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为李世民受两百次鞭打、断6根肋骨,李世民为何还是要杀他?

他为李世民受两百次鞭打、断6根肋骨,李世民为何还是要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53 更新时间:2024/1/13 5:37:53

贞观二十年(646年)有人控告刑部尚书张亮谋反,证据是张亮豢养干儿子500人,还和几个江湖术士来往亲密,说自己的名字和神秘预言相合。

李世民马周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张亮谋反证据不足。但李世民不这样看,他认为张亮好端端养这么多干儿子,分明居心叵测!于是,在朝廷上发动百官来讨论,大家都一致认为张亮谋反属实,应该处斩。只有李道裕一人坚持认为张亮谋反的证据不充分。李世民让长孙无忌房玄龄到狱中和张亮诀别,然后处死了张亮。

过了一年,刑部二把手的职位空缺,李世民命令宰相提出参考人选,拟了几人都不满意,后来想起了李道裕,理由是他当年说张亮的案子没有明确的谋反证据,说得准确得体。当时朕没有听从他的话,事后感觉很后悔,现在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但为时已晚。

李世民真的是冲动杀人吗?

我们慢慢来看,张亮是何人呢,其实他是天策府(李世民未当皇帝之前的府邸)的老人,原来是务农出身,适逢乱世,几经周折,投在了李世民门下,而李世民也很看中他,一路栽培,成了自己的亲信,张亮也多次陪着李世民出生入死。

关于张亮有这样的记载:在李世民与兄长关于太子位的明争暗斗中,张亮被李世民派去洛阳广结当地豪杰为以后谋事准备,齐王李元吉得知后将张亮抓进了刑部大牢,严刑拷打,想逼问出主谋,好名正言顺地将李世民彻底扳倒。

结果张亮肋骨折了六根,浑身上下有两百余道鞭痕,嘴里的牙齿被打掉了三颗,脚踝骨已经粉碎,胸腹之处还有火筷子和烙铁烙出来的五处炙伤。即使被打成这样,张亮还是在血肉模糊中牙根紧咬,没将主子李世民供出来。事实上如果没有他这样的死拼,就没有后来的李世民。

张亮被关押、毒打数日之后,直到有人力劝李元吉时才得救。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事,与李世民一起参加着名的“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中誓死保卫李世民,助李世民杀死兄长夺得帝位。这样的人,真可以说是忠心可照日月,劳苦功高。想当初张亮从刑部大牢中被毒刑酷吏折磨得半死而出时,李世民特地安排了自己的坐驾来接张亮回府,这是一种荣耀,一种宠信,一种相知相约相扶相伴的同伙关系。

不过,时过境迁,人世沧桑变幻,他在李世民眼里,不再是亲信,而变得该死!

其实,李世民内心基本上是相信张亮被冤枉的,这从哪里看出来呢?

首先,过了一段时间,他把认为张亮案证据不足的李道裕进行调任与重用。为什么升他?因为这人明察秋毫,敢于说实话,不昧良心,在李世民盛怒、百官争相说张亮谋反时,他还坚持自己的主张。从这点也看出李世民是政治家,不是昏庸之辈。

其次,让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到狱中和张亮诀别。如果真的觉得这人是谋反,会让这二人去与他诀别吗?气他背叛都来不及呢!这也许是在秘密地安慰张亮,让张亮明白自己的错不可原谅,是自己对不起皇帝,不是皇帝对不起他,???带着感恩之心、带着为皇帝捐躯之念死去。看,被李世民杀了还要内心感谢他。

至于以后的“他(李道裕)当年说张亮的案子没有明确的谋反证据,说得很准确也很得体。当时朕没有听从他的话,事后感觉很后悔。”这样的后悔,恐怕也不过是做样子。让别人知道皇帝是念旧情的,并非无情无义。

于是,人是他杀的,然后被杀的人感恩死去,围观的人心惊胆战之余、谨言慎行之下,尚觉一丝余庆:皇帝是有人情味的啊!

其实说句直白的话,有人情味的李世民连自己的兄长都能杀,谁还杀不了?

标签: 他为

更多文章

  • 趴一趴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干过的十大恶心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十大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经济最发达、国力最强势、民众最富庶的朝代之一。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历史是复杂的。李世民不是完人。他的一生,也干过不少恶心事。总结一下,大致有下面十点:1、李世民本来是做不到皇帝的。因为太子不是他

  • 韦后乱政是什么回事?唐朝多女人乱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回事

    嗣圣元年(684)五月二十三日,从均州(今湖北均县)通句房陵(今湖北房县)的乡间大道上,几辆马车在慢慢地行驶。第一辆车上坐着的一位青年男子,面容憔悴,目光呆滞,似乎有重重的心事和无限的忧愁。他就是唐中宗李显。武则天称帝以后,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幽禁在皇宫中一所冷落的庭院中。后来,又被流放到遥远的南方。

  • 6、田令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田令孜(?~893),字仲则,本姓陈氏,蜀人,唐僖宗时为左神策军中尉。僖宗年轻又昏庸,喜欢斗鹅走马,而把政事都交给田令孜去办,称田令孜为“阿父”。高力士、鱼朝恩等虽有权势,但也有功劳,田令孜则纯粹是一个争权害民的权阉。田令孜曾经让僖宗下令,长安城东西两市,不管是华商还是胡商,

  • 李存勖只能建“后唐”以继李氏衣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后唐

    唐哀宗天祐四年(907年)四月,宣武节度使朱温在汴州(今河南开封)取代唐朝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其他割据势力也都纷纷称王称帝,开始了“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唐晋王李克用始终打着“兴复唐室”的旗号反对朱温,成为后梁的劲敌。908年,李克用死,23

  • 一生仗义的单二哥单雄信宁愿死不愿投降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不愿

    单雄信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有不少褒贬不一的说法。首先,单雄信是个仗义的人。在尚未反隋之前,作为北方各省绿林英豪头领的他,曾经不只一次扶危济困。受过他恩惠之人,有平民百姓,也有后来闻名遐迩的英雄人物。他与兄长所为的善举,被人们大加称颂,人们将他们并称为“二贤”。此外,大家耳熟能详的唐朝大将秦琼,曾经

  • 李世民早知道武则天要夺位 为什么没有杀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早知道

    唐太宗晚年的时候,宫外忽然开始流传“女主武王”的预言,说唐三代之后,当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听到传闻后,就秘密地把李淳风召到宫里问询,李淳风说他夜观天象,发现有太白经天,主女主兴起。又说这女人是太宗的眷属。不出三十年她就会夺位,代掌河山,诛杀李唐皇室的子孙。李世民当时想宁可错杀三千,不使一人漏网

  • 李世民是如何一步步失去李渊信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李世民是李渊最爱的儿子,给他起名世民就是希望他能济世安民,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李渊在太原搞事,身边带的就是李世民,而不是老大李建成和老三李元吉,可见李渊对他的器重。正是李世民和刘文静促使李渊下了起义的决心。李渊起兵半路遇到大雨准备撤回家,李世民在辕门外哭着跪了好几个时辰劝谏方才让李渊改变了主意。然

  • 唐朝建国前的三百多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

    唐朝是李渊建立的。这位隋炀帝的姨表兄,本是隋朝的太原留守,属于高级干部。但那个隋炀帝杨广特别看重自己的享受,虽然对各级官员也不错,却根本不想老百姓。临死前杨广对宇文化及等人说:“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这是实话。但是否改朝换代,官员的待遇并不起作用。李渊早

  • 爱江山也爱美人:李世民喜欢哪三类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既然武则天是个英雄,怎么就让这十二年光阴稀里糊涂地荒废过去了?我想,要分析武则天为什么没有得到唐太宗的欢心,先得分析一下唐太宗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唐太宗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有一个女人是唐太宗终身爱慕的,她就是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唐太宗一生最敬重的女人。她从小知书达理,十三岁时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

  • 《别样晚唐史》第四篇 长庆元年春_第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晚唐

    ——贡举舞弊案的党争背景在这个鸟散余落花的春天,让我们的目光穿透茫茫烟云,投向十三年前,也就是元和三年那个绿肥红瘦的季节。那时,另外一场考试正在举行。这是一种和进士科略有不同的考试。考取进士只意味着得到入仕的资格,也就是“释褐”。新进士们还要参加吏部的铨选,才能为官。在中进士后的十多年中,“文起八代