,但不善于吟诗作画,对马球、赌博等行当也不感兴趣,可他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听戏、唱戏。据史书记载,五岁的李存勖有一次随父亲去打猎,回来的路上听伶人演唱《百年歌》,声调甚为凄苦苍凉,听得随行的人都很郁闷,他却听得很陶醉,似乎有所心得。可见李存勖从小就对音乐很敏感,长大之后经过学习和研究,对音律甚为通晓,而且他不但会听,还能亲自登台表演。

李存勖建立后唐之后,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唱戏中去,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他经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和优伶们同台演出。有一次,他上台演戏,自报家门喊了两声“李天下”,台下一个伶人立刻冲上去扇了他两个耳光,周围人都吓傻了。李存勖也被打愣了,问那个伶人为何要打自己,那个伶人也有些小聪明,不但不谢罪,反而振振有词地说:“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一听,倒也算是有理,反而赏赐了那个伶人。

伶人掌掴皇帝反而受到赏赐,这种荒唐事前所未有,可见当时李存勖对于伶人已经宠溺到何种地步。当时的伶人地位极高,不仅可以随意出入宫廷,和皇帝不分尊卑地打打闹闹,甚至还有些恃宠而骄,侮辱戏弄大臣。而一班朝臣却是敢怒不敢言,甚至为了升官发财还要去巴结讨好皇帝身边受宠的伶人。

据史书记载,李存勖还雇用伶人做自己的眼线,到处刺探大臣们的言行,弄得朝野人心惶惶。他还肆意将自己宠爱的伶人封为刺史,完全置有才之士于不顾。皇帝昏庸无道,自然招致朝野上下的不满,矛盾正在不断激化,而醉心梨园的李存勖却似乎全然不知。

招致叛乱

李存勖在建立后唐的过程中屡立奇功,领导有方,深受将士们拥戴,大家都尊他为“战神”。可是众人没有料到,这位戎马半生的大将军,竟然变成了一个扭捏作态的戏子,每天不理朝政,就知道登台唱戏,完全不顾皇帝的身份和尊严,甚至纵容一群无知浅薄的戏子戏弄朝臣,让众人失望至极。

同光四年(926),李存勖竟然听信宦官伶人的挑拨,冤杀了大将郭崇韬。这一举动震惊朝野,立刻将积蓄已久的怨愤升到极点。为了替冤死的将军讨回公道,另一名大将李嗣源率领重兵开进汴京,准备自立为帝,讨伐这个无道昏君李存勖。李存勖听到消息之后大惊,可是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骁勇善战的将军了,情急之下,他只得拿出内府的金帛收买人心。可是将士们早已对他失望,眼看大势已去,他还试图御驾亲征,做垂死挣扎。结果,没想到他还没有来得及战死沙场,就被身边的伶人郭从谦发动兵变杀死了。这真是莫大的讽刺,李存勖那么宠幸伶人,没想到却身死伶人之手,沦为天下人的笑柄。当李嗣源攻入洛阳之后,李存勖的尸骨已经被投入大火中焚烧,只剩一些零星尸骨,最后葬于雍陵。可怜一代枭雄,竟然落得如此死法,真是令人唏嘘。

标签: 后唐

更多文章

  • 皇帝牌育儿宝典,看看李世民是怎么养孩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是怎么

    老实说,皇帝是龙种,自有他不同凡夫俗子的一面,但皇帝他首先也是人,也食人间烟火,也会和常人一样结婚生子,也面临抚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所以说皇帝也是有烦恼的,而且是更多政治道义和责任的那种。那么皇帝是如何育儿的呢?我们还是用成功皇帝李世民来说事吧,看他如何育儿,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贞观17年(公元64

  • 李泌以诚为谏唐德宗不换太子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的时候有一位奇人李泌,他在任宰相期间,面对好猜忌的的君主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上谏,不但为君主弥补了缺漏,还做到保官安身,实在是不简单。唐德宗时,因疑太子而打算另立舒王,一时又拿不定主意,便征求丞相李泌的意见。李泌说:“陛下只有一个儿子,为什么要将他废掉而另立一个儿子呢?”于

  • 3、《唐律疏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律

    唐高宗永徽年间,以《贞观律》为基础编纂《永徽律》,共12篇,500条。后又对律文逐条逐句进行诠解和疏释,附在律文下,即疏议。律与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称《唐律疏议》(《唐律疏议》之名是元代人起的,唐宋称《律疏》)。《律疏》由皇帝下诏颁布实施,其本身就是法律,为官吏办案所必须遵行。《旧唐书·

  • 擅长玩弄帝王心术的李世民最后被谁啄了眼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心术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能成事的帝王身边总围着一大批的能臣良将,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身上充满了霸王之气,振臂一呼天下云集,虎躯一震天下咸服吗?非也,之所以帝王身边能者云集,是因为他们善用帝王心术,会拉拢各种人才。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靠着在外征战拉拢的各路豪杰,成功的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夺取了皇位

  • 第一节 对等政策,互相往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对等

    开元时期,唐玄宗秉承太宗时期的对外政策,实行睦邻友好,和各民族对等,并且允许汉藩通婚。同时,唐玄宗还开辟道路,远交外邦,使得唐朝和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广泛地交流,也使得唐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更加深远。唐玄宗依贞观故事治国,继续执行唐太宗对“中华”与“夷狄&

  • 李世民娶64岁的萧皇后,是为了国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国玺

    看惯了历史上贤惠的、奸诈的、凶狠的,各种各样的皇后,正常一点的皇后倒是不多,比如隋炀帝的老婆,演义里娇艳无双的萧美娘,一生6次下嫁,最后被唐太宗李世民从突厥救回,成为李世民的妻子,死后与隋炀帝合葬。真实的萧皇后是什么样的人呢?萧后婉顺聪慧、知书达礼,又通医术,颇知占侯,深得文帝夫妇欢心和丈夫杨广宠爱

  • 唐代中州乡村借贷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州

    1.政府放贷(1)公廨本钱。官府出举的有公廨本钱。唐代国家规定州县置公廨钱,贷给百姓,收息取利。《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二十六年正月,“长安、万年两县,各与本钱一千贯,收利供驿”。三月,“河南、洛阳亦借本钱一千贯,收利充人吏课役”。(2

  • 唐朝佛教的兴盛与三大石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佛教

    在通往西天的路上,有一支师徒五人的队伍,他们在打败了各路终于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到达了西天极乐世界,这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小说只是文人虚构出来的一个场景,而其中的师傅却还真有其人,他便是我国唐朝着名的高僧玄奘,他为了深入研究佛学,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走了一条艰险的取经之路,为我国佛

  •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渊的退位,在唐朝建立过程中就种下了悬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事变

    玄武门事变,是产生在唐代初期的一次政权更迭事件。这一次政权更迭,并不是旧思想中合情合理的在礼制框架结构下的政权更替,只是执政阶级内部几个皇子中间以便帝位进行的夺嫡之战。并且,除开皇子是这次政变的抗争彼此以外,这次政变中也有另一方参加者,也就是说当时的皇上李渊。在玄武门事变发生的时候,唐朝的皇位并没有

  • 唐太宗李世民因弟媳太美而杀其第?午门事变是为了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午门

    午门事变是家喻户晓的兄弟相残的惨剧,其残忍嗜血令人胆战心惊。李世民最为夺嫡的成功者,他残忍的杀害了兄长及弟弟。李世民如此这般大动干戈除了为了争那至高无上的皇位,是否还有别的吸引他的东西呢?(壹)正当李世民统军在外、南北征战的时候,他的兄弟李建成和元吉却盘踞在京城中花天酒地,声色犬马,过着逍遥奢华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